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0082       资源大小:139.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及答案解析.doc

    1、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及答案解析(总分: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 53%,女性占 47%,该指标属于( )。(分数:1.00)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2.某国国内生产总值 2009年为 2008年的 108.5%,该指标属于( )。(分数:1.00)A.比例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3.某地为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属于( )。(分数:1.00)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

    2、.普查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分数:1.00)A.获取样本资料B.获取总体资料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D.用样本观察的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5.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 )。(分数:1.00)A.调查的对象范围B.登记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的组织方式D.调查的报告单位6.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 1000千克和 1250千克,标准差分别为 45千克和 49千克,可以判断( )。(分数:1.00)A.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B.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C.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D.无法判断7.为了搜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

    3、调查对象是( )。(分数:1.00)A.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B.该地区的每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D.该地区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8.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减少 4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分数:1.00)A.减少 40%B.增加 40%C.不变D.无法判断9.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中,若所有变量值均扩大 3倍,而次数均减少为原来的 1/3,则平均数( )。(分数:1.00)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 1/3C.扩大为原来的 3倍D.扩大为原来的 6倍10.在某班数学成绩统计中,7080 分一组的向下累计人数为 50人,这 50人是指( )。(分

    4、数:1.00)A.70分以下的人数B.70分以上的人数C.80分以下的人数D.80分以上的人数11.下列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分数:1.00)A.曲线图B.折线图C.直方图D.饼图12.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A.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D.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 500600,第二组 600700,第三组 700800,第四组 800以上,则( )。(分数:1.00)A.600在第一组B.600在第二组C.700在第二组D.800在第三组

    5、1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分数:1.00)A.设备台数B.投资总额C.商品销售额D.国内生产总值15.统计设计按包括的研究对象范围可分为( )。(分数:1.00)A.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B.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C.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D.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1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分数:1.00)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分数:1.00)A.人口数B.职工工资总额C.商品库存量D.固定资产价值18.人

    6、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 7月 1日 0点,某村在 6月 27日进行的人口登记数为 6080人,如果该村 6月30日死亡 2人,7 月 2日出生 6人,则人口普查表上该村人口数为( )人。(分数:1.00)A.6074B.6078C.6084D.608819.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 11万,有 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 700床),则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 63.64,这个指标属于( )。(分数:1.0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20.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分数:1.00)A.填报单位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调查项目21.某公司布置在

    7、第一季度内用 15天(1 月 5日至 1月 29日)的时间调查下属各企业去年 12月 31日的计算机数量和情况。这一调查中,调查的标准时间是( )。(分数:1.00)A.12月 31日B.1月 5日C.1月 29日D.1月 5日至 1月 29日22.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 3%,实际比基期下降 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分数:1.00)A.87.5%B.99.5%C.101.5%D.116.5%23.统计表的横行标题通常用来表示调查单位和分组的名称,一般置于统计表的( )。(分数:1.00)A.上方B.左方C.右方D.均可以24.对某班学生进行分组,如表 2-1所示,

    8、则该统计表是( )。B 表 2-1/B(分数:1.00)A.分组B.人数(人)C.男20岁以下20岁以上女20岁以下20岁以上D.3018122013725.下列各项中,属于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分数:1.00)A.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B.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C.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D.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2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 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分数:1.00)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

    9、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分数:1.00)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28.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1.00)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29.调和平均数( )。(分数:1.00)A.是倒数平均数B.允许某组标志值为零C.以标志值的倒数作为权数D.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30.普查中规定标准时点是为了( )。(分数:1.00)A.保证统一的普查周期B.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性C.保证普查在规定时限内完成D.避免登记的资料发生重复或遗漏二、B多项选择题/B(总

    10、题数:13,分数:26.00)31.下列平均数中,不受资料中极端值影响的是( )。(分数:2.00)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算术平均数32.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分组法B.图示法C.列表法D.修匀法E.数学模型法33.变量数列中,( )。(分数:2.00)A.各组频率大于 0B.各组频率大于 1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 1D.总次数一定时频数与频率成正比E.总次数一定时频数与频率成反比34.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分数:2.00)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相对指标

