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A联考综合能力-63 及答案解析(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问题求解/B(总题数:15,分数:45.00)1.对于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需要 11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需要 9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需要7天完成,那么甲、乙、丙三人如果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哪个最多? A. 甲 B. 乙 C. 丙 D. 甲、丙 E. 无法判断(分数:3.00)A.B.C.D.E.2.有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 6天能完成整个工程的 ,甲单独做完工程的 与乙单独做完工程的 (分数:3.00)A.B.C.D.E.3.若 y2-2 (分数:3.00)A.B.C.D.E.4.由整数的
2、唯分解定理:任一大于 1的整数都能表成质数(素数)的乘积,即对于任一整数 n1,有 np 1p2ps, p 1p 2p s,这里 p1P2,p n。是质数,且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定义 n的长度为S,则小于 1000的正整数的长度最大可能是U /U。 A.10 B.9 C.8 D.7 E.6(分数:3.00)A.B.C.D.E.5. (分数:3.00)A.B.C.D.E.6.在ABC 中,C=90,B=2A,则 cosA=U /U (分数:3.00)A.B.C.D.E.7.圆锥体高 h与底面半径 R之比为 4:3,S 侧 =15,则 h=( )(A) 3 (B) 4 (C) 5(D) (E)
3、(分数:3.00)A.B.C.D.E.8. (分数:3.00)A.B.C.D.E.9.在直径为 4的半圆中内接一个矩形,则矩形的最大面积是( ) A. 8 B. 2 C. 16 D. 10 E. 4(分数:3.00)A.B.C.D.E.10.如图,一个储物罐的下半部分是底面直径与高均是 20m的圆柱形,上半部分(顶部)是半球形,已知底面与顶部的造价是 400元/m 2,侧面的造价是 300元/m 2,该储物罐的造价是(=3.14)(分数:3.00)A.B.C.D.E.11.若不等式|ax+2|6 的解集为(-1,2),则实数 a等于( ) A.8 B.2 C.-4 D.-8 E.A、B、C、D
4、 均不正确(分数:3.00)A.B.C.D.E.12.一批旗帜有两种不同的形状,正方形和三角形,且有两种不同的颜色,红色和绿色在某一批特定的旗帜中有 26%是正方形的,有 35%是红色的,若红色旗帜中有 60%是正方形的,则红色三角形旗帜和绿色三角形旗帜的比是 (分数:3.00)A.B.C.D.E.13.有 16名男生和 14名女生,分别选出 3人组成 3组,每组 1男 1女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共有多少种比赛的方法? (分数:3.00)A.B.C.D.E.14.若 x2+bx+1=0的两个根为 x1和 x2,且 (分数:3.00)A.B.C.D.E.15.小王沿吉华路匀速行走,发现每隔 3分钟
5、迎面驶来一辆 32路公交车,每隔 6分钟从背后驶过一辆 32路公交车。假设每辆 32路公交车行驶的速度相同,而且 32路公交车总站每隔固定时间发一辆车,那么发车间隔的时间是( )分钟 A. 3 B. 4 C. 5 D. 6 E. 以上都不对(分数:3.00)A.B.C.D.E.二、B条件充分性判断/B(总题数:1,分数:30.00)(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
6、(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分数:30.00)(1).甲、乙两人沿着圆形跑道匀速跑步,它们分别从直径 AB两端同时相向起跑,可以确定圆形跑道的总长为 460m (1)第一次相遇时离 A点 100m (2)第二次相遇时离 B点 60m(分数:3.00)填空项 1:_(2).甲、乙两队合作可用 6天完成某项工程 (1)甲队每天可以完成工程的 (2)乙队的效率是甲队的 (分数:3.00)填空项 1:_(3).已知 x,y 为正实数,则 的算术平方根的几何平均值为 (分数:3.00)填空项 1:_(4).关于 x的方程:2x 2+(m+1)x+(3m2-4m+1)=0(mQ)的两个实根都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7、(1) (2) (分数:3.00)填空项 1:_(5).方程 2x2-(m+1)x+m+3=0的两个实根之差的绝对值为 1(1)m=9 (2)m=-3(分数:3.00)填空项 1:_(6).多项式 x4+mx2-px+2能被 x2+3x+2整除(1)m=-6,p=3(2)m=3,p=-6.(分数:3.00)填空项 1:_(7).数列 6,a,b,16,前 3项成等差数列,后 3项成等比数列(1)4a+b=0(2)a,b 是 x2+3x-4=0的两个根(分数:3.00)填空项 1:_(8).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的 AB边上的点,DE 垂直于 AB可知AED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 (分
