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1775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1、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分数:2.00)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2.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分数:2.00)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3.特定的行为对象 ( )(分数:2.00)A.是认定客观要件的唯一依据B.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C.是认定主观罪过的依据D.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4.甲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乙某见状用步枪将甲某击毙,油罐车翻下路

    2、边沟中爆炸烧毁。乙某的行为是 ( )(分数:2.00)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分数:2.00)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6.以下不属于犯罪集团特征的是 ( )(分数:2.00)A.人数较多B.较为固定C.有“保护伞”D.目的明确7.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是 ( )(分数:2.00)A.连续犯B.集合犯C.继续犯D.结合犯8.我国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不包括 ( )(分数:2.00)A.已经犯罪的人B.具有犯罪危险的人C.可能

    3、犯罪的人D.犯罪被害人9.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驱逐出境是 ( )(分数:2.00)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10.在下列情况中,不能适用减刑的有 ( )(分数:2.00)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犯罪分子1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罪或者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是从 ( )(分数:2.00)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计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计算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计算12.投敌叛变后又向敌人提供情

    4、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应认定为 ( )(分数:2.00)A.投敌叛变罪本身的内容B.构成数罪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13.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放火并且已经着手骗取保险金的,应 ( )(分数:2.00)A.以放火罪的加重法定刑处罚B.以放火罪的基本法定刑处罚C.以放火罪的从重法定刑处罚D.数罪并罚14.下列事故中,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的是( )(分数:2.00)A.飞行事故B.铁路运营事故C.水上交通事故D.工程安全事故15.甲系某国有公司的经理,在其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妻弟经营的工厂采购原料,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 ( )(

    5、分数:2.00)A.为亲友非法牟利罪B.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C.滥用职权罪D.不构成犯罪16.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下列对象,不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 )(分数:2.00)A.专营物品B.专卖物品C.限制买卖的物品D.发票17.李某先后拐卖妇女 12 人,在拐卖过程中,奸淫了二名被拐卖的妇女,并强迫另外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李某的行为构成 ( )(分数:2.00)A.拐卖妇女罪、强迫卖淫罪B.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罪C.拐卖人口罪D.拐卖人口罪、强奸罪18.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原则是 ( )(分数:2.00)A.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以及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B.被害人是否

    6、丧失对财物的控制C.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D.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或者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19.赵某因对其父单位的领导李某处理其父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满,蓄意进行报复,先后 5 次用砖头砸碎李某家的门窗,以泄私愤,其中一次砸毁李某家价值 10000 余元的大屏幕彩电一台,赵某的行为构成 ( )(分数:2.00)A.报复陷害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寻衅滋事罪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时间是 ( )(分数:2.00)A.在案件侦查过程中B.在案件审判过程中C.在诉讼过程中D.在刑事诉讼过程中21.王某因走私毒品罪被判过刑,后又犯运输毒品罪,对王某应当 ( )(分

    7、数:2.00)A.从重处罚B.加重处罚C.按照法律规定的刑罚处罚D.按吸收犯处罚22.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犯罪主体是( )(分数:2.00)A.现役军人B.预备役人员C.专业军人D.军人和预备役人员23.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关键区别是 ( )(分数:2.00)A.主体不同B.客体不同C.行为方式和行为对象不同D.主观方面不同24.王某身为检察人员,在侦查活动中,故意包庇其邻居张某贪污罪的犯罪事实,不使其受到追诉,王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包庇罪B.枉法裁判罪C.徇私枉法罪D.滥用职权罪25.甲是军人,战时甲造谣惑众,扰乱军心,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造成了重大军事失败。

    8、甲构成 ( )(分数:2.00)A.战时造谣惑众罪B.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C.阻碍军事行动罪D.诈骗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6.刑法理论一般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 ( )(分数:2.00)A.立法解释B.文理解释C.论理解释D.司法解释E.非正式解释27.危害结果对量刑的影响作用表现为 ( )(分数:2.00)A.作为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B.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C.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依据D.作为选择法定刑的根据E.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28.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 ( )(分数:2.00)A.应当从轻处罚B.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C.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D.造成损害的,应

    9、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E.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9.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 ( )(分数:2.00)A.特殊预防B.一般预防C.长期预防D.中期预防E.短期预防30.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 ( )(分数:2.00)A.犯罪的外国人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C.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31.刑法上的时效分为 ( )(分数:2.00)A.时效延长B.时效中断C.追诉时效D.行刑时效E.时效更新32.破坏交通设施罪客观方面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必须实施了破坏行为B.破坏交通设施必须危害公共安全C.破坏的对象是轨

