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 二 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 问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 问题 。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
2、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这种以为书 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即使
3、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 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
4、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 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 项是( ) A.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
5、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D.中国文化思想在书写过程中的渗入,使毛笔等书写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起到促进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类试题 。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说的是文字的特点。 答案 :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没有形成书法艺术。 B.“六书”中的“象
6、形”,通过抽象将物质形状简化为线条,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实用。 C.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或用字方法,其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D.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 选。 D.“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说法过于绝对,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答案 :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作品,或由刀刻,或以模铸,但与毛笔书写不无关系。 B.日文、古韩文中也有汉字,由于日本、韩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
7、影响,因而它们也有书法艺术。 C.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汲取了毛笔书法的营养,融入了中国文化,所以硬笔书法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D.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观点的理解, D.“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 D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 字 ,完成后面 问题 。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
8、仕鲁名, 洪武 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 践阼 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 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 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 伏望陛下于 股肱 心膂,悉
9、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 乞赐骸骨 ,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 李仕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今勋旧耆德咸思 /辞禄去位
10、/而缁流裣夫乃益 /以谗间 /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其危疑 /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 /如刘基徐达之见 /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 /萧何韩信其危疑 /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 /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 /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 /辞禄去位 /而缁流裣夫乃益 /以谗间 /如刘基徐达之见猜 /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 /视萧何韩信其危 /疑相去几何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先准确理解文意才能进行准确的断句。 答案 :
11、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
12、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D 致仕即退休。 答案 :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解析: B“不听众多大臣的劝告”有误,原文为“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
13、继争之”。 答案 : 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答案 :( 1)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 2)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混杂在一起做官共事,是可以相互帮助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后面 问题 。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
14、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注 】 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8.本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答案 : ( 1)暗示时光的流逝,勾起诗人的感伤情怀。“摇落”使人想到草木摇落变衰,“稀”写出茂密的青枫经霜之后的凋零。草木的变化写出了时令的变化,让人感伤年华的一去不归。( 2)在诗歌的开头营造了凄清旷远的意 境,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的情怀。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西风 落叶图,景中隐含乡情旅思,以悲凉旷远之景衬托诗人思乡感伤之
15、情。 9.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情感赏析。 答案 : 刘诗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诗句写景开阔,意境恢弘,虽有时序交替的感慨,但传达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洋溢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相思离愁之情较淡。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