8、数:3.00)填空项 1:_(9).某人射击 n枪,命中 3枪,3 枪中恰有 2枪连中,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为 (分数:3.00)填空项 1:_(10).从口袋中摸出 1个白球、1 个黑球的概率是 (分数:3.00)填空项 1:_三、B逻辑推理/B(总题数:1,分数:4.00)有 7辆卡车:S、T、U、W、X、Y、Z 依次达到货场,卡车的颜色不是红色,就是绿色,没有卡车同时到达货场。已知的信息如下:(1)前后到达货场的卡车,它们的颜色不相同。(2)Y在 T和 W之前的某一时刻到达货场。(3)在 Y之前到达货场的卡车,恰好有两辆是红色的。(4)S是第 6个到达货场的卡车。(5)Z在 U之前的某一
9、时刻到达货场。(分数:4.00)(1).以下哪项列出的卡车,它的颜色不可能都是红色的? A. S和 X。 B. T和 S。 C. U和 W。 D. W和 T。 E. U和 T。(分数:2.00)A.B.C.D.E.(2).如果 X第 3个到达货场,以下哪辆卡车的颜色一定是绿色的? A. S。 B. T。 C. U。 D. W。 E. X。(分数:2.00)A.B.C.D.E.四、B写作/B(总题数:2,分数:65.00)16.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蚕与蜂:蚕食桑,所吐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蜜也,非花也。(分数:35.00)_17.论证有效性分析:分
10、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慨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
11、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 假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许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地震、台风、暴雨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假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五针松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
12、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分数:30.00)_MBA联考综合能力-63 答案解析(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问题求解/B(总题数:15,分数:45.00)1.对于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需要 11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需要 9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需要7天完成,那么甲、乙、丙三人如果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哪个最多? A. 甲 B. 乙 C. 丙 D. 甲、丙 E. 无法判断(分数:3.00)A. B.C.D.E.解析:解析 工程问题 解析 * 选 A 评注 通过对比
13、观察,直接进行解答2.有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 6天能完成整个工程的 ,甲单独做完工程的 与乙单独做完工程的 (分数:3.00)A.B.C.D.E. 解析:解析 甲乙两队合做每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是*,甲单独做完工程需要*天,乙需要*天。3.若 y2-2 (分数:3.00)A. B.C.D.E.解析:*4.由整数的唯分解定理:任一大于 1的整数都能表成质数(素数)的乘积,即对于任一整数 n1,有 np 1p2ps, p 1p 2p s,这里 p1P2,p n。是质数,且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定义 n的长度为S,则小于 1000的正整数的长度最大可能是U /U。 A.10 B.9 C.
