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8,分数:28.00)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分数:1.00)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B.社会消费基金C.国家管理基金D.劳动报酬基金2.在计算 CNP指标时,是以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即( )。(分数:1.00)A.只计算国内常住居民的劳动成果B.不计算出口商品和劳务C.把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也应计算在内D.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均计算在内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
2、产总值的关系是( )。(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4.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出路是( )。(分数:1.00)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C.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D.振兴支柱产业5.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的是( )。(分数:1.00)A.外延的扩大再生产B.内涵的扩大再生产C.粗放经营D.现代经营生产6.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它的性质和
3、形式首先是由( )决定的。(分数:1.00)A.社会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力水平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7.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形式的收入称为( )。(分数:1.00)A.企业收入B.派生收入C.原始收入D.再分配收入8.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分数:1.00)A.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B.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发展社会生产力D.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9.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分数:1.00)A.全面协调可持续B.发展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10.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三次产业是指( )。(分数:
4、1.00)A.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B.不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C.不生产物质产品只提供服务的部门D.水产、捕猎、牧业等部门11.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分数:1.00)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B.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12.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是( )。(分数:1.00)A.战略产业B.基础产业C.主导产业D.高科技产业13.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 )部分。(分数:1.00)A.生产资金B.储备基金C.消费资金D.扩大再生产基金1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5、)。(分数:1.00)A.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实力B.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C.劳动者新创造的全部劳动量D.所生产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15.(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由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分数:1.00)A.社会总产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民生产总值16.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是( )。(分数:1.00)A.向生产的广度进军B.向生产的深度进军C.通过科技的进步而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D.通过科学管理而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总产出的增加17.一般认为,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
6、过程外,还应包括( )。(分数:1.00)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B.服务产品价值和最终使用产品的总和C.国民收入D.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18.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分数:1.00)A.外延扩大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内涵扩大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19.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 )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分数:1.00)A.政府和个人B.政府和企业C.企业和个人D.政府、企业、个人20.社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可以用( )表示。(分数:1.00)A.c+vB.c+mC.v+mD.c+v+m21.(
7、)指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相互间的关联和比例。(分数:1.00)A.经济布局B.产业结构C.经济增长方式D.经济转变途径2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 )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23.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 )表示。(分数:1.00)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总产值24.将产业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分数:1.00)A.规模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内
8、部组织结构2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分数:1.00)A.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B.以人为本C.以经济效益为中心D.统筹兼顾26.社会保障是通过( )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分数:1.00)A.社会捐助B.社会成员互助C.国民收入再分配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27.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成员中进行的。(分数:1.00)A.与非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B.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C.非物质生产部门D.全体社会28.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指的是(
9、 )。(分数:1.00)A.社会总产品B.国民生产净值C.国民总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1,分数:42.00)29.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用( )指标来表示的。(分数:2.00)A.就业率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C.按劳分配的贯彻程度D.人均预期寿命E.教育普及率30.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包括的内容有( )。(分数:2.00)A.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缴国家B.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在企业C.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D.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E.集体提留31.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
10、系不合理和低级现象,这突出表现在( )。(分数:2.00)A.工业基础薄弱B.工业素质不高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D.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E.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32.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 )。(分数:2.00)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B.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C.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E.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33.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是( )。(分数:2.00)A.价格体系B.国家财政收支C.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D.银行信贷E.服务行业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34.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
11、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产业可划分为( )。(分数:2.00)A.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信息产业E.产量密集型产业3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最终用途,可将其分为( )。(分数:2.00)A.企业基金B.积累基金C.固定基金D.消费基金E.流动基金36.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的工作有( )。(分数:2.00)A.转变政府职能B.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E.推进规模经营37.对产业进
12、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分数:2.00)A.投资规模分类法B.两大部类分类法C.消费结构分类法D.三次产业分类法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38.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 )。(分数:2.00)A.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B.选准主导产业C.培育战略产业D.强化高新技术产业E.强化基础产业39.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B.“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C.“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D.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E.健全的财税体制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40.影响产业结构
13、的因素有( )。(分数:2.00)A.消费结构B.生产要素密集程度C.资源结构D.投资结构E.科学技术41.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具体内容包括( )。(分数:2.00)A.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B.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C.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D.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E.由国家和企业支付全部社会保障费用4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为( )。(分数:2.00)A.国家集中的纯收入B.企业收入C.国家时政收支D.劳务费用E.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43.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
14、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分数:2.00)A.采掘工业B.建筑业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邮电通讯业44.从经营方式的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 )。(分数:2.00)A.内涵型B.外延型C.粗放经营D.集约经营E.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45.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指令性B.全局性C.阶段性D.长期性E.根本性4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为( )。(分数:2.00)A.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B.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C.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D.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E.有利
