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44.00)1.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 A.内三院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枢密院(分数:1.00)A.B.C.D.2.清朝的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_ A.努尔哈赤时期 B.皇太极时期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分数:1.00)A.B.C.D.3.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是在_ A.康熙在位时期 B.雍正在位时期 C.乾隆在位时期 D.皇太极在位时期(分数:1.00)A.B.C.D.4.康熙帝设_,从此“国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A.文馆 B.内三院
2、 C.军机处 D.南书房(分数:1.00)A.B.C.D.5.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_ A.内三院 B.翰林院 C.军机处 D.文馆(分数:1.00)A.B.C.D.6.顺治十五年,清朝参照明朝制度改_为内阁。 A.文馆 B.内三院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分数:1.00)A.B.C.D.7.在清朝内三院中,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的是_ A.内国史院 B.内秘书院 C.内弘文院 D.内养心院(分数:1.00)A.B.C.D.8.清朝总理全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_ A.理藩院 B.大理寺 C.军机处 D.六部(分数:1.00)A.B.C.D.9.清朝名义上的中枢机构是_ A.军机处 B.枢
3、密院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内阁(分数:1.00)A.B.C.D.10.清朝军机处职官设置上俗称小军机的是_ A.军机大臣 B.大军机 C.军机章京 D.枢臣(分数:1.00)A.B.C.D.11.清朝六部直属于_ A.皇帝 B.内阁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分数:1.00)A.B.C.D.12.清朝掌马政的中央机构是_ A.大理寺 B.光禄寺 C.鸿胪寺 D.太仆寺(分数:1.00)A.B.C.D.13.雍正元年(1723 年)后,清朝以_掌管理藩院事务。 A.王公 B.大学士 C.皇帝 D.王公或大学士(分数:1.00)A.B.C.D.14.清朝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是_ A.大理寺
4、B.太常寺 C.太仆寺 D.鸿胪寺(分数:1.00)A.B.C.D.15.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_ A.理藩院 B.光禄寺 C.宗人府 D.太常寺(分数:1.00)A.B.C.D.16.清朝对宦官进行严格管理并有效避免了宦官干政的机构是_ A.宗人府 B.军机处 C.大理寺 D.内务府(分数:1.00)A.B.C.D.17.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_ A.军机处 B.宗人府 C.都察院 D.大理寺(分数:1.00)A.B.C.D.18.清朝在 1840 年以前共设_省。 A.十八 B.十九 C.二十 D.二十一(分数:1.00)A.B.C.D.19.清朝的地方区划分
5、_ A.道、州、县三级 B.省、道、县三级 C.省、府、县三级 D.省、道、府、县四级(分数:1.00)A.B.C.D.20.清朝排在政府机关首位、高居内阁、六部之上的是_ A.都察院 B.军机处 C.内务府 D.宗人府(分数:1.00)A.B.C.D.21.清朝掌管一省行政和财政事务的长官是_ A.按察使 B.守道使 C.布政使 D.督察使(分数:1.00)A.B.C.D.22.从乾隆十八年(1753 年)起,各道道员不论其原职衔品级如何,一律定为_,道员从此由临时性差遣变为固定的一级地方长官。 A.正三品 B.从三品 C.正四品 D.从四品(分数:1.00)A.B.C.D.23.明清时期中
