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学自考题模拟 13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政府要解决问题的前提是_(分数:1.00)A.感知和界定问题B.分析问题C.问题系统化D.问题具体化2.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_(分数:1.00)A.政府部门B.政治人物C.政党组织D.利益集团3.金登的三源流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其中不包括_(分数:1.00)A.政治流B.问题流C.经济流D.政策流4.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的是_(分数:1.00)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类别分析D.层次分析5.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
2、分数:1.00)A.高度民主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6.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的是_(分数:1.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D.内在创造模型7.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的是_(分数:1.00)A.公平B.效率C.统一D.安全8.下列不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社会领域划分的一项是_(分数:1.00)A.经济性目标B.文化性目标C.管理性目标D.社会性目标9.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是_(分数:1.00)A.边界分析B.头脑风暴法C.多角度分析D.假
3、设分析10.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特质,属于政策学习的_(分数:1.00)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11.听证,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_(分数:1.00)A.行政实践B.政策过程C.立法实践D.司法实践12.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核心是_(分数:1.00)A.论证B.抉择C.采纳D.辩论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_(分数:1.00)A.方案为多数人认B.方案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_(分数:1.00)A.政策制定B.政策分析C.政策执行D.政策抉择15.政策机关最主
4、要、最核心的特性是_(分数:1.00)A.执行性B.服务性C.权威性D.法制性16.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是_(分数:1.00)A.政策失效B.政策失败C.早期失灵D.无效执行17._是实现政策目标的组织保证。(分数:1.00)A.政策执行人员B.政策执行组织C.政策规划D.政策设计18.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_(分数:1.00)A.政策抉择B.政策设计C.政策分析D.政策执行19.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是_(分数:1.00)A.温家宝B.周恩来C.江泽民D.胡锦涛20.公共政策具有可执行性的关键是_(分数:1.00)A.公共政策的
5、合理性B.公共政策的具体性C.公共政策的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利益因素21.政策规划也称_(分数:1.00)A.政策构建B.政策设计C.政策制定D.政策修正22.有学者将“互适模型”称为_(分数:1.00)A.过程模型B.循环模型C.博弈模型D.互动理论模型23.可以计算概率的政策问题是_(分数:1.00)A.结构适度B.结构不良C.结构优良D.结构完美24.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这说明公共政策目标具有_(分数:1.00)A.目的的多元性B.未来的预期性C.形式的多样性D.问题的针对性25.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_(分数:1.00)A.问
6、题认定B.问题搜索C.问题详述D.问题感知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26.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划分为_(分数:1.00)A.国际问题B.全国性问题C.省级问题D.区域性问题E.地方性问题27.尼尔森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_(分数:1.00)A.议题构想B.议题确认C.议题采纳D.议题重要程度排序E.议题持续28.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有_(分数:1.00)A.实事求是B.面向未来C.系统协调D.明确具体E.伦理考量29.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_(分数:1.00)A.结果B.目标人群C.执行机构D.法规E.方案系统30.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是_(分数:1.00
7、)A.政策本身B.执行主体C.政策对象D.政策环境E.政策工具三、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25.00)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分数:5.00)_32.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分数:5.00)_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分数:5.00)_3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系统模型。 (分数:5.00)_35.简述类别分析的涵义。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36.试述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的类别。 (分数:15.00)_37.试述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分数:15.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3
8、8.我国在抗战时期,多次因不采纳毛主席的建议而导致遭遇重大损失。经过我国共产党深入研究之后,终于采纳了毛主席的建议,这也使我国最终夺得了抗战的胜利。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进行矫正的做法分析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分数:15.00)_公共政策学自考题模拟 13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政府要解决问题的前提是_(分数:1.00)A.感知和界定问题 B.分析问题C.问题系统化D.问题具体化解析:考点 政策问题的形成 解析 如果政府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感知和界定问题。2.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_(分数
9、:1.00)A.政府部门 B.政治人物C.政党组织D.利益集团解析:考点 公共问题的主体 解析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往往最容易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政府部门所提出的公共问题最容易转为政策问题。3.金登的三源流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其中不包括_(分数:1.00)A.政治流B.问题流C.经济流 D.政策流解析:考点 三源流的知识点 解析 三源流包括: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4.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的是_(分数:1.00)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解析:考点 类别分析 解析 类别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同样也是公
10、共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5.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_(分数:1.00)A.高度民主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高度集中的社会解析:考点 动员模型相关 解析 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6.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的是_(分数:1.00)A.动员模型B.激励模型C.外在创始模型 D.内在创造模型解析:考点 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解析 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
11、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的过程。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考生应对上述三种模型加以区分。7.下列哪项不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的是_(分数:1.00)A.公平B.效率C.统一 D.安全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解析 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8.下列不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社会领域划分的一项是_(分数:1.00)A.经济性目标B.文化性目标C.管理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解析:考点 政策目标的类
12、型划分 解析 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政治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9.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是_(分数:1.00)A.边界分析B.头脑风暴法C.多角度分析D.假设分析 解析:考点 假设分析的定义 解析 假设分析,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公共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10.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特质,属于政策学习的_(分数:1.00)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 解析:考点 社会学习的含义 解析 社会学习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物
13、质。11.听证,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_(分数:1.00)A.行政实践B.政策过程C.立法实践D.司法实践 解析:考点 听证的起源 解析 听证,最早源于西方的司法实践,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立法实践和行政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政府政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形式。12.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核心是_(分数:1.00)A.论证B.抉择C.采纳D.辩论 解析:考点 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的核心 解析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马琼指出:“公共政策是由语言构成的,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在所有政策过程各个阶段中,辩论是其核心。”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_(分数:1.00)A.方案为多数人认 B.方案