15、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7.社会消费基金分为( )。(分数:2.00)A.国家管理基金B.文教卫生基金C.社会保障基金D.社会后备基金E.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48.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我国目前主导产业的有( )。(分数:2.00)A.建筑业B.汽车工业C.电子工业D.生物技术E.高技术产业4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外调发展B.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C.满足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再生产的需要D.建立社会保障基金E.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
16、选择题/B(总题数:28,分数:28.00)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分数:1.00)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B.社会消费基金C.国家管理基金D.劳动报酬基金解析:解析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2.在计算 CNP指标时,是以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即( )。(分数:1.00)A.只计算国内常住居民的劳动成果B.不计算出口商品和劳务C.把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也应计算在内D.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均计算在内 解析:解析 GNP
17、即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解析:解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4.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出路是( )。(分数:1.00)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加速
18、科技进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 C.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D.振兴支柱产业解析:解析 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依靠科技进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把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5.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的是( )。(分数:1.00)A.外延的扩大再生产B.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C.粗放经营D.现代经营生产解析:解析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后者是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
19、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6.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它的性质和形式首先是由( )决定的。(分数:1.00)A.社会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力水平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解析:解析 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其性质和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7.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形式的收入称为( )。(分数:1.00)A.企业收入B.派生收入 C.原始收入D.再分配收入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在国
20、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还要进行再分配。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8.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分数:1.00)A.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B.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发展社会生产力D.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同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紧密相联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9.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分数:1.00)A.全面协调可持续B.发展 C.以人为本D.统筹兼
21、顾解析:10.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三次产业是指( )。(分数:1.00)A.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B.不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C.不生产物质产品只提供服务的部门 D.水产、捕猎、牧业等部门解析:解析 第一次产业是指用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的劳动对象进行生产的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第二次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的生产部门,主要是指各种制造业部门;第三次产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而只提供服务的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11.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分数:1.00)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B.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解析:解析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
22、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12.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是( )。(分数:1.00)A.战略产业 B.基础产业C.主导产业D.高科技产业解析:解析 B 项基础产业是指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一般包括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通讯、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C 项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又具有较高社会综合效益的产业。13.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 )部分。(分数:1.00)A.生
23、产资金 B.储备基金C.消费资金D.扩大再生产基金解析:解析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14.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分数:1.00)A.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实力B.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 C.劳动者新创造的全部劳动量D.所生产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解析:解析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一般包括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人均
24、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15.(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由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分数:1.00)A.社会总产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D.国民生产总值解析: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16.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是( )。(分数:1.00)A.向生产的广度进军 B.向生产的深度进军C.通过科技的进步而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D.通过科学管理而实现生产规模
25、的扩大和总产出的增加解析:解析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向生产的广度扩张。17.一般认为,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过程外,还应包括( )。(分数:1.00)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B.服务产品价值和最终使用产品的总和C.国民收入D.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解析:解析 经济发展不仅是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18.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分数:1.00)A.外延扩大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内
26、涵扩大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再生产。要实现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就必须使社会主义生产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因此,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典型特征就是扩大再生产。19.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 )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分数:1.00)A.政府和个人B.政府和企业C.企业和个人D.政府、企业、个人 解析:解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以社会保险基金的形式,用于养老、医疗、失业
27、,以及防止各种意外事故,从而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有一部分暂时不使用的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转化为投资,用于发展建设。20.社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可以用( )表示。(分数:1.00)A.c+vB.c+mC.v+mD.c+v+m 解析:解析 c 表示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 表示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m表示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21.( )指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相互间的关联和比例。(分数:1.00)A.经济布局B.产业结构 C.经济增长方式D.经济转变途径解析:解析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
28、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22.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 )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解析:解析 目前,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指标,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23.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 )表示。(分数:1.00)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社会总产值解析:解析 经济发展目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同时还可以用劳动生产率、人均主要产品占有量
29、、人均预期寿命、死亡率、就业率、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教育普及率、人口增长率等经济、社会指标来具体表示。24.将产业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分数:1.00)A.规模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内部组织结构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2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分数:1.00)A.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B.以人为本C.以经济效益为中心D.统筹兼顾 解析:26.社会保障是通过( )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分数:1.00)A.社会捐助B.社会
