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管理学自考题-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54.00)1.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_(分数:1.00)A.计划B.榜样示范C.说服D.激励2.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_(分数:1.00)A.需求B.动机C.行为D.满足3.从管理的本质看,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过程是_(分数:1.00)A.管理B.激励C.控制D.领导4.人的社会性行为一般是指_(分数:1.00)A.生理性行为B.动机性行为C.心理性行为D.需求性行为5.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常用的是
2、_(分数:1.00)A.奖惩激励B.竞赛与评比激励C.目标激励D.榜样激励6.那些能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获得自由与幸福的资源与条件是_(分数:1.00)A.动机B.激励C.利益D.行为7.专门研究人类需要满足与行为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是_(分数:1.00)A.过程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强化型激励理论8.下面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_(分数:1.00)A.双因素理论B.权变理论C.需求层次理论D.成就需要理论9.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分数:1.00)A.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心理与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_(
3、分数:1.00)A.需求层次的研究B.社会起因的研究C.行为过程的研究D.行为改造的研究11.麦克利兰认为,领导者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分数:1.00)A.对尊重的追求B.对社交的追求C.对成就的追求D.对权力的追求12.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_(分数:1.00)A.马斯洛B.赫茨伯格C.亚当斯D.麦克利兰13.赫茨伯格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_(分数:2.00)A.使工作丰富化B.改善人际关系C.优化工作环境D.健全工作制度14.赫茨伯格把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称为_(分数:2.00)A.激励因素B.满意因素C.保健因素D.环境因素15.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
4、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是_(分数:2.00)A.亚当斯B.赫茨伯格C.麦克利兰D.马斯洛16.赫茨伯格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方式、工资收入等称之为_(分数:2.00)A.满意因素B.保健因素C.管理因素D.激励因素17.依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_(分数:2.00)A.管理方式与管理政策B.工作具有挑战性C.职业发展与成就D.行为表现受表彰18.赫茨伯格把工作富有挑战性、负有更大责任、职业得到发展等称为_(分数:2.00)A.保健因素B.人际因素C.不满意因素D.激励因素19.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是_(分数:2.00)A
5、.生理与自尊需要B.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C.生理与安全需要D.安全与自我实现的需要20.期望理论属于_(分数:2.00)A.过程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D.激励理论21.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研究需要与目标之间规律的理论是_(分数:2.00)A.系统理论B.强化理论C.期望理论D.公平理论22.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_(分数:2.00)A.M=VEB.E=MVC.V=E/MD.E=V/M23.期望理论认为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基础是_(分数:2.00)A.正确处理绩效和奖励的关系B.正确处理努力与绩效的关系C.正确处理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D
6、.正确处理努力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24.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是_(分数:2.00)A.需求层次理论B.成就需要理论C.双因素理论D.期望理论2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_(分数:2.00)A.双因素理论B.效用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26.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_(分数:2.00)A.巴纳德B.亚当斯C.麦卡勒姆D.布莱克27.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_(分数:2.00)A.期望理论B.归因理论C.强化理论D.目标设置理论28.认为人就像一只“黑
