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 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_(分数:1.00)A.沉郁顿挫B.苍凉悲壮C.飘逸奔放D.清新淡雅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_(分数:1.00)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3.西湖七月半是一篇_(分数:1.00)A.议论文B.人物传记C.说理散文D.游记散文4.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是_(分数:1.00)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
2、用,相当于“于此”的是_(分数:1.00)A.斯天下之民至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6.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_(分数:1.00)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7.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派诗人是_(分数:1.00)A.王维B.陶渊明C.孟郊D.曹操8.春蚕、秋收、残冬被称为农村三部曲,它们的作者是_(分数:1.00)A.巴金B.茅盾C.沈从文D.林语堂9.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关联上片写景和下片抒情的词语是_(分数:1.00)A.残照当楼B.红衰翠减C.登高临远D.妆楼颙望10.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
3、长的演说中,谈到的“三事”包括_(分数:1.00)A.精神独立B.学术自由C.砥砺德行D.道义相勖11.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_(分数:1.00)A.对比手法B.夸张手法C.象征手法D.比喻手法12.苏轼、辛弃疾二人同为_(分数:1.00)A.田园派诗人B.婉约派词人C.豪放派词人D.山水派诗人13.李斯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_(分数:1.00)A.墨家B.阴阳家C.法家D.纵横家14.郭末若是下列哪一诗社的代表人物_(分数:1.00)A.新月社B.湖畔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5.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_(分数:1.00)A.乐观爽朗B.爱艺如命C
4、.积极进取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16.由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的作品是_(分数:1.00)A.红楼梦B.儒林外史C.镜花缘D.聊斋志异17.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_(分数:1.00)A.慷慨悲凉B.沉郁顿挫C.明白晓畅D.优美雅致18.下列作品中属于欧亨利的是_(分数:1.00)A.羊脂球B.樱桃园C.麦琪的礼物D.苦恼19.陶渊明诗歌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_题材的作品。(分数:1.00)A.田园诗B.咏史诗C.咏怀诗D.拟古诗20.在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所用的手法是_(分数:1.00)A.铺垫B.铺陈C.侧写D.拟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
5、词语(总题数:10,分数:10.00)21.左右以君 贱 之也,食以草具。 (分数:1.00)_22.冀君实或 见恕 也。 (分数:1.00)_23.女之耽兮,不可 说 也。 (分数:1.00)_24.操吴戈兮 被 犀甲。 (分数:1.00)_25.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 孰图 之也! (分数:1.00)_26.将有 事 于颛臾。 (分数:1.00)_27.贼 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分数:1.00)_28.并 穷 绮丽以饰舆服。 (分数:1.00)_29.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 捱 着日子。 (分数:1.00)_30.我们还得 戒律 自己。 (分
6、数:1.00)_三、阅读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30.0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7、。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
8、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
9、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分数:6.00)(1).这篇史论大部分的篇幅用于叙史,上起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至秦朝灭亡。用心体会这篇文章的内容,然后说说
10、你对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怎样理解的。(分数:3.00)_(2).本文多方面运用了对比方法,对突出中心起到很好的作用。试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分数:3.00)_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
11、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曹雪芹宝玉挨打)(分数:6.00)(1).这段话中对黛玉的表现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从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分数:3.00)_(2).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该怎样理解?宝玉是否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态度?(分数:3.00)_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
12、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
13、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
14、,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 (分数:
15、6.00)(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分数:2.00)_(2).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分数:2.00)_(3).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分数:2.00)_公羊传与谷梁传的内容和特点在今人看来大同小异,二者都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不重历史事实的传注,因而史料价值远远低于左传。从经学的角度看,二者则各有所侧重。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公羊传尤为今文经
16、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张秀平春秋三传)(分数:6.00)(1).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2).公羊传与谷梁传的不同特点是什么?(分数:2.00)_(3).本段文字整体上的说明结构是什么?(分数:2.00)_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
17、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然而,在“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为连接点的。“我”因“他人”而成为“我”;“我们”因“他人”而成为“我们”。当“我们”过度地强化、放大“我”而舍弃“他人”的时候,“我”便处于四面受敌的孤立无援之中。 在我们的传统习性中,“他人”这一概念,更多情况下只是一种被供奉的虚设牌位。即便在集体主义理想教育最为鼎盛之时,“他人”不仅未能成为
18、国人的自觉意识,“他人”反而意味着告密、背叛、异己、危险、离间,等等。这种体制下的集体主义文化,终于导致了“他人即地狱”的严酷后果。也许正是由于对“他人”的恐惧,“文革”之后,“我们”迅速土崩瓦解,“我”自仰天长啸而“他人”却不得不退出公众的视线,淡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词,成为公民道德的模糊地带。 五十年代以来,人口的高速增长造成生存空间的高密度化;人口压力长期形成经济发展与卫生保健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计划生育仍然阻力重重。“我”生我的娃,关你什么事?在人口问题上,可有“他人”的意识吗? 餐馆大肆收购、杀戮、烹煮野生动物为牟取暴利;食客面不改色食用野生动物以饱“口福”或炫耀财富;
19、官吏不惜以野生珍稀动物作为最高规格的宴席,“贿赂”上级领导为自己铺设升官晋级的阶梯在这个破坏自然生态的“人链”中,可有“他人”的位置吗? 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卫生系统始终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办公室的脏乱差、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防护、公共厕所的洗手设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等。但公共卫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却有着惊人的共识: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些被忽略的公共卫生死角中,可有“他人”的概念? 日积月累的民众生活卫生习惯中,沉淀下多少恶习陋性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抛弃果皮塑料袋、就餐分餐制难以推行、酒后驾车、公共场所吸烟,等等。“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这利益与灾
20、祸均享均沾、“同甘共苦”的行为惯性中,可有愿为“他人”避免灾祸而自控自律的一份责任感? 我们似乎一直在无意中铺设着迎接它到来的无障碍通道。然而,在公共领域里,“零距离”是有害的。距离便是“他人”,而“他人”即社会公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我”之外,地球上更多存在的是陌生的“他”他人!还有“它”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朋友们。 正是为了“我”的安全与自由,请不要再“惟我独尊”,而多些对“他人”的关爱吧。“我”的自由是他人自由的终结,而他人的自由,最终才能成全“我”的自由。(张抗抗可贵的他人意识)(分数:6.00)(1).请简要阐述你对“他人意识”的理解。(分数:3.00)_(2).“我”、“