6、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_ A.州 B.府 C.道 D.厅(分数:1.00)A.B.C.D.24.清朝最基层的地方政府是_ A.州 B.厅 C.府 D.县(分数:1.00)A.B.C.D.25.清朝地方机构的一大特点为_ A.乡为最基层的地方政府 B.实行乡遂制与里社制的合一 C.地方官员设置灵活,不求编制上的整齐划一 D.省为中央派出机构,巡抚管理一省监察事务(分数:1.00)A.B.C.D.26.清初政府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沿袭了_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旗民分治 D.土司制度(分数:1.00)A.B.C.D.27.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_ A.政教合一制度 B.军
7、事管制制度 C.土司制度 D.政教分离制度(分数:1.00)A.B.C.D.28.雍正年间以后,清初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_ A.伯克制度 B.盟旗制度 C.土司制度 D.政教合一制度(分数:1.00)A.B.C.D.29.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行政体制是_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八旗制度 D.土司制度(分数:1.00)A.B.C.D.30.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_ A.左郡县政策 B.旗民分治政策 C.改土归流政策 D.宗主督护政策(分数:1.00)A.B.C.D.31.清朝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
8、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这种谕旨下达方式是_ A.“明发上谕” B.“票拟” C.“廷寄” D.“熟状”(分数:1.00)A.B.C.D.32.清朝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是_ A.都察院 B.御史处 C.五城察院 D.军机处(分数:1.00)A.B.C.D.33.清朝对于会试落第的举人,可通过其他途径让其中的一部分进入官场。这一途径为_ A.举贡 B.拣选、大挑 C.荐举 D.荫叙(分数:1.00)A.B.C.D.34.清朝学校生员除科举之外的另一条主要入仕途径是_ A.荐举 B.举贡 C.吏道 D.荫叙(分数:1.00)A.B.C.D.35.清朝汉族
9、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径是_ A.科举 B.世职 C.吏道 D.捐纳(分数:1.00)A.B.C.D.36.清朝在官员入仕途径中存在的一大弊政是_ A.举贡 B.荐举 C.荫补 D.捐纳(分数:1.00)A.B.C.D.37.清朝高级官员候选人拟名权的掌握者是_ A.军机处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皇帝 D.吏部(分数:1.00)A.B.C.D.38.清朝与荐举一起被称为异途出身的人仕途径是_ A.科举 B.捐纳 C.吏道 D.世职(分数:1.00)A.B.C.D.39.清朝的初任官先试用三年,称职后方实授职,此即_ A.试职 B.署职 C.兼职 D.护理(分数:1.00)A.B.C.D.4
10、0.清朝地方宫中被破格提升的对象是_ A.称职 B.勤职 C.供职 D.卓异官(分数:1.00)A.B.C.D.41.清初对地方官的考察称_ A.京察 B.外察 C.大计 D.考满(分数:1.00)A.B.C.D.42.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_ A.大计 B.考满 C.磨勘 D.京察(分数:1.00)A.B.C.D.43.规定一般官府从年底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到次年正月二十日开印,休假长达一个月的是_ A.秦汉 B.隋唐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D.44.清朝养廉银的发放对象是_ A.总督 B.巡抚 C.京官 D.地方官(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
11、/B(总题数:10,分数:10.00)45.明清两代与内阁关系密切的中央机构有_ A.翰林院 B.通政司 C.军机处 D.南书房 E.理藩院(分数:1.00)A.B.C.D.E.46.清朝的内三院包括_ A.内国史院 B.内秘书院 C.内弘文院 D.内经史院 E.内养心院(分数:1.00)A.B.C.D.E.47.以下机构所掌职事与礼部有密切关系的有_ A.太常寺 B.太仆寺 C.光禄寺 D.内务府 E.鸿胪寺(分数:1.00)A.B.C.D.E.48.清朝宗人府的具体职责是_ A.掌管皇族属籍 B.纂修“玉牒” C.议叙或议处皇族官员 D.掌管宫廷事务 E.审理皇族内部的诉讼案件(分数:1.
