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 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分数:2.00)A.B.C.D.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是:(分数:2.00)A.扩大生产规模B.延长劳动时间C.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方法D.提高劳动强度3.从修辞及表达的角度分析下面文字中标线的部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U你们所
2、多的是生力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U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导师)(分数:2.00)A.是三个比喻句,又是一组排比句。B.使道理浅显易懂,使论述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引人联想。C.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了同一道理,即要克服困难,改造环境,以求生存。D.分别揭示同一命题的多方面的含义,即告诫青年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分数:2.00)A.食物链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物质循环关系D.生态金字塔关系5.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数:2.00)A.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生吞活剥(对别人的经验、方法全部接受) 生僻(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B.信服(相信并佩服) 信口雌黄(不诚实的话) 威信(威望和信誉) 信而有征(可靠而有根据)C.本色(本来面貌) 舍本求末(过分追求细枝末节) 稿本(著作的底稿)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D.奇闻(奇特动听的事情)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闻名(有名) 孤陋寡闻(知识浅薄,见闻不广)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错别字的是:(分数:2.00)A.两支球队势均力敌,经过激烈的鏖战,最终握手言和。B.封建官吏都能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
4、苦声”,作为一个人民法院的法官,怎么能够草管人命呢?C.人无信不可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当坚守一个信字。D.那年诗人复出,犹如一块积蓄了巨大能量的煤熊熊燃烧,写出了一批烩炙人口的作品。7.我国耗费巨大力量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主要目的是:(分数:2.00)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D.增加用材林数量,发展经济8.“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咏一缠绵。”这首诗是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吴梅村的诗的品评,其中涉及到的诗人是:(分数:2.00)A.白居易B.杜甫和白居易C.李白和杜甫D.李白、杜甫和白居
5、易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10.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样子,借代月亮)B.“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形容古代侠客一诺千金的豪气,是夸张写法)C.“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上”字是比拟修辞,以袅袅孤烟渲染荒凉景色)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代叶,“红”借代花,“肥”、“瘦”是比拟修辞)11.诺贝尔奖是学术界最有声
6、望的奖,它是以诺贝尔的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的。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包括几个方面的奖项。下面不属于诺贝尔奖的一项是:(分数:2.00)A.数学B.物理C.化学D.文学12.下列属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 某研究机构建议在“松糕鞋”的鞋盒上贴出“此鞋严重影响健康”的警示标志; 某医院转内销商品说明书全部使用外文,明确标出产地、成分、生产日期等内容; 某商场经营“三无”产品和走私产品。 麦当劳店内标有“小心路滑”的标牌。(分数:2.00)A.B.C.D.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瑞土与中国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
7、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D.精粹的语言是简洁的;无论铺陈、排比的语句,在意义上也不能无意义地重复,否则,将会犯画蛇添足的毛病。14.下列语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分数:2.00)A.妈妈我想起来了。B.他原来住在这里。C.他一个上午才写了三道作业。D.我们三人一组。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8、。B.“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C.泸州老窖以“1573 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势大力沉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下列行为中,_不属于单方的法律行为。(分数:2.00)A.授权行为B.行使撤销权的行为C.买卖行为D.行使法定抵消权的行为17.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
9、,从而获得稻、鱼、蚕三大丰收。这属于_方面的典型例子。(分数:2.00)A.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B.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系统D.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8.辛弃疾在戒酒词中,曾发出了“物无美恶,过则成灾”的感叹,这表明_。(分数:2.00)A.美与恶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B.事物的性质在一定“度”内保持稳定,超过“度”则会发生质变C.矛盾的双方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D.立场不同,观点不同19._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分数:2.00)A.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下面是一段有关古典
10、诗歌发展的叙述,填入横线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先秦时期有北方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前者句型以U /U为主,自有庄重之音;后者则以带有U /U字的语气词构句,别成曼妙之调。U /U,五言诗的写作已臻于成熟,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U /U,即为此时的代表作。(分数:2.00)A.四言B.兮C.西汉末期D.古诗十九首21.题西林壁一诗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出了一种“当局者迷”的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分数:2.00)A.李白B.杜甫C.苏轼D.王安石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