21、我们”及“他人”之间无法分割,密切关联,请具体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数:3.00)_四、写作题(总题数:2,分数:40.00)31.应用文写作 根据下列内容,写一篇公文。 近期,局办公院内车辆乱停现象严重,给大家的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影响到整个局的形象,为制止此现象,维护局办公院的良好秩序,请以局办公室的名义发布一篇通告。 要求:(1)格式正确; (2)内容清楚明确,用语规范,合乎文体特点; (3)不超过 200 字。 (分数:10.00)_32.作文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结果是 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
22、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 分似乎比较难,而 90 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 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 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 90%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 90 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59 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请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自选(
23、除诗歌外);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字数不少于 500 字。 (分数:30.00)_四川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 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是_(分数:1.00)A.沉郁顿挫B.苍凉悲壮C.飘逸奔放 D.清新淡雅解析: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_(分数:1.00)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解析:3.西湖七月半是一篇_(分数:1.00)A.议论文B.人物传记C.说理散文D.游记散文 解析:4.先秦散
24、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是_(分数:1.00)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 解析: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_(分数:1.00)A.斯天下之民至焉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解析:6.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_(分数:1.00)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 D.王安石解析:7.我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派诗人是_(分数:1.00)A.王维B.陶渊明 C.孟郊D.曹操解析:8.春蚕、秋收、残冬被称为农村三部曲,它们的作者是_(分数:1.00)A.巴金B.茅盾 C.沈从文D.林语堂
25、解析:9.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关联上片写景和下片抒情的词语是_(分数:1.00)A.残照当楼B.红衰翠减C.登高临远 D.妆楼颙望解析:10.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谈到的“三事”包括_(分数:1.00)A.精神独立B.学术自由C.砥砺德行 D.道义相勖解析:11.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_(分数:1.00)A.对比手法 B.夸张手法C.象征手法D.比喻手法解析:12.苏轼、辛弃疾二人同为_(分数:1.00)A.田园派诗人B.婉约派词人C.豪放派词人 D.山水派诗人解析:13.李斯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_(分数:1.00)A.墨家B.阴阳家C
26、.法家 D.纵横家解析:14.郭末若是下列哪一诗社的代表人物_(分数:1.00)A.新月社B.湖畔社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解析:15.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_(分数:1.00)A.乐观爽朗B.爱艺如命C.积极进取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 解析:16.由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的作品是_(分数:1.00)A.红楼梦B.儒林外史C.镜花缘D.聊斋志异 解析:17.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_(分数:1.00)A.慷慨悲凉B.沉郁顿挫C.明白晓畅D.优美雅致 解析:18.下列作品中属于欧亨利的是_(分数:1.00)A.羊脂球B.樱桃园C.麦琪的礼物 D.苦恼解析:
27、19.陶渊明诗歌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_题材的作品。(分数:1.00)A.田园诗 B.咏史诗C.咏怀诗D.拟古诗解析:20.在湘夫人中,描述“筑室兮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所用的手法是_(分数:1.00)A.铺垫B.铺陈 C.侧写D.拟人解析: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总题数:10,分数:10.00)21.左右以君 贱 之也,食以草具。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贱:看不起;轻视。22.冀君实或 见恕 也。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见恕:原谅(我)。23.女之耽兮,不可 说 也。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说:通“脱”,解脱。24.操吴戈兮 被 犀甲。
28、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被:披。25.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 孰图 之也!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孰图:深思熟虑。26.将有 事 于颛臾。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事:战事。27.贼 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贼:残害,破坏。28.并 穷 绮丽以饰舆服。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穷:极,尽。29.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 捱 着日子。 (分数:1.00)_正确答案:()解析:捱:苦度时光。30.我们还得 戒律 自己。 (分数:1.00)_正确答案:
29、()解析:戒律:警戒、约束。三、阅读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30.0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
30、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31、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
32、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分数:6.00)(1).这篇史论大部分的篇幅用于叙史,上起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至秦朝灭亡。用心体会这篇文章的内
33、容,然后说说你对作者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怎样理解的。(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秦灭六国前对各诸侯国处于攻势,因而崇尚武力,不施仁义;六国既灭,它已转为守势,却依然崇尚武力,以天下之民为敌而不施仁义。这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因而自取灭亡。(2).本文多方面运用了对比方法,对突出中心起到很好的作用。试从文中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此段文字从领袖的地位、武器装备、军队的素质、指挥作战能力等四个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做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为后文蓄势。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全
34、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
35、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曹雪芹宝玉挨打)(分数:6.00)(1).这段话中对黛玉的表现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从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这段话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主要用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与贾宝玉同病相怜、心心相印的纯情女子。(2).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该怎样理解?宝玉是否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态度?(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黛玉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并非出于真实思想,只是见到心爱的人为叛逆而挨打受疼,出于爱而说的一
36、句言不由衷的话。从宝玉的话“你放心,别说这样的话。我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里边,可以看出宝玉并未因遭打而改变叛逆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
37、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