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申论分类模拟题 26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6年 3月 4日,山东滨州某街头,一男子被扒得只剩一条红色短裤,还被用胶带绑在了公交站牌杆上,内裤塞入杂物,该男子告饶后才被放开,立马落荒而逃,奔跑中被人拽抓内裤,险些走光,引来围观人群哄笑不断。经询问得知,这是一位新郎官娶得漂亮媳妇回家时被众亲友团堵在了家门口闹婚。为了显示喜庆热闹,一些地方的婚礼真的“闹”得不可开交,这固然是一种地方习俗的体现,显示了独特的婚俗文化。不过,山东滨州的这场婚礼,实在闹得有些过分。 诚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浓郁的民俗文化,不过民俗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呈现出
2、现代文化气息。试想,新郎街头仅穿红内裤被绑公交站牌,内裤还被塞上杂物,这算哪门子的民俗文化?说它低俗还算较委婉,不客气一点儿说,这简直就是恶俗,俗不可耐!婚礼的主色调是热烈、热闹,前来祝贺的亲朋宾客整新郎新娘一下,取个乐子,这无可厚非,但也不能让一些不堪人目的习俗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此婚礼场面真的很煞风景,很不合时宜。 在如今的诸多婚礼中,一直延续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婚礼元素,时代的与时俱进,对婚礼这一文化形式,更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婚礼习俗不应与伦理道德相悖,更不应与文明习惯冲突,而应是认真体会婚姻的神圣意义,把婚姻当作双方建立的美好精
3、神家园。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既是老百姓共同认可的情感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生活方式。冯骥才先生曾提到,“保护民俗需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请结合背景材料,以“莫让民俗恶俗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0.00)_2.【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曾经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体会经岁月洗汰而
4、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历风雨消磨而未曾消减的人生智慧;更可以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国学,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匡正这种不正之风,营造诚信和谐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转化。在他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
5、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5.00)_3.【背景材料】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类似
6、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节目引起社会关注,节目所倡导的“拯救汉字危机”“领略汉字之美”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的眼球。而“癞蛤蟆难倒七成人”“成人汉字书写能力低”的话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绘画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决
7、不愿当“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请以“拯救汉字危机,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3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5.00)_辽宁省申论分类模拟题 26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6年 3月 4日,山东滨州某街头,一男子被扒得只剩一条红色短裤,还被用胶带绑在了公交站牌杆上,内裤塞入杂物,该男子告饶后才被放开,立马落荒而逃,奔跑中被人拽抓内裤,险些走光,引来围观人群哄笑不断。经询问得知,这是一位新郎官娶得漂亮媳妇回家时被众亲友团堵在了家门口闹婚。为了显示喜庆热闹,一些地方
8、的婚礼真的“闹”得不可开交,这固然是一种地方习俗的体现,显示了独特的婚俗文化。不过,山东滨州的这场婚礼,实在闹得有些过分。 诚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浓郁的民俗文化,不过民俗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呈现出现代文化气息。试想,新郎街头仅穿红内裤被绑公交站牌,内裤还被塞上杂物,这算哪门子的民俗文化?说它低俗还算较委婉,不客气一点儿说,这简直就是恶俗,俗不可耐!婚礼的主色调是热烈、热闹,前来祝贺的亲朋宾客整新郎新娘一下,取个乐子,这无可厚非,但也不能让一些不堪人目的习俗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此婚礼场面真的很煞风景,很不合时宜。 在如今的诸多婚礼中
9、,一直延续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婚礼元素,时代的与时俱进,对婚礼这一文化形式,更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婚礼习俗不应与伦理道德相悖,更不应与文明习惯冲突,而应是认真体会婚姻的神圣意义,把婚姻当作双方建立的美好精神家园。 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既是老百姓共同认可的情感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生活方式。冯骥才先生曾提到,“保护民俗需要唤起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感情”。请结合背景材料,以“莫让民俗恶俗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自选角度,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莫让民俗恶俗化“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作为一个
10、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文化表达,民俗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表达着民族的精神,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 然而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多元化和外来文化交流的日益便捷和频繁,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意义丧失,内涵空洞,甚至变异为“恶俗”的代名词。祭奠奢侈却无哀思,婚礼狂欢却无爱情,节日破费却无温情。为了避免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被随意改造、哗众取宠和过度开发,需要“软硬兼施”,从增强意识和制度管理两方面做出努力。 遏制民俗恶俗化,需要“软环境”的建设。唤醒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是打造“软环境”的关键。传统社会的教化手段是从典籍熏陶到社庙说书,从戏曲故事到宗教仪式,而民俗文化
