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论分类模拟题 4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5 年 3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到河南省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调研期间他还为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点了个“赞”。王岐山说:“我中午看报纸,人民日报正好点评你们的鉴史问廉,很好。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八集
2、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该片从历史的兴衰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受到各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成为河南省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请围绕“廉政文化建设”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2层次清晰,论述深刻; 3语言流畅,有说服力;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4.00)_2.【背景材料】 2016 年 6 月 5 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第二个“环境日”。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
3、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当今中国,绿色发展正当其时。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成为真正的价值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进一步完善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绿色发展注重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16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4、,有力配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环保工作总体部署,同时,也突出了加大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核心环保工作。 结合背景材料,围绕“绿色发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 4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3.00)_3.【背景材料】 2016 年 3 月能源局起草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怒江水电再次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始于 2000 年的怒江水电规划,2003 年曾因中央高层批文而搁浅。 当时,怒江水电的开发,引发了巨大
5、争议。反对者坚称,目前我国只有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还保持着原始生态,不宜开发。支持者称,怒江发展水电,有助优化我国电力的供应结构。 据悉,2003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怒江水电规划报告的批示是“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此后怒江水电规划被搁置长达 10 年之久。转机出现在 2012 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澜沧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57 号)显示,华电怒江公司全面负责怒江中下游河段(云南境内)梯级电站开发。这似乎表明,争论 10 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从争议层面进入实操阶段。 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怒江列入 2020 年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6、而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均将怒江流域内的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等项目列为重点开工项目。 阅读背景材料,请以“开发与保护”为主题,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申论分类模拟题 4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5 年 3 月 27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到河南省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纪”
7、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调研期间他还为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点了个“赞”。王岐山说:“我中午看报纸,人民日报正好点评你们的鉴史问廉,很好。这就是毛主席说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后,又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等多个频道进行了播出。该片从历史的兴衰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受到各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成为河南省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请围绕“廉政文化建设”主
8、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2层次清晰,论述深刻; 3语言流畅,有说服力;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4.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引起了热烈反响。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的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 廉政文化建设是防止干部腐败蜕变的“防火墙”工程。拒腐防变,就是要
9、防止干部的腐败和蜕变,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那么就会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一种催生腐败的不良风气和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催生腐败的文化。因此,在反腐败过程中,既要重视办案子,也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这种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为党员干部防止腐败蜕变筑起一道“防火墙”,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廉政文化建设是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改良工程”。在党内、社会上,有一种风气正在滋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钱办不成的事”。这种现象,最初出现在谋取紧俏商品上,后来发生在争取资金贷款、土地审批等生产要素配置上,接着蔓延到组织人事和司法领域,如
10、买官卖官,再后来就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上学、看病、就业等方面。不正之风屡禁不止,逐步形成为一种催生腐败的文化。这种“腐败文化”,反过来又成为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土壤。左传云:“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因此,拒腐防变不仅要加强纪律检查和惩治腐败,更重要的是要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廉政文化建设是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免疫力”工程。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光靠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拒腐防变,要有外部条件,更要有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全社会对党的制约和监督,包括法律、舆论对党的制约和监督,还包括党对各级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内部
11、条件则有党规、党法和党风,干部的素质、品行和能力也是拒腐防变的内因。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拒腐防变的内部条件建设,是内因,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党和党的干部拒腐防变的内在“免疫力”。这是一项治本之策。坚持不懈地在党的建设中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廉政文化育人,就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主题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深化认识、拓宽渠道、整合资源,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
12、社会氛围。2.【背景材料】 2016 年 6 月 5 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第二个“环境日”。新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当今中国,绿色发展正当其时。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成为真正的价值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进一步完善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绿色发展注重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
13、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16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力配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环保工作总体部署,同时,也突出了加大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核心环保工作。 结合背景材料,围绕“绿色发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 4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3.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绿色发展正当其时卡逊曾在寂静的春天中指出,生态环
14、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生态环境不仅关系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而且关系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十三五”时期,推动绿色发展正当其时。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推动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近年来,由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等引发的雾霾大范围伺机而入,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在腾格里沙漠早前的工业园中,各家化工厂污水废液一度直接排入沙漠,使大量污染物囤积并渗入沙漠地下,造成了无法修复的
15、损失。部分地方政府更以环境换发展,容留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由此引发的干群冲突、群体性事件不胜枚举。生态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推动绿色发展,恢复“绿水青山”,才能让人们重回自然怀抱,享受发展红利。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下游,耗费资源多,经济收益小,这一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恰恰给予了中国经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借助这一东风,中国经济需要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
16、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贵州近年走在了各地前列,该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奏响了多彩贵州绿色腾飞的时代最强音。贵州的成功告诉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可以重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这是我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推动绿色发展,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经济发展,关系民生福祉,更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蓄更多正能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添彩。3.【背景材料】 2016 年 3
17、 月能源局起草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怒江水电再次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始于 2000 年的怒江水电规划,2003 年曾因中央高层批文而搁浅。 当时,怒江水电的开发,引发了巨大争议。反对者坚称,目前我国只有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还保持着原始生态,不宜开发。支持者称,怒江发展水电,有助优化我国电力的供应结构。 据悉,2003 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怒江水电规划报告的批示是“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此后怒江水电规划被搁置长达 10 年之久。转机出现在 2012 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澜沧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57 号)显示,华电怒江公司全面负责怒江中下游河段
18、(云南境内)梯级电站开发。这似乎表明,争论 10 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从争议层面进入实操阶段。 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怒江列入 2020 年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而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均将怒江流域内的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等项目列为重点开工项目。 阅读背景材料,请以“开发与保护”为主题,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3.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走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木十几年后,关于怒江水电的重启再次引发争论,究竟是开
19、发优先还是保护为重,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便告诉我们:“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实,开发与保护并不对立,解决矛盾的关键是要平衡二者关系。 开发与保护并非单项选择。开发优先者认为:自然资源是上天赐予,开发可以发展经济,造福民生。保护为重者提出:开发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上述两种观点将保护与开发对立,忽视了二者间密切的联系。生态保护可以实现持续发展,而合理开发则可反向助力保护工作,因此,维持二者平衡才是最佳选择。 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我们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并非是要短期
20、撺取,而是要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忽视生态保护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难以自我修复,造成严重损失。以哈拉海湿地为例,专家发现湿地价值后,便迅速申请自然保护,但开发企业却利欲熏心,大肆开发,妄图将湿地转成水田,虽然最终被叫停,但破坏性的暴力开发已经严重破坏了湿地的净水能力,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罔顾生态保护的开发只是揠苗助长,只有将生态保护作为开发前提,才能实现经济、生态利益的协调统一。 科学合理的开发,可以促进生态保护。水灾、旱灾、台风和海啸等自然因素有时会造成生态系统难以自我调节的破坏,此时通过开发可以防治许多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
21、衡。以东江流域开发为例,未开发的东江水系降雨量分布不均且季节性降水较多,暴雨时常造成中下游严重灾害,而在枯水季节又会造成周边严重干旱。之后三座大型水库的建立,使东江成为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中综合利用最有成效的一条河流,基本解决了常遇的洪、涝、旱、成、潮等灾害。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对于生态而言是把双刃剑,生态保护和生态破坏是其两面,合理开发能够起到积极的生态保护作用。 对于怒江水电开发争议而言,焦点应该转变为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如果能够将开发和保护齐头并进,那就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利国利民之举。希望这场延续十几年的发展提议可以稳步走上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