12、00)A.B.C.D.E.49.清朝总督的权力包括_ A.拥有文职道府以下的人事任免权 B.拥有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 C.拥有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 D.拥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 E.拥有一定的对外交涉权力(分数:1.00)A.B.C.D.E.50.清朝巡抚的具体职掌有_ A.考察全省地方官员 B.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 C.监督乡试 D.主持武科考试 E.战时督理粮饷(分数:1.00)A.B.C.D.E.51.清朝道员的主要职责是_ A.协助督抚及布、按二司管理地方政务 B.监督所属府、州、县 C.掌管一省行政和财政事务 D.处理辖区内重大案件 E.任免官员和监察所属文官(分数:1.00
13、)A.B.C.D.E.52.清朝官员任用制度的民族歧视色彩表现在_ A.汉人做官大部分只能通过科举 B.在科举考试中分满、汉两榜 C.一些特殊机构完全不用汉人 D.即便在实行满、汉复职制度的机构中,政务决定权也多由满官掌握 E.实行官缺制,以确保满族贵族在政权中的优越地位(分数:1.00)A.B.C.D.E.53.清朝对官员的考察标准是_ A.操守 B.政绩 C.才能 D.年龄 E.血统(分数:1.00)A.B.C.D.E.54.清朝对不称职和行为不端的官员的处理方法有_ A.贪、酷者革职提问 B.罢软无为及不谨者革职 C.老病者令其致仕 D.才力不及者降级使用 E.才力不及和无政绩者令其致仕
14、(分数:1.00)A.B.C.D.E.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7,分数:21.00)55.议政王大臣会议(分数:3.00)_56.军机处(分数:3.00)_57.理藩院(分数:3.00)_58.内务府(分数:3.00)_59.保甲制度(分数:3.00)_60.盟旗制度(分数:3.00)_61.改土归流(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15.00)62.军机处在机构组成上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3.00)_63.简述清朝督抚之间的制约关系。(分数:3.00)_64.简述清朝督抚与明朝督抚的不同之处。(分数:3.00)_65.简述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分数:3.0
15、0)_66.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分数:3.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4,分数:10.00)67.试述军机处在清朝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分数:2.50)_68.试述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多样性。(分数:2.50)_69.试述清朝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数:2.50)_70.试述清朝的官员考核制度。(分数:2.5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44.00)1.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 A.内三院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枢密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议政王大
16、臣会议又被称作“国议”,作为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答案为 C。2.清朝的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_ A.努尔哈赤时期 B.皇太极时期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议政制度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由议政五大臣及八旗旗主组成,参与议政。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成为完备的政治体制。答案为 B。3.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是在_ A.康熙在位时期 B.雍正在位时期 C.乾隆在位时期 D.皇太极在位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由于统治内部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得不稳定,在康熙时权力达到顶峰。康熙为了加强皇
17、权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开始丧失,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更加衰落,在乾隆年间被取消。答案为 C。4.康熙帝设_,从此“国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A.文馆 B.内三院 C.军机处 D.南书房(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康熙帝为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皇权,于 1677 年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功能逐渐丧失。答案为 D。5.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_ A.内三院 B.翰林院 C.军机处 D.文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天聪三年(1629 年)皇太极命儒臣翻译汉文典籍,并记录本朝历史,设立“文馆”。文馆是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
18、式,皇太极任命了一些文学侍从为文馆大学士,他们即是清朝最早的大学士。答案为 D。6.顺治十五年,清朝参照明朝制度改_为内阁。 A.文馆 B.内三院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顺治十五年,清朝参照明朝制度改内三院为内阁。答案为 B。7.在清朝内三院中,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的是_ A.内国史院 B.内秘书院 C.内弘文院 D.内养心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其中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内弘文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内秘书院负责掌管起草敕谕和收录各政府机构的奏疏。答案为 C。8.清朝总理全