7、箱”,其内心状态犹如黑箱内的东西,是未知的、不可知的理论是_(分数:2.00)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调整型激励理论29.小赵一贯表现良好,最近又完成了一项技术发明,李主任及时在车间大会上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强化手段属于_(分数:2.00)A.惩罚B.消退C.消极强化D.积极强化30.王主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办公室李秘书是典型的做表面文章、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故而对其许多行为常采用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的方法。这种做法在强化理论中称之为_(分数:2.00)A.消退B.直接惩罚C.正强化D.积极强化31.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等
8、人提出的理论是_(分数:2.00)A.期望理论B.归因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32.韦纳的研究证明,把成功归结为任务难度或机遇等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_(分数:2.00)A.满足B.自豪C.自信D.幸运33.韦纳的研究证明,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_(分数:2.00)A.幸运B.感激C.满足D.机遇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34.属于生理性需求内容的有_(分数:2.00)A.文化艺术B.食物C.友谊交往D.空气E.水分35.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_(分数:2.00)A.衣食B.住行C.友谊D.饮水E.婚姻36.属于自我实现人的基本特
9、征的有_(分数:2.00)A.自动、思想集中于问题B.超然、自治、不死板C.同别人打成一片、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D.有创造性、现实主义、无偏见、不盲从E.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亲密37.下列对人类需要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动态性B.发展性C.高层需求的共同性D.个体差异性E.低层需求的差异性3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因为_(分数:2.00)A.马斯洛为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框架B.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级,揭示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符合人们心理发展规律D.马斯洛提供了激励理论的科学化的体现E.马斯洛分析了人类需要
10、的多样化和个体差异性,为实践中丰富激励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39.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其行为特征是_(分数:2.00)A.关心事业的成败B.愿意承担责任C.乐于参加社会活动D.具有强烈的控制欲E.能够约束自己40.成就需要理论认为,权力需要强烈的人,其行为特征是_(分数:2.00)A.乐于参加社会活动B.积极寻求领导岗位C.对政治信息兴趣浓厚D.乐于承担责任E.能够约束自己41.具有高度社交需要的人的行为特征有_(分数:2.00)A.能积极寻求建立并保持和他人的友谊和亲密感情关系B.善于避免因被某一个体或团体拒绝而带来的痛苦C.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好评D.
11、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勇于表现,善于沟通E.能够理解人、尊重人,愿意向他人提供安慰和帮助42.赫茨伯格的代表作有_(分数:2.00)A.人类动机理论B.领导和决策C.工作的激励因素D.工作与激励E.工作与人性43.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有效管理者合理的需要结构通常包括_(分数:2.00)A.高度权力需要B.高度成就需要C.高度社交需要D.适度成就需要E.低度社交需要44.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主要包括_(分数:2.00)A.生活条件B.安全状况C.人际关系D.职业发展E.监督方式4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存在的缺陷有_(分数:2.00)A.实验中调查取样缺乏代表性B.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两大因
12、素完全分开,不妥当C.对人类需要层次递进关系的分析过于机械D.忽略了人们心理活动产生的客观条件E.没有使用“满足尺度”的概念,过于简单化46.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出发点的理论有_(分数:2.00)A.公平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期望理论D.波特劳勒模式E.强化理论47.期望理论认为,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_(分数:2.00)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48.管理学者对期望理论的批评集中在_(分数:2.00)A.强调了期望、效价等内在心理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批评、惩处等负强化因素在管
13、理控制中的作用B.人类需要层次的概括过于简单化C.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两大因素完全分开,不妥当D.只注重分配公平,忽视了程序公平E.人的行为并非绝对理性,任何人都可能因一时冲动而产生非理性行为49.亚当斯认为,不公平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表现有_(分数:2.00)A.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B.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C.自我解释与自我安慰D.调换对象进行比较E.制造人际矛盾50.波特劳勒模式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莱曼波特B.爱德华劳勒C.亚当斯D.维克托弗鲁姆E.赫茨伯格51.波特劳勒模式认为激励作用的发挥,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_(分数:2.00)A.奖励内容B.奖励制度C.组织分工D.