11、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_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_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分数:2.00)A.奏效 查看 束缚B.生效 查看 禁锢C.生效 察看 束缚D.奏效 察看 禁锢23.在我国,由_行使国家的最高监督权。(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4.下列名言中,_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的哲理相同。(分数:2.00)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C.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25.填入下面诗歌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杨柳依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_,借问征人归不归。(分数:2.00)A.姑苏城外寒山寺B.心事浩茫连广宇C.柳枝折尽花飞尽D.儿童急走追黄蝶26._是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损的主要原因。(分数:2.00)A.雨水冲刷B.海浪侵蚀C.风化和风蚀作用D.冰川侵蚀27.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种花好,种菜更好_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_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_俗话说_瓜菜半年粮_(分数:2.00)A.。 。 , 。B.: 。 。 ,
13、 。C.。 ; 。 :“ 。”D.: ; ,“ ”。28.北京人是现代著名戏剧家_所写的话剧。(分数:2.00)A.沈端先B.万家宝C.贺敬之D.郭沫若2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其原因_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 人们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_要追求晶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天气渐冷起来了,山下的人还可以穿单衣,住在山上就_有棉衣不行了。(分数:2.00)A.当然 不但/还 没B.当然 不单/也 非C.固然 不单/也 没D.固然 不但/还 非
14、30.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为恰当的句子是: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_(分数:2.00)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吗?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1,分数:10.00)B(一)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文后的问题。/BB落棋有声/B铸造车间的主任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名下。要说
15、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厂长颇感兴趣的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
16、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唔?”厂长不买账,“要赢不了呢?”“这辈子不下棋!”“一言为定?”“当然!”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不是说这辈子不下
17、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U厂长朗声大笑/U:“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他把小李送出门,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分数:10.00)(1).对小说以“落棋有声”为题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写两场棋赛都杀得难解难分,有声有色,但重点是突出小李的棋技更高超。B.小说写的是下棋,实际上是通过下棋考察车间主任的人选。C.“落棋有声”之“声”具有双关性,表面是写下棋声,暗里写两人的行事作风。D.既是对小说中棋局描写的概括,又寓含人品如棋品意义。(2).小说中有“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
18、冠军”的内容,对其在全文中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说明大黄有很高的棋技。B.为下文大黄与厂长下三局和棋设伏笔。C.说明大黄是故意输给厂长的。D.说明大黄与厂长和棋是心理素质不好。(3).在与小李下棋下完棋后,小说写“厂长朗声大笑”,对这“笑”的隐含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这笑是对终于能睡个好觉的欣慰的笑。B.这笑是对小李的自负的善意的嘲笑。C.这笑是确定了人选、了却心事的欣悦的笑。D.这笑是对小李鲁莽性格的善意提醒。(4).对小说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小说开头以两位候选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民意测验、调查结果,为读者设
19、下一个悬念。B.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描写人物用了象征的手法。C.棋友们对小李棋风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他性格的评价。D.小说结尾这“径自”一词表明厂长急于把自己的感受心得告诉给汪科长。(5).新厂长的工作作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民主、任人重素质B.专断、任人唯才C.民主、任人唯德D.武断、任人重性格四、B(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五(总题数:5,分数:10.00)31.第段中画线句“这是应当否定的”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分数:2.00)A.一部分教师以本职工作为副,以第二职业为主,使得教育工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B.一部分教师因待遇低而跳槽改行,使得教育工作受到了不
20、良的影响。C.一部分教师跳槽改行,“下海”经商;另一部分教师人在课堂,心在市场。D.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32.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分数:2.00)A.好为人师B.“好为人师”新解C.“好为人师”当赞D.都来作“人师”33.第段中“使之好为人师”的“好”读音、意义全对的一项是:(分数:2.00)A.ho,喜欢B.ho,易于、便于C.ho,爱D.ho,完成34.在本文中作者倡导的“好为人师”应具备的条件,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经验、助人为乐的热忱、终于职守的道德风范、努力投入的奉献精神B.谦虚的美德、丰富的知识、助人的热忱、忠于职守C.丰富的
21、知识、擅长讲话、乐于助人、热爱本职工作D.丰富的知识、助人的热忱、反传统精神、努力奉献35.本文中作者对“好为人师”的“师”的解释是:(分数:2.00)A.既指给人以教育和帮助的人,也指教师。B.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C.既指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也指教师。D.既指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也指给人以教育和帮助的人。五、B(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总题数:5,分数:10.00)36.对第三段开头一句使用“渗透”一词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从前面“获得惊人的发展”来看,这里用“发展”一词承接关系更为明显,语脉更为连贯。B.天文、物理学领域属于理科范