    11、35.标志变异系数( )。(分数:2.00)A.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尺度B.消除了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的影响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36.下列统计调查中,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分数:2.00)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E.统计报表制度37.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有( )。(分数:2.00)A.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B.选择反映事物本质区别的标志C.根据组内差异性选择分组标志D.根据组间同质性选择分组标志E.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38.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分数:2.00)A.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

    12、审核B.按照统计目的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C.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D.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E.作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39.统计分组的作用有( )。(分数:2.00)A.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B.揭示事物内部结构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E.反映现象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40.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 )。(分数:2.00)A.系数B.倍数C.成数D.千分数E.双重单位41.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分数:2.00)A.总标题B.纵栏标题C.横行标题D.指标数值E.报告单位42.计算平均数可采用的公式有( )。(分数:2.0

    13、0)A.B.C.D.E.43.在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过程中,组距数列适合于( )。(分数:2.00)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E.分类变量与顺序变量三、B判断题/B(总题数:13,分数:13.00)44.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5.设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6.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 2000年 11月 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 2000年 11月 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调查期限为 10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7.

    14、一览表是在一张表上登记一个调查单位。(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8.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但其组限可采用重叠组限和不重叠组限两种表示方法。( )(分数:1.00)A.正确B.错误49.对于不等组距式变量数列,通常按次数密度(频数密度)绘制直方图以表示其分布。(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0.统计表中数字较小,可略而不计时,可写上“0”;当缺某项数字资料时,可用符号“”表示;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1.统计表中各项标题应按合乎逻辑的顺序排列,主词栏通常用甲、乙等文字编号,宾词栏用(1)、(2)、(3)等数字编号。( )

    15、(分数:1.00)A.正确B.错误52.结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3.比较相对指标可以是两个相对指标对比。(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4.强度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必用复名数来表示。(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5.某地区 2009年年末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是比较相对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6.数据的离散趋势越大,说明集中趋势代表值的代表性就越好。(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综合应用题/B(总题数:2,分数:16.00)(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

    16、)已知 2009年 9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如表2-2所示。B 表 2-2/B 品种 加个(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额(万斤)A 1.2 1.2 2B 1.4 2.8 1C 1.5 1.5 1合计 5.5 4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分数:8.00)(1).计算两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可采用的平均指标有( )。(分数:2.00)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2).甲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为( )。 (分数:2.00)A.1.325B.1.367C.1.375D.1.465(3).乙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为( )。

    17、(分数:2.00)A.1.325B.1.367C.1.375D.1.465(4).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的高低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分数:2.00)A.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次数本身B.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C.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唯一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D.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的大小现有甲、乙两班工人日产零件资料,如表 2-3所示。B 表 2-3/B 甲班 乙班日产零件(件) 人数(人) 日产零件(件) 人数(人)20222527251231820232528105合计 22 合计 25根据上述资料比较两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分数:8.00)(1)

    18、.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23.5件B.甲班 24.14件C.乙班 21.5件D.乙班 22.04件(2).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2.69件B.甲班 2.03件C.乙班 2.69件D.乙班 2.18件(3).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11.44%B.甲班 8.41%C.乙班 12.51%D.乙班 9.89%(4).对比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 )。(分数:2.00)A.甲好乙差B.甲差乙好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答案解析(总分

    19、: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 53%,女性占 47%,该指标属于( )。(分数:1.00)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解析:解析 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表明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题中,53%是出生的男性婴儿数与全部出生婴儿数对比的结果,47%是出生的女性婴儿数与全部出生婴儿数对比的结果,并且出生的男性婴儿、出生的女性婴儿均是总体全部出生婴儿的一部分,故该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2.某国国内生产总值 2009年为 2008年的 108.