14、8 D.7 E.6(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素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2,由于 29512,2 101024,而 10241000,所以小于 1000的正整数的长度最大可能是 9。5. (分数:3.00)A.B.C.D. E.解析:6.在ABC 中,C=90,B=2A,则 cosA=U /U (分数:3.00)A. B.C.D.E.解析:解析 在ABC 中,C=90*A+B=90, 又B=2A,*A+2A=90*A=30 *cosA=cos30=* 故正确答案为 A7.圆锥体高 h与底面半径 R之比为 4:3,S 侧 =15,则 h=( )(A) 3 (B) 4 (C) 5
15、(D) (E) (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将圆锥展开成扇形,则扇形的面积即为圆锥的侧面积,故*,h=4。8. (分数:3.00)A.B.C.D. E.解析:9.在直径为 4的半圆中内接一个矩形,则矩形的最大面积是( ) A. 8 B. 2 C. 16 D. 10 E. 4(分数:3.00)A.B.C.D.E. 解析:解析 如图所示,设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分别为 x、2y,则有*解得 xy2。 * 矩形面积最大为 2yx=22=4。10.如图,一个储物罐的下半部分是底面直径与高均是 20m的圆柱形,上半部分(顶部)是半球形,已知底面与顶部的造价是 400元/m 2,侧面的
16、造价是 300元/m 2,该储物罐的造价是(=3.14)(分数:3.00)A.B.C. D.E.解析:解析 总造价为 210 2400+10 2400+20 2300=240000=75.36 万元11.若不等式|ax+2|6 的解集为(-1,2),则实数 a等于( ) A.8 B.2 C.-4 D.-8 E.A、B、C、D 均不正确(分数:3.00)A.B.C. D.E.解析:解析 由|ax+2|6,得-6ax+26,即-8ax4 若 a0,不等式解集为*,则*,无解 若 a0,不等式解集为*,则*,得 a=-4 故正确答案为 C12.一批旗帜有两种不同的形状,正方形和三角形,且有两种不同的
17、颜色,红色和绿色在某一批特定的旗帜中有 26%是正方形的,有 35%是红色的,若红色旗帜中有 60%是正方形的,则红色三角形旗帜和绿色三角形旗帜的比是 (分数:3.00)A.B.C. D.E.解析:解析 比和比例的应用, 解析 假设共有 100面旗帜,根据题干得到其中红色为 35个,红色三角形有 35(1-60%)=14个,所以绿色三角形有(100-26)-14=60 个,从而红色三角形旗帜与绿色三角形旗帜之比为*,选 C 评注 合理采用特值法进行解答13.有 16名男生和 14名女生,分别选出 3人组成 3组,每组 1男 1女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共有多少种比赛的方法? (分数:3.00)A.
18、B.C.D. E.解析:解析 排列组合 解析 选出 3名男生(*种选法)和 3名女生(*种选法)搭配,比赛的方法共有*(种),选 D 评注 注意搭配的时候不重不漏14.若 x2+bx+1=0的两个根为 x1和 x2,且 (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若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出 x1和 x2的值,代入等式*后再求 b的值就太繁琐了,若对等式*进行变形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定理,可以迅速得到本题的答案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定理知x1+x2=-b,x 1x2=1,而*于是有*,所以 b=-5应选 B15.小王沿吉华路匀速行走,
19、发现每隔 3分钟迎面驶来一辆 32路公交车,每隔 6分钟从背后驶过一辆 32路公交车。假设每辆 32路公交车行驶的速度相同,而且 32路公交车总站每隔固定时间发一辆车,那么发车间隔的时间是( )分钟 A. 3 B. 4 C. 5 D. 6 E. 以上都不对(分数:3.00)A.B. C.D.E.解析:解析 设车的速度是 a,人的速度是 b,每隔 t分钟发一班车,二辆车之间的距离为 at,车从背后超过是追及问题,人与车之间的距离也是 at,那么 at=6(a-b);车从前面来是相遇问题,那么at=3(a+b),得 a=3b,所以*,即车是每隔 4分钟发一班。二、B条件充分性判断/B(总题数:1,
20、分数:30.00)(A) 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 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 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 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分数:30.00)(1).甲、乙两人沿着圆形跑道匀速跑步,它们分别从直径 AB两端同时相向起跑,可以确定圆形跑道的总长为 460m (1)第一次相遇时离 A点 100m (2)第二次相遇时离 B点 60m(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E)解析:解析 圆形追击问题, 解析 无法
21、确定周长的相对位置,比如第一次离 A点有优弧和劣弧两种情况 评注 要善于举反例来否定两个条件(2).甲、乙两队合作可用 6天完成某项工程 (1)甲队每天可以完成工程的 (2)乙队的效率是甲队的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C)解析:解析 效率问题, 解析 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成立,考虑联合:甲、乙两队的效率分别为*,*,从而两队合作完成工程的时间为 * 评注 注意效率可以叠加,时间不可叠加(3).已知 x,y 为正实数,则 的算术平方根的几何平均值为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B)解析:解析 平均值 解析 *,选 B.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算术
22、平方根及几何平均值的定义(4).关于 x的方程:2x 2+(m+1)x+(3m2-4m+1)=0(mQ)的两个实根都不是无限不循环小数(1) (2)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E)解析:解析 判别式解析 =-23m 2+34m-7,不一定为完全平方数,评注 注意到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此题意指方程的两个实根均为有理数,故判别式为完全平方数(5).方程 2x2-(m+1)x+m+3=0的两个实根之差的绝对值为 1(1)m=9 (2)m=-3(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D)解析:解析 方程的判别式, 解析 * 当 m=9时,上式为 1;当 m=-3时,上式为
