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关系口才自考题-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有声语言是指_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态势语言 D.副语言(分数:1.00)A.B.C.D.2.提出“公众必须被告知”命题的是_ A.艾维李 B.马斯洛 C.塞尔 D.富兰克林(分数:1.00)A.B.C.D.3.在公共关系口才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中,符号主要指口头语言的_ A.表情 B.手势 C.声音 D.姿态(分数:1.00)A.B.C.D.4.口语交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_ A.传播信息 B.符号 C.信息 D.编码(分数:1.00)A.B.C.D.
2、5.在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中处于客体地位的是_ A.组织 B.公众 C.媒介 D.个人(分数:1.00)A.B.C.D.6.运用在公共关系口才过程中遵循恰当原则的第一选择是_ A.恰当并且正确 B.恰当但不正确 C.不恰当但正确 D.不恰当也不正确(分数:1.00)A.B.C.D.7.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于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指表达方式中的_ A.叙说 B.描述 C.抒情 D.论证(分数:1.00)A.B.C.D.8.在公共关系口才运用中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_ A.说明 B.描述 C.抒情 D.论证(分数:1.00)A.B.C.D.9.在描述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时,用
3、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是_ A.比喻 B.对偶 C.排比 D.层递(分数:1.00)A.B.C.D.10.构成的方式是本体与喻体也都出现。使用“是”、“变成”、“成为”等作为喻词的比喻类型是_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代喻(分数:1.00)A.B.C.D.11.用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标志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本身的名称,是借代方式中的_ A.特征代本体 B.专名代泛称 C.具体代抽象 D.部分代整体(分数:1.00)A.B.C.D.12.包含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是_ A.长 B.简单句 C.短句 D.整句(分数:1.00)A.B.C.D.13.把联合的成分拆开,让拆开的
4、部分与原句中的相同部分直接相配,分别独立为句,这种方法是_ A.拆分法 B.抽调法 C.调整法 D.拆离法(分数:1.00)A.B.C.D.14.修辞学的作者是_ A.亚里士多德 B.孔子 C.孟德斯鸠 D.西塞罗(分数:1.00)A.B.C.D.15.某个声音与其他声音相互区别的根据和标志是指_ A.音长 B.音量 C.音高 D.音质(分数:1.00)A.B.C.D.16.在交谈活动中,说话者与受话者具有_ A.单向性 B.互换性 C.多向性 D.双向性(分数:1.00)A.B.C.D.17.公关调查、记者采访、医生问诊中的交谈属于_ A.并列式交谈 B.主辅式交谈 C.调查式交谈 D.说服
5、式交谈(分数:1.00)A.B.C.D.18.指交谈参与人在交谈过程中应当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进行交谈是属于交谈语用原则中的_ A.角色原则 B.合作原则 C.礼貌原则 D.和谐原则(分数:1.00)A.B.C.D.19.对演讲的口语表达的初级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_ A.清晰性、规范性 B.流利性、自如性 C.丰富性、清晰性 D.丰富性、多彩性(分数:1.00)A.B.C.D.20.演讲者的主要意图或基本看法是统率全篇演讲的灵魂是指_ A.演讲稿 B.演讲的主题 C.演讲的语言 D.演讲的开头(分数:1.00)A.B.C.D.21.演讲者把演讲的主要意思加以概括、强调,以便给听众留
6、下深刻印象的结尾方法属于_ A.总结归纳法 B.号召呼吁法 C.预示未来法 D.委婉含蓄法(分数:1.00)A.B.C.D.22.俗话说,干什么事情都要趁热打铁,此句运用到上级说服下级的口才中是指_ A.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 B.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 C.善于摆事实、讲道理 D.运用苏格底技法(分数:1.00)A.B.C.D.23.指将人与事混为一谈,使用讥讽的语言,羞辱下级的人格的批评是_ A.挑剔式批评 B.羞辱式批评 C.埋怨式批评 D.质问式批评(分数:1.00)A.B.C.D.24.在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时,要求强制执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的方式是_ A.请求式 B.协商式 C.命令式 D
7、.暗示式(分数:1.00)A.B.C.D.25.最能体现交际者口语风格的因素是_ A.个性气质 B.生活阅历 C.文化修养 D.职业特点(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口头语言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_ A.没有口头语言就不会有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B.口头语言的历史长,书面语言的历史短 C.口头语言应用的范围广泛,每个正常的人至少都使用一种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书面语言的应用的范围相对狭窄,使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D.口语交际中的表意符号以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只具有辅助性和伴随性的
8、功用 E.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分数:2.00)A.B.C.D.E.27.公众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_ A.尊重并维护公众的人格地位 B.尊重并尽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C.尊重并满足公众的正当需求 D.尊重并理解公众的最终要求 E.尊重并达到公众的一切要求(分数:2.00)A.B.C.D.E.28.以下各项中属于上级的处事原则的有_ A.甘作公仆 B.实事求是 C.知人善任 D.言而有信 E.广开言路(分数:2.00)A.B.C.D.E.29.根据叙说内容的顺序,可将叙说分为_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D.引叙 E.洋叙(分数:2.00)A.B.C.D.E.30.口语