22、畴,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属于文科范畴,用“涉及”更能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主从关系。C.用“渗透”一词,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数学方法与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产生联系的渐进过程。D.从后面所举事例来看,只有马尔柯夫是数学家,其余的人与数学关系不大,用“渗透”一词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的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7.第二段中加曲线的“两极”的内涵是:(分数:2.00)A.数学和语言的距离非常遥远。B.数学和语言研究的内容完全不同。C.不同民族可以用统一的数学符号交流,而各民族的语言则是多样性的。D.数学和语言的学科性质完全不同。38.从第一段内容看,语言学界引为自豪的是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
23、)A.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而各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B.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成果,而各国的语言学家不可能这样交流。C.各国数学家使用的数字及公式,意义是互通的,语言学家使用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D.数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明确单一,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则丰富多彩。39.下面最能体现“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的原因的一项是:(分数:2.00)A.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它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B.人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和语言学无关,只有搞社会科学的才需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C.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生不
24、愿在不相关的学科上耗费精力。D.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没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40.纵观全文,不属于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必备条件的一项是:(分数:2.00)A.20 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B.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理”不该分家。C.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D.数学与语言学之间有了共用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六、B(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五(总题数:5,分数:10.00)41.对“转基因酵母细胞”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转基因酵母细胞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带有 DNA 修复基因和水母基因的一种新型基因。B.转基因酵母细胞是一种能
25、发出绿色荧光的细胞。C.水母基因在修复基因被激活时能产生绿色荧光。D.有害物质能激活转基因酵母细胞中的修复基因,并同时使水母基因发光。4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利用转基因发光酵母细胞探测器监视和验证污染物质的方法,可以检测到埃姆斯方法检测不到的有害物质。B.水母基因产生的荧光蛋白所发出的绿色荧光越强,说明有害物质的破坏性越大。C.转基因发光酵母细胞检测有害物质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于蓝色激光的照射。D.英国科学家开发的这种方法由于需时短、功能优越,一旦应用于实际,就会取代“埃姆斯检测法”。43.对画线的“埃姆斯方法检查不出对 DNA 产生微小可修复伤害的物质”一
26、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该方法检查不出对 DNA 产生可修复伤害的微小物质。B.该方法检查不出对 DNA 产生可以修复的微小的伤害的物质。C.该方法检查不出对 DNA 产生微小伤害可修复的物质。D.该方法检查不出对 DNA 产生微小伤害并可修复这种伤害的物质。44.不属于“发光转基因酵母细胞检测法”的优点的一项是:(分数:2.00)A.检测时间短B.能探测到微小可修复伤害的物质C.容易发现有害微粒D.环保监测和卫生防疫带来革命性变化45.对第一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英国科学家正开发的检测和验证污染物质的方法,是以转基因发光酵母细胞为探测器。B.英国正开
27、发的监视和验证污染物质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药物和水中的致癌成分。C.英国正开发的监视和验证污染物质的方法,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环保检测和卫生防疫的做法。D.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监视和验证污染物质的探测器。工程硕士(GCT)语文 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分数:2.00)A.B.C.D. 解析:(此题考查基本知识,注意题干中的“本世纪 60 年代”这一时间限制。1961 年我
28、国成功研制出 1.2万吨水压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的行列,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大意义。1965 年 9 月 17 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出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一成果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它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不到 3 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的美国用了 7 年,苏联用了 4 年。题目所列的四项都是 60 年代取得的成就。故正确答案为 D。)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是:(分数:2.00)A.扩大
29、生产规模B.延长劳动时间C.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方法 D.提高劳动强度解析:(现代企业要靠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向管理要效益。)3.从修辞及表达的角度分析下面文字中标线的部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U你们所多的是生力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U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鲁迅导师)(分数:2.00)A.是三个比喻句,又是一组排比句。B.使道理浅显易懂,使论述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引人联想。C.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了同一道理,即要克服困
