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5953       资源大小:168.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及答案解析.doc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57,分数:101.00)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科技关系(分数:2.00)A.B.C.D.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分数:2.00)A.B.C.D.3.20 世纪 50 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三个主体、

    2、三个补充”思想的中央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分数:2.00)A.B.C.D.4.在人民内部,发展科学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A.团结批语团结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数:2.00)A.B.C.D.5.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分数:2.00)A.B.C.D.6.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反偷工减料 C.反腐败、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D.反贪污

    3、、反行贿、反浪费(分数:2.00)A.B.C.D.7.1956 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分数:2.00)A.B.C.D.8.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对敌人实行专政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D.加强法制建设(分数:2.00)A.B.C.D.9.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分数:2.00)A.B.C.D.10.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A.改革 B.开

    4、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分数:2.00)A.B.C.D.11.改革的性质是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分数:2.00)A.B.C.D.12.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分数:2.00)A.B.C.D.1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

    5、区(分数:2.00)A.B.C.D.1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分数:2.00)A.B.C.D.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分数:2.00)A.B.C.D.16.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

    6、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分数:2.00)A.B.C.D.17.对外开放的开端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设上海宝钢 C.吸收外资 D.设立深圳特区(分数:2.00)A.B.C.D.1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19.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A.请进来 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分数:2.00)A.B.C.D.20.“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 A.到境外去旅游 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C.到

    7、境外去学习 D.到境外去贸易(分数:2.00)A.B.C.D.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特点是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快速发展 D.社会和谐(分数:2.00)A.B.C.D.22.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 D.一国两制(分数:2.00)A.B.C.D.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分数:2.00)A.B.C.D.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

    8、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分数:2.00)A.B.C.D.2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是 A.股份制 B.集体所有制 C.全民所有制 D.公有制(分数:2.00)A.B.C.D.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分数:2.00)A.B.C.D.2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分数:2.00)A.B.C.D.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私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

    9、国有经济(分数:2.00)A.B.C.D.29.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体现了 A.效率的原则 B.公平的原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分数:2.00)A.B.C.D.30.股份制性质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A.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权(分数:2.00)A.B.C.D.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政党 D.居民(分数:2.00)A.B.C.D.32.现阶段我国实施社会保障

    10、水平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小康水平(分数:2.00)A.B.C.D.33.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分配方式(分数:2.00)A.B.C.D.34.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分数:2.00)A.B.C.D.35.在市场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优胜劣汰机制(分数:2.00)A.B.C.D.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

    11、动 B.国家制定完整的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D.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分数:2.00)A.B.C.D.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分数:2.00)A.B.C.D.3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分数:2.00)A.B.C.D.39.在社会主义

    12、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A.行政力量的支持 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 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分数:2.00)A.B.C.D.4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分数:2.00)A.B.C.D.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

    13、平(分数:2.00)A.B.C.D.42.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分数:2.00)A.B.C.D.43.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分数:2.00)A.B.C.D.4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A.加强原始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14、分数:1.00)A.B.C.D.45.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A.人才 B.技术 C.对外开放 D.体制创新(分数:1.00)A.B.C.D.46.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D.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分数:1.00)A.B.C.D.47.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根本目的 B.主要手段 C.根本方法 D.前提条件(分数:1.00)A.B.C.D.4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 A.完善市场体制 B.健全基础设施 C.形成保障体系 D.培养新农民(分数:1.

    15、00)A.B.C.D.49.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是 A.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分数:1.00)A.B.C.D.50.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改善农民生活 C.扩大农民消费 D.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分数:1.00)A.B.C.D.51.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D.增加农民收入(分数:1.00)A.B.C.D.52.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16、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指标是_。 A.比 2000 年翻一番 B.比 2008 年翻一番 C.比 2007 年翻一番 D.比 2010 年翻一番(分数:1.00)A.B.C.D.5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A.发展循环经济 B.发展绿色经济 C.强调国民幸福指标 D.发展知识经济(分数:2.00)A.B.C.D.54.健全市场机制要建立主要由_的价格形成机制。 A.计划决定价格 B.市场形成价格 C.市场与政府共同形成价格 D.物价部门制定价格(分数:1.00)A.B.C.D.5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完善的

    17、宏观调控体系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法律、法规(分数:1.00)A.B.C.D.56.计划和市场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B.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准 C.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 D.计划是经济制度,市场是经济手段(分数:1.00)A.B.C.D.57.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是 A.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 C.旧的社会分工依然存在 D.生产资料公有制(分数:1.00)A.B.C.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答案解析(总分:101.00,做题时间

    18、: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57,分数:101.00)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科技关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也是文化的一种)三者关系中,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政治、文化及科技的发展状况。所以对外开放中最主要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分数:2.00)A. B.C.D

    19、.解析:3.20 世纪 50 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中央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在经济上的成果,上述四人都作了不同方面的理论探索,而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提出者。所以,C 正确。4.在人民内部,发展科学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A.团结批语团结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方针。其中,A团结批

    20、语团结是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方针;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发展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正确方针;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其他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的正确方针;D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是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的方针。所以,B 正确。5.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分数:2.00)A.B. C.D.解析:6.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反偷工减料 C.反腐败、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D.反贪污、反行贿、反浪费(分数:2.00)A. B