    20、5%,该指标属于( )。(分数:1.00)A.比例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解析:解析 动态相对指标是指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反映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程度。某国 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 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 108.5%,属于动态相对指标,反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3.某地为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属于( )。(分数:1.00)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D.普查解析:解析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21、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题中,有意识的选出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故属于典型调查。4.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分数:1.00)A.获取样本资料B.获取总体资料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D.用样本观察的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察,并根据其观察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5.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 )。(分数:1.00)A.调查的对象范围B.登记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的组织方式 D.调查的报告单位解析:解析 统计调查的分类为:按调查对象包

    22、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6.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 1000千克和 1250千克,标准差分别为 45千克和 49千克,可以判断( )。(分数:1.00)A.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B.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D.无法判断解析:解析 由已知资料可计算两者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甲村: =4.5%; 乙村:7.为了搜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是( )。(分数:1.00)A.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每

    23、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D.该地区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解析:解析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总体。“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构成了总体的范围,是调查对象;“该地区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8.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减少 4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分数:1.00)A.减少 40%B.增加 40%C.不变 D.无法判断解析:解析 加权算术平均数 ,若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减少 40%,那么9.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中,若所有变量值均扩大 3倍,而次数均减少为原来的 1/3,则平均数( )。

    24、(分数:1.00)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 1/3C.扩大为原来的 3倍 D.扩大为原来的 6倍解析:解析 假设原来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为 ,若变量值都扩大 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那么,10.在某班数学成绩统计中,7080 分一组的向下累计人数为 50人,这 50人是指( )。(分数:1.00)A.70分以下的人数B.70分以上的人数 C.80分以下的人数D.80分以上的人数解析:解析 向下累计是指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大的组向变量值小的组进行累计,可以说明各组下限以上分布的总次数,或占总体的比重。11.下列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分数:1.00)A.曲线

    25、图B.折线图C.直方图 D.饼图解析:解析 直方图是指用直方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它的每个条形的宽度表示组距宽度,高度表示各组频数或频率,最适合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12.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A.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D.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解析:解析 对于具有单峰分布的大多数数据而言,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必定相等;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为: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果数据是右偏分布,

    26、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为: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 500600,第二组 600700,第三组 700800,第四组 800以上,则( )。(分数:1.00)A.600在第一组B.600在第二组 C.700在第二组D.800在第三组解析:解析 统计次数时,遵循“上组组限不在其内”的原则,要把恰好重叠在相邻两组上下限的对应次数归人下限的一组。因此,600 应该在第二组,700 在第三组,800 在第四组。1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分数:1.00)A.设备台数 B.投资总额C.商品销售额D.国内生产总值解析:15.统计设计按包括的研究对象范围可分

    27、为( )。(分数:1.00)A.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B.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C.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D.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解析:解析 B 项是按统计设计的工作阶段划分的;C 项是按统计设计的时期不同划分的。16.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分数:1.00)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解析:解析 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即当两个总体平均数相等时,标准差大的,平均数代表性小;标准差小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当两个

    28、总体平均数不相等时,不能利用标准差直接比较,而应计算标志变异系数。1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分数:1.00)A.人口数B.职工工资总额 C.商品库存量D.固定资产价值解析:解析 B 项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并且具有可加性,故属于时期指标; A、C、D项均是表明事物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状态,不具有可加性,故属于时点指标。18.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 7月 1日 0点,某村在 6月 27日进行的人口登记数为 6080人,如果该村 6月30日死亡 2人,7 月 2日出生 6人,则人口普查表上该村人口数为( )人。(分数:1.00)A.6074B.6078 C.6084D

    29、.6088解析:解析 因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7月 1日 0点,则凡是在这个时点以前死亡和这个时点以后出生的,都不能计入这次普查的人口数内,所以人口普查表上该村人口数= 6080-2=6078(人)。19.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 11万,有 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 700床),则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 63.64,这个指标属于( )。(分数:1.0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解析:解析 相对指标是指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表现为无名数,通常用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有名数通常用分子、分母

    30、的双重单位计量。题中,每万人的病床数=病床数/人口数,故指标属于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20.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分数:1.00)A.填报单位 B.调查单位C.调查对象D.调查项目解析:解析 调查单位是指调查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各个具体事物,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项目的承担者;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总体;调查项目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21.某公司布置在第一季度内用 15天(1 月 5日至 1月 29日)的时间调查下属各企业去年 12月 31日的计算机数量和情况。这一调查中,调查的标准时间是(

