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5463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3及答案解析.doc

    1、教育学-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5.00)1.文化教育学 (分数:2.00)_2.实用主义教育学 (分数:2.00)_3.制度教育学 (分数:2.00)_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分数:2.00)_5.批判教育学 (分数:2.00)_6.教育专著 (分数:2.00)_7.教育 (分数:2.00)_8.学校教育 (分数:2.00)_9.双轨制 (分数:3.00)_10.现代教育的公平性 (分数:3.00)_1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分数:3.00)_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0.00)12.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分数:

    2、4.00)_13.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分数:4.00)_14.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数:4.00)_15.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4.00)_16.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4.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1,分数:55.00)17.试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分数:5.00)_18.试述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分数:5.00)_19.试述“前教育学时期”人们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 (分数:5.00)_20.试述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分数:5.00)_21.试述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分数:5.00)_22.试述

    3、文化教育学的利弊。 (分数:5.00)_23.试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分数:5.00)_24.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分数:5.00)_25.试述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分数:5.00)_26.试述“教育”的定义。 (分数:5.00)_27.试述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原因。 (分数:5.00)_教育学-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5.00)1.文化教育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

    4、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2.实用主义教育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 20 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3.制度教育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制度教育学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

    5、新领域和新视角,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代表著作有瓦斯凯和乌里的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布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等。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5.批判教育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批判教育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就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

    6、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关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代表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等。6.教育专著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专著是关于某方面教育问题的专门的、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知识原创性,能够对某方面问题提供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7.教育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8.学校教育 (分数:2.00)_正确答案:()

    7、解析:学校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9.双轨制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双轨制”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两者的师资、设备升学的机会有很大的差别。10.现代教育的公平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实际上的公平。1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现代

    8、教育的科学性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0.00)12.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

    9、机构。13.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

    10、、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14.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15.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教育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

    11、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6.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三、论述题(总题数:11,分数:55.00)17.试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每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性是衡量一个学科领域研

    12、究成熟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学研究也不例外。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是“教育现象”,有的人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人认为是“教育规律”,的人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还有的人笼统地认为是“教育”。这些看法似是而非,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教育学作为人类科学的一个门类。其研究对象的规定应该符合一般科学对象的规定。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因此,对于某一现象领域的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而“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客观事物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是产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还不是科学的问题本身。只有当

    13、人们意识到了这个矛盾的存在,意识到解决这个矛盾对于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时,客观存在的矛盾才转化为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这就是说,题既是科学的起点、对象,也是科学发展的中介和标志。问题的深入表明科学研究的深入,问题的扩展表明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展,问题的转换表明科学研究方向的转换。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18.试述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现象中包含着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会存在

    14、于教育现象之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能构成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2)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也是与“教育价值”相对而言的。教育问题是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的,这样教育问题才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但教育事实本身又不能构成教育问题,只有当某种教育事实及其所隐含的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对它进行价值评价时,才能成为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3)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它潜藏于教育现象背后,必须通过

    15、科学的研究才能把握。因此,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教育活动规律性的揭示本身是通过对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问题的研究来完成的。教育问题是通向教育规律之门。19.试述“前教育学时期”人们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最早的教育认识就是人们对“教育”概念的创制。教育概念的创制反映了人们一定的教育观念。但是,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从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形成“教育之学”,最多只是在论述哲学或社会问题时顺便涉及教育问题,表述过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思想家们在论述教育问题时也多是从自

    16、己的某些观念出发,阐释“教育应如何”的问题,而不是从教育的事实出发,采用科学的手段,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前教育学时期”,这种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前科学的认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教育认识的早期,而且还存在于当前和今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中,主要就是指那些经验性的认识。只有把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思想材料作为客观问题加以研究时,形成了关于这些问题和思想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时,才超越前科学时期或前科学形式,达到科学时期或科学形式。20.试述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教育学的创立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17 至 19 世纪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

    17、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主要讲授一些新兴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语。传统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再适用了。因此,培养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并掌握新的教育方法的教师,就成了适应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资料的整理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认识渐渐地由综合向分化发展,许多学科日益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成为独立的学科。教育学的独立和科学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

    18、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21.试述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的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

    19、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4)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22.试述文化教育学的利弊。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能给人以许多的启发。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

    20、息很浓,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就决定它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另外,它一味地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也使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23.试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制度教育学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 F.乌里、A.瓦斯凯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1)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

    21、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2)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问的疏离主要是由于教育制度造成的。(3)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4)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22、24.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3、;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25.试述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

    24、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这样一来,下层人家的子弟、文化处境不利者的子女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孩子就很少能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取得成功。(3)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于把处境不利者的失败看成是个体的原因而不是制度的原因,即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4)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

    25、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5)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的纷争的,因此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使之从无意识的层面上升到意识的层面。26.试述“教育”的定义。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着它自己的明确目的

    26、,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对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为“教育”。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目的性的活动。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两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的。如果片面地强调了个性社会化的一方,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如果片面地强调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27、忽视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把整个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教育”总是包含着必要的“限制”和“引导”。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与一组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如明确的目的、精心选择的课程、有专门知识的教师、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等。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27.试述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原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从恩格

    28、斯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出发,人们批判了教育起源问题上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生物起源说的错误在于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问题上的人类教育从动物的类教育中提升出来成为与动物的类教育有不同的质的东西,仍然没有说明,人的教育的起源;心理模仿说的错误在于仅仅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把教育的起源置于无意识的心理基础上。而且,两者共同的错误就在于放弃了人类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规定目的性来讨论教育的起源。至于神话起源说则更是不可靠的,反映了人们还没有掌握科学地认识教育起源问题的方法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