9、风格的主要特点包括_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E.灵活性(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15.00)31.书面语言(分数:3.00)_32.简单句(分数:3.00)_暗示_34.语境原则(分数:3.00)_35.公共关系口语风格(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言语和语言的区别是什么。(分数:6.00)_37.简述什么是适宜原则。(分数:6.00)_38.简述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有哪些。(分数:6.00)_39.简述上级表扬下级的技巧有哪些。(分数:6.00)_40.简述构成口语风格的
10、客观因素有哪些。(分数:6.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0.00)41.试述论证的规则有哪些。(分数:10.00)_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42.请用语境原则分析业务员的话。 业务员小蔡依约来拜访某公司赵总,可能是双方身份的悬殊,或者是因为赵总觉得小蔡是有求于他,所以赵总显得非常冷淡。 小蔡说:“听口音赵总是不是苏北人?”“噢,山东枣庄人!”“枣庄?枣庄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看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上知道的。” “是吗?铁道游击队就是我们枣庄的。”赵总不无骄傲地说。 “是啊。我前年去了一趟枣庄,还玩了一趟呢,枣庄真漂亮。” 听了这话,赵总马上来了兴趣,两
11、个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劲,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要以为他们是老乡呢。(分数:10.00)_公共关系口才自考题-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有声语言是指_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态势语言 D.副语言(分数:1.00)A. B.C.D.解析:2.提出“公众必须被告知”命题的是_ A.艾维李 B.马斯洛 C.塞尔 D.富兰克林(分数:1.00)A. B.C.D.解析:3.在公共关系口才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中,符号主要指口头语言的_ A.表情 B.手势 C.声音 D.姿态(分数:1.00)A.B.C.
12、D.解析:4.口语交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_ A.传播信息 B.符号 C.信息 D.编码(分数:1.00)A. B.C.D.解析:5.在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中处于客体地位的是_ A.组织 B.公众 C.媒介 D.个人(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众原则的具体要求。 解析 组织、公众和媒介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组织处于主体地位,而公众是客体。所以 B正确。6.运用在公共关系口才过程中遵循恰当原则的第一选择是_ A.恰当并且正确 B.恰当但不正确 C.不恰当但正确 D.不恰当也不正确(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恰当原则的具体
13、要求。 解析 将是否恰当与是否正确这两个标准综合起来,那么口语交际中所传播的信息就有如下四种类型恰当并且正确;恰当但不正确;不恰当但正确;不恰当也不正确。而即恰当又正确的信息是运用公共关系口才过程中遵循恰当原则的第一选择。所以 A正确。7.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于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指表达方式中的_ A.叙说 B.描述 C.抒情 D.论证(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关口才的表达方式。 解析 A 是说话人对事情的产生、开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B 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于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
14、的刻画和描绘。C 是说话人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感情。D 是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所以 B正确。8.在公共关系口才运用中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是_ A.说明 B.描述 C.抒情 D.论证(分数:1.00)A.B.C.D. 解析:9.在描述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时,用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是_ A.比喻 B.对偶 C.排比 D.层递(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口才的修辞手法。 解析 A 是指在描述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时,用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物法。B 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
15、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C 是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的修辞手法。D 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层层递进地反映事理的修辞手法。所以 A正确。10.构成的方式是本体与喻体也都出现。使用“是”、“变成”、“成为”等作为喻词的比喻类型是_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代喻(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喻的各类。 解析 A 是指构成的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使用“像”“如”“仿佛”、“有如”等作为喻词。B 是指构成的方式是本体与喻体也都出现,使用“是