23、 1,所以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成立 评注 直接套用两根差的绝对值公式即可(6).多项式 x4+mx2-px+2能被 x2+3x+2整除(1)m=-6,p=3(2)m=3,p=-6.(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A)解析:解析 整式除法解析 令 f(x)=x4+mx2-px+2,由于 f(x)能被 x2+3x+2=(x+2)(x+1)整除,所以*可知条件(1)单独成立,评注 直接应用整数除法中的因式定理(7).数列 6,a,b,16,前 3项成等差数列,后 3项成等比数列(1)4a+b=0(2)a,b 是 x2+3x-4=0的两个根(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
24、答案:C)解析:解析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解析 显然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成立,联合分析:解得a=1,b=-4,可知 6,1,-4 成等差数列,1,-4,16 成等比数列,条件(1)和条件(2)联合成立,选 C 评注 要注意条件(2)中没有强调到底 a,b 哪个更大(8).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的 AB边上的点,DE 垂直于 AB可知AED 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C)解析:解析 平面几何, 解析 条件(1)和条件(2)显然都不对,联合分析:由条件(1)和条件(2)可知,AD=*,*所以, * 选 C 评注 直接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即可
25、得结论(9).某人射击 n枪,命中 3枪,3 枪中恰有 2枪连中,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为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E)解析:解析 古典概型, 解析 条件(1),所求概率为*,不成立; 条件(2),所求概率为*,不成立, 评注 本题为插空问题(10).从口袋中摸出 1个白球、1 个黑球的概率是 (分数:3.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A)解析:解析 古典概型 解析 条件(1),所求概率为*,成立; 条件(2),所求概率为*,不成立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随机取样的古典概型计算公式,三、B逻辑推理/B(总题数:1,分数:4.00)有 7辆卡车:S、T、U、W、X、Y、Z 依
26、次达到货场,卡车的颜色不是红色,就是绿色,没有卡车同时到达货场。已知的信息如下:(1)前后到达货场的卡车,它们的颜色不相同。(2)Y在 T和 W之前的某一时刻到达货场。(3)在 Y之前到达货场的卡车,恰好有两辆是红色的。(4)S是第 6个到达货场的卡车。(5)Z在 U之前的某一时刻到达货场。(分数:4.00)(1).以下哪项列出的卡车,它的颜色不可能都是红色的? A. S和 X。 B. T和 S。 C. U和 W。 D. W和 T。 E. U和 T。(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列表如下: 1 2 3 4 5 6 7红色红色 Y T/W S W/T根据条件(4),可得:S
27、 在第 6位。根据条件(2),可得:Y 在第 4位。T 和 W在第 5位或第 7位。根据(1)和(3),可得:在 1和 3位的是红色车。选项 B中列出的 T和 S卡车的颜色不可能都是红色的,因为它们相邻。(2).如果 X第 3个到达货场,以下哪辆卡车的颜色一定是绿色的? A. S。 B. T。 C. U。 D. W。 E. X。(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如果 X是第 3个到达货场,则 Z只能排在第 1位,而 U只能排在第 2位,所以,U 一定是绿色的。四、B写作/B(总题数:2,分数:65.00)16.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蚕
28、与蜂:蚕食桑,所吐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蜜也,非花也。(分数:35.00)_正确答案:(参考例文 吸收消化创新“蚕食桑,所吐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蜜也,非花也。”这句话既说明了一个显见的事实,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学习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是单纯地接受,应通过吸收、消化,汲取其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来。这个道理贯穿在人们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通过吸收、整理、消化、总结,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并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我们的知识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反之,若只一味地教一学一,做老
29、师的“记录员”,无异于“食桑吐桑,采花吐花”,哪里还能有什么提高、进步和创造可言呢?人的学习如此,国家对技术的引进亦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确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绝不能忽视消化吸收的问题。生产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单纯机械地学习就能达到的。只有立足于我国的特点和优势,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加工提炼,改进我们的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方法,从而开发研制出我们的国优产品,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引进技术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消化吸收从而有所提高和创新的过程正如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
