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A联考写作-37 及答案解析(总分:6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总题数:1,分数:30.00)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然而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了保证就业质量,我们应该倡导“先择业后就
2、业”。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之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总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毕竟不是主流。 其次,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是解决生存问题,二是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是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的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会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也不利于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地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最后,“先就业
3、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广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 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看成一场赌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对企业感兴趣的、有帮助的、愿意长期发展的员工,而不是暂时停留的“临时工”。思考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 (分数:30.00)_二、论说文(总题数:1,分数:35.00)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字
4、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被海外一些媒体归纳为中国游客的“通病”。有的境外旅行社和宾馆甚至因此拒绝接待中国旅游团队。这实在是令人难堪的现象。 (分数:35.00)_MBA联考写作-37 答案解析(总分:6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总题数:1,分数:30.00)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
5、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都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然而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了保证就业质量,我们应该倡导“先择业后就业”。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之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总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毕竟不是主流。 其次,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
6、就业。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是解决生存问题,二是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是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的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会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也不利于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地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最后,“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广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 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看成一场赌博。用人单位需要
7、的是一个对企业感兴趣的、有帮助的、愿意长期发展的员工,而不是暂时停留的“临时工”。思考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 (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大学生未必先择业后就业上述论证根据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得出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的结论。这一认识存在着诸多逻辑错误,其正确性有待商榷。 首先,论述者在一开始提出结论之时,就混淆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两个概念,从而从整体上削弱了结论的可信度。“就业率”指的是已就业人数与应届毕业生
8、数量之比,它只能反映就业的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就业的质;而“就业质量”则更多地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 其次,文中认为“就业”就是没有经过认真挑选匆忙从业,这是主观片面的。先就业不一定就是盲目从事,没有选择性,也并非就是糊里糊涂的就业。这种论证也割裂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将就业当成一个没有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择业应该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 再者,用来论证“先就业后择业”必然影响大学生诚信形象这一观点的广州市的这项调查是如何进行的,调查样本是否有效,数量是否足够,方法是否有效等诸多问题都悬而未决,故其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也有限。况且,仅仅以广州的情况来说明整个社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诚信问题,以
9、偏概全。 最后,作者认为只有解决了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否对我有利等问题才可以开始工作,过于绝对。我们可不可以在工作中去思考这些问题呢?真理永远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得到的。何况,即便如此,论证中第二条论据所说的职业第一个层次又该如何满足呢?这样一来,岂不是前后矛盾。 该论证还存在其他诸多逻辑问题,由此得出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的结论并不能让人信服,是一个有失偏颇的论证。 解析 1开篇甫一论证,便混淆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两个概念。 2整则论证割裂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将就业当成一个没有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择业应该是就业的一个环节。另外,论证认为“就业”就是没有经过认真挑选匆
10、忙从业,属主观臆断。 3论证以就业压力不是长久之事来支持应该“先择业后就业”这一观点。这个论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 4“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以此作为论据,基础不牢。 5广州市的这项调查是如何进行的,调查样本是否有效,数量是否足够,方法是否有效等诸多问题都悬而未决,故其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也有限。 6仅以广州的情况来说明整个社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诚信问题,以偏概全。 7论证认为只有解决了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否对我有利等问题才可以开始工作,失之绝对。8论证用“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这一论据来证明我们应该先择业后就业,就业和择业未必
11、是此前彼后的关系,应有其他情形存在。 本文找出了论证中的四个主要逻辑漏洞,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标题及行文来看,该文较好地驾驭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要求,行文流畅,结构完整。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第二个漏洞实际包含两个问题,在一个分论点里最好专谈一个问题,会说得更明确更透彻些。二、论说文(总题数:1,分数:35.00)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 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近年来,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被海外一些媒体归纳为中国游客的“
12、通病”。有的境外旅行社和宾馆甚至因此拒绝接待中国旅游团队。这实在是令人难堪的现象。 (分数:3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勿忘文明随行一位德国老太太在中国住了几年,回国时包里装着许多废旧的电池。她说:“在中国找不到扔电池的垃圾箱。”这句话不仅刺耳,而且令每一个中国人羞愧。德国老太带走了废电池,带给了我们文明的警醒;而有些在境外旅游的中国游客却将“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带出国门,将“文明”落在家里。 不难发现,在国外的许多景点,有专门为中国人而悬挂的标语,有专门为中国人而准备的垃圾箱。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经济,中国人的道德修养似乎处于停滞不前的“无
13、礼”社会。许多让人不屑的公民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也有如一把把无情的尖刀刺痛着我们的心灵,更像一些病毒散布在我们的四周使得外国人对我们敬而远之,望而却步。 何以会出现这些令国人感到无地自容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部分人在口袋膨胀的同时,内心随之盲目膨胀;外表被奢侈品重重包装的同时,头脑中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却在不断缩水。个别不雅举动使得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成了不守规矩、不文明的代名词。 此时,我们必须要反思:难道我们真的要在这样的标语下欣赏风景吗?难道我们真的甘心做不文明的代名词吗?不!我们不愿意。所以,我们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更要提高国民的文明素养。 其实,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并不难,从小处
14、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将饮料空瓶扔进垃圾箱,在公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随手关掉公共洗手间开着的水龙头等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从细微处着手,养成良好习惯,时刻将“文明”揣在身上,记在心里,又怎会不受他人欢迎、不受他国尊重呢? 我相信,只要将文明随行于身,那些专为中国人而悬挂的标语将很快消失,那些为中国人而戴的有色眼镜必将摘除。那时,中国才能算是真正的强国,我们中国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敬。 解析 这则材料比较简单,只要围绕文明、国民素质等角度来写即不会偏题、跑题。 审题容易,立意不易。本篇文章若想写出深意来,切忌一味以偏概全、一味批评
15、国民素质低下,而应从正面引导、提倡文明和良好道德风尚。如果最终能落脚于民族品格、民族尊严上,将会使本文达到一个新高度。 文章紧密结合材料所给中国游客不文明出行现象,以“勿忘文明随行”为标题,实乃切题切景,自然朴实。开头通过对比德国老太出行中国和国人出游国外的不同表现,直接引出中心观点,与文题遥相呼应。 中间部分采取层进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论证,层层递进,将话题一步一步深入。虽然论述平实,但逻辑严谨、一气呵成,虽无重墨却有千金之力。 结尾之处将个人文明行为上升至民族特性,提出文明随行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形象,更可以改观国家形象,赢得世界尊重,升华主题,将文章境界再次提升。 纵观本文,紧扣文题,特点鲜明;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却熟练应用层进式结构这一不易掌握的论证结构,可见作者功底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