14、目标设置E.公平考核5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_(分数:2.00)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强化理论D.归因理论E.成就需要理论53.间断强化即非连续强化,可划分为_(分数:2.00)A.固定比例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间隔强化D.固定比率强化E.可变间隔强化54.发挥抑制、惩戒作用的强化类型是_(分数:2.00)A.警告B.消极强化C.消退D.积极强化E.惩罚55.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韦伯B.凯利C.劳勒D.韦纳E.波特56.凯利的归因模式认为,在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将人的行为归结为_(分数:2.00)A.知觉者本人的特点B.知觉对象的特点C.知觉者本人的动机D
15、.知觉者本人的需求E.知觉者与知觉对象交往时所处的情境现代管理学自考题-2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54.00)1.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是_(分数:1.00)A.计划B.榜样示范C.说服D.激励 解析:解析 具体地讲,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答案为 D。2.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_(分数:1.00)A.需求 B.动机C.行为D.满足解析:解析 需求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在人们
16、头脑中的反映。答案为 A。3.从管理的本质看,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过程是_(分数:1.00)A.管理B.激励 C.控制D.领导解析:解析 从管理的本质看,激励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过程。答案为 B。4.人的社会性行为一般是指_(分数:1.00)A.生理性行为B.动机性行为 C.心理性行为D.需求性行为解析:解析 人的社会性行为一般是指动机性行为,即由动机引发、维持并指向一定目标的活动。答案为 B。5.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常用的是_(分数:1.00)A.奖惩激励 B.竞赛与评比激励C.目标激励D.榜样激励解析:解析 在所有的激励方式中,奖惩激励是最常用的。答案为 A。6
17、.那些能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获得自由与幸福的资源与条件是_(分数:1.00)A.动机B.激励C.利益 D.行为解析:解析 利益是那些能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获得自由与幸福的资源与条件。答案为 C。7.专门研究人类需要满足与行为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是_(分数:1.00)A.过程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强化型激励理论解析:解析 内容型激励理论专门研究人类需要满足与行为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它们与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共同构成了激励理论体系。答案为 B。8.下面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_(
18、分数:1.00)A.双因素理论B.权变理论 C.需求层次理论D.成就需要理论解析:解析 内容型激励理论专门研究人类需要满足与行为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它们与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共同构成了激励理论体系。答案为 B。9.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分数:1.00)A.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C.心理与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解析:解析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能从事自己最适宜的工作,发挥最大的潜力,充分展现个人的思想、情感、愿望、兴趣、意志和品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才干,实现个人抱负和
19、理想,并不断地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答案为 D。1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_(分数:1.00)A.需求层次的研究B.社会起因的研究 C.行为过程的研究D.行为改造的研究解析:解析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于社会起因的研究。答案为 B。11.麦克利兰认为,领导者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分数:1.00)A.对尊重的追求B.对社交的追求C.对成就的追求D.对权力的追求 解析:解析 领导者首要的是发挥影响作用,对权力的追求应是其主要性格特征。答案为 D。12.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_(分数:1.00)A.马斯洛B.赫茨伯格 C.亚当斯D.麦克利兰解析: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
20、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但分析方法有所不同。答案为 B。13.赫茨伯格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_(分数:2.00)A.使工作丰富化 B.改善人际关系C.优化工作环境D.健全工作制度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答案为 A。14.赫茨伯格把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称为_(分数:2.00)A.激励因素B.满意因素C.保健因素 D.环境因素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认为,使人们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他称之为保健因素。答
21、案为 C。15.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是_(分数:2.00)A.亚当斯B.赫茨伯格 C.麦克利兰D.马斯洛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满意因素),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答案为 B。16.赫茨伯格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方式、工资收入等称之为_(分数:2.00)A.满意因素B.保健因素 C.管理因素D.激励因素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管理政策、管理方式、监督方式、工资收入、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生活条件等。答案为 B。17.依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属于保健因素的是_(分数
22、:2.00)A.管理方式与管理政策 B.工作具有挑战性C.职业发展与成就D.行为表现受表彰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赫茨伯格称之为保健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管理政策、管理方式、监督方式、工资收入、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生活条件等。答案为 A。18.赫茨伯格把工作富有挑战性、负有更大责任、职业得到发展等称为_(分数:2.00)A.保健因素B.人际因素C.不满意因素D.激励因素 解析:解析 激励因素(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比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肯定、工作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责任、职业得到发展等。答案为
