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波谱综合解析-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6773       资源大小:96.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波谱综合解析-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波谱综合解析-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很大,塔板高度很小,但实际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分数:2.00)_2.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分数:2.00)_3.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分数:2.00)_4.为什么保留因子(容量因子)不等是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分数:2.00)_5.简述色谱法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各项参数及具体指标。(分数:2.00)_6.分离度与保留因子存在什么关系?如何控制和调节保留因子 k?(分数:2.00)_7.说明保留因子(容量

    2、因子)的含义及与分配系数的关系。(分数:2.00)_8.什么是最佳流速?实际操作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分数:2.00)_9.衡量色谱峰区域宽度有哪几种方法?如何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数:2.00)_10.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分数:2.00)_11.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色谱柱,用组分 A 和 B 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的理论塔板数为 4500,因而推断 A 和B 一定能在该柱上得到很好的分离,该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分数:2.00)_12.色谱法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数:2.00)_13.何谓死时间?通常用何种样品测定?(分数:2.00)_二、计算题(总题数:2

    3、1,分数:42.00)14.物质 A 和 B 在 200cm 长的色谱柱上保留时间分别是 1240 分钟和 1 360 分钟,峰宽为 110 分钟和 120 分钟,不被保留的物质通过该柱的时间为 120 分钟,计算:(1)A 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R;(2)色谱柱的平均理论塔板数 n 和理论塔板高度 H;(3)达到基线分离时所需的色谱柱长度。(分数:2.00)_15.某气相色谱仪用热导检测器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 A、B 两物质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326 分钟,545 分钟;半峰宽分别为 0232mm,0498mm,试计算 A 物质的理论塔板数和 A、B 两物质的分离度。(分数:2.00)

    4、_16.物质 A 和 B 在 200cm 长的色谱柱上保留时间分别是 1240 分钟和 1363 分钟,峰宽为 108 分钟和 116 分钟,计算:(1)柱分辨本领(分离度)R;(2)柱的平均塔板数 n 和塔板高度 H。(分数:2.00)_17.化合物 A 和 B 在色谱柱(n=12 100)上分离,两色谱峰的峰宽为 W A =80 秒,W B =83 秒,计算: (1)A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 R; (2)若使 A、B 两组分完全分离,则理论塔板数至少应为多大?(分数:2.00)_18.A、B 两组分在某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850 分钟和 880 分钟,理论塔板数对两组分均为 10

    5、000,计算:(1)A、B 两组分能分离到何种程度?(2)假设 A、B 两组分保留时间不变,分离度要达到 10 以上,理论塔板数应为多少?(分数:2.00)_19.用 1500cm 长的色谱柱分离两个组分,已知柱效 n=6400,死时间 t 0 =150min,保留时间 t R1 =410min,t R2 =445min 试求:(1)两组分的保留因子 k 1 、k 2 ; (2)两组分的分离度,并判断两组分是否能完全分离。(分数:2.00)_20.化合物 A 和 B 在色谱柱(n=6400 块)上的保留时间 t RA =600s,t RB =625s,计算: (1)A 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

    6、离度 R; (2)若使 A、B 两组分完全分离,则理论塔板数至少应为多大?(分数:2.00)_21.在某一液相色谱柱上组分 A 流出需 150 分钟,组分 B 需 250 分钟,而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 C 流出需 20 分钟。试问:(1)B 组分相对于 A 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2)组分 A 在柱中的保留因子是多少?(分数:2.00)_22.某色谱柱,固定相的体积为 05ml,流动相的体积为 2ml。流动相的流速为 06mlmin,组分 A 和B 在该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12 和 18,求组分 A 和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分数:2.00)_23.某一液液色谱柱长 226cm,流动相速度

    7、为 0287mlmin,流动相和固定相体积分别为 126ml 和0148ml,测得组分 A,B,C,D 的保留值和峰宽如下: (分数:2.00)_24.已知组分 A 和 B 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88 和 10,当它们通过相比 =V m V s =90 的填充柱时,能否达到基线分离?(分数:2.00)_25.在某色谱柱上,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为 1211,若有效板高为 010cm,为使组分在该色谱柱上获得完全分离,计算所需色谱柱的最低长度。(分数:2.00)_26.色谱分析时,若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几倍?若分离度提高一倍,柱长要增加几倍?分析时间要增加几倍?(分数:2.00)_27.某色谱