19、国政务的职能部门是_ A.理藩院 B.大理寺 C.军机处 D.六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中央政务职能机构的设置。清承明制,仍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但是,清朝六部机构规模较明朝庞大得多。答案为 D。9.清朝名义上的中枢机构是_ A.军机处 B.枢密院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内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朝内阁制度基本因袭明朝,但内阁实权已远较明朝为小,只是名义上的中枢机构。答案为 D。10.清朝军机处职官设置上俗称小军机的是_ A.军机大臣 B.大军机 C.军机章京 D.枢臣(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军机处
20、在机构组成上与其他衙门不同,军机处职官包括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大臣又称大军机或枢臣,军机章京称作小军机或枢曹,军机章京之下无书吏人员。答案为 C。11.清朝六部直属于_ A.皇帝 B.内阁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六部的法定职责和明朝大致相同,直属皇帝,其上没有法定上级机构。答案为 A。12.清朝掌马政的中央机构是_ A.大理寺 B.光禄寺 C.鸿胪寺 D.太仆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朝太常寺主管祭祀事务,设置管理寺事大臣一名,由满族礼部侍郎兼任;光禄寺掌祭品、膳食和酒宴事宜,设置管理寺务大臣一名,由皇帝
21、特简;鸿胪寺掌朝会礼仪之赞导,设置管理寺事大臣一名,由满族礼部侍郎兼任;太仆寺掌马政,设卿、少卿满、汉各一人。答案为 D。13.雍正元年(1723 年)后,清朝以_掌管理藩院事务。 A.王公 B.大学士 C.皇帝 D.王公或大学士(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理藩院官职由满族官员或蒙古贵族担任,汉人不得担任。雍正元年以后,清朝以王公或大学士掌管理藩院事务。答案为 D。14.清朝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是_ A.大理寺 B.太常寺 C.太仆寺 D.鸿胪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太常寺主管祭祀事务,设置管理寺事大臣一名,由满族礼部侍郎兼任;太仆寺掌马政;鸿胪寺
22、掌朝会礼仪之赞导,设置管理寺事大臣一名,由满族礼部侍郎兼任;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设置大理寺卿满、汉各一名。答案为 A。15.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_ A.理藩院 B.光禄寺 C.宗人府 D.太常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理藩院是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宗人府是清朝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其具体职责是掌管皇族属籍、纂修“玉牒”、议叙或议处皇族官员、审理皇族内部的诉讼案件;光禄寺、太常寺和鸿胪寺所掌职事均与礼部有密切关系,他们名义上是独立的卿寺,实际上已沦为礼部的下属机构。答案为 A。16.清朝对宦官进行严格管理并有效
23、避免了宦官干政的机构是_ A.宗人府 B.军机处 C.大理寺 D.内务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内务府虽属为皇帝服务的宫内机构,但其设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它使得宦官处于严格管理之下,不能像明朝宦官那样形成自己的权力系统,避免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在清朝重演。答案为 D。17.清朝掌管皇族事务的机构是_ A.军机处 B.宗人府 C.都察院 D.大理寺(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中央机构的相关知识。宗人府是清朝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其长官为宗人令,由亲王或郡王充任。答案为 B。18.清朝在 1840 年以前共设_省。 A.十八 B.十九 C.
24、二十 D.二十一(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省,(1840 年之前)共设十八省,还有两个特殊行政区域即北京所在的顺天府和沈阳所在的奉天府。答案为 A。19.清朝的地方区划分_ A.道、州、县三级 B.省、道、县三级 C.省、府、县三级 D.省、道、府、县四级(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军入关后,清地方行政体制大体因袭明朝,地方区划分为省、道、府(直隶州)、县(属州)四级。答案为 D。20.清朝排在政府机关首位、高居内阁、六部之上的是_ A.都察院 B.军机处 C.内务府 D.宗人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25、 军机处是清朝后期的中枢决策机构;内务府掌管宫廷事务;宗人府掌管皇族事务,高居六部、内阁之上,排在政府机关首位。答案为 D。21.清朝掌管一省行政和财政事务的长官是_ A.按察使 B.守道使 C.布政使 D.督察使(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朝巡抚之下设置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称作“藩司”或“方伯”,掌管一省行政和财政事务;按察使司长官为按察使,地位略逊于布政使,掌管一省监察、司法事务,重大案件要和布政使商议。答案为 C。22.从乾隆十八年(1753 年)起,各道道员不论其原职衔品级如何,一律定为_,道员从此由临时性差遣变为固定的一级地方长官。 A.正
26、三品 B.从三品 C.正四品 D.从四品(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道是省下属的地方政府,俗称“道台”,主要职责是协助督抚及布、按二司管理地方事务。从乾隆十八年起,各道道员不论原职衔品级,一律为正四品,从此道员由临时性差遣变为固定的一级地方长官了。答案为 C。23.明清时期中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干是_ A.州 B.府 C.道 D.厅(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府是宣布国家政令的重要机构,长官为知府。又称“黄堂”,知府掌一府政令,是承上启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清沿明制,府在地方行政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之基干。答案为 B。24.清朝最基层的地方