23、D。19.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是_(分数:2.00)A.生理与自尊需要B.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与安全需要D.安全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所谓的激励因素相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划分中高层次的需要,即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答案为 B。20.期望理论属于_(分数:2.00)A.过程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D.激励理论解析:解析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在内容型激励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波特劳勒模式。答案为 A。21.1964年,美国心
24、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研究需要与目标之间规律的理论是_(分数:2.00)A.系统理论B.强化理论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解析: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 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系统理论提出者是巴纳德,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斯金纳。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答案为 C。22.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公式表示为_(分数:2.00)A.M=VE B.E=MVC.V=E/MD.E=V/M解析: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在 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管理实践中各种激励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他所能得
25、到的结果和期望价值和他认为得到该结果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VE。答案为 A。23.期望理论认为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基础是_(分数:2.00)A.正确处理绩效和奖励的关系B.正确处理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D.正确处理努力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解析:解析 正确处理努力与绩效的关系是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基础。答案为 B。24.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是_(分数:2.00)A.需求层次理论B.成就需要理论C.双因素理论D.期望理论 解析:解析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不仅体现了需要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工作动
26、机或激励的基本规律。因此,期望理论是所有激励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理论。”答案为 D。2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_(分数:2.00)A.双因素理论B.效用理论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公平理论的含义,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答案为 C。26.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_(分数:2.00)A.巴纳德B.亚当斯 C.麦卡勒姆D.布莱克解析:解析 巴纳德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人。布莱克与穆顿主要提出管理方格理论。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答案为 B。27.美国心理学家
27、斯金纳提出了_(分数:2.00)A.期望理论B.归因理论C.强化理论 D.目标设置理论解析:解析 强化理论又称行为修正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布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答案为 C。28.认为人就像一只“黑箱”,其内心状态犹如黑箱内的东西,是未知的、不可知的理论是_(分数:2.00)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调整型激励理论解析:解析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认为,人就像一只“黑箱”,其内心状态犹如黑箱内的东西,是未知的、不可知的。答案为 C。29.小赵一贯表现良好,最近又完成了一项技术发明,李主任及时在车间大会上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一强化手段属于
28、_(分数:2.00)A.惩罚B.消退C.消极强化D.积极强化 解析:解析 积极强化,也称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予以鼓励、肯定、奖赏,使之更加频繁地发生并不断强化。比如通过对积极性行为的表扬、奖励,使人的行为更加积极、主动。答案为 D。30.王主任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办公室李秘书是典型的做表面文章、善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故而对其许多行为常采用视而不见、不予理睬的方法。这种做法在强化理论中称之为_(分数:2.00)A.消退 B.直接惩罚C.正强化D.积极强化解析:解析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中的强化理论包括积极强化(正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四种类型,其中消退是指撤销对
29、某种所谓的“积极”行为的强化,以降低该行为出现的概率或消除这种行为的方法。题目中的王主任对于李秘书的行为采取的方式正是消退理论,实际上起到的是抑制、制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对李秘书也是一种惩罚。答案为 A。31.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等人提出的理论是_(分数:2.00)A.期望理论B.归因理论 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解析: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工作激励的重要理论依据。答案为 B。32.韦纳的研究证明,把成功归结为任务难度或机遇等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_(分数:2.00)A.满足B.自豪C.自信D.幸运 解析:解析 韦纳的
30、研究证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不是一般的认识方法、认识水平问题,而是对工作态度、行为积极性有着直接、重大影响的问题。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努力或能力等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足或自豪;把成功归结为任务难度或机遇等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幸运和感激等等。答案为 D。33.韦纳的研究证明,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_(分数:2.00)A.幸运B.感激C.满足 D.机遇解析:解析 韦纳的研究证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不是一般的认识方法、认识水平问题,而是对工作态度、行为积极性有着直接、重大影响的问题。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努力或能力等内部原因,会使人感到满足或自豪;把成功归结为任务难