    8、分析中得到下列数据:保留时间 t R 为 50 分钟,死时间 t 0 为 10 分钟,固定液相体积 V s 为 20ml,柱出口载气体积流量 F C 为 50ml.min 一 1 ,试计算:(1)保留因子 k;(2)死体积 V 0 ;(3)分配系数 K;(4)保留体积 V R(分数:2.00)_28.测定某样品中薄荷脑的含量,以癸醇为内标物,混合对照溶液中薄荷脑的浓度为 110gml,癸醇为50gml,测得薄荷脑峰面积为 72 980,癸醇峰面积为 70 400。精密称取样品 05020g,置于 25ml量瓶中,加入浓度为 250gm1 的癸醇内标溶液 500ml 后,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测得薄

    9、荷脑峰面积值为 71 010,癸醇峰面积值为 68 900。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进样体积相同,试计算样品中薄荷脑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数:2.00)_29.用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用该组分的对照品和内标物配制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中该组分的浓度为 600gml,内标物浓度为 700gml,进样得组分和内标的峰高分别为 1415cm 和1462cm。称取样品 02500g,配成溶液,加入内标物 400mg,进样,得供试品溶液中该组分的峰高为2187cm,内标的峰高为 1996cm,计算样品中该组分的百分含量。(分数:2.00)_30.准确称取样品 0250g,加入内标物 0100g,测得待

    10、测组分 A 及内标物的峰面积分别为 72 360,81 210,已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 080 和 120,试计算样品中组分 A 的百分含量。(分数:2.00)_3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两点法测定中药制剂胃乐中吴茱萸碱的含量: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取0050mgml 和 0020mgml 的吴茱萸碱对照品溶液进样 20l 测定,峰面积分别为 24010 5 ,10010 5 。样品测定:精密称取样品 0100g,准确加入流动相 10ml,称重,超声提取 30 分钟,冷却后用流动相补足重量,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 500ml 于 2ml 容量瓶,流动相定容,过 045gm 滤膜,

    11、进样 20l 测定,测得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为 16010 5 。试计算制剂中吴茱萸碱的含量(mg 吴茱萸碱g 胃乐)。(分数:2.00)_32.以内标法测定某样品中薄荷脑含量,以萘为内标物,测得薄荷脑的相对校正因子为 133。精密称取样品 09820g,内标萘 01060g,置于 10ml 容量瓶中,用乙醚稀释至刻度,进行色谱测定,测得供试品溶液中薄荷脑的峰面积为 1520,萘的峰面积为 5236,计算样品中薄荷脑的百分含量。(分数:2.00)_33.有一 A、B、C 三组分的混合物,经色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t RA =45min,t RB =75min,t RC =104min,死时

    12、间 t 0 =14min,计算: (1)B 对 A 的相对保留值; (2)C 对 B 的相对保留值; (3)B 组分在此色谱柱中的保留因子。(分数:2.00)_34.一根分配色谱柱,校正到柱温、柱压下得载气流速为 4375mlmin,由固定液的涂量及固定液在柱温下的密度计算得 V S =141ml。分离一个含苯、甲苯、乙苯、异丙苯四个组分的试样,测得这些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苯 141min、甲苯 267min、乙苯 418min、异丙苯 534min,死时间为024min。计算: (1)死体积; (2)各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3)各组分在此柱温下的分配系数(设检测器及柱头等体积可忽略);

    13、(4)相邻组分的分离因子 a。(分数:2.00)_波谱综合解析-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很大,塔板高度很小,但实际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论塔板数 n 是根据保留值计算的,没有考虑死时间的影响,而死时间是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对色谱分离没有贡献;死时间对色谱峰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当 k3 时,会使扣除死时间后计算出的有效塔板数很小或有效塔板高度很大,因而实际柱效很差。故实际分析中常采用扣除死时间影响的有效板数或有效板高来评价

    14、柱效。)解析:2.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绝对保留值受柱温、柱长、固定液含量、填充情况和载气流速等因素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实验的操作条件,使用不太方便。而相对保留值取决于分配系数之比,仅与组分的性质、固定液的性质及柱温有关,与固定液的用量、柱长、流速及填充情况等无关,因此,用相对保留值定性可以消除由于实验条件不一致带来的误差,很多色谱手册和文献都登载相对保留值。)解析:3.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利用保留值定性(包括对照品对照法、利用文献数据相对保留值或保留指