16、”、“变成”、“成为”等作为喻词。C 是指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中说出本体,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D 不是比喻的类型。所以 B正确。11.用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标志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本身的名称,是借代方式中的_ A.特征代本体 B.专名代泛称 C.具体代抽象 D.部分代整体(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借代的方式。 解析 A 是指指用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标志的名称代抒该事物本身的名称。B 是指用某个人或事物的专有名称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名称。C 是指用具体人或事物的名称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抽象名称。D 是指用人或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的名称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名
17、称。12.包含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是_ A.长 B.简单句 C.短句 D.整句(分数:1.00)A.B.C. D.解析:13.把联合的成分拆开,让拆开的部分与原句中的相同部分直接相配,分别独立为句,这种方法是_ A.拆分法 B.抽调法 C.调整法 D.拆离法(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句与短句。 解析 A 正确 B是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调到其他位置,或者另外独立成句,或者变为复句里的分句。而 CD不属于这一范畴。14.修辞学的作者是_ A.亚里士多德 B.孔子 C.孟德斯鸠 D.西塞罗(分数:1.00)A. B.C.D.解析:15.某个声音与其他声
18、音相互区别的根据和标志是指_ A.音长 B.音量 C.音高 D.音质(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声音的几个概念。 解析 A 是声音持续的时值大小;B 就是声音的大小;C 是声音的高和低;D 是某个声音与其他声音相互区别的根据和标志。所以 D正确。16.在交谈活动中,说话者与受话者具有_ A.单向性 B.互换性 C.多向性 D.双向性(分数:1.00)A.B. C.D.解析:17.公关调查、记者采访、医生问诊中的交谈属于_ A.并列式交谈 B.主辅式交谈 C.调查式交谈 D.说服式交谈(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交谈
19、的类型。 解析 A 是指一般工作讨论、业务洽谈等交谈。B 正确。C是指以了解相关情况为主要目的的交谈。D 是指以改变对方某些观点为主要目的的交谈。18.指交谈参与人在交谈过程中应当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进行交谈是属于交谈语用原则中的_ A.角色原则 B.合作原则 C.礼貌原则 D.和谐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19.对演讲的口语表达的初级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_ A.清晰性、规范性 B.流利性、自如性 C.丰富性、清晰性 D.丰富性、多彩性(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演讲的口语表达。 解析 A 是初级要求;B 是中级要求;C 是
20、高级要求。所以 A正确。20.演讲者的主要意图或基本看法是统率全篇演讲的灵魂是指_ A.演讲稿 B.演讲的主题 C.演讲的语言 D.演讲的开头(分数:1.00)A.B. C.D.解析:21.演讲者把演讲的主要意思加以概括、强调,以便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方法属于_ A.总结归纳法 B.号召呼吁法 C.预示未来法 D.委婉含蓄法(分数:1.00)A. B.C.D.解析:22.俗话说,干什么事情都要趁热打铁,此句运用到上级说服下级的口才中是指_ A.选择最佳的说服地点 B.抓住说服的最佳时机 C.善于摆事实、讲道理 D.运用苏格底技法(分数:1.00)A.B. C.D.解析:23.指将人与事混为
21、一谈,使用讥讽的语言,羞辱下级的人格的批评是_ A.挑剔式批评 B.羞辱式批评 C.埋怨式批评 D.质问式批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级批评下级的口才。 解析 A 是指上级存心找下级的错误,即所谓吹毛求疵。B 是指将人与事混为一谈,使用讥讽的语言,侮辱下级的人格。C 是批评者完全不考虑下级出现错误的客观原因,而是使用教训、指责的口气将出现错误的原因完全归罪于下级。D 是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类似审判一般。所以 B正确。24.在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时,要求强制执行,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的方式是_ A.请求式 B.协商式 C.命令式 D.暗示式
22、(分数:1.00)A.B.C. D.解析:25.最能体现交际者口语风格的因素是_ A.个性气质 B.生活阅历 C.文化修养 D.职业特点(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成口语风格的主观因素。 解析 A 个性气质是最能体现交际者口语风格的因素。B 生活阅历的深浅,也是造就和影响说话人口语风格的因素。C文化修养对说话人形成口语表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D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是形成口语表达风格的因素。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口头语言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_ A.没有口头语言就不会有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在
23、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B.口头语言的历史长,书面语言的历史短 C.口头语言应用的范围广泛,每个正常的人至少都使用一种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书面语言的应用的范围相对狭窄,使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D.口语交际中的表意符号以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只具有辅助性和伴随性的功用 E.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言与口头语言。 解析 ABCD 正确。而 E是口头语言的含义。27.公众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_ A.尊重并维护公众的人格地位 B.尊重并尽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C.尊重并满足公众的正当需求 D