    10、道、桥梁、公路、标志等关涉公共安全的交通设施D.破坏的对象是关涉公共安全的电力设备E.破坏行为必须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或者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33.下列犯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B.强奸罪C.猥亵儿童罪D.绑架罪E.非法搜查罪34.特殊类型的诈骗行为包括 ( )(分数:2.00)A.三角诈骗B.赌博诈骗C.无钱饮食D.无钱住宿E.二重买卖35.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的犯罪构成特征足 ( )(分数:2.00)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国防利益B.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军事征用,情节严重的行为C.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D.犯罪主体是军人E.主观方面是故意

    11、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36.简述犯罪主体的含义。(分数:2.00)_37.简述罚金的适用对象及刑法分则对其的规定方式。(分数:2.00)_38.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与特征。(分数:2.00)_39.简述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区别。(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0.试述犯罪故意的概念及其种类。(分数:2.00)_41.试述虚假广告罪的认定。(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42.周某原系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查员,2003 年 10 月 5 日,周某与派出所干警在去一盗窃案现场途中,遇见许某和白某,周某怀疑

    12、此两人为另一案犯罪嫌疑人,遂将其带回永集湖派出所讯问。在讯问中周某以塑料管、木板等打击许某背部、腿部和臀部等部位数小时之久。后许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为:“生前被人用钝性物体打击致胸背、腰部、臀部及四肢大面积组织损伤造成创伤性休克而死亡。” 问:周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分数:2.00)_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 15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分数:2.00)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解析:解析:我们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

    13、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在惩罚与保护关系上,我们认为惩罚是手段,保护是目的。2.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分数:2.00)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解析:解析: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即一个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不问其国籍,都有进行规制以维护本国秩序的权力。 因此,一个国家对于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管行为人是谁,都适用本国刑法。属地管辖原则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刑罚权为根据,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尊严与秩序,有利于刑罚效果的实现、诉讼程序的展开。3.特定的行为对象 ( )(分数:2.00)A.是认定客观要件的唯一依据B.

    14、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 C.是认定主观罪过的依据D.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解析:解析:行为对象(也称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作用的,法益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如故意杀人罪的“人”,盗窃罪中的“公私财物”就是犯罪对象。特定的犯罪对象在某磐犯罪中足构成要件,行为只有作用于特定的对象,才能构成犯罪。4.甲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乙某见状用步枪将甲某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沟中爆炸烧毁。乙某的行为是 ( )(分数:2.00)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避险过当解析:解析:乙某为了保护他人(客车)的利益,采取行为制止不法侵害人,属于特殊正当防卫。甲的行为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

    15、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乙某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分数:2.00)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2 条第 2 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6.以下不属于犯罪集团特征的是 ( )(分数:2.00)A.人数较多B.较为固定C.有“保护伞” D.目的明确解析:解析:犯罪集团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人数较多。即三人以上,二人不足以成为集团。(2)较为固定。(3)目的明确。7.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

    16、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是 ( )(分数:2.00)A.连续犯B.集合犯C.继续犯 D.结合犯解析:解析:继续犯的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终止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也称为持续犯。8.我国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不包括 ( )(分数:2.00)A.已经犯罪的人 B.具有犯罪危险的人C.可能犯罪的人D.犯罪被害人解析:解析:一般预防是指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一般预防的对象是犯罪人员以外的社会成员。9.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驱逐出境是 ( )(分数:2.00)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解析:解

    17、析: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10.在下列情况中,不能适用减刑的有 ( )(分数:2.00)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没收财产的犯罪分子 解析:解析:减刑,是针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没收财产不在减刑的范围内。1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罪或者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是从 ( )(分数:2.00)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计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计算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计算解析:解析:对一般犯罪的追诉期限是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对于连续犯、继续犯,即犯罪行

    18、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12.投敌叛变后又向敌人提供情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应认定为 ( )(分数:2.00)A.投敌叛变罪本身的内容 B.构成数罪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解析:解析:投敌叛变后实行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投敌叛变罪的应有之义,不能按数罪来处理,只能定性为投敌叛变罪。13.行为人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放火并且已经着手骗取保险金的,应 ( )(分数:2.00)A.以放火罪的加重法定刑处罚B.以放火罪的基本法定刑处罚C.以放火罪的从重法定刑处罚D.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为了骗取保险金而放火并且已经着手骗取保险金的,是两个行为,应成立

    19、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数罪并罚。14.下列事故中,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的是( )(分数:2.00)A.飞行事故B.铁路运营事故C.水上交通事故 D.工程安全事故解析:解析:航空人员违章造成重大飞行事故的,成立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职工违章造成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成立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公路、水上运输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造成公路、水上交通事故的,成立交通肇事罪。工程安全事故可能成立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15.甲系某国有公司的经理,在其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妻弟经营的工厂采购原料,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 ( )(分数:2.00)A.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B.非法经