31、度或机遇等外部原因,会使人感到幸运和感激等等。答案为 C。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34.属于生理性需求内容的有_(分数:2.00)A.文化艺术B.食物 C.友谊交往D.空气 E.水分 解析:解析 所谓客观需求,既包括人体所需要的,如食物、空气和水分等客观物质方面的生理性需求,也包括对文化艺术、友谊交往、政治生活和信仰等的社会性需求。答案为 BDE。35.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_(分数:2.00)A.衣食 B.住行 C.友谊D.饮水 E.婚姻 解析:解析 生理需要是维持体内平衡的需要,包括维持生存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比如衣食、住行
32、、饮水、婚姻等。答案为 ABDE。36.属于自我实现人的基本特征的有_(分数:2.00)A.自动、思想集中于问题 B.超然、自治、不死板 C.同别人打成一片、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 D.有创造性、现实主义、无偏见、不盲从 E.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亲密 解析:解析 自我实现人的基本特征包括:自动;思想集中于问题;超然;自治;不死板;同别人打成一片;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有创造性;现实主义;无偏见;不盲从;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亲密等。答案为 ABCDE。37.下列对人类需要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动态性 B.发展性 C.高层需求的共同性D.个体差异性 E.低层需求的差异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
33、的是人类需要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答案为 ABD。3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因为_(分数:2.00)A.马斯洛为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框架 B.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级,揭示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 C.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符合人们心理发展规律 D.马斯洛提供了激励理论的科学化的体现E.马斯洛分析了人类需要的多样化和个体差异性,为实践中丰富激励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解析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1)他为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即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
34、人的行为;(2)他将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归纳划分为五个层级,符合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3)马斯洛分析了人类需要的多样化及个体差异性,为实践中丰富激励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为 ABCE。39.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其行为特征是_(分数:2.00)A.关心事业的成败 B.愿意承担责任 C.乐于参加社会活动D.具有强烈的控制欲E.能够约束自己 解析:解析 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大都属于中产阶层,比如商人、经理、自由职业者、专家、学者等。他们的行为特征是:关心事业的成败,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愿意承担责任,学习努力,能
35、够约束自己,不受剐人的评价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善于把握社会,对与成就有关的字眼特别敏感。答案为 ABE。40.成就需要理论认为,权力需要强烈的人,其行为特征是_(分数:2.00)A.乐于参加社会活动B.积极寻求领导岗位 C.对政治信息兴趣浓厚 D.乐于承担责任 E.能够约束自己解析:解析 权力需要强烈的人的行为特征表现为:(1)寻求领导地位,具有获取权力、行使权力以影响、控制他人的强烈欲望;(2)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政治信息有着浓厚的兴趣;(3)健谈、直率、头脑冷静、善于争辩,常常提出建议与要求;(4)乐于承担责任,更愿承担竞争性的工作任务。答案为BCD。41.具有高度社交需要的人的行为
36、特征有_(分数:2.00)A.能积极寻求建立并保持和他人的友谊和亲密感情关系 B.善于避免因被某一个体或团体拒绝而带来的痛苦 C.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好评 D.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勇于表现,善于沟通 E.能够理解人、尊重人,愿意向他人提供安慰和帮助 解析:解析 具有高度社交需要的人,能从社会交往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其行为特征是:能积极寻求建立并保持与他人的友谊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善于避免因被某一个体或团体拒绝而带来的痛苦;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好评;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勇于表现,善于沟通;能够理解人、尊重人,愿意向他人提供安慰和帮助。答案为 ABCDE。42.赫茨伯格的代表作有_(分
37、数:2.00)A.人类动机理论B.领导和决策C.工作的激励因素 D.工作与激励E.工作与人性 解析:解析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获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和其他 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其代表著作是 1959年出版的工作的激励因素和1966年出版的工作与人性。答案为 CE。43.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有效管理者合理的需要结构通常包括_(分数:2.00)A.高度权力需要 B.高度成就需要C.高度社交需要D.适度成就需要 E.低度社交需要 解析:解析 麦克利兰的研究证明,权力需要对管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有效管理者合理的需要结构通常是: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
38、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这是由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工作性质决定的。答案为 ADE。44.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主要包括_(分数:2.00)A.生活条件 B.安全状况 C.人际关系 D.职业发展E.监督方式 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认为,使人们感到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他称之为保健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管理政策、管理方式、监督方式、工资收入、人际关系、安全状况、生活条件等。答案为 ABCE。4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存在的缺陷有_(分数:2.00)A.实验中调查取样缺乏代表性 B.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两大因素完全分开,不妥当 C.对人类需要层