    21、.C.D.解析:7.1956 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五四运动后,我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属于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更高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 1956 年底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的,所以 C 正确。8.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对敌人实行专政 B.正确处

    22、理人民内部矛盾 C.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D.加强法制建设(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大量的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它们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有非对抗性,处理这一矛盾是当时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而其他问题的处理也不能忽视,但不能夸大。9.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0.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分数:2.00)A. B.C

    23、.D.解析:解析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新大纲标题写“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所以 A 对,而不是 D 对。11.改革的性质是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A、D 项讲的是改革的深刻影响,B 项讲的是性质,C 项包含在 B 项中,是 B 项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也就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所以本题只选 B 项。12.新时期改革开放最

    24、根本的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A、B、C 项涉及十七大报告概括改革开放的三大目的,其中 A 项是最根本的目的,因为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民族伟大振兴是重要目的。1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新时期改革启动的标志是农村

    25、联产承包责任制。1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最根本的目的可以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分数:2.

    26、00)A. B.C.D.解析:解析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和谐的深刻基础。16.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足点。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要求我们坚决抵制、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又强调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合乎科学的东西。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敌视、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以及后来由于“

    27、左”的错误,毛泽东许多开放的思想没有能付诸实施。17.对外开放的开端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设上海宝钢 C.吸收外资 D.设立深圳特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对外开放的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1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 解析:19.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A.请进来 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C 项的新战略包含 A、B 项两方面的内容,也包含 D 项内容,所

    28、以选 C 项。20.“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 A.到境外去旅游 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C.到境外去学习 D.到境外去贸易(分数:2.00)A.B. C.D.解析: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特点是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快速发展 D.社会和谐(分数:2.00)A. B.C.D.解析:22.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 D.一国两制(分数:2.00)A.B. C.D.解析: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分数:2.00)A. B.C.D

    29、.解析:解析 一种所有制状况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与发展不平衡,必然要以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所以 A 正确。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党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如何建

    30、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其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并在实践中实施;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使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大大增强;到了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中“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笼统的,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并不等于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

    31、以 C 正确。2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是 A.股份制 B.集体所有制 C.全民所有制 D.公有制(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各种所有制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B集体所有制和 C全民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和集体成份,而 A股份制只是 D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一。所以,D 正确。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分数:2.00)A.B.C. D.解析:2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个体经济

    32、D.外资经济(分数:2.00)A. B.C.D.解析: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私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国有经济(分数:2.00)A.B.C.D. 解析:29.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体现了 A.效率的原则 B.公平的原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分数:2.00)A.B.C. D.解析:30.股份制性质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 A.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

    33、权(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判断股份制的性质是以控股权或控股额为标准的。如果控股权在社会主义国家或集体手中,则是公有制性质;如果控股权掌握在私人手中则是私有制性质。股份制只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或财产的管理方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使用,它不是社会制度的划分标准,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方式。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政党 D.居民(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但最主要、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而政府(包括国家)是市场经济的

    34、宏观调控者;政党和居民则属于非市场主体。32.现阶段我国实施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小康水平(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目的是使劳动者能正常的再就业和生活。如果全面和真正地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老有所养。如果是为了实现小康水平,则必须要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勇于开拓、进取和积极地参与竞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35、而不是靠社会保障来实现。33.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分配方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十五大根据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种方式,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确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4.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保险是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

    36、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其他保障所不能代替的。35.在市场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的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优胜劣汰机制(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在市场机制中有价格、竞争、供求三种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 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 B.国家制定完整的法律规范市场活动 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D.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其中特殊性方面最有代表的特征是:与社会主义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

    37、在一起的。3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 说法范围太广泛,混淆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性质界限,因为集体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一部分。C 和 D 的说法极不准确。3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

    38、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A.行政力量的支持 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 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靠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政府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选 D 项。4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

    39、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B 项是指所有制关系的内容。D 项讲的是所有权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以选 C 项。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A 项的概括不全面,也不能突出按

    40、劳分配的主体地位。42.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如果个体劳动者劳务或经营项目失误,即使投入劳动,也可能一无所得。只有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的劳动与报酬之间才具有必然的内在对应关系,所以 B 项正确。43.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

    41、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分数:2.00)A.B. C.D.解析:4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A.加强原始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分数:1.00)A.B. C.D.解析:45.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A.人才 B.技术 C.对外开放 D.体制创新(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2006 年 6 月 5 日,胡锦涛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46.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B

    42、.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D.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现在世界上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发展,我国既要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又要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所以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47.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根本目的 B.主要手段 C.根本方法 D.前提条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4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 A.完善市场体制 B.健全基础设施 C.形成保障体系

    43、D.培养新农民(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49.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是 A.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50.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改善农民生活 C.扩大农民消费 D.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51.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D.增加农民收入(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是人民利益,农村工作则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利益集中体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52.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 2020 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指标是_。 A.比 2000 年翻一番 B.比 2008 年翻一番 C.比 2007 年翻一番 D.比 2010 年翻一番(分数:1.00)A.B. C.D.解析:5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