11、却是口口相传、代代相承,这种文化培养了民族的独特性,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社会的解体伴随着民间文化的衰落,致使很多人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风俗文化应有的了解,导致他们传统文化观念曰渐匮乏。要想在新的时代继承我们的优秀文化,必须结合时代特色,导入传统精神内涵,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唤醒公众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创建“软环境”,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的精髓。 遏制民俗恶俗化,需要“硬管理”的匡正。仅仅依靠公众的自觉意识,无法有效遏制民俗文化的恶俗化,还需要政府切实有效的执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机制,研究和制定民俗文化的保护政策,使民俗文化保护呈现协调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12、同时,要正本清源,清除恶俗,弘扬传统,在扶持力度上加大投入,重视民俗文化传人保护和继承问题,使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少留遗憾。 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精微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还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加强制度措施方面的“硬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民俗文化,实现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2.【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曾经说过,“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
13、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体会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历风雨消磨而未曾消减的人生智慧;更可以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国学,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匡正这种不正之风,营造诚信和谐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
14、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转化。在他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15、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
16、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著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
17、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
18、。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3.【背景材料】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类似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文化节目引起社会关注,节目所倡导的“拯救汉字危机”“领略汉
19、字之美”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的眼球。而“癞蛤蟆难倒七成人”“成人汉字书写能力低”的话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绘画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决不愿当“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请以“拯救汉字危机,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
20、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语言流畅; 3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传承汉字之美 避免文化之殇从蔡邕到钟繇,从卫夫人到王羲之,从虞世南到欧阳询,从张旭到颜真卿,数千年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代代相传。同时,汉字书写水平也被视为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和“堂堂正正做真人”相提并论,而汉字书写更与“礼、乐、射、御、数”并称“六艺”。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曾经,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值得骄傲。而今,时代变迁,技术革新,无纸化流行,人们书写错误越来越多,网络用语对汉字的歪曲更是不可胜数。传统汉字的尊严随着各种冲击而不
21、断消解。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人们惊觉,集千年的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汉字,竟被渐渐抛弃。面对文化之殇,政府相关部门不可坐而论道,而应果断行动,传承汉字千年之美。 传承汉字之美,政府要加强宣传。伴随时代的发展,电脑取代了钢笔,打字替换了书写,工作中人们为提高效率而有所牺牲,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适当弥补。文化宣传部门要通过创新宣传手段,借助多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推广汉字文化,举办类似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营造追求汉字书写之美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由此激发国民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与兴趣。 传承汉字之美,学校要落实教育。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乃至大学开设书法课,保证汉字书写教育一
22、以贯之。我国学生课业压力很大,书法课往往形同虚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教育体制改革的东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充分利用学生减负后的课余时间,通过开设兴趣课程,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兴趣。传承汉字之美,要唤起人们自觉。当面临汉字危机时,大家第一反应的“罪魁祸首”即是电子信息技术。其实,这无异于“酒醉伤肝归罪杜康,走路失足诿过道路”。汉字危机并非源于今日,人们浮躁的内心早已装不下欣赏汉字的能力。政府要引导书法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大文化推广力度,将传统艺术推向现代社区,号召人们放下手中的高科技,拾起遗忘多时的笔。 每个汉字都是一条路,带领我们回到传统文化的故乡,我们想要回归传统文化,就必须正视汉字危机,对汉字报以敬畏之心,传承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多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珍视,多一份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重。只要全社会同心协力,定能确保汉字之美继往开来,中华文明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