39、次递进关系的分析过于机械D.忽略了人们心理活动产生的客观条件E.没有使用“满足尺度”的概念,过于简单化 解析:解析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缺陷:(1)实验中调查取样数量较少,且缺乏代表性。(2)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两大因素相互联系,并可相互转化,把二者截然分开不够妥当。(3)赫茨伯格没有使用“满足尺度”的概念,人们要么满意,要么不满意。这显然过于简单化。答案为 ABE。46.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出发点的理论有_(分数:2.00)A.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C.期望理论 D.波特劳勒模式 E.强化理论解析:解析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在内容型激励
40、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未满足”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人类需要的满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激励力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波特劳勒模式。答案为 ACD。47.期望理论认为,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_(分数:2.00)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解析:解析 考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答案为 BCE。48.管理学者对期望理论的批评集中在_(分
41、数:2.00)A.强调了期望、效价等内在心理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批评、惩处等负强化因素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B.人类需要层次的概括过于简单化C.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两大因素完全分开,不妥当D.只注重分配公平,忽视了程序公平E.人的行为并非绝对理性,任何人都可能因一时冲动而产生非理性行为 解析:解析 管理学者对期望理论的批评集中在两个方面:(1)弗鲁姆强调了期望、效价等内在心理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批评、惩处等负强化因素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2)弗鲁姆期望理论关于“理性人”假设问题,即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利益是所有人的行为出发点,他们绝不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选择。答
42、案为 AE。49.亚当斯认为,不公平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表现有_(分数:2.00)A.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 B.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 C.自我解释与自我安慰 D.调换对象进行比较 E.制造人际矛盾 解析:解析 亚当斯认为,如果有人产生了不公平感,他会采取特定的措施,调整自己的主观认识或行动以满足其需要。他们可以通过采用下列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重新确立公平感:(1)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2)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3)通过自我解释,使得客观上的不公平变为主观上的公平,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4)调换一个比较对象,该对象不是收益比自己小,就是投入比自己大,或兼而有之。(5)为了摆脱由不公平感所造
43、成的情绪波动,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通过发牢骚、泄怨气,或制造人际矛盾等手段,去得到“新的补偿”。答案为 ABCDE。50.波特劳勒模式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莱曼波特 B.爱德华劳勒 C.亚当斯D.维克托弗鲁姆E.赫茨伯格解析:解析 波特劳勒模式,是美国行为科学家莱曼波特和爱德华劳勒在他们合著的成绩对工作满足的影响(1967 年)一文和管理态度和成绩(1968 年)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答案为 AB。51.波特劳勒模式认为激励作用的发挥,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_(分数:2.00)A.奖励内容 B.奖励制度 C.组织分工 D.目标设置 E.公平考核 解析:解析 波特劳勒模式告诉我们
44、的是:奖励与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奖励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激励作用的发挥,还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综合因素,考虑到满意程度反馈对努力程度的重要影响。答案为 ABCDE。5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_(分数:2.00)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强化理论 D.归因理论 E.成就需要理论解析:解析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方面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答案为 CD。53.间断强化即非连续强化,可划分为_(分数:2.00)A.固定比例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间隔强化 D.固定比率强化E.可变间隔强化 解析:解析 间断强化即非连续的强化
45、,又可分为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和可变间隔强化。答案为 ABCE。54.发挥抑制、惩戒作用的强化类型是_(分数:2.00)A.警告B.消极强化C.消退 D.积极强化E.惩罚 解析:解析 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发挥的是诱导、鼓励作用,属于奖励性强化措施;惩罚和消退发挥的是抑制、惩戒作用,属于惩罚性强化措施。答案为 CE。55.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分数:2.00)A.韦伯B.凯利 C.劳勒D.韦纳 E.波特解析:解析 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工作激励的重要理论依据。答案为 BD。56.凯利的归因模式认为,在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将人的行为归结为_(分数:2.00)A.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B.知觉对象的特点 C.知觉者本人的动机D.知觉者本人的需求E.知觉者与知觉对象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解析:解析 凯利的归因模式认为,在人的知觉过程中,人的行为可归结为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前者指知觉者本人的特点,后者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交往时所处的情境。答案为 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