24、.尊重并理解公众的最终要求 E.尊重并达到公众的一切要求(分数:2.00)A. B. C. D.E.解析:28.以下各项中属于上级的处事原则的有_ A.甘作公仆 B.实事求是 C.知人善任 D.言而有信 E.广开言路(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29.根据叙说内容的顺序,可将叙说分为_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D.引叙 E.洋叙(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叙说的类型。 解析 ABCD 是按叙说的内容的顺序划分的。E 是按详略不同划分。所以 ABCD正确。30.口语风格的主要特点包括_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
25、性 D.重复性 E.灵活性(分数:2.00)A. B. C. D. E.解析: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15.00)31.书面语言(分数:3.00)_正确答案:(书面语言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符号形式。)解析:32.简单句(分数:3.00)_正确答案:(简单句指结构简单、语意浅显、提供信息较少的语句。)解析:暗示_正确答案:(使用含蓄、间接的符号或方式使人领会某种意思的表达手法就叫做暗示。)解析:34.语境原则(分数:3.00)_正确答案:(语境原则是指公共关系口才在运用中应当努力适应语境的影响并且需要积极地控制语境和利用语境。)解析:3
26、5.公共关系口语风格(分数:3.00)_正确答案:(公共关系口语风格是指说话人在公共关系活动的言语交际中,在表达手段、表现方法等方面,逐步形成并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个性鲜明的风貌和格调。)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言语和语言的区别是什么。(分数:6.00)_正确答案:(1)语言为民族或全民所共有,言语则为个人的行动; (2)语言资料和组合规则有限,具体的言语无限无穷; (3)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解析:37.简述什么是适宜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1)传播方式适宜。公共关系口才的运用,应当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特征和不同功效
27、来挑选最适宜的传播方式:交谈;演讲;辩说。 (2)时间地点适宜。公共关系口才在运用中必须考虑时间、地点能否适宜。时间、地点适宜,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3)通俗程度适宜。是指公共关系口才的运用应当适合公众的理解接受程度。通俗程度略高于一般水平。适应一般与适应个别相结合。适应程度应当符合时代特点。 (4)风格特点适宜。风格特色应当与信息内容相协调。风格特色应当“不拘一格”。)解析:38.简述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有哪些。(分数:6.00)_正确答案:(设问和反问虽然都是无疑而问,但具有显明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28、;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解析:39.简述上级表扬下级的技巧有哪些。(分数:6.00)_正确答案:(1)表扬应当具体。 (2)表扬应当对事。 (3)表扬应当及时。 (4)表扬应当公开。 (5)明确表扬原因。 (6)恰当运用对比。)解析:40.简述构成口语风格的客观因素有哪些。(分数:6.00)_正确答案:(从宏观方面说,口语风格的形成与说话人所属的民族、时代、阶层和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微观方面说,口语风格的形成与说话人的家庭、亲友、学校、单位、父母、师长、上司、同事、朋友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民族、时代、阶层、社区因素。)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
29、1,分数:10.00)41.试述论证的规则有哪些。(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论题必须清楚,明确是指论题所表达的含义,即证明什么或反驳什么,必须明白、清楚,不能含糊其词,不能包含歧义。违反了就叫“论题模糊”“论题不清”。 (2)论题必须始终同一,是指在一个论证中只能有一个论题,并且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坚持不变,始终围绕着该论题进行论证。否则就犯“转移论题”“偷换论题”的过错。 (3)论据必须是真实的命题。论据是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的根据,假如论据不真,或其真实性尚未证明,那么论题的真实性就没有得到证明。违反了就叫“论据虚假”。 (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题来证明。论题
30、的真实性必须靠论据的真实性来论证。假如论据的真实性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就等于没有论证,违反了就叫“循环论证”。 (5)从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论证中,论据与论题之间具有必然联系。论题是依照推理规则,从论据符合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违背了就是“推不出”的错误(“推不出”的三种表现:论据与论题不相干、论据不充分、违背有关推理的规则)。)解析: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0.00)42.请用语境原则分析业务员的话。 业务员小蔡依约来拜访某公司赵总,可能是双方身份的悬殊,或者是因为赵总觉得小蔡是有求于他,所以赵总显得非常冷淡。 小蔡说:“听口音赵总是不是苏北人?”“噢,山东枣庄人!”“枣庄?
31、枣庄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看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上知道的。” “是吗?铁道游击队就是我们枣庄的。”赵总不无骄傲地说。 “是啊。我前年去了一趟枣庄,还玩了一趟呢,枣庄真漂亮。” 听了这话,赵总马上来了兴趣,两个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劲,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要以为他们是老乡呢。(分数:10.00)_正确答案:(语境原则是指公共关系口才在运用中应当努力适应语境的影响并且需要积极地控制语境和利用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公共关系口才的作用。 语境对口语表达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对语境实施控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对某种影响的利用,可以是对某种影响的导引,可以是对某种影响的顺应,也可以是对某种影响的遏止,甚至还可以是对某种影响的再造。 本案例是对语境影响的导引,它是指对语境消极、负面的影响加以疏导、淡化或消释,从而保证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小蔡首先顺应老总的语境,然后在交谈中找到话题,进而推销他的产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