27、政府是_ A.州 B.厅 C.府 D.县(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朝的县隶属于府或直隶州,长官称知县,掌一县之政令,被称为“亲民之官”其规定皆依明制。县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答案为 D。25.清朝地方机构的一大特点为_ A.乡为最基层的地方政府 B.实行乡遂制与里社制的合一 C.地方官员设置灵活,不求编制上的整齐划一 D.省为中央派出机构,巡抚管理一省监察事务(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朝为了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提高行政效率,在府、县两级政府人员无定员定制,视地方政务繁简而定。由此可见地方官员设置的灵活性,不强求编制上的整齐划一是清朝地方机构一大
28、特点。答案为 C。26.清初政府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沿袭了_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旗民分治 D.土司制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政府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上比前代有显著发展,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答案为 D。27.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制度是_ A.政教合一制度 B.军事管制制度 C.土司制度 D.政教分离制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土司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
29、制度。答案为 A。28.雍正年间以后,清初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_ A.伯克制度 B.盟旗制度 C.土司制度 D.政教合一制度(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特殊行政区域的行政体制。清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卓有成效,较前代有了显著发展。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清初仍沿袭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答案为 B。29.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行政体制是_ A.盟旗制度 B.伯克制度 C.八旗制度 D.土司制度(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政府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上比前代有显著发展
30、,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将东北封闭起来实行军事统治,设置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统治东北,东北各族人民均被编入八旗制度下的基层军事组织牛录之中。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土司制度。答案为 C。30.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少数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的政策称为_ A.左郡县政策 B.旗民分治政策 C.改土归流政策 D.宗主督护政策(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体制。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清初仍沿袭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
31、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的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答案为 C。31.清朝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后,或直接交职能机构办理,或直接寄送地方官员,这种谕旨下达方式是_ A.“明发上谕” B.“票拟” C.“廷寄” D.“熟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行政执行的谕旨的下达方式。军机处设立后,谕旨下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内阁下达的谕旨,称“明发上谕”,或给职能部门或给地方政府,多是一般性例行政务;另一种称“廷寄”,是由军机处直接下达的机密指令。答案为 C。32.清朝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是_ A.都察院 B.御史处 C.五城察院 D
32、.军机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监察系统基本承袭明朝制度,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答案为 A。33.清朝对于会试落第的举人,可通过其他途径让其中的一部分进入官场。这一途径为_ A.举贡 B.拣选、大挑 C.荐举 D.荫叙(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官员选拔制度中的拣选、大挑制度的概念。答案为 B。34.清朝学校生员除科举之外的另一条主要入仕途径是_ A.荐举 B.举贡 C.吏道 D.荫叙(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清朝学校的目的一是备科举,二是为举贡。举贡的目的在于使具有最低级文官资格的生员有一条通过非科举途径取得