    31、)。(分数:1.00)A.12月 31日 B.1月 5日C.1月 29日D.1月 5日至 1月 29日解析:解析 调查标准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登记从何时起到何时止的资料;如果所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题中,调查下属各企业的计算机数量和情况,确定的时间为 12月 3日,即调查的标准时间。22.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 3%,实际比基期下降 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分数:1.00)A.87.5%B.99.5% C.101.5%D.116.5%解析:解析 计划相对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任务数

    32、值对比的结果,一般以百分数形式表示,对于降低率形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1-3.5%)/(1-3%)100%=99.5%。23.统计表的横行标题通常用来表示调查单位和分组的名称,一般置于统计表的( )。(分数:1.00)A.上方B.左方 C.右方D.均可以解析:24.对某班学生进行分组,如表 2-1所示,则该统计表是( )。B 表 2-1/B(分数:1.00)A.分组B.人数(人)C.男20岁以下20岁以上女20岁以下20岁以上D.30181220137解析:解析 统计表是对某班学生按照性别、年龄两个标志进行层叠分组,即应用复合分组形成统计表,即为复

    33、合分组表。25.下列各项中,属于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分数:1.00)A.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 B.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C.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D.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百分数 103.5%解析:解析 对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的评价,因指标的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愈高愈好的正指标,计算结果大于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对于愈低愈好的逆指标,计算结果小于 100%,为超额完成计划。A 项是正指标,大于 100%,表明超额完成计划的 3.5%;B、C、D 项均是逆指标,大于100%,表明没有完成计划。2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

    34、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 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分数:1.00)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解析:解析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题中,五个大型水泥厂虽然数目不多,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调查这几个单位的情况,能够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故属于重点调查。2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分数:1.00)A.灵活程度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

    35、和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而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28.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1.00)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解析:解析 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证在某一标志上组内各单位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即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29.调和平均数( )。(分数:1.00)A.是倒数平均数 B.允许某组标志值为零C.以标志值的倒数作为权数D.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解析:解

    36、析 B 项,计算调和平均数时,如果有一项变量值为 0,则无法计算调和平均数;C 项,加权调和平均数是以各组标志值的总和作为权数;D 项,计算调和平均数时,利用了所有的标志值,故调和平均数受到极端数值的影响。30.普查中规定标准时点是为了( )。(分数:1.00)A.保证统一的普查周期B.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性C.保证普查在规定时限内完成D.避免登记的资料发生重复或遗漏 解析:解析 普查的标准时间是指登记调查单位项目所依据的统一时点,所有调查资料必须都是反映在这一时点上的情况,目的是避免所登记的资料发生重复或遗漏。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3,分数:26.00)31.下列平均数中,不受资料中

    37、极端值影响的是( )。(分数:2.00)A.众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算术平均数解析:解析 中位数和众数是位置平均数,故不受极端值影响。32.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分数:2.00)A.分组法B.图示法 C.列表法 D.修匀法E.数学模型法解析:33.变量数列中,( )。(分数:2.00)A.各组频率大于 0 B.各组频率大于 1C.各组频率之和等于 1 D.总次数一定时频数与频率成正比 E.总次数一定时频数与频率成反比解析:解析 频率是指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即34.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分数:2.00)A.结构相对指标 B.比

    38、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相对指标 解析:解析 D 项,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的结果,可以表明事物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等。35.标志变异系数( )。(分数:2.00)A.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尺度 B.消除了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的影响 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 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解析:解析 C、E 项,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而标志变异系数是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特征值。36.下列统计调查中,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分数:2.00)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统计报

    39、表制度解析:解析 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其中专门调查是指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具体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37.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有( )。(分数:2.00)A.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B.选择反映事物本质区别的标志 C.根据组内差异性选择分组标志D.根据组间同质性选择分组标志E.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解析:解析 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证在某一标志上组内各单位的同质性和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38.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分数:2.00)A.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审核 B.按照统计目的的要求进行

