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42.50)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_(分数:2.50)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3.认识主体的属性有_(分数:2.50)A.自然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对象性4.认识的主体包括_(分数:2.50)A.
2、个体B.群体C.企业主体D.人类整体5.认识客体的属性有_(分数:2.50)A.客观实在性B.对象性C.能动性D.创造性6.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_(分数:2.50)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D.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7.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划清的基本界限有_(分数:2.50)A.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界限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C.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界限D.辩证唯物主义与庸俗进化论的界限8.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
3、论的区别的有_(分数:2.50)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9.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_(分数:2.50)A.感觉B.知觉C.概念D.表象10.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_(分数:2.50)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错觉,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分数:2.50)A.抽象性B.形象性C.表面性D.深刻性1
4、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_(分数:2.50)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D.工作中经验主义的错误1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_(分数:2.50)A.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B.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C.必须有先进的科学仪器D.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推理14.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_(分数:2.50)A.从感性到理性B.从理性到感性C.从理性到实践D.从实践到理性15.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50)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
5、就是真理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16.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_(分数:2.50)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17.真理的功能主要有_(分数:1.00)A.指导实践的功能B.再认识的功能C.教育和激励的功能D.指导理论的功能18.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_(分数:1.50)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简答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9.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分数:2.50)_20.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分数:2.50)_21.简述认
6、识主体的特点。 (分数:2.50)_2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分数:2.50)_23.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24.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分数:2.50)_2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分数:2.50)_2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2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分数:2.50)_28.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分数:2.50)_29.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分数:2.50)_30.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
7、系。 (分数:2.50)_3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分数:2.50)_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33.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分数:2.50)_34.简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统一的表现。 (分数:2.50)_三、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7.50)35.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分数:2.50)_3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分数:2.50)_37.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
8、意义。 (分数:2.50)_38.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 (分数:2.50)_39.试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分数:2.50)_40.试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分数:2.50)_41.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分数:2.50)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42.50)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
9、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_(分数:2.50)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解析:解析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
10、研究的物质手段。首先,实践为人们认识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供经验;其次,实践还为人们认识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供新的物质手段。(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3.认识主体的属性有_(分数:2.50)A.自然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对象性解析:解析 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1)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2)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4.认识的主体包括_(分数:2.50)A.个体 B.群体 C.企业主体D.人类整体 解析:解析 认识主体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5.认识客体的属性有_(分数:2
11、.50)A.客观实在性 B.对象性 C.能动性D.创造性解析:解析 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对象性。6.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_(分数:2.50)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D.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解析:解析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具体说来,表现如下:(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7.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划清的
12、基本界限有_(分数:2.50)A.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界限 D.辩证唯物主义与庸俗进化论的界限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的界限有:(1)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8.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_(分数:2.50)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
13、证发展过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灵活性地熟记此知识点。9.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_(分数:2.50)A.感觉 B.知觉 C.概念D.表象 解析:解析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10.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_(分数:2.50)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觉,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感性认
14、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_(分数:2.50)A.抽象性 B.形象性C.表面性D.深刻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1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_(分数:2.50)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 D.工作中经验主义的错误 解析:解析 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1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_(分数:2.50)A.必须有
15、正确的思维方法 B.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 C.必须有先进的科学仪器D.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解析:解析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14.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_(分数:2.50)A.从感性到理性 B.从理性到感性C.从理性到实践 D.从实践到理性解析:解析 认识的两次飞跃中第一次飞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15.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50)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
16、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在真理标准上的观点,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16.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_(分数:2.50)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 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解析:解析 真理的价值的表现有: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真理具有强大的激励功能。17.真理的功能主要有_(分数:1.00)A.指导实践的功能 B.再认识的功能 C.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D.指导理论的功能解析:解析 真理的功能主要包括:(1)真理具
17、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18.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_(分数:1.50)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解析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简答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9.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
18、目的。20.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21.简述认识主体的特点。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2)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3)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2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认识客体
19、的含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客体的构成:认识客体由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构成。 (3)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23.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
20、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24.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人主观自生的。总之,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
21、没有关系。2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是可知论者,他认为客观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精神认识世界就是精神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产物。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
22、。2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2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
23、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28.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2)从客体方面来看: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29.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
24、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30.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
25、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二者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具有绝对意义: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否定是指,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与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
26、:(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3)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33.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逻辑证明是指用已
27、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在人们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证明真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即使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也是不可少的。不能把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设、一个重大的理论(包括计划、方案)贸然直接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之前,常常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逻辑证明已经证伪的认识、假设和理论,就不要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但逻辑证明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34.简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统一的表现。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
28、(1)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2)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3)“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4)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论述题(总题数:
29、7,分数:17.50)35.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认识的本质的科学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这一概括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前者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后者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3)这一概括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并能
30、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 (4)这一概括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前者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后者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3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
31、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分割开来,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5)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作万古不
32、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37.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说来,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33、,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38.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34、、不确定性: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经过多次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化,对认识的检验也不断地深化。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可以防止把人的知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使人们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斗争。39.试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
35、)解析:(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由此不难看出,真理和价值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在现实社会中,人的需要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追求满足需要的方式也会各异,于是便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价值观。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我们主张与真理一致的价值观,即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去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而使人的需要获得满足,这种满足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那种与真理相悖的价值取向,即使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也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因为这种需要的满足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具有积极意义,甚至起消极或损坏的作用。40.试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分数:2.5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