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9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的教育场所是( ),它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分数:2.00)A.辟雍B.成均C.瞽宗D.序3.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人教学内容的是(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五经博士”是( )时确立的。(分数:2.00)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5.科举制度创立于( )。(分数:2.00)A.魏晋南北朝
2、B.唐朝C.隋朝D.宋朝6.白鹿洞书院揭示是( )制定的。(分数:2.00)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7.主张改革学校教育,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颜元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8.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龚自珍B.林则徐C.姚莹D.魏源9.( )曾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师范教育问题,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分数:2.00)A.黄遵宪B.梁启超C.谭嗣同D.康有为10.壬子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分数:2.00)A.1912
3、年B.1915年C.1919年D.1922年11.下面不是抗大的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A.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B.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C.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D.理论联系实际1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3.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把哲学用于基督教教义上,创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是( )。(分数:2.00)A.奥古斯丁B.昆体良C.西塞罗D.阿奎那14.18世纪 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伦敦创立了( ),也称“相互教学制”。(分数:2.00)A.慈善
4、学校B.“导生制”学校C.文法学校D.实科中学15.19世纪,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确立于( )。(分数:2.00)A.第一帝国时期B.第一共和国时期C.第二帝国时期D.第二共和国时期16.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17.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是( )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D.教育基本法18.下面教育思想家中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分数:2.00)A.朗格郎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二
5、、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分数:2.00)_21.教育独立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分数:2.00)_22.抗战前期的苏维埃教育总方针指出群众和儿童教育是教育的重心。(分数:2.00)_23.婆罗门教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在这种学校中,学习内容主要是吠陀经。(分数:2.00)_24.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孟子关于
6、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分数:2.00)_26.古代埃及“宫廷学校”产生的背景。(分数:2.00)_27.简评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必答题(分数:2.00)_29.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分数:2.00)_30.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31.试述杨贤江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32.试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33.简述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 9答案解析(总
7、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的教育场所是( ),它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分数:2.00)A.辟雍B.成均 C.瞽宗D.序解析:3.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人教学内容的是( )。(分数:2.00)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解析:4.“五经博士”是( )时确立的。(分数:2.00)A.汉武帝 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解析:5.科举制度创立于( )。(分数:2.00)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 D.宋朝解析
8、:6.白鹿洞书院揭示是( )制定的。(分数:2.00)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 解析:7.主张改革学校教育,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颜元 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解析:8.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龚自珍 B.林则徐C.姚莹D.魏源解析:9.( )曾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师范教育问题,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分数:2.00)A.黄遵宪B.梁启超 C.谭嗣同D.康有为解析:10.壬子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分数:2.00)A
9、.1912年 B.1915年C.1919年D.1922年解析:11.下面不是抗大的教育方针的是( )。(分数:2.00)A.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B.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C.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D.理论联系实际 解析:1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的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13.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把哲学用于基督教教义上,创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是( )。(分数:2.00)A.奥古斯丁 B.昆体良C.西塞罗D.阿奎那解析:14.18世纪 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伦敦创立了( ),也称
10、“相互教学制”。(分数:2.00)A.慈善学校B.“导生制”学校 C.文法学校D.实科中学解析:15.19世纪,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确立于( )。(分数:2.00)A.第一帝国时期 B.第一共和国时期C.第二帝国时期D.第二共和国时期解析:16.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分数:2.00)A.卢梭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解析:17.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是( )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C.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D.教育基本法解析:18.下面教育思想家中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
11、物的是( )。(分数:2.00)A.朗格郎B.罗杰斯 C.布鲁纳D.斯金纳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东晋时期创办国子学的目的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国子学是在西晋时期创办的。)解析:21.教育独立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虽然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独立,但是不能完全独立并不等于不能相对独立。在军阀政府对教育横加
12、干涉或任意摧残的情况下,在国外宗教势力染指中国教育的背景下,蔡元培等人提倡教育独立,实则可以视为在教育面临深重危机下的一次愤然抗争。)解析:22.抗战前期的苏维埃教育总方针指出群众和儿童教育是教育的重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尽管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是“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但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更指出苏维埃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创造大批领导革命斗争的高级干部”,所以其实际上突出的是干部教育,而群众和儿童教育是在中央扶持下依靠地方
13、上的财力、物力兴办的。)解析:23.婆罗门教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在这种学校中,学习内容主要是吠陀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是符合史实的正确表述。)解析:24.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 第一,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示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第二,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预示后续的恩物; 第三,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一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整体。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
14、地认识自然。他认为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孟子论教育的作用,是以其政治主张“施仁政”和哲学思想“性善论”为基础的,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 (2)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
15、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解析:26.古代埃及“宫廷学校”产生的背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代埃及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法老为了使奴隶主子弟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以继承国家的管理事业,便在宫廷中设立学校,邀集文人学者,教育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使之学成以后充任官吏。这种宫廷学校直到中王国时期仍然存在。)解析:27.简评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杜威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反对传统教育置儿童于死记硬背、置儿