30、难,改造环境,以求生存。 D.分别揭示同一命题的多方面的含义,即告诫青年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解析:(错在“从不同角度共同强调了同一道理”,实际是“揭示同一命题的多方面的含义”。)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分数:2.00)A.食物链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物质循环关系 D.生态金字塔关系解析:(生物死去后,尸体在泥土中被微生物分解,变成无机营养,被新生的生物吸收获得,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有了这样的物质循环,才能使生命生生不息。)5.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生活) 生吞活剥(对别人的
31、经验、方法全部接受) 生僻(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B.信服(相信并佩服) 信口雌黄(不诚实的话) 威信(威望和信誉) 信而有征(可靠而有根据)C.本色(本来面貌) 舍本求末(过分追求细枝末节) 稿本(著作的底稿)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D.奇闻(奇特动听的事情)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闻名(有名) 孤陋寡闻(知识浅薄,见闻不广) 解析:(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的照搬或机械地模仿人家的言辞、理论、经验、方法等。B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C 舍本求末,形容不抓根本环节,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错别字的是:(分数:2.00
32、)A.两支球队势均力敌,经过激烈的鏖战,最终握手言和。 B.封建官吏都能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一个人民法院的法官,怎么能够草管人命呢?C.人无信不可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当坚守一个信字。D.那年诗人复出,犹如一块积蓄了巨大能量的煤熊熊燃烧,写出了一批烩炙人口的作品。解析:(B 项,管菅;C 项,斤金;D 项,烩脍)7.我国耗费巨大力量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主要目的是:(分数:2.00)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D.增加用材林数量,发展经济解析:(“三北”地区风沙严重,成为影响三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故
33、此选择 A。)8.“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咏一缠绵。”这首诗是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吴梅村的诗的品评,其中涉及到的诗人是:(分数:2.00)A.白居易 B.杜甫和白居易C.李白和杜甫D.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解析:(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集名为白氏长庆集)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解析:(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灭秦的是秦自己,怪不得旁人,强调的是内因的作用,所以选 B。
34、)10.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样子,借代月亮)B.“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形容古代侠客一诺千金的豪气,是夸张写法)C.“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上”字是比拟修辞,以袅袅孤烟渲染荒凉景色)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代叶,“红”借代花,“肥”、“瘦”是比拟修辞)解析:(“上”在这里是描写,不是比拟。)11.诺贝尔奖是学术界最有声望的奖,它是以诺贝尔的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的。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包括几个方面的奖项。下面不属于诺贝尔奖的一项是:(分数:2.00)A.数学 B.物理C.化学D.文
35、学解析:(诺贝尔奖中不包含数学奖。)12.下列属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 某研究机构建议在“松糕鞋”的鞋盒上贴出“此鞋严重影响健康”的警示标志; 某医院转内销商品说明书全部使用外文,明确标出产地、成分、生产日期等内容; 某商场经营“三无”产品和走私产品。 麦当劳店内标有“小心路滑”的标牌。(分数:2.00)A.B.C. D.解析:(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及安全权等。)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瑞土与中国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
36、是这样。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D.精粹的语言是简洁的;无论铺陈、排比的语句,在意义上也不能无意义地重复,否则,将会犯画蛇添足的毛病。解析:(B“这样”指代不明,因为前面问的是“是不是”,从两面着眼,这里的回答却是一面的。C 句式杂糅,把句末的“恶果”删去。D 关联词语误用,把“无论”改为“即使”。)14.下列语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分数:2.00)A.妈妈我想起来了。B.他原来住在这里。C.他一个上午才写了三道作业。 D.我们三人一组。解析:(A 既可理解为想起了某件事,也可理解为躺得时间长了,想起床了。B 既可理解
37、为他当初住在这里,现在不住在这里了;也可理解为恍然醒悟,发现了一个从前不知道的问题他住在这里。D 既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是一组的,也可理解为我们按照每组三人的数目来分组。)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B.“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 C.泸州老窖以“1573 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势大力沉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
38、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解析:(A 项,江河日下,比喻景况日渐衰落。不是水位下降。B 项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C 项,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做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 项“责无旁贷”与“职责”语义重复。)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下列行为中,_不属于单方的法律行为。(分数:2.00)A.授权行为B.行使撤销权的行为C.买卖行为 D.行使法定抵消权的行为解析:(买卖必须由双方,其他都可以有单方面行为。)17.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