    15、数定性、加入对照品峰高增加法定性等)、利用选择性检测相应定性、两谱联用定性(GCMS、GC 一 FTIR、LC-MS、LC-NMR、LC-FTIR)。)解析:4.为什么保留因子(容量因子)不等是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要使两组分实现色谱分离,则其迁移速度必须不同,即保留时间不等,其保留时间的差值 ,因此,组分的保留因子不等或分配系数不等是实现色谱分离的前提条件。(也可:根据色谱分离方程式: )解析:5.简述色谱法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各项参数及具体指标。(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采用色谱法进行中药、化学药分析时,需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色谱系统进行适

    16、用性试验,以判定所用色谱系统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色谱系统的系统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四个参数,其中分离度和重复性尤为重要。具体指标和要求是: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n规定值;分离度 R15,定量分析时要求定量峰与相邻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重复性要求,对照溶液连续进样 5 次峰面积的 RSD20(或:配制相当于 80、100和 120三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各分别至少进样 2 次,平均校正因子 RSD20);拖尾因子 T 应在 095105 之间,为对称峰(尤其峰高定量时)。)解析:6.分离度与保留因子存在什么关系?如何控制和调节保留因子 k?(分数:2.00)_正确答案:

    17、(正确答案:根据色谱分离方程式为: )解析:7.说明保留因子(容量因子)的含义及与分配系数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保留因子(容量因子)k 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故又称为容量因子、质量分配系数、分配比,其表达式为:K=C s C m 。而分配系数 K 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其表达式为: 。两者的关系是 )解析:8.什么是最佳流速?实际操作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柱效最高(H 最小或 n 最大)时的流动相流速称为最佳流速。实际

    18、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流速,如果分离不好,尽量选最佳流速;如果速度太慢而分离很好,则可大于最佳流速。因此,为了加快分析速度,缩短分析时间,实际工作中采用的流动相的线速度往往高于最佳线速度(此时柱效略有降低但影响不大)。)解析:9.衡量色谱峰区域宽度有哪几种方法?如何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衡量色谱峰区域宽度有标准差 、半峰宽 W 1/2 、峰宽 W 三种。标准差是正态色谱流出曲线上两拐点间距离之半,或 0607 倍峰高处的峰宽的一半;半峰宽是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峰宽是通过色谱峰两侧的拐点做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它们三者的关系是:W=4=1699W 1/

    19、2 。)解析:10.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试样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对组分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对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区域宽度,可评价柱效;根据色谱峰间距离,可评价色谱条件的选择是否合理。)解析:11.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色谱柱,用组分 A 和 B 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的理论塔板数为 4500,因而推断 A 和B 一定能在该柱上得到很好的分离,该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正确。根据色谱分离方程式: )解析:12.色谱法

    20、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通常可按两相的状态、分离机制、操作形式及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以流动相状态分类,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法,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状态不同,气相色谱又可分为气一固色谱法和气一液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可分为液一固色谱法和液一液色谱法。按分离机制分类:可分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亲和色谱法等。按操作形式分类:可分为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平面色谱法又可分为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21、、薄膜色谱法。)解析:13.何谓死时间?通常用何种样品测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既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的保留时间。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与流动相性质相近、不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物质测定,气相色谱对于热导池检测器用空气作为测试样品(如用氮气做载气则可以加入甲烷作为测试样品),对于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常用甲烷作为检测器。液相色谱正相色谱用烷烃,反相色谱用甲醇、乙醇、硝酸盐水溶液等。)解析:二、计算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4.物质 A 和 B 在 200cm 长的色谱柱上保留时间分别是 1240 分钟和 1 360 分钟,峰宽为 110 分钟和

    22、 120 分钟,不被保留的物质通过该柱的时间为 120 分钟,计算:(1)A 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R;(2)色谱柱的平均理论塔板数 n 和理论塔板高度 H;(3)达到基线分离时所需的色谱柱长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15.某气相色谱仪用热导检测器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 A、B 两物质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326 分钟,545 分钟;半峰宽分别为 0232mm,0498mm,试计算 A 物质的理论塔板数和 A、B 两物质的分离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16.物质 A 和 B 在 200cm 长的色谱柱上保留时间分别是 1240 分钟