    40、分组或分类 C.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必要的加工计算 D.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 E.作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 解析:39.统计分组的作用有( )。(分数:2.00)A.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 B.揭示事物内部结构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E.反映现象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解析:40.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 )。(分数:2.00)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千分数 E.双重单位 解析:解析 相对指标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无名数,通常用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有名数,有名数通常用分子、分母的双重单位计量,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

    41、里”表示。41.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分数:2.00)A.总标题 B.纵栏标题 C.横行标题 D.指标数值 E.报告单位解析:42.计算平均数可采用的公式有( )。(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A 项是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B、C 项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D、E 项是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43.在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过程中,组距数列适合于( )。(分数:2.00)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E.分类变量与顺序变量解析:解析 若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不大,可编制单项式数列;变动幅度较大,

    42、则编制组距式数列。若连续变量,应编制连续的组距数列。三、B判断题/B(总题数:13,分数:13.00)44.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典型调查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45.设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设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46.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 2000年 11月 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 2000年 11月 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调查期限为 10天。(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47.一览表是

    43、在一张表上登记一个调查单位。(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单一表是指在一份表上登记一个调查单位,而一览表是指在每份表上登记若干调查单位的调查表。48.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但其组限可采用重叠组限和不重叠组限两种表示方法。(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其组限必须采用重叠组限。49.对于不等组距式变量数列,通常按次数密度(频数密度)绘制直方图以表示其分布。(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0.统计表中数字较小,可略而不计时,可写上“0”;当缺某项数字资料时,可用符号“”表示;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44、。(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1.统计表中各项标题应按合乎逻辑的顺序排列,主词栏通常用甲、乙等文字编号,宾词栏用(1)、(2)、(3)等数字编号。(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2.结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表明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可以是时期指标,也可以是时点指标。53.比较相对指标可以是两个相对指标对比。(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4.强度相对指标的计量

    45、单位必用复名数来表示。(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强度相对指标一般用双重单位,表现为复名数,由指标的分子、分母原有的单位组成,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等。也有用无名数计量的,如人口出生率用千分数表示等。55.某地区 2009年年末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是比较相对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某地区 2009年年末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数是强度相对指标。56.数据的离散趋势越大,说明集中趋势代表值的代表性就越好。(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数据的离散趋势越大,说明集中趋势代表值的代表性越差;反之,离散趋势越小,集

    46、中趋势代表值的代表性就越好。四、B综合应用题/B(总题数:2,分数:16.00)(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已知 2009年 9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如表2-2所示。B 表 2-2/B 品种加个(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额(万斤)A 1.2 1.2 2B 1.4 2.8 1C 1.5 1.5 1合计 5.5 4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分数:8.00)(1).计算两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可采用的平均指标有( )。(分数:2.00)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解析:解析 甲市场:已知各种产品的价格(各单位

    47、标志值)和成交额(各组标志总量),故采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价格;乙市场:已知各种产品的价格(各单位标志值)和各种产品的成交量(相应次数),故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2).甲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为( )。 (分数:2.00)A.1.325B.1.367C.1.375 D.1.465解析:解析 甲农贸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3).乙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为( )。 (分数:2.00)A.1.325 B.1.367C.1.375D.1.465解析:解析 乙农贸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4).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平均价格的高低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分数:2.00)A.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

    48、素是次数本身B.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 C.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唯一因素是各变量值大小D.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的大小 解析:现有甲、乙两班工人日产零件资料,如表 2-3所示。B 表 2-3/B 甲班 乙班日产零件(件)人数(人)日产零件(件)人数(人)20222527251231820232528105合计 22 合计 25根据上述资料比较两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分数:8.00)(1).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23.5件B.甲班 24.14件 C.乙班 21.5件D.乙班 22.04件 解析:解析 甲班平均日产量: ;乙班平均日产量:(2).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2.69件B.甲班 2.03件 C.乙班 2.69件D.乙班 2.18件 解析:解析 甲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为: 乙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为:(3).两班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分数:2.00)A.甲班 11.44%B.甲班 8.41% C.乙班 12.51%D.乙班 9.89% 解析:解析 甲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 ;乙班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4).对比两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