16、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_, _。 ”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的美景,先说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接着用“ _, _”来描写湖面水势浩淼、宽阔无边的景象。 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渺小的句子是:“ _, _。” 解析 :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问题 。 神鞭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天津城西挑担卖炸豆腐的“傻二”用头上那根粗黑油亮的大辫子把惹是生非的大地痞独眼“玻璃花”抽了个鼻青脸肿。
17、“玻璃花”栽了面子,发誓一定要报仇,结果他将天津很多名声响亮的奇能异士甚至东瀛武士找来帮忙,可这些人一一栽在“傻二”那辫子上,从此人们称他的大辫子为“神鞭”。几年之后,大清朝亡了,要剪辫子。这时的“玻璃花”混进了“巡防营”洋枪队,不但剪了傻二徒弟的辫子,还上门来要和傻二算旧账。傻二一声不吭,闭门不出,不久就失踪了 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 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
18、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辗子,翘腿坐在上边。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 “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他看到前
19、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 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
20、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 “你瞧好了!” 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
21、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 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傻二开口说:“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
22、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 碰到神仙。他回到营盘后,没敢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怕别人取笑他。不久,听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枪,指哪打哪,竟说一口天津话,地地道道是个天津人,但谁也说不出这人姓名,“玻璃花”却心里有数,暗暗吐舌 (节选自冯骥才神鞭) 11.下列对上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 项是( ) ( 5 分) A.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对“傻二”、“玻璃花”的描写,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他们的个性。 B.第段中“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突出了“傻二”出神
23、入化的枪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小说中的“玻璃花”尽管崇洋媚外,张扬跋扈,色厉内荏,欺软怕硬,但作者对他勇于接受新事物,以及知错就改的性格是暗暗赞赏的。 D.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方言和文言灵活交织,幽默诙谐,富于浓郁的天津味儿。 E.上文虽只是选段,但既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又有深刻思想内涵,耐人寻味。 解析: A 项对“玻璃花”没有详细的外貌描写。 C 项中的“玻璃花”没有体现出“知错就改”的品行,他主动向“傻二”表示两 人过节清了,是他知道自己与“傻二”水平相差太大,报不了仇,作者对他的行为也没有暗暗赞赏。 D 项,没有“文言”词语的运用,而是带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白话文。 答案 : BE
24、 12.第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第一段本身是一段环境描写,其实就可以从内容上、情节结构上、主题特色上、人物形象塑造上去回答本题 。 答案 : 衔接前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年之后,为下文“傻二”由“神鞭”练成“神枪”埋下伏笔;晴和的天气为人物活动,以及后文“比枪”的情节,交代了发生的环境;奠定小说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13.“傻二”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注意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的进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 答案 : 武功高强,剪辫子前是“神鞭”,
25、打败了许多武功高强的人,剪辫子后是“神枪”,双手使枪;宽厚正义,阻止“玻璃花”惹是生非,体现了他的正义感;“玻璃花”不断害他他却 并不报复,体现他的宽厚;与时俱进,在鞭子时代能将鞭子功练得出神入化;在剪辫子后能将枪练成“神枪”。 14.第段中“傻二”说:“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8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个性理解类试题, 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先要明确的理解文章中的语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然后才能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说明。 答案 : 作者借“傻二”之口,表明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祖宗的东
26、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表明对传统 中束缚文化前进力量的糟粕必须摒 弃; “神却留着”,则表明新时代下的文化要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 联系现实举例简要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问题 。 蒋梦麟在北大 至 1949 年,在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中,蔡元培奠基,蒋梦麟造房,胡适封顶,北大的传统绵延不断。蒋梦麟承上启下,掌校时间最长,自然功不可没。他为什么会成为北大功臣呢?这与其在北大的所作所为有关。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悄然离开北大,委托蒋梦麟主持北大校务。蒋梦麟临危受命,“半年的欠款,六百饥饿教职员,三千惹祸的学生,交到我手里,叫我怎么办?”他出言谨慎,亮
27、出低姿态,安戢人心,继续提倡民主和科学,使北大重回宁谧的书香氛围中。他认为“建设新国家于学校之中”,学生自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让学生自治而不是“治自” ,学校要依靠感情化导而不是严格的法纪,这就是蒋梦麟的办学理念。 1920 年 10 月,蔡元培出国考察,蒋梦麟再次代理北大校务。 1923 年,蔡元培因事愤然辞职,蒋梦麟第三次担任代理校长职务,直到 1926 年“三一 八惨案”爆发后,蒋梦麟被北洋军阀列入黑名单,他只好离开北大逃到上海,结束了将近七年的北大生涯。 作为蔡元培的继承人,蒋梦麟认为北大精神既是一种公共意志,又是一种学风。他认为:“社会能影响到政治,政治也能影响到社会;社会能影响到学
