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四)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848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四)及答案解析.doc

    1、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四)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54.00)1.简述感觉的分类。 (分数:3.00)_2.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分数:3.00)_3.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分数:3.00)_4.简述韦伯定律。 (分数:3.00)_5.简述视觉产生的机制。 (分数:3.00)_6.简述色觉理论的两种学说。 (分数:3.00)_7.基本的听觉现象有哪些? (分数:3.00)_8.简述知觉的分类。 (分数:3.00)_9.简述知觉的特性。 (分数:3.00)_10.简述格式塔原则。 (分数:3.00)_11.简述知觉恒常性

    2、的种类。 (分数:3.00)_1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 (分数:3.00)_13.简述时间知觉的形式。 (分数:3.00)_14.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分数:3.00)_15.简述形成时间知觉的线索。 (分数:3.00)_16.简述社会认知的过程。 (分数:3.00)_17.社会认知过程中,如何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选择? (分数:3.00)_18.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分数:3.00)_二、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46.00)19.试述听觉理论。 (分数:4.00)_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

    3、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 试述:(分数:8.00)(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分数:4.00)_(2).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分数:4.00)_20.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分数:4.00)_21.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分数:4.00)_小张大学毕业,刚分到公司上班。这些天来,他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细心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他发现:孙秘书热情大方,李主任认真严肃,小刘幽默诙谐 试述:(分数:8.00)(1).小张这种

    4、通过对他人进行观察逐渐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过程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觉?心理学中对其是如何界定的?(分数:4.00)_(2).这类知觉有哪些独特性?(分数:4.00)_22.结合实际谈一谈社会认知是怎样形成的? (分数:5.00)_23.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发生错误。 试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分数:4.00)_24.试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分数:5.00)_25.试述影响社会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如何避免社会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 (分数:4.00)_心理学-感觉与

    5、知觉(四)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54.00)1.简述感觉的分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远距离感觉包括视觉和听觉,它们提供位于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处的事物的信息。近距离感觉提供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包括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关于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2.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分数:3.00)_

    6、正确答案:()解析:(1)收集信息;(2)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4)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3.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2)为了产生感觉,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随着刺激的强度增大,感觉也在加强,即感受性也在加强; (3)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会破坏感受系统的正常活动

    7、,太强或太弱的刺激量,并不能被人觉察。4.简述韦伯定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由 19 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称韦伯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5.简述视觉产生的机制。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眼睛。眼睛的构造。网膜上的感光细胞。(2)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拮抗理论。6.简述色觉理论的两种学说。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原色说与拮抗理论为色觉理论的两种学说。三原色说是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

    8、提出的,也称杨一黑理论。他们提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种原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拮抗理论也称四色说。黑林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有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7.基本的听觉现象有哪些?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声音的属性,声音具有三个属性,即音强、音高和音色;(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即仅对作用于耳的那一频率的声音发生适应,对其他未作用的声音并不产生适应现象。如果声音

    9、较长时间(如数小时)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便称作听觉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8.简述知觉的分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又可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0、、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社会知觉是关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9.简述知觉的特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根据当前需要,把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知觉事物过程中需要以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10.简述格式塔原则。 (分数:3.00)_正确答

    11、案:()解析:(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5)良好图形:客体本身的组合符合良好图形的原则。11.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大小恒常性:当物体向远处或近处移动时,人们能把事物知觉成大小不变的整体。 (2)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 (3)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同一件物品反射到人们眼中的光有

    12、很大的变化,但它们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1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大小:如果认为两个物品大小接近时,产生网像较大的就被知觉解释为较近;(2)视野中的高度:在视野中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3)遮挡:视野中远物是被近物遮挡的,部分被遮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深度线索;(4)线性透视:平行的铁轨向远处延伸时,会趋向于相交,因此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5)纹理变化: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移向远处时逐渐模糊,难以分开,因而纹理变化也是距离线索;(6)光照与阴影:日常生活中光线多自高处向下照射,因而阴影与光照的位置也成了深度知觉线

    13、索。13.简述时间知觉的形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14.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15.简述形成时间知觉的线索。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

    14、历、时钟、手表等。16.简述社会认知的过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信息搜集与选择; (2)信息的整合过程。17.社会认知过程中,如何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选择?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认知者搜集到许多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一过程往往也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1)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2)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他所搜集的信息往往是从少数人身上得到的,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的行为表现,并不能代表一个群体或一类人的总体特征;(3)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人的统计信息。18.社会认知过

    15、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存在以下特点: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二、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46.00)19.试述听觉理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听觉系统是对声波的作用产生出具有音强与音高的声音听觉。现在基本公认音高编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已有的两个理论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1)位置学说。位置学说也称为行波学说,是由生理学家贝克西提出的。他发现位于基底膜上的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基底膜上接近卵圆窗部位的毛细胞反应高频声音,越

    16、是远端部分的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并且把该频率的信号传给听神经。听神经中每个神经细胞都对一个特定的频率最敏感,因此通过听神经中不同神经细胞的激活,人就听到了不同音高的声音;(2)频率匹配学说。研究发现简单的频率理论只适用于 1000 赫兹以下的低音,而频率匹配学说在此基础上作了一定发展。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 试述:(分数:8.00)(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2).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分数:4.0

    17、0)_正确答案:()解析: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20.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觉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的它的稳定性。当物体向远处或

    18、近处移动时,大脑得到的信息一方面来自网像大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眼球自动调节而产生的距离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距离知觉二者共同决定的。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就是这个原因。21.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

    19、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小张大学毕业,刚分到公司上班。这些天来,他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细心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他发现:孙秘书热情大方,李主任认真严肃,小刘幽默诙谐 试述:(分数:8.00)(1).小张这种通过对他人进行观察逐渐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过程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觉?心理学中对

    20、其是如何界定的?(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这属于社会知觉,是指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2).这类知觉有哪些独特性?(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知觉具有以下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22.结合实际谈一谈社会认知是怎样形成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

    21、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在社会情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他人的言谈举止、表情、声调、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群体气氛等。 (2)信息的整合过程:完成了信息的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 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方式因其独特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等。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

    22、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3.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以貌取人,或者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籍贯等去推测与判断他人的性格、能力等等,以至发生错误。 试根据这些现象分析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案例中体现了两种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2)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由此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以貌取人”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23、。(3)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依据职业、性别、籍贯等有关因素,对人形成看法是社会刻板效应的表现。24.试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1)戴恩的研究说明,当人们由于认知对象的外表魅力而对其产生了好感或坏感以后,就会据此对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或特点进行信息整合,这些其他的信息也就被笼罩上了“好的”或“坏的”晕轮。(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

    24、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受学生的外貌、衣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25.试述影响社会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如何避免社会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 (2)社会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是认知者基于较少信息做出全面推论;每个群体在特定目标影响下有许多类似之处;接触机会有限让印象难以改变;刻板印象经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有关系;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3)为了减少社会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人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应该深入了解刻板印象的性质。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四)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