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8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教师的教学活动B.学生的智力活动C.学生的学习活动D.学生的心理健康3.如果儿童能够回答一些抽象、假设的问题时,皮亚杰认为他属于( )。(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埃里克森认为,从出生到 18 岁,人格发展的阶段的数量是( )。(分数:2.00)
2、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5.在学习时倾向于把学习的内容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联系的认知风格是( )。(分数:2.00)A.场独立型认知方式B.深层加工认知方式C.沉思型认知方式D.整体型加工认知方式6.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分数:2.00)A.统觉团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D.编码系统7.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分数:2.00)A.程序化教学B.支架式教学C.合作式学习D.讨论式教学8.食物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件刺激结合能够建立条件反射。这是因为( )。(分数:2.00)A
3、.条件反射的获得B.条件反射的分化C.条件反射的恢复D.高级条件作用9.能够解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论是( )。(分数:2.00)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建构主义理论10.丽丽是个害羞的女生,即将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型的人,她很可能将演讲的成功归因于( )。(分数:2.00)A.自己具有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C.运气好D.任务要求简单11.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种族等特点使用不同学习动机类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布鲁纳B.斯金纳C.苛勒D.奥苏伯尔12.自由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的。(分
4、数:2.00)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杜威13.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可以将其划分为( )。(分数:2.00)A.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B.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C.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4.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15.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迭到自动化,该生的体操技能处于( )。(分数:2.00)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操作整合阶段16.下列不属于冯
5、忠良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的是( )。(分数:2.00)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获得17.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分数:2.00)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18.当一个人长期致力某一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解决时,常会很快找到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 )。(分数:2.00)A.思维定势B.灵感C.酝酿效应D.原型启发19.社会规范学习的最高阶段是( )。(分数:2.00)A.遵从B.依从C.信奉D.认同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20.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6、。(分数:2.00)_21.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分数:2.00)_2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命题和命题网络。(分数:2.00)_23.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4.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分数:2.00)_25.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26.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数:2.00)_27.请简述一般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28.简述品德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9.必答题(分
7、数:2.00)_30.联系实际,试述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8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教师的教学活动B.学生的智力活动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习活动。3.如果儿童能够回答一些抽象、假设的问题时,皮亚杰认为他属于( )。(分数:2.00)A.感知
8、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个体在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时,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4.埃里克森认为,从出生到 18 岁,人格发展的阶段的数量是( )。(分数:2.00)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解析: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从出生到 18 岁,人格发展的阶段有: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怯、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5.在学习时倾向于把学习的内容与其他相关知识相联系的认知风格是( )。(分数:2.00)A.场独立型认知方式B.深层加工认知方式 C.沉思型认
9、知方式D.整体型加工认知方式解析:解析:根据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深度可以将认知风格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其中深层加工是指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把所学的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起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表层加工是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联结起来。6.下列术语中,含义不同于“认知结构”的是( )。(分数:2.00)A.统觉团B.认知地图C.学科基本结构 D.编码系统解析:7.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分数:2.00)A.程序化教学B.支架式教学 C.合作式学习D.讨论式教学解析:8.食物能够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其他条
10、件刺激结合能够建立条件反射。这是因为( )。(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获得B.条件反射的分化C.条件反射的恢复D.高级条件作用 解析:解析:当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后,就能够成为无条件刺激,另一个中性刺激与之反复结合,可以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9.能够解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论是( )。(分数:2.00)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解析: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有意义的建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10.丽丽是个害羞的女生,即将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型的人,她很可能将演
11、讲的成功归因于( )。(分数:2.00)A.自己具有这个能力B.认真的准备 C.运气好D.任务要求简单解析:11.强调在学校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种族等特点使用不同学习动机类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布鲁纳B.斯金纳C.苛勒D.奥苏伯尔 解析:解析: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教师应考虑学生性别、年龄、种族的特点,确定推动其学习的主要驱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12.自由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的。(分数:2.00)A.罗杰斯 B.马斯洛C.布鲁纳D.杜威解析:解析:自由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
12、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13.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可以将其划分为( )。(分数:2.00)A.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B.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C.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解析:解析: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可以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可以分为概念和命题,是通过思维活动获得的。14.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 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解析:解析:在学习过程中,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
13、响,这就是顺向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这种迁移就是负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有利于后面的学习,这种迁移属于正迁移。题目中先前学习的骑自行车不利于后面学习骑三轮车。因此这属于负迁移。15.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迭到自动化,该生的体操技能处于( )。(分数:2.00)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操作整合阶段 解析:16.下列不属于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的是( )。(分数:2.00)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获得 解析:解析: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
14、理论: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是指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或原型活动的结构。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借助外化的原型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是指学习者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执行在头脑中应建立的活动程序和计划。 (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原型内化的过程首先从外部语言开始,然后转向内部语言。17.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分数:2.00)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 解析:解析: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有效地从记