30、蜜一样。纵观历史,小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大到国家的发展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这一哲理的正确性。正如高尔基所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我们就不会有新科学,也不会有新技术。”试想,当年牛顿若停留在对前人成就的肤浅认识上而不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创新,怎会有三大运动定律的产生和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若人们只满足于莱特兄弟发明的简易飞机,又怎么会有今日飞向太空的伟绩?而我们的祖国若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一切制度措施,却不加以发展、完善和创新,又怎会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见,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制度的完善,都不能脱离开“吸收消化创新”这一指导思想。离开了它,科技不能发展,社会无法进
31、步,历史的车轮也就将停滞不前。当今,我们正处在振兴中华的关键时刻,要想使我们的科技迅速发展,经济高速前进,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时,尤其需要遵循“吸收消化创新”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丝”和“蜜”,进而推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恪守吸收、消化和创新这一准则。蚕和蜂给我们做出了“吸收消化创新”的榜样,我们要在学习中通过消化、吸收,汲取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解析:解析 本文标题很好,未读文章即已让人领悟了文章的中心,简练、明确,是论说文的最佳标题。引论部分,由“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的生物现象,引发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从
32、而概括出“吸收、消化、创新”的中心观点,自然、深刻又新颖。 本论部分用三个分论点逐层深入地对观点进行了分析。一层通过对人们学习过程的分析,指出光吸收、整理、消化不行,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进步和创造,才能够学有成效。 二层深入到国家对技术引进的分析,论证只有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三层进一步深入到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分析,运用引证和例证,阐明只有不断地“吸收、消化、创新”,才有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前进。 结论部分,指出要想使我们的科技迅速发展,经济高速前进,必须恪守吸收、消化和创新的准则。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中通过消化、吸收来汲取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东
33、西来。17.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慨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
34、间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 假如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许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地震、台风、暴雨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假如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五针松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35、? 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也还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分数:30.00)_正确答案:(参考范文揭穿诡辩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就让我们来揭穿上文的误导和诡辩。首先,就算相对论真的揭示了事物运动的相对性,但我们又如何能从“运动的相对性”推出“看问题视角的相对性”呢?更何况各事物运动的相对性,也推不出运动本身就没有绝对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的运动之中。所以,看问题时就不能简单套用“相对主义”。其次,“大自然无所谓灾害”推不出自然界里就没有“自然灾害”。自然不是抽象的
36、存在,而是由各种具体的生物构成的。当某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导致某种或多种生物濒临灭绝时,对这些生物来说无疑就是自然灾害。如果这些自然灾害直接间接地危及我们人类,难道我们还应该坐以待毙,不加任何干预吗?再次,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还是类人猿。现在我们掌握了类人猿所没有的各种威力巨大的科学技术,我们对环境和气候的破坏力已经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就不能对自己影响气候的行为放任自流。另外,“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地改变了气候”,这恰恰说明了气候并不完全是一个听天由命的自然问题,我们人类对此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简单地把气候问题归之于自然问题而束之高阁。最后,“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也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人的衰老和死亡是自然问题,但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自然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