39、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大丰收。这属于_方面的典型例子。(分数:2.00)A.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B.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根据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D.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析:(该生态系统属于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合理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在该生态系统中人为的活动是主要的,它使生态系统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所以,答案是 C。)18.辛弃疾在戒酒词中,曾发出了“物无美恶,过则成灾”的感叹,这表明_。(分数:2.00)A.美与恶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B.事物的
40、性质在一定“度”内保持稳定,超过“度”则会发生质变 C.矛盾的双方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D.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解析:(实际考查的是对“过则成灾”的理解。)19._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分数:2.00)A.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自治区,1947 年 5 月 1 日建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是 1949 年成立的,所以它符合要求。其他三个,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 年 10 月 25 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年 3 月 15 日建立。新疆维吾尔
41、自治区,1955 年 10 月 1 日建立。均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20.下面是一段有关古典诗歌发展的叙述,填入横线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先秦时期有北方的诗经与南方的楚辞,前者句型以U /U为主,自有庄重之音;后者则以带有U /U字的语气词构句,别成曼妙之调。U /U,五言诗的写作已臻于成熟,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U /U,即为此时的代表作。(分数:2.00)A.四言B.兮C.西汉末期 D.古诗十九首解析:(经后代学者考证,古诗十九首殆为东汉末期的作品。此类题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文学史知识进行复习。)21.题西林壁一诗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出了一种“当局者迷
42、”的情景,这首诗的作者是:(分数:2.00)A.李白B.杜甫C.苏轼 D.王安石解析:(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_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_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分数:2.00)A.奏效 查看 束缚 B.生效 查看 禁锢C.生效 察看 束缚D.奏
43、效 察看 禁锢解析:(“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生效”表示发生效力。从句意上看,“奏效”合适。“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展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束缚”“禁锢”都有限制的意思,但后者是强力限制,程度过重。)23.在我国,由_行使国家的最高监督权。(分数:2.00)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析:(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只有它才能行使国家最高的监督权。)24.下列名言中,_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的哲理相同。(分数:2.00)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
44、而知天下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解析:(A 是抓关键、抓中心,体现抓主要矛盾。B 是联系的观点。C 是因果联系的观点。 D 由少到多,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与题干相符。)25.填入下面诗歌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杨柳依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_,借问征人归不归。(分数:2.00)A.姑苏城外寒山寺B.心事浩茫连广宇C.柳枝折尽花飞尽 D.儿童急走追黄蝶解析:(“柳”谐“留”音,古人送别诗、怀人诗,常借柳抒情,紧承前两句,接下来自然该说“柳枝”“柳花”了。)26._是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损的主要原因。(分数:2.00)A.雨水冲刷B.海浪侵蚀C.风化和风蚀作
45、用 D.冰川侵蚀解析:(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风沙大,故此选 C。)27.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种花好,种菜更好_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_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_俗话说_瓜菜半年粮_(分数:2.00)A.。 。 , 。B.: 。 。 , 。C.。 ; 。 :“ 。” D.: ; ,“ ”。解析:(第一空,一句话一说完,应该用句号。第二空,前后分说种花与种菜的好处,用分号。第三空;一个意思表达完,复句结束,用句号。第四空、第五空,完全引用,前面冒号,句末点号应该用在下引号内。)28.北京人是现代著
46、名戏剧家_所写的话剧。(分数:2.00)A.沈端先B.万家宝 C.贺敬之D.郭沫若解析:(曹禺,原名万家宝)2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其原因_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 人们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_要追求晶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天气渐冷起来了,山下的人还可以穿单衣,住在山上就_有棉衣不行了。(分数:2.00)A.当然 不但/还 没B.当然 不单/也 非C.固然 不单/也 没D.固然 不但/还 非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
47、转折;“当然”表示应当这样。“不单/也”多表并列关系,“不单质量好,花色也不错”。“不但/还”表递进关系。非、没都有表示否定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所不同。非,跟后边的“不”呼应,表示必须;没,则不能这样用。)30.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为恰当的句子是: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_(分数:2.00)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吗?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
48、,根本就不值得怀念!解析:(要保持语言的连贯,语段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应尽量保持一致。本题的文段中的末句,先假设否定,再用反问,表示强调肯定。选项中只有 C 与其形式相同,而且能与之构成更明显的递进关系。)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1,分数:10.00)B(一)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文后的问题。/BB落棋有声/B铸造车间的主任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