    23、和 1363 分钟,峰宽为 108 分钟和 116 分钟,计算:(1)柱分辨本领(分离度)R;(2)柱的平均塔板数 n 和塔板高度 H。(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17.化合物 A 和 B 在色谱柱(n=12 100)上分离,两色谱峰的峰宽为 W A =80 秒,W B =83 秒,计算: (1)A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 R; (2)若使 A、B 两组分完全分离,则理论塔板数至少应为多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18.A、B 两组分在某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850 分钟和 880 分钟,理论塔板数对两组分均为 10 000,计算:(1)

    24、A、B 两组分能分离到何种程度?(2)假设 A、B 两组分保留时间不变,分离度要达到 10 以上,理论塔板数应为多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19.用 1500cm 长的色谱柱分离两个组分,已知柱效 n=6400,死时间 t 0 =150min,保留时间 t R1 =410min,t R2 =445min 试求:(1)两组分的保留因子 k 1 、k 2 ; (2)两组分的分离度,并判断两组分是否能完全分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0.化合物 A 和 B 在色谱柱(n=6400 块)上的保留时间 t RA =600s,t RB =625s

    25、,计算: (1)A 和 B 在此色谱柱上的分离度 R; (2)若使 A、B 两组分完全分离,则理论塔板数至少应为多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1.在某一液相色谱柱上组分 A 流出需 150 分钟,组分 B 需 250 分钟,而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 C 流出需 20 分钟。试问:(1)B 组分相对于 A 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2)组分 A 在柱中的保留因子是多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2.某色谱柱,固定相的体积为 05ml,流动相的体积为 2ml。流动相的流速为 06mlmin,组分 A 和B 在该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12 和 18,

    26、求组分 A 和 B 的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3.某一液液色谱柱长 226cm,流动相速度为 0287mlmin,流动相和固定相体积分别为 126ml 和0148ml,测得组分 A,B,C,D 的保留值和峰宽如下: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4.已知组分 A 和 B 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88 和 10,当它们通过相比 =V m V s =90 的填充柱时,能否达到基线分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5.在某色谱柱上,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为 1211,若有效板高为 010cm,为使组分在该色谱柱

    27、上获得完全分离,计算所需色谱柱的最低长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6.色谱分析时,若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增加几倍?若分离度提高一倍,柱长要增加几倍?分析时间要增加几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7.某色谱分析中得到下列数据:保留时间 t R 为 50 分钟,死时间 t 0 为 10 分钟,固定液相体积 V s 为 20ml,柱出口载气体积流量 F C 为 50ml.min 一 1 ,试计算:(1)保留因子 k;(2)死体积 V 0 ;(3)分配系数 K;(4)保留体积 V R(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题知 t R

    28、 =50min,t 0 =10min,V s =20ml,F c =50ml.min 一 1 )解析:28.测定某样品中薄荷脑的含量,以癸醇为内标物,混合对照溶液中薄荷脑的浓度为 110gml,癸醇为50gml,测得薄荷脑峰面积为 72 980,癸醇峰面积为 70 400。精密称取样品 05020g,置于 25ml量瓶中,加入浓度为 250gm1 的癸醇内标溶液 500ml 后,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测得薄荷脑峰面积值为 71 010,癸醇峰面积值为 68 900。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进样体积相同,试计算样品中薄荷脑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29.用色

    29、谱法测定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用该组分的对照品和内标物配制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中该组分的浓度为 600gml,内标物浓度为 700gml,进样得组分和内标的峰高分别为 1415cm 和1462cm。称取样品 02500g,配成溶液,加入内标物 400mg,进样,得供试品溶液中该组分的峰高为2187cm,内标的峰高为 1996cm,计算样品中该组分的百分含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30.准确称取样品 0250g,加入内标物 0100g,测得待测组分 A 及内标物的峰面积分别为 72 360,81 210,已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 080 和 120,试计

    30、算样品中组分 A 的百分含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解析:3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两点法测定中药制剂胃乐中吴茱萸碱的含量: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取0050mgml 和 0020mgml 的吴茱萸碱对照品溶液进样 20l 测定,峰面积分别为 24010 5 ,10010 5 。样品测定:精密称取样品 0100g,准确加入流动相 10ml,称重,超声提取 30 分钟,冷却后用流动相补足重量,过滤,精密吸取续滤液 500ml 于 2ml 容量瓶,流动相定容,过 045gm 滤膜,进样 20l 测定,测得供试品溶液的峰面积为 16010 5 。试计算制剂中吴茱萸碱的含量(mg 吴茱萸碱g 胃乐)。(分数:2.00)_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波谱综合解析-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