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分数:2.00)A.B.C.D.2.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分数:2.00)A.B.C.D.3.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
2、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分数:2.00)A.B.C.D.4.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分数:2.00)A.B.C.D.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分数:2.00)A.B.C.D.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3、分数:2.00)A.B.C.D.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数:2.00)A.B.C.D.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分数:2.00)A.B.C.D.9.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分数:2.00)A.B.C.D
4、.10.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改进教学过程(分数:2.00)A.B.C.D.11.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的认识规律 B.遗忘的规律 C.学科的逻辑系统 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分数:2.00)A.B.C.D.12.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分数:2.00)A.B.C.D.三、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3.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分数:6.00)_14.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分数:6.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分数:8.00)_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分数:8.00)_1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18.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分数:15.00)_六、B心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七、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9.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到交响乐时,在脑
6、中会产生与此相应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A.听觉 B.知觉 C.联觉 D.直觉(分数:2.00)A.B.C.D.20.在考场上,飞进的小鸟并没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们仍在奋笔疾书答卷。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A.指向 B.选择 C.保持 D.分配(分数:2.00)A.B.C.D.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力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意志力(分数:2.00)A.B.C.D.22.在人口总体中,智商分布基本上呈 A.正偏态 B.正态 C.“U”型 D.负偏态(分数:2.00)A.B.C.D.2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分数:2.00
7、)A.B.C.D.24.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分数:2.00)A.B.C.D.25.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近景性动机(分数:2.00)A.B.C.D.2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动作技能 B.认知技能 C.运算技能 D.智力技能(分数:2.00)A.B.C.D.27.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分数:2.00)A.B.C.D.28.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
8、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分数:2.00)A.B.C.D.29.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态度(分数:2.00)A.B.C.D.30.王莹穿的新款服装在学校招来了许多同学异样的目光,第二天就不再穿这件衣服上学了。这种心理现象是 A.从众 B.服从 C.遵从 D.依从(分数:2.00)A.B.C.D.八、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31.“谈梅生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分数:6.00)_32.无论何种程度的焦虑状态对考试都是有害的。(分数:6.00)
9、_九、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3.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分数:8.00)_34.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分数:8.00)_35.简述意志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数:8.00)_十、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分数:15.00)_专升本教育理论-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A.教育规律 B.
10、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分数:2.00)A. B.C.D.解析:2.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分数:2.00)A.B. C.D.解析:3.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分数:2.00)A. B.C.D.解析:4.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11、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分数:2.00)A.B.C. D.解析: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分数:2.00)A.B. C.D.解析:6.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分数:2.00)A.B.C. D.解析: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分
12、数:2.00)A.B.C.D. 解析:8.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受教育权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分数:2.00)A.B.C. D.解析:9.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分数:2.00)A.B.C. D.解析:10.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A.甄别与选拔 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改进教学过程(分数:2.00)A. B.C
13、.D.解析:11.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的认识规律 B.遗忘的规律 C.学科的逻辑系统 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分数:2.00)A. B.C.D.解析:12.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分数:2.00)A.B.C.D. 解析:三、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3.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地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
14、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解析:14.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或不准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分数:8.00)_正确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
15、的社会实践。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解析: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分数:8.00)_正确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劳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出诉讼。 (5)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姓名
16、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等其他权利。)解析:1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连续性、广域性。教师劳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严格界限。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18.结合教学
17、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分数:15.00)_正确答案:(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如地运用知识,它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运用知识。
18、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解析:六、B心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七、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9.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到交响乐时,在脑中会产生与此相应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A.听觉 B.知觉 C.联觉 D.直觉(分数:2.00)A.B.C. D.解析:20.在考场上,飞进的小鸟并没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们仍在奋笔疾书答卷。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A.指向 B.选择 C.保持 D.分配(分数:2.00)A.B.C. D.解析: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力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意志力(分数:2.00)A.B.C.D. 解析:22
19、.在人口总体中,智商分布基本上呈 A.正偏态 B.正态 C.“U”型 D.负偏态(分数:2.00)A.B. C.D.解析:2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分数:2.00)A. B.C.D.解析:24.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分数:2.00)A.B.C. D.解析:25.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近景性动机(分数:2.00)A.B. C.D.解析:2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动作技能
20、 B.认知技能 C.运算技能 D.智力技能(分数:2.00)A. B.C.D.解析:27.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分数:2.00)A.B.C.D. 解析:28.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分数:2.00)A.B. C.D.解析:29.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态度(分数:2.00)A.B.C.D. 解析:30.王莹穿的新款服装在学校招来了许多同学异样的目光,第二天就不再穿
21、这件衣服上学了。这种心理现象是 A.从众 B.服从 C.遵从 D.依从(分数:2.00)A. B.C.D.解析:八、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31.“谈梅生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由语言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是由语言引起的,应当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解析:32.无论何种程度的焦虑状态对考试都是有害的。(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 面对考试,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无害的;并且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
22、跃思维具有积极作用。但过度焦虑则会导致学生认知能力降低,干扰正常的分析和判断,并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解析:九、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3.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分数:8.00)_正确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解析:34.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1)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而遗忘,长时记忆的
23、信息因受到抑制而使信息提取困难。 (4)短时记忆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解析:35.简述意志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数:8.00)_正确答案:(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2)意志的特征: 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解析:十、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分数:15.00)_正确答案:(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世界观。 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人格特征。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