    20、营同类营业罪C.滥用职权罪D.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甲是国有公司的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16.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下列对象,不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 )(分数:2.00)A.专营物品B.专卖物品C.限制买卖的物品D.发票 解析:解析:非法经营行为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

    21、或者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绪算业务;(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的非法经营行为。17.李某先后拐卖妇女 12 人,在拐卖过程中,奸淫了二名被拐卖的妇女,并强迫另外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李某的行为构成 ( )(分数:2.00)A.拐卖妇女罪、强迫卖淫罪 B.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罪C.拐卖人口罪D.拐卖人口罪、强奸罪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妇女的,只定拐卖妇女罪一罪。本题中同时强迫被拐卖妇女卖淫构成强迫卖淫罪和拐卖妇女罪。18.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原则是 ( )(分数:2.00)A.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以及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B.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

    22、控制 C.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D.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或者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解析:解析:抢劫罪原则上以被害人是否丧失对财物的控制为界限来界定既遂和未遂。行为人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丧失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抢劫既遂。19.赵某因对其父单位的领导李某处理其父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满,蓄意进行报复,先后 5 次用砖头砸碎李某家的门窗,以泄私愤,其中一次砸毁李某家价值 10000 余元的大屏幕彩电一台,赵某的行为构成 ( )(分数:2.00)A.报复陷害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 D.寻衅滋事罪解析:解析:赵某以泄私愤为目的,砸毁李某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

    23、,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时间是 ( )(分数:2.00)A.在案件侦查过程中B.在案件审判过程中C.在诉讼过程中D.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解析:解析: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构成此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在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即在立案侦查后、审判终结前的过程中作伪证。在诉讼前作假证明包庇犯罪人的,成立包庇罪;在诉讼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成立诬告陷害罪。21.王某因走私毒品罪被判过刑,后又犯运输毒品罪,对王某应当

    24、( )(分数:2.00)A.从重处罚 B.加重处罚C.按照法律规定的刑罚处罚D.按吸收犯处罚解析:解析:刑法对于再犯从重处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被判过刑,又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从重处罚。22.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犯罪主体是( )(分数:2.00)A.现役军人B.预备役人员 C.专业军人D.军人和预备役人员解析:解析: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23.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关键区别是 ( )(分数:2.00)A.主体不同B.客体不同C.行为方式和行为对象不同 D.主观方面不同解析:解析:受贿罪

    25、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二罪的行为方式不同,前罪的行为对象是他人财物,后罪的则是公共财产。24.王某身为检察人员,在侦查活动中,故意包庇其邻居张某贪污罪的犯罪事实,不使其受到追诉,王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2.00)A.包庇罪B.枉法裁判罪C.徇私枉法罪 D.滥用职权罪解析:解析:王某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这是徇私枉法罪的行为方式之一,构成徇私枉法罪。25.甲是军人,战时甲造谣惑众,扰乱军心,导致军队战斗力严

    26、重下降,造成了重大军事失败。甲构成 ( )(分数:2.00)A.战时造谣惑众罪 B.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C.阻碍军事行动罪D.诈骗罪解析:解析:甲在战时故意制造谣言,动摇军心,造成了重大损失的行为符合战时造谣惑众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6.刑法理论一般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 ( )(分数:2.00)A.立法解释B.文理解释 C.论理解释 D.司法解释E.非正式解释解析:解析:刑法理论一般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论理解释,就是按照立法精神,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27.危害结果对量刑的影响

    27、作用表现为 ( )(分数:2.00)A.作为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B.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 C.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依据D.作为选择法定刑的根据 E.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 解析:解析:危害结果对量刑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三种情况:(1)作为选择法定刑的根据。(2)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3)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28.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 ( )(分数:2.00)A.应当从轻处罚B.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C.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E.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解析:解析:刑法第 24 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

    28、罚。29.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 ( )(分数:2.00)A.特殊预防 B.一般预防 C.长期预防D.中期预防E.短期预防解析:解析: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入重新犯罪。显然,特殊预防的对象是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一般预防,是指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人,而是犯罪人以外的社会成员。30.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是 ( )(分数:2.00)A.犯罪的外国人B.犯罪以后自首的人C.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依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的种类。