28、术,学术也能影响到社会。无论哪一方面做起,都是有效的。” 他还指出: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看见实际问题解决的困难,知道唱几句社会和学术的高调,最容易缴卷,就把学术和社会的研究,作为避世的桃源。或者钻进学术和社会的研究里面,忘了应世的目的”。结果,不是“养成万恶的政治”,就是产生“一班不 切世务的迂儒”。这对学术和社会,都有害无益。 此外,蒋梦麟提出知识界参与政治不可忘记本职工作,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也不可能改良政治;也不应参与维持现状的政治,不能因为参与政治而妨害学术研究。 蒋梦麟在北大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初期)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恰好七年左右。 1930 年底,国民政府为了
29、振兴北大,任命蒋梦麟为北京大学校长,他明确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将教政分开。实行教授专任制度,提高专任教授的薪酬待遇。蒋梦麟用人不拘一格。钱穆没有学历,他聘其为北大教授。 他有魄力,有担当,勇于承担辞退旧人这一得罪人的事情。这除了职责之外,还与他的人格追求有关。因为他“以儒立身,以道处世,以墨治学,以西办事”。他尊重个人自由:凡个人行为之不涉及公众权益者,他绝不过问或批评;凡他的同事在分层负责的范围内所决定的事项,他从不挑剔或干预。他信服老庄的道理,对于屑细的是非之争与成亏之辨看得很淡。因此他能够超脱于复杂的人事纠纷之上。 不幸的是,就在蒋梦麟组建的“新北大”刚
30、刚开学之际,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1935 年 11 月,蒋梦麟与北平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发表宣言,斥责冀东伪政 府,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为此日本宪兵找上门来,“请”蒋梦麟去位于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进行解释。蒋梦麟毫无畏惧地深入虎穴之后,一个日军大佐居然想把他挟持到大连。面对危险,蒋梦麟冷静地说:“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 我已经在你们掌握之中了。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 在这位大义凛然的北大校长面前,无计可施的敌人只好把他放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与南开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
31、抗战争期间,三所大学合作,为中华民族 保存了文化学术的火种,谱写了弦歌不绝的佳话。这一切,如果没有蒋梦麟的努力和坚持,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出任行政院秘书长,从此离开了他服务多年的北大。 (节选自智效民蒋梦麟对北京大学的贡献,有删改) 相关链接 北洋政府时期,经常拖欠教育经费。虽然政治上狂风暴雨迭起,北大却引满帆篷,安稳前进。图书馆的藏书大量增加,实验设备也大见改善。国际知名学者如杜威和罗素,相继应邀担任客座教授。(蒋梦麟西潮 新潮中对自己服务北大时期的回忆) 现北大教授陈平原感叹:“偶然得到若干三十年代(蒋梦麟任北大校 长期间)老北大的课程表及教学规划,比照一番,令我辈后学汗颜不
32、已。”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 ) ( 5 分) A.从“蔡元培奠基,蒋梦麟造房,胡适封顶,北大的传统绵延不断”一句中可以知道,蒋梦麟尽管有功于北大,但作用比不上蔡元培和胡适。 B.五四运动之后,蒋梦麟临危受命,临时代理北大校长,让北大走上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发展之路。 C.1930 年底,国民政府任命蒋梦麟为北大校长,他的办学理念使北大得以生存和壮大,一些办学规划和制度几十年之后还让后人自叹不如。 D.蒋梦麟在北大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初期)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共二十一年左右,为北大的发展呕心沥血,抗战时期尤其居功至伟。 E.蒋梦麟运用儒道思想立身处世,
33、运用墨家思想及西方科学理论治学办事,这是他的人格追求,也是他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条件。 解析: A 项“蒋梦麟尽管有功于北大,但作用比不上蔡元培和胡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B“蒋梦麟临危受命,临时代理北大校长,让北大走上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发展之路。”之前蔡元培就走上了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发展之路。 答案 : CE 16.蒋梦麟为什么能够从日军的魔掌中脱身?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6 分) 解析: 本 题是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的内容的一道题目, 只要是认真审题,好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即可准确筛选出 。 答案 : 蒋梦麟大义凛然,毫无畏惧,让日军无计可施;日军在华北提倡“自治运动”,绑架北大
34、校长担心国际国内影响不好。 17.为什么说蒋梦麟先生是“北大的功臣”?请简要回答。( 6 分) 解析: 本题是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的内容的一道题目, 只要是认真审题,好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即可准确筛选出 。 答案 : 在五四运动之后,他安定人心,继续提倡民主与科学,使北大重回宁谧的书香氛围;他的“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等办学理念对北大影响深远;在社会动荡时代,他突出的办事能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可行的制度建设,使北大能够生存并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参与西南联合大学建设,谱写弦歌不绝的佳话。 18.蒋梦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研究学问”与“参与实际事物”的关系?请结合材
35、料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某些问题的探究能力,这样的试题一定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结合现实的论述,切勿空发议论没有依据和现实意义。 答案 : 社会、政治、学术是相互影响的,无论从哪方面做起都是有效的; 只钻进研究学术和社会的研究中而不关 心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学术和社会都有害无益;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社会政治不可忘记本职工作。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实例,如分析将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有意义和价值等。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