30、成员互助C.国民收入再分配 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解析:解析 进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之一就是设立社会保障基金。27.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成员中进行的。(分数:1.00)A.与非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B.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 C.非物质生产部门D.全体社会解析:解析 由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28.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指的是( )。(分数
31、:1.00)A.社会总产品B.国民生产净值C.国民总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解析:解析 国民总收入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社会总产品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而且还包括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仅包括物资生产部门生产的价值,还包括服务部门劳务产品的价值。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1,分数:42.00)29.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用( )指标来表示的。(分数:2.00)A.就业率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按劳分配的贯彻程度D.人均预期寿命 E.教育普及率 解析:解析
32、经济发展目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同时还可以用劳动生产率、人均主要产品占有量、人均预期寿命、死亡率、就业率、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教育普及率、人口增长率等经济、社会指标来具体表示。30.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包括的内容有( )。(分数:2.00)A.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缴国家 B.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在企业 C.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 D.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E.集体提留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作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使用
33、;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先进职工;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31.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和低级现象,这突出表现在( )。(分数:2.00)A.工业基础薄弱B.工业素质不高 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D.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 E.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 解析:解析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和低级现象,这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等方面。32.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 )。(分数:2.00)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
34、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 B.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C.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 E.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解析:解析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综合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33.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是( )。(分数:2.00)A.价格体系 B.国家财政收支 C.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D.银行信贷 E.服务行业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
35、径有:国家财政收支;银行信贷;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体系。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之一。34.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产业可划分为( )。(分数:2.00)A.资本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技术密集型产业 D.信息产业E.产量密集型产业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产业可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由于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资源,而必须综合使用多种资源,因此这种产业的划分只是具有相对意义。3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最终用途,可将其分为( )。(
36、分数:2.00)A.企业基金B.积累基金 C.固定基金D.消费基金 E.流动基金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最终用途,可将其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36.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的工作有( )。(分数:2.00)A.转变政府职能 B.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 C.改变
37、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D.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E.推进规模经营解析:37.对产业进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分数:2.00)A.投资规模分类法B.两大部类分类法 C.消费结构分类法D.三次产业分类法 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解析:38.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 )。(分数:2.00)A.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 B.选准主导产业 C.培育战略产业 D.强化高新技术产业E.强化基础产业 解析:解析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
38、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39.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B.“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C.“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D.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E.健全的财税体制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解析: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0.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 )。(分数:2.00)A.消费结构 B.生产要素密集程度C.资源结构 D.投资结构 E
39、.科学技术 解析:解析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消费结构;资源结构;投资结构;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和数量;产业间关联方式。生产要素密集程度是产业分类的方法之一,不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41.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具体内容包括( )。(分数:2.00)A.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 B.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C.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D.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 E.由国家和企业支付全部社会保障费用解析:解析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多渠道筹集社会
40、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费用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4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为( )。(分数:2.00)A.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B.企业收入 C.国家时政收支D.劳务费用E.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43.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分数:2.00)A.采掘工业 B.建筑业 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
41、E.邮电通讯业解析:解析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气;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信息服务业)两个部分。44.从经营方式的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 )。(分数:2.00)A.内涵型B.外延型C.粗放经营 D.集约经营 E.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解析:解析 从经营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42、后者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45.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指令性B.全局性 C.阶段性D.长期性 E.根本性 解析:4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为( )。(分数:2.00)A.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B.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C.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D.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E.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析:解析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 ABCD四项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的工作。4
43、7.社会消费基金分为( )。(分数:2.00)A.国家管理基金 B.文教卫生基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社会后备基金E.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解析:解析 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社会后备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都属于积累基金。48.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我国目前主导产业的有( )。(分数:2.00)A.建筑业 B.汽车工业 C.电子工业 D.生物技术E.高技术产业解析:解析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目前可考虑选择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属于战略产业。49.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A.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外调发展 B.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C.满足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再生产的需要D.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E.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次分配的原因: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设立社会保障基金;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然事故和自然灾害。C 项,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不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