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647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

    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11及答案解析(总分:2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2.山顶洞人(分数:2.00)_3.周朝的封建制度(分数:2.00)_4.削藩策(分数:2.00)_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6.淝水之战(分数:2.00)_7.两税法(分数:2.00)_郑樵_陈亮_10.宣政院(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1.分析诸子争鸣出现的原因、各家思想以及代表人物。(分数:2.00)_12.论述世家门阀的盛衰。(分数:2.00)_13.

    2、试分析北宋中期的形势,论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数:2.00)_14.评析清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强化。(分数:2.00)_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11答案解析(总分:2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2.山顶洞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1930 年发现,1933l934 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距今约 18 万年,化石至少属于 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

    3、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解析:3.周朝的封建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时期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共分三类: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也实行分封制。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4、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齐、鲁、宋、燕、晋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解析:4.削藩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奏的以削弱诸侯王势力为内容的策论。晁错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之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景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 154年),削楚王戊的东海郡,削赵王遂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印的六个县,成为七国之乱的导火线。)解析:5.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白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

    5、(公元前 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解析:6.淝水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83 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秦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于 383年由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数十万大军溃散。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解

    6、析:7.两税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代后期德宗推行的用以代替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780 年,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人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行商也要纳税。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是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也是税制的一大进步。)解析:郑樵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人。宋室南迁后,曾致书政府官员以自荐,未被所用。晚年专心整理通志二百卷。1149

    7、年书成进呈,诏藏秘府,授枢密编修官。一生手不辍书,著述甚丰,今存者,除通志外,尚有夹涤遗稿尔雅注诗辩妄等。)解析:陈亮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绍熙四年(1193年)擢进士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在哲学上,提倡事功,反对空谈性命。批评理学家“道在物先”“事在理先”“存天理,灭人欲”的空谈道德性命的道统论,提出“道在物中”“理在事中”的观点,讲求“救时”“济事”的“功利”。著有龙川文集。)解析:10.宣政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1264 年忽必烈始置,

    8、初名总制院。1288 年因所统藏族地区军民财赋事关重要,改称宣政院,院使升正一品。宣政院设于大都,在西藏境内设宣慰司。遇地方有事,设行宣政院驻地方处理;重大军事,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合议处理。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1.分析诸子争鸣出现的原因、各家思想以及代表人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铁器的广泛应用以及牛耕技术的运用,解放和发展了劳动力,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政治变革的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地进行争霸战争,统治者广言纳谏,

    9、招揽思想理念先进的文人谋士,这在客观上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文化的传播。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行有教无类思想,使平民子弟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士阶层的崛起更是为各流派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拓宽了其传播渠道。 (二)主张以及代表人物 汉书.艺文志,将诸子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和小说十家,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派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1)儒家。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代表人物是老

    10、子和庄子。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庄子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3)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等。(4)法家。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解析:12.论述世家门阀的盛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曹魏时期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巩固自己势力的工具,一些

    11、当朝为官的家族逐渐独占上品,垄断高官,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西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将世家大族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 (2)东晋是门阀士族的鼎盛时期,高门士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主持朝政,相形之下皇权反而趋于衰弱。在选官制度上,资品的评定完全演化为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第高下为标准。东晋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法律准则。士族内部的等级、士族与寒门的界限也进一步森严,平时士族交友、婚宦都不能逾越这些界限。在当时,修“谱牒”之风盛行,私人修谱者比比皆是,其目的就是防“假冒”,以保证士

    12、族的特权。 (3)南朝至隋唐,士族的衰落。第一,作为士族代表的高门士族已经严重衰败。颍川庾氏、谯国桓氏、太原王氏在东晋末年的政争中已基本覆灭,琅邪王氏、陈郡谢氏等高门人才凋零,失去实权,仅成为政治上的点缀品。他们首先是鄙薄武职、脱离军权,其次是不再担任重要行政职务,最终只能出任俸禄优、品级高、事务清闲的所谓“清官“。第二,寒人的兴起。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通过领兵打仗、控制军权而上升起来的庶族地主。南朝的将帅,也多是庶族寒门出身。寒人的兴起,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和门阀士族的衰落。第三,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能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土族制度的政治基础。)解析:13.试分析北宋中期

    13、的形势,论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北宋中期的形势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在政治方面,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在社会方面,土地高度集中,赋役苛重,农民和士兵起义不断发生。随着吏治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重,到庆历年间,以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起义不断壮大。在这些起义中,以王伦领导的沂州士兵起义、京西张海和郭邈山领导的起义、湖南桂阳监瑶族人民的起义和河北王则领导的起义影响较大。 (二)局限性 (1)由于变法派触动了北宋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激烈的反对和攻击,推行新法举步维艰。 (2)新

    14、法本身的一些弊端和王安石与吕惠卿等人的矛盾和纷争,削弱了变法派内部的力量。宋神宗后来在强大的保守派的压力下也曾有过动摇,致使王安石两度被迫辞去相职,对变法事业造成了一定损害。 (3)变法后期,宋神宗把改革的重点转向职官制度,而削减了原来新法中抑制豪强兼并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内容,只重视扩大税源和加强各项军事措施,企图求得对辽、夏战争的胜利。由于两次对西夏战争的失败,神宗于元丰八年(1085 年)忧忿而死。 (4)同年,哲宗即位,改元元祜。时哲宗年仅十岁,由其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重用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文彦博等,原变法派人物相继被贬黜流放,在一年间,新法全部被废止。这件事史称“元祜更化”。王安石也

    15、在元柘元年(1086 年)抱恨而死。变法运动归于失败。)解析:14.评析清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强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削弱内阁权力。清朝沿袭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以内阁大学士作为宰辅,但实际上内阁的实权远不及明朝。内阁的职责一如明朝,但由于它的一些重要事务分给后来所设的南书房和军机处,因此其实际权力比明代要小。阁臣虽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只是秉承皇帝的意志。 (2)议政王大臣会议。清代内阁只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而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来的军机处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清初,凡军国大政均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亦称“国议”,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预

    16、。 (3)南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 年),康熙帝调翰林等官人乾清宫南书房当值,称为“南书房行走”,人数不固定。除陪皇帝写字作诗外,也秉承皇帝意旨拟写谕旨,发布政令,实际上是皇帝处理政务机要的秘书班子。南书房的设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4)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 年),改设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和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简,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凡人选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

    17、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方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不再经过内阁(“明发上谕”仍由内阁下达),对军国大政的处理无须再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议。军机处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给。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由皇帝临时交办,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