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5053       资源大小:4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及答案解析.doc

    1、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15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广义教育 (分数:5.00)_2.教育目的 (分数:5.00)_3.德育 (分数:5.00)_4.学校管理 (分数:5.00)_5.心理发展 (分数:5.00)_6.品德不良 (分数:5.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10.00)_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分数:10.00)_9.简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分数:10.00)_10.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2、。 (分数:10.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论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0)_12.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分数:20.00)_13.论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分数:20.00)_14.论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分数:20.00)_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15 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6,分数:30.00)1.广义教育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

    3、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2.教育目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

    4、,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德育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4.学校管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校管理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学校管理的作用在于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

    5、、协调和控制。区别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校自身,即学校管理是学校对自身的管理。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以实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目标。5.心理发展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皇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

    6、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6.品德不良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品德不良是指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它具有一贯性、严重性、有意性、倾向性等特点。在学校生活中,品德不良的学生虽然人数极少,但其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努力做好品德不良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把不良品德矫正过来。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早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要上去;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劳动者素质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基础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下基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传授一定的技能直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培养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教育正是培养科技人才的

    8、重要途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要抓教育。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完成。学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循序进行、周而复始的工作流程。从教师教的方面来分析,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和教学评价等构成了教学工作

    9、流程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通过备课,教师可以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预见,在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 (2)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好每一堂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明确教学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科学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3)课后的教导工作 各学科教学均以一定计划按课时进行,在课后的时间里,教师应围绕学生的独立作业和自学进行各种课后辅导。课后教导工作的意义在

    10、于让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与自学能力,为过渡到下一节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4)教学评价 在上述三个环节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9.简述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包罗万象,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

    11、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同时也有非常重大的国际影响。 (1)历史贡献 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教育的下移。 首先提出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学思结合的教学理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等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倡导尊师

    12、爱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孔子自身也树立了一个理想教师的典型形象。 (2)国际影响 早在 16 世纪,基督教的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了欧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孔子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孔教”和“孔教学校”。 美国加州把 9 月 28 日定为“孔子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1971 年,美国参众两院曾经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 9 月 28 日为美国的教师节。 中国的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把孔子的生日或定为

    13、教师节,或定为庆祝日。10.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卢梭是 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 其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的教育,即教育应该使人保持善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要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2)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

    14、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3)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 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当作小成人来教育; 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要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因材施教,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4)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他将对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婴儿期的教育(02 岁):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儿童期的教育(212 岁):这一时期首先应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 青年期的教育(1215 岁):培

    15、养兴趣和提高能力,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还应当学会劳动。 青春期的教育(1520 岁):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要培养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等。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0)11.论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有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和促进教师在职提高两种。 (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承担教师的职

    16、前培训任务,是发展基础教育第一位的工作。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做到: 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我国目前在这方面采取了师范生免费等措施。 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 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联系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应的专业训练,尤其要树立师范生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便其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实施教师资格考察制度,以吸收除正规教师以外的各种可能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并为其从教提供必要的职业帮助。 (2)促进教师在职提高 教师的在职提高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的终身教育过程,它不是一时的

    17、权宜之计,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教师在职提高的途径,主要包括: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放到研究者、反思者的位置,通过对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观察、分析、反思与解决,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的智慧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形式主要包括记录观察日志、撰写反思日记、教育叙事、进行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实行的全员性在职培训模式。其特点包括: a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按需培训; b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

    18、训教师,教学、科研与培训一体化,强调岗位练兵; c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机。 校外专业支援与合作 校外专业支援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它不仅在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方面,能成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支援;而且促进了教师与校外专业团体之间更大范围的互动与合作,扩大了教师的专业视野,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分享外部专业信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12.论述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代表

    19、人物之一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也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劝学篇中。 (1)“中体西用”思想 含义 “中体西用”的含义也就是张之洞所指出的“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 基本思想 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中学”和“西学”的关系 张之洞强调“中学”是立国之本,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他将“中学”中的伦纪、圣道、心术看作是不可变更的立国之

    20、本,而法制、器械、工艺等“西学”,则属于可变的附庸。他的“中体西用”说的基点是立足于“中学为体”的,他强调“中学”是本体,绝不能改;“西学”可以用来补助、强化、保存“中学”,但绝不能替代“中学”。 (2)历史作用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教育,强调了“中学”的“经世致用”的成分;重视了知识分子的作用,肯定了科技知识是救世富强之实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体西用”理论对“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

    21、一的传统教育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民主平等思想必然被裹挟在一起传播。 “中体西用”强调以中学为本,有选择性地学习西学,有助于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维护。 总之,在当时中国封建主义的儒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能把“西学为用”作为办学宗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是中西文化在当时的一种特殊的结合方式,虽然其根仍为中学,但毕竟给僵化的封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的解体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局限性 “中体西用”的主旨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的至尊地位,学习西学的主张是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并不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其维

    22、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13.论述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其形成之日起就把传播教义、争取信徒作为重要目标。基督教教育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它的教育观和垄断性上。 (1)基督教教育的教育观 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上帝创造万物” 基督教确立了一个超理性的信仰权威,同时又赋予其极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

    23、敬畏与信仰上帝被基督教看成是人最基本的特性。缺了它们,人类就与动物无异。 在儿童观上,开始比较宽容,奥古斯丁之后,严格控制儿童的欲望 中世纪的思想家在探讨人的本质时,大都摆脱不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无论是相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依然把儿童看成上帝的造物。这种观点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束缚了儿童健康积极的自主发展。 在知识观上,神学为最高学问,其他都为其“婢女” 任何世俗学问都服从于上帝的学说。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中,托马斯阿奎那是对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研究得最深、运用得最多的人。但是,他却用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形式与质料说来论证他所提出的宇宙中的知识等级体系。 在目的观上,基督教将

    24、使人摆脱世俗的困扰、虔敬上帝、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 (2)基督教教育的垄断性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这是因为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上自国王,下至平民,都是文盲。他们文化上的这种原始状态,使其不可能一下子消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各项成果。较高文化在蛮族中的普及与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当时有文化的人只有基督教士,这就造成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文化垄断地位。14.论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

    25、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具体如下: (1)内部因素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其学习动机自然也就不同。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 成熟与年龄特点 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每个人的生活和

    26、经历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反映在学习动机上也就多种多样。 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学生的焦虑程度 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影响着学习的动机。(2)外部因素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跟学生的动机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对学习动机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会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榜样作用 动机是有感染力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来完成的。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教育硕士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