    29、考点较简单,但易混淆。我国刑法第 49 条规定:犯罪时未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缓。特别需注意的是时间,一为“犯罪时”,一为“审判时”,E 选项的干扰性较强,考生应特别注意。31.刑法上的时效分为 ( )(分数:2.00)A.时效延长B.时效中断C.追诉时效 D.行刑时效 E.时效更新解析:解析:时效分为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两类,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32.破坏交通设施罪客观方面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必须实施了破坏行为 B.破坏交通设施必须危害公共安全C.破坏的对象是轨道、桥梁、公路、标志等关涉公共安全的交通设施 D.破坏的对象

    30、是关涉公共安全的电力设备E.破坏行为必须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或者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解析:解析:破坏交通设施罪客观方面具有以下特征:(1)破坏的对象是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关涉公共安全的交通设施。(2)必须实施了破坏行为,包括使交通设施本身遭受毁损和使交通设施丧失应有性能的行为。(3)破坏行为必须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或者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33.下列犯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有( )(分数:2.00)A.故意杀人罪 B.强奸罪 C.猥亵儿童罪 D.绑架罪 E.非法搜查罪 解析:解析: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

    31、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强奸罪等。五个选项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34.特殊类型的诈骗行为包括 ( )(分数:2.00)A.三角诈骗 B.赌博诈骗 C.无钱饮食 D.无钱住宿 E.二重买卖 解析:解析:特殊类型的诈骗行为包括:(1)三角诈骗。(2)赌博诈骗。(3)无钱饮食、住宿。(4)二重买卖。35.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的犯罪构成特征足 ( )(分数:2.00)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国防利益 B.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军事征用,情节严重的行为 C.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D.犯罪主体是军人E.主观方面是故意 解析:解析:战时拒绝军事征用罪是在战时拒绝军事征用,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是危害国防利益

    32、的犯罪,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36.简述犯罪主体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与单位)。 (1)指已经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行为人即犯罪人; (2)指犯罪主体的条件,即具备何种条什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解析:37.简述罚金的适用对象及刑法分则对其的规定方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罚金的适用对象主要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 刑法分则对罚金的规定方式有四种情况:(1)选处罚金。即罚金作为一种与

    33、有关主刑并列的刑罚,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2)单处罚金。即只能判处罚金,而不能判处其他刑罚。对犯罪的单位只能单处罚金。(3)并处罚金。即在判处主刑的同时附加适用罚金。刑法规定“并处”罚金时,人民法院在对犯罪人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罚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罚金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以及犯罪人的财产状态,决定是否判处罚金。(4)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即人民法院既可以住判处主刑的同时附加适用罚金,也可以只适用罚金。)解析:38.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与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

    34、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1)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要求销售数额在5 万元以上。“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人。 (2)犯罪主体必须是生产者与销售者。至于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取得了有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生产者与销售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3)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解析:39.简述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

    35、罪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与主观要件不同:滥用职权罪是一种积极利用、违背职责的行为(但不限于作为),玩忽职守罪是疏忽、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但不限于不作为);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滥用职权罪是故意犯罪。)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40.试述犯罪故意的概念及其种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已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

    36、生的心理态度。直接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a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b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C某些犯罪的故意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特定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这里的危言结果是指行为人已经明知会发生的那种危害结果;希望是指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施行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标。 (2)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与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基本相同,区别

    37、在于: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只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这里的危害结果也是行为人已经明知的危害结果。放任是对危害结果的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即行为人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实施一定行为时,明知该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行为人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但仍然实施该行为,也不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间接故意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为了实现

    38、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解析:41.试述虚假广告罪的认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正确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大多带有夸张性质,在此意义上说,广告或多或少都是夸大广告,消费者也都认识到了广告的夸大性质,故不能将具有夸大性质的广告都认定为虚假广告。只有当某种夸大广告超出了社会容忍的界限时,才能认定为虚假广告。还要考察情节是否严重,对于虽作虚假广告,但情节并不严重的,不能认定为虚假广告罪。 (2)正确区分本罪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界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基本特征,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虚假广告罪的

    39、基本特征,是利用广告对自己或者他人的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3)正确处理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关系。从刑法规定与刑法理论上考虑,这两种犯罪的区别相当明显,如行为方式不同,主观故意内容不同等等。但行为人可能利用广告对自己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作虚假宣传,或者说利用广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是行为的手段触犯了其他罪名,只以一个重罪论处,即仅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42.周某原系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侦查员,2003 年 10 月 5 日,周某与派出所干警在去一盗窃案现场途中,遇见许某和白某,周某怀疑此两人为另一案犯罪嫌疑人,遂将其带回永集湖派出所讯问。在讯问中周某以塑料管、木板等打击许某背部、腿部和臀部等部位数小时之久。后许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为:“生前被人用钝性物体打击致胸背、腰部、臀部及四肢大面积组织损伤造成创伤性休克而死亡。” 问:周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案中周某为逼取口供而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暴力,造成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