33、官职的道路。考生应注意题目中所指的“学校生员”,就会很容易判断了。答案为 B。35.清朝汉族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径是_ A.科举 B.世职 C.吏道 D.捐纳(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很多,可通过科举、举贡,也可通过保举、捐纳和荫补获得做官资格。其中科举是清政府选拔、补充官员的重要渠道,是汉族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径。答案为 A。36.清朝在官员入仕途径中存在的一大弊政是_ A.举贡 B.荐举 C.荫补 D.捐纳(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中叶以后,通过荐举和捐纳涌入官场者日益增多,捐纳补官始于康熙年间,以后屡废屡兴,成为一大
34、弊政。答案为 D。37.清朝高级官员候选人拟名权的掌握者是_ A.军机处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皇帝 D.吏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清朝官员的任命名义上由吏部负责,但吏部并无实权,只是一个办理任免手续的事务性机构。高级官员的任命由军机处拟出候选人名单,然后交皇帝亲自决定。答案为 A。38.清朝与荐举一起被称为异途出身的人仕途径是_ A.科举 B.捐纳 C.吏道 D.世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清朝,通过荐举和捐纳进入官场者,被称为异途出身。通过科举、举贡做官被视为入仕正途。答案为 B。39.清朝的初任官先试用三年,称职后方实授职,此即_ A
35、.试职 B.署职 C.兼职 D.护理(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清朝官吏的任用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署职,二是兼职,三是护理,四为加衔,还有实授官职。其中署职即初任官先试用三年,称职后方实授职。答案为 B。40.清朝地方宫中被破格提升的对象是_ A.称职 B.勤职 C.供职 D.卓异官(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朝对地方官的考察称为大计。大计中四格俱优者称卓异官,卓异官可得到破格提升。答案为 D。41.清初对地方官的考察称_ A.京察 B.外察 C.大计 D.考满(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朝对京官的考察称京察,对地方官的考察称大计
36、。答案为 C。42.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_ A.大计 B.考满 C.磨勘 D.京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清朝对京官的考察称京察,对地方官的考察称大计。答案为 D。43.规定一般官府从年底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到次年正月二十日开印,休假长达一个月的是_ A.秦汉 B.隋唐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的休假制度,属理解内容。答案为 D。44.清朝养廉银的发放对象是_ A.总督 B.巡抚 C.京官 D.地方官(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为了防止官员贪污纳贿,雍正以后以恩俸和养廉银作为正式俸禄的补充。恩俸
37、是指给京官发放双俸,地方官则发给养廉银。答案为 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45.明清两代与内阁关系密切的中央机构有_ A.翰林院 B.通政司 C.军机处 D.南书房 E.理藩院(分数:1.00)A. B. C.D.E.解析:解析 明朝和清朝有两个与内阁有密切关系的中央机构,即翰林院和通政司。答案为 AB。46.清朝的内三院包括_ A.内国史院 B.内秘书院 C.内弘文院 D.内经史院 E.内养心院(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天聪十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内秘书院负责掌管起草敕谕和收录各政府机构的奏疏;内
38、弘文院负责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答案为 ABC。47.以下机构所掌职事与礼部有密切关系的有_ A.太常寺 B.太仆寺 C.光禄寺 D.内务府 E.鸿胪寺(分数:1.00)A. B.C. D.E. 解析:解析 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名义上是独立的卿寺,但所掌职事均与礼部有密切关系。业务上要接受礼部的指导,实际上已是礼部的下属机构。答案为 ACE。48.清朝宗人府的具体职责是_ A.掌管皇族属籍 B.纂修“玉牒” C.议叙或议处皇族官员 D.掌管宫廷事务 E.审理皇族内部的诉讼案件(分数:1.00)A. B. C. D.E. 解析:解析 清朝宗人府是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其长官为宗人令,排在政府机关的
39、首位,高居内阁、六部之上。其具体职责是掌管皇族属籍、纂修“玉牒”、议叙或议处皇族官员、审理皇族内部的诉讼案件。答案为 ABCE。49.清朝总督的权力包括_ A.拥有文职道府以下的人事任免权 B.拥有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 C.拥有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 D.拥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 E.拥有一定的对外交涉权力(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总督为正二品地方大员。总管一省或数省之军政事务。总督权力极大,拥有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和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和对县、府、按察司所审案件的司法裁判权,享有一定的对外交涉权力。答案为 ABCDE。50.清朝巡抚的具体职掌有_ A.考察全省地方官员 B.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 C.监督乡试 D.主持武科考试 E.战时督理粮饷(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巡抚是一省的地方行政长官,俗称“抚台”。巡抚的具体职掌是考察全省地方官员,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监督乡试,主持武科考试,战时督理粮饷。答案为 ABCDE。51.清朝道员的主要职责是_ A.协助督抚及布、按二司管理地方政务 B.监督所属府、州、县 C.掌管一省行政和财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