16、童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等方面有现实的实际意义。他提出的把教育与生活、特别是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反对学校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等,都有积极意义。但是,杜威过分地夸大儿童的本能和经验的作用,相应地贬低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教师的作用。这实际上抹杀了学校教育的专门特点,取消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因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9.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原因: 官学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
17、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弱,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落。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学术的扩散和下移。在统治阶级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些没落贵族流落民间,不仅导致了学术扩散到四方,而且使学术下移到民间。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从而为民间从事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新型的“士”阶层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一批旧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垮台了,沦落为士。他们一般都受到教育,熟悉各种典章制度,并且操持各种礼仪的实际技能,正是他们将学术文化带到了民间。一些平民因有条件接触到学术文化,而上升为士。士阶层的出现是私学产生和发展的
18、强有力推动造成的。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打破了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旧官学体制,使教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使学术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教师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业,可以自由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 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并在私学中付诸实施,成为当时各家私学一致遵循的原则。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使学校教育和人才成长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也为学术的广泛传播拓宽了路径。 第三,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
19、育独立化的第一步。 第四,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私学不仅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教育思想家,而且还出现了如论语、孟子、荀子等记载大量教育思想的典籍,以及大学、学记等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在世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上也熠熠生辉。 第五,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在教育内容上,突破了西周的“六艺”范围;教育方式上,私学可以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而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求学为动力基础,办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私学依靠
20、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解析:30.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瘟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 年 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
21、案,这就是 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2)“七项标准”。该学制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原则。“七项标准”即: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 (3)“六三三学制”采取“六三三”的分段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 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它有如下特点: 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 初等
22、阶段教育趋于合理,更加务实; 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 新学制增加了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增多,程度提高; 高等教育阶段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 (4)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采用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5)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 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 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
23、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脱离中国实际,照搬了美国的模式,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故后来又作了些调整。)解析:31.试述杨贤江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论教育的本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在新教育大纲中,杨贤江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杨贤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是帮助人营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教育
24、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单纯的劳动力转变成为特殊的劳动力;教育以别的精神生产的内容为内容;阶级社会的教育是“变质”的。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教育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对经济和政治也有影响。这是研究教育本质的又一重要问题。 在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后,杨贤江对“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独立说”、“教育中正说”等鼓吹教育超阶级、超政治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全人生指导”和青年教育思想。 对青年问题的分析。杨贤江首先对青年期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青
25、年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第二诞生期”。这个时期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是“人生改造期”,而且这种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生活方向和质量。同时,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全人生的指导。基于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他非常重视青年教育。他把青年人作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在现实社会中统观整个人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可能,对青年进行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劳、群全方位教育,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种全方位的教育,称为“全人生指导”。 杨
26、贤江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和义务。他对青年生活的指导性意见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第一,健康生活(体育生活; 第二,劳动生活(职业生活); 第三,公民生活(社会生活); 第四,文化生活(学艺生活)。他认为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核心是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全人生指导”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青年的主动精神,让青年做自己的主人,教育者只能居于
27、二指导地位,不应包办和强制。)解析:32.试述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基本特点:一是等级性,二是宗教性。前者表现在无论是教会学校还是骑士教育都是等级森严。后者表现为无论骑士教育或教会学校都特别重视宗教教育,尤其是教会学校,宗教是整个教育的核心。 (2)原因:西欧的封建统治是在分封土地基础上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的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国王在形式上是国家的首脑,也是全体封建主的最高“封主”。公爵和伯爵是国王的附庸,同时又是男爵和子爵的封主;男爵和子爵是公爵和伯爵的附庸,同时又是骑士的封主,骑士有侍从,以后侍从也逐渐
28、变成低级骑士。 公元 8至 11世纪期间,教会也仿照世俗封建主的等级制度,在教会内建立教阶结构,形成一个以教皇为最高首领,下面有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神甫、修士(修女)的严格封建等级。这样,所有封建主阶层形成了整个特权等级,而封建等级全部的沉重负担都压到劳动人民,特别农民身上。西欧封建社会的这种等级森严的特点,使它的教育也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在西欧封建社会里,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教会,在思想领域也占居统治地位,文化教育渗透着神学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
29、们获得了知识教育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解析:33.简述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贺拉斯曼是 19世纪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终身投身美国的公立教育事业,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作用:普及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大意义。首先,用建立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其次,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再次,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重要手段。教育的目的:教育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2)论教育内容。在 12次年度报告中,贺拉斯曼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进行了阐述。体育方面,他认为健康和体力是做一切工作的基础,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智育方面,与其阐述的教育目的一致,教学科目应该是语文、生理学、历史、地理等实用科目,不应传授过广过深的知识,以致脱离实际。政治教育,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有政治知识。德育方面,道德教育是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应当及早进行德育,要有有经验的老师和良好的环境。宗教教育,他反对宗教控制学校,但不反对宗教本身。 (3)论师范教育。贺拉斯曼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