36、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六零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_。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_,回味绵长。 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三个词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 记忆犹新 ”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
37、去的事情。“ 念念不忘 ”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 历历在目 ”重在情境清晰重现。 答案 : 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中国医药界在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的鼓舞下,以中国古代医书古方为基础研发新药将会得到力度越来越大的支持。 B.在开通前的联调联试运行的最关键时期,动车组司机每个班以近二百多公里的时速,每天往返至少三个来回。 C.近几年来,选择到美国高中留学的学生快速增长,那么,美国中学究竟有什么优势,能够吸引众多莘莘学子远赴美国留学? D.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38、解析: A 项成分残缺,“ 中国医药界 ”缺少谓语。 B 项不合逻辑,“ 近二百多公里 ”自相矛盾。C 项中“ 众多莘莘学子 ”语义重复。 答案 : D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 _, _。”叶嘉莹曾以咏荷诗抒发情怀。她一生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孤峰孑立辗转奔波多地几十载。 2013 年,叶嘉莹选择了“归巢”,定居南开大学,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数十箱研究资料,单是讲课录音就有二千多个小时。“回想我这一生,实在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是在中国。”回首往昔,叶嘉莹已显平静淡然。 A.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B.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C
39、.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D.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首先要关注的是前文和填空部分的关系,根据对后文的理解叶嘉莹的一生是命途多舛的一生,所以答案应该选择 A 项。 答案 : A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 ( 5 分) 文学是指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 _,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因此,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_,这个民族的文学就越丰富多彩。文学可以划分为纯文学和谎言文学。其中去尽了各种愚民谎言的文学作品称为纯 文学,反
40、之, _。 解析 :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前文的多特性,第一处应该填与多特性相关的句子;根据后文说的是数量,第二处应该是与英雄数量相关的句子。第三处是文句,根据前面的“反之”本处填“则称为谎言文学”。 答案 : 没有 这两个独特性 这样的英雄越多 则称为谎言文学 23.下面是“中国环保”标志(黑白版),请写出外圈环线以内的构图要素(“ ZHB”为ZhongGuoHuanBao 的缩写,不要求写出、说明),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中的图文转化能力。 不难发现本图标是由一个圆形构成,其中由
41、上到下包含了太阳、山脉、水体图案。 答案 : 该图中心为圆形,象征(代表)地球,其中由上到下包含了太阳、山 脉、水体(或水、河流)图案; 地球(基本上)由橄榄枝环绕。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赖以生存的唯一地球、生活在美好环境中的理念。 六、写作( 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省人民医院,晚上十点以后,只要光源许可,为不打扰同病房的病人,医师只打开手电筒检查病人。“开灯当然要方便些,我们怕吵醒其他病人,很多老人家晚上醒来就睡不着了。”某医生说。“医护人员对此都特别注意,夜班护士每天都会为病人拉好窗帘,关好走廊灯,为避免夜间病人绊倒,她们会细心地收拢
42、好摇床手柄。虽然医院晚夜班急诊、抢救的病人多,但我们都会尽可能地保持安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 这 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医护人员的举动是很打动人的,面对当下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篇材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材料已经指明了方向,考生可以从医德高尚、细节决定医患关系、悉心照料赢得尊重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在写作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论述。 答案 : 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理想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理想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理想是你迷失方向的指南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
43、虽然我知道当医生的责任重大,很苦很累,有时还被人误解。每当我想到它能解除 病人的痛苦,能救死扶伤,给无数家庭带来欢乐时,我就更加坚定了我当医生的信念。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老家过节,那天早上四点多的时候,妈妈起来给弟弟盖被子,看见弟弟的脸上通红通红的,一摸他的头,滚烫滚烫。当时妈妈吓呆了,急忙把爸爸和我叫了起来,穿好衣服来到一位当医生的邻居家里。当时那位爷爷正在睡觉,“咚咚咚”的敲门声从外面传来。爷爷好不容易才从床上爬了起来,出来之后,先摸了摸弟弟的头说:“他发烧了。”边说边拿出温度计让弟弟测量。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我把温度计拿了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三十九点七度“高烧”,爷爷 急忙先给弟弟打了一针,就去准备吊瓶。我站在旁边,看见爷爷手忙脚乱,心里就想:如果我是一位医生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会在半夜里来爷爷的家里打扰他睡觉,而且也可以迅速地把弟弟安顿好。此时,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份报道,写的是一位小女孩,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夺去了生命。那位年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正是含苞待放,就这样被死神夺走了生命。他的家人,他的朋友该有多悲伤啊!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地下定了决心,长大之后当一位为人民解除病痛的医生,成为人类的守护神。 有了这个理想而不去实现,就等于竹篮打水 一场空。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 ,掌握科学知识,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相信有一天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