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三)-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846       资源大小:58.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三)-2及答案解析.doc

    1、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三)-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会产生_(分数:2.00)A.噪音B.拍音C.混合音D.纯音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_(分数:2.00)A.知觉B.思维C.辨别D.推理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_(分数:2.00)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表象4.看见一支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分数:2.00)A.

    2、嗅觉B.知觉C.感觉D.视觉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称为_(分数:2.00)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6.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摸知觉和_(分数:2.00)A.嗅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7.不属于视知觉的有_(分数:2.00)A.形状知觉B.节奏知觉C.大小知觉D.远近知觉8.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_(分数:2.00)A.知觉理解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9.用红笔划出书中

    3、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_(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当我们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个物品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却往往不变。这种现象称为_(分数:2.00)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1.知觉恒常性不包括_(分数:2.00)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运动恒常性12.当门打开时,它的网像由矩形变为梯形,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门本身没有变形,这体现的是_(分数:2.00)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运动恒常性13.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

    4、,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哪种深度线索在起作用?_(分数:2.00)A.纹理变化B.遮挡C.视野中的高度D.线性透视14.双眼视差作为一种重要线索知觉的是_(分数:2.00)A.深度B.运动C.时间D.方位15.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是_(分数:2.00)A.调节与幅合B.线性透视C.纹理变化D.光照与阴影16.人们对时间知觉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和_(分数:2.00)A.对时间的预测B.对时间的回忆C.对时间的分配D.对时间的运用17.指出下列不属于形成人的时间知觉的主要线索是_(分数:2.00)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B.有

    5、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C.借助计时工具D.主观生活经历的多少18.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受到学生的外貌与衣着影响。这说明社会认知整合信息过程中会出现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19.“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20.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_(分数:2.00)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二、名词解释(总题数:22,分数:60.00)21.感觉 (分数:2.00)_22.超感知觉 (分

    6、数:2.00)_23.感觉阈限 (分数:2.00)_24.感受性 (分数:2.00)_25.心理物理学 (分数:2.00)_26.绝对感觉阈限 (分数:2.00)_27.差别感觉阈限 (分数:3.00)_28.最小可觉差 (分数:3.00)_29.视觉适应 (分数:3.00)_30.明适应 (分数:3.00)_31.视觉色素的漂白 (分数:3.00)_32.三原色说 (分数:3.00)_33.视觉现象 (分数:3.00)_34.声波 (分数:3.00)_35.纯音 (分数:3.00)_36.0 分贝 (分数:3.00)_37.拍音 (分数:3.00)_38.声音的掩蔽 (分数:3.00)_39

    7、.知觉的选择性 (分数:3.00)_40.社会知觉 (分数:3.00)_41.晕轮效应 (分数:3.00)_42.社会刻板印象 (分数:3.00)_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三)-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会产生_(分数:2.00)A.噪音B.拍音C.混合音 D.纯音解析:解析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由于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答案为 C。2.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

    8、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_(分数:2.00)A.知觉 B.思维C.辨别D.推理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知觉概念的考查。知觉是指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答案为 A。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_(分数:2.00)A.感觉B.知觉 C.感受性D.表象解析: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答案为 B。4.看见一支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分数:2.00)A.嗅觉B

    9、.知觉 C.感觉D.视觉解析:解析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许多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人的感官也在不断分别地了解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比如客体的声音、颜色、空间属性、气味等。看见一支玫瑰花并能认识它就是知觉。答案为 B。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称为_(分数:2.00)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解析:解析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0、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答案为 B。6.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摸知觉和_(分数:2.00)A.嗅知觉 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解析:解析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知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如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的知觉属于视知觉;对声音的方向、节奏、旋律的知觉属于听知觉。答案为 A。7.不属于视知觉的有_(分数:2.00)A.形状知觉B.节奏知觉 C.

    11、大小知觉D.远近知觉解析:解析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如对物体形状、大小、远近的知觉属于视知觉。答案为 B。8.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_(分数:2.00)A.知觉理解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解析:解析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答案为C。9.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_(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

    12、性D.恒常性解析:解析 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红笔划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答案为 B。10.当我们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个物品时,它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却往往不变。这种现象称为_(分数:2.00)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解析:解析 人们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看同一件物品,它在网膜上成像的

    13、大小与形状是不同的,但我们还把它看成同一个物品。答案为 D。11.知觉恒常性不包括_(分数:2.00)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运动恒常性 解析:解析 本题用排除法。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答案为 D。12.当门打开时,它的网像由矩形变为梯形,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门本身没有变形,这体现的是_(分数:2.00)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D.运动恒常性解析:解析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当门打开时,它的网像由矩形变为梯形,但过去经验会自动地告诉你这个门本身没有变形。答案为 B。13.平行的铁

    14、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哪种深度线索在起作用?_(分数:2.00)A.纹理变化B.遮挡C.视野中的高度D.线性透视 解析:解析 纹理变化: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移向远处时逐渐模糊,难以分开,因而纹理变化也是距离线索。遮挡:视野中远物是被近物遮挡的,部分被遮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深度线索。视野中的高度:在视野中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题干所述符合线性透视特点,故 D 项正确。答案为 D。14.双眼视差作为一种重要线索知觉的是_(分数:2.00)A.深度 B.运动C.时间D.方位解析:解析 由于两个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

    15、像是有差异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这就形成了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线索的情况。答案为 A。15.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是_(分数:2.00)A.调节与幅合 B.线性透视C.纹理变化D.光照与阴影解析:解析 由于人眼的生理构造和位置,在看位于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引起不同的神经细胞活动,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也为知觉提供着深度线索。最重要的是来自眼肌的调节与幅合。答案为 A。16.人们对时间知觉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和_(分数:2.00)A.对时间的预测 B.对时间的回忆C.对时间的分配D.对时间的运用解析:

    16、解析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答案为 A。17.指出下列不属于形成人的时间知觉的主要线索是_(分数:2.00)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B.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C.借助计时工具D.主观生活经历的多少 解析:解析 形成人的时间知觉的主要线索包括:(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D 选项不是时间知觉的线索。答案为 D。18.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评价受到学生的外貌与衣着影响。这说明社会认知整合信息过程中会出现

    17、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解析:解析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答案为 C。19.“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解析:解析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

    18、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答案为 C。20.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_(分数:2.00)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解析:解析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答案为 C。二、名词解释(总题数:22,分数:60.00)21.感觉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19、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22.超感知觉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超感知觉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23.感觉阈限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24.感受性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5.心理物理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物理学是指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26.绝对感觉阈限 (分数:2.00)_

    20、正确答案:()解析: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27.差别感觉阈限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差别感觉阈限是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28.最小可觉差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最小可觉差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 jnd。29.视觉适应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视觉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30.明适应 (分数:3.00)_正确

    21、答案:()解析:明适应又称光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31.视觉色素的漂白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眼接受光线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内的一种光化学物质视黄醛完全脱离视蛋白,发生漂白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视觉色素的漂白。32.三原色说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三原色说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也称杨一黑理论。他们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波长的纯光混合而产生。人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原色最为敏感。以不同比例混合这三

    22、种颜色,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这种理论已有很多证据,但对有些视觉现象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33.视觉现象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视觉现象分为正后像与负后像。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官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为正后像;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负后像。34.声波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声波是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其他媒介)产生周期性的压缩、膨胀的波动。35.纯音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纯音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如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音叉发出的声音就

    23、属纯音。36.0 分贝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0 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37.拍音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拍音指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38.声音的掩蔽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声音的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39.知觉的选择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40.社会知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1.晕轮效应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42.社会刻板印象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感觉与知觉(三)-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