15、忆中提取。认知策略可分为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计划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而非认知策略。18.当一个人长期致力某一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回来解决时,常会很快找到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 )。(分数:2.00)A.思维定势B.灵感C.酝酿效应 D.原型启发解析:解析: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将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解决,这时常常会很快找到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现象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其实是产生了顿悟,打破解决问题不恰当的定势,促进新思路的产生,使问题得以解决。19.社会规范学习的最
16、高阶段是( )。(分数:2.00)A.遵从B.依从C.信奉 D.认同解析:解析:社会规范的信奉又称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最高水平,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们的行为动机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他们的行为动作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驱动。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20.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1.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维果斯基在探讨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时,提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
17、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而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尤其是与自己能力相差较大的同伴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解析:2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命题和命题网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现代认知心理学用产生式理论来解释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产生式表明了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发生这种活动的条件,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通常。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要一个产生式,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则
18、需要若干的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了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是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内隐的智力活动。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解析:23.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他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一个是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另一个是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4.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奥苏伯尔提出
1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其中,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知识与已有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念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是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联系。 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有:学习者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能够与新知识联系;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促进新知识与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得到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解析:25.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四种因素的制
20、约: (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凭借说服性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能够改变人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以处理的方法就会迅速消失。 (4)情绪的唤起,在紧张、危险的场合,情绪易被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解析:
21、26.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活动的定向阶段。心智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是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即在活动开始前了解做什么、怎么做,并在头脑中形成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定向。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用实物进行教学,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是利用实物的模型(如标本、示意图)进行的活动。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于出声的外部语言形式进行。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学生凭借简化的内部语言,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识参与就能
22、“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解析:27.请简述一般性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基克等人对问题解决做了大量研究,他们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制定计划,选择恰当的策略,寻求解答阶段; (3)应用策略,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阶段; (4)评价反思阶段。)解析:28.简述品德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品德不良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其中,品德不良的外部原因有: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巾的失误、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品德不良的内部原因有: (1)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学生产生
23、不合理的需求; (2)错误的道德观念的支配; (3)道德意志薄弱,抗拒诱惑的能力较差; (4)情绪易冲动,感情扭曲。)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9.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0.联系实际,试述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皮亚杰认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不同的方式达到平衡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 4 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在本阶段,个体的认知活动主要依靠感知觉和自己的肌肉动作应对环境中的刺激,获得最
24、初的动作经验,如用手抓取、用嘴吸吮等。这一时期的显著标志是儿童在 912 个月“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某一个客体消失在视野中时,儿童能够知道物体仍然存在,如在与儿童躲猫猫时,儿童能够主动去找藏起来的大人。但是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的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 岁) 在这一时期,上一阶段中形成的各种感觉动作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言语的发展,儿童开始能够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所经历的事情,但是还不能正确理解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这一时期的儿童,其心理表象只是直觉的物的表象,而不是内化的物的格式,其认识活动具有相对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25、和刻板性,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物体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儿童开始能够在头脑里从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把握本质的、恒定的属性,认识到无论事物的外形如何变化,其内在本质是保持不变的,即获得了物体守恒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儿童,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可以进行具体逻辑运算,但是其运算系统是零散的,并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并且获得概念的过程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或实际经验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形式运算思维的出现是具体运算思维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的结果。这种思维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思维形式,能够进行抽象的假设以及对命题进行逻辑转换。这一时期思维的特点在于:可以摆脱具体形象和具体实际经验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因此也叫命题运算思维;能够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评价:研究表明,语言、思维等的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皮亚杰所认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也是普遍存在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建构主义的思想,研究采用了数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对西方国家的儿童教育、学校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他强调适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意义,注重认知发展逻辑结构的研究,较少涉及对生理发育和心理结构的研究,其理论难免存在不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