14、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解析:考点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解析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和方案切实可行。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_(分数:1.00)A.政策制定B.政策分析C.政策执行 D.政策抉择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执行 解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15.政策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_(分数:1.00)A.执行性 B.服务性C.权威性D.法制性解析:考点 政策机关的执行性 解析 执行性是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16.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
15、是_(分数:1.00)A.政策失效B.政策失败C.早期失灵D.无效执行 解析:考点 政策失灵与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 解析 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是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17._是实现政策目标的组织保证。(分数:1.00)A.政策执行人员B.政策执行组织 C.政策规划D.政策设计解析:考点 政策的执行组织 解析 合理的执行组织结构是实现政策目标的组织保证。18.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_(分数:1.00)A.政策抉择B.政策设计C.政策分析D.政策执行 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解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19.在政府工作报
16、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是_(分数:1.00)A.温家宝 B.周恩来C.江泽民D.胡锦涛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解析 温家宝总理就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公共政策具有可执行性的关键是_(分数:1.00)A.公共政策的合理性B.公共政策的具体性 C.公共政策的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利益因素解析:考点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解析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是公共政策具有可执行性的关键。21.政策规划也称_(分数:1.00)A.政策构建 B.政策设计C.政策制定D.政策修正解析:考点 政策规划的别称 解
17、析 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22.有学者将“互适模型”称为_(分数:1.00)A.过程模型B.循环模型C.博弈模型D.互动理论模型 解析:考点 互适模型的别称 解析 有些学者将其称为“互动理论模型”。23.可以计算概率的政策问题是_(分数:1.00)A.结构适度B.结构不良C.结构优良 D.结构完美解析:考点 公共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 解析 在公共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中,可以计算概率的结构是结构优良。24.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这说明公共政策目标具有_(分数:1.00)A.目的的多元性B.未来的预期性C.形式的多样性D.问题的针对性 解析:考点
18、问题的针对性 解析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这体现了政策目标特征的问题的针对性。25.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_(分数:1.00)A.问题认定 B.问题搜索C.问题详述D.问题感知解析:考点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解析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问题认定。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26.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划分为_(分数:1.00)A.国际问题 B.全国性问题 C.省级问题D.区域性问题 E.地方性问题 解析:考点 政策问题的分类 解析 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国际问题、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
19、性问题。27.尼尔森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_(分数:1.00)A.议题构想B.议题确认 C.议题采纳 D.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E.议题持续 解析:考点 尼尔森的模型理论 解析 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28.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有_(分数:1.00)A.实事求是 B.面向未来 C.系统协调 D.明确具体 E.伦理考量 解析:考点 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解析 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29.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_(分数:1.00)A.结果
20、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方案系统解析:考点 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解析 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结果、目标人群、执行机构、法规。30.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是_(分数:1.00)A.政策本身 B.执行主体 C.政策对象 D.政策环境 E.政策工具解析:考点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解析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三、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25.00)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
21、;(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2.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2)决策程序的合法化;(3)政策的法制化。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3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系统模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系统模型是由霍恩和米特尔提出,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和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的因素,也有系统环
22、境的因素。其中包括:政策的价值诉示、政策资源、执行者属性、执行方式和系统环境。35.简述类别分析的涵义。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类别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同样也是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而逻辑归类正相反,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36.试述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的类别。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政府部门。由于政府部门是政策制定者,因此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往往最容易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2)政治人物。这些人往往能够
23、总揽全局,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各类公共问题,并利用手中的制度授权和自身的影响力适时地向有关组织和部门提出公共问题。(3)政党组织。它往往是超地区、超行业、超血缘联系的社会群体的政治代表,其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4)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益集团也会经常向政府和有关公共组织提出公共问题。(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体在提出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它们如今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7)公民和社
24、会团体。公共问题还有可能由公众和社会团体以各种方式提出。(8)政策网络。政策网络是由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及市场主体、利益相关者或意见领袖们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及人士组成的能对有关政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的政策社群、政策联盟或政策联合体。37.试述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两大方面。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表现为: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政策执行的社会管理功能更为突出和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
25、,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仅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战略高度考虑,而且要求从全世界以及周边国家环境的影响来统筹规划,政策执行不仅要有利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和功能发挥;经济体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运行模式。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5.00)38.我国在抗战时期,多次因不采纳毛主席的建议而导致遭遇重大损失。经过我国共产党深入研究之后,终于采纳了毛主席的建议,这也使我国最终夺得了抗战的胜利。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进行矫正的做法分析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本案例中,正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没有对政策进行相应深刻的分析,对公共政策的认知不完整,以及当时政策决策者自身的素质水平欠佳,这才造成了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对于矫正政策执行偏差,有以下几个对策。一、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二、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三、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四、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五、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在现代的我国,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健全相应机构,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