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知识-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6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5,分数:105.00)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12005)适用的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为( )。(A) 100km/h (B) 120km/h (C) 140km/h (D) 160km/h(分数:1.00)A.B.C.D.2.铁路列车竖向活载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标准活载,下列荷载中必须计入的荷载是( )。(A) 轨道和列车的重力 (B) 制动力和摇摆力(C) 离心力 (D) 冲击力(分数:1.00)A.B.C.D.3.铁路路肩高程受洪水位控制时,设计洪水频率标准
2、应采用( )。(A) 1/300 (B) 1/200 (C) 1/100 (D) 1/50(分数:1.00)A.B.C.D.4.某滨河路段设计水位标高为 298.3m,壅水高 0.5m,波浪侵袭高 0.4m,斜水流局部冲高 0.45m,河床淤积影响高度 0.8m,该路段路堤的路肩高程应为( )。(A) 300.05m (B) 300.50m (C) 300.55m (D) 300.95m(分数:1.00)A.B.C.D.5.某水库库岸铁路按规定频率计算的设计水位为 452.0m;壅水高 1.0m,该水库正常高水位为 454.00m,波浪倾袭高 1.0m,水库路基的路肩高程应为( )。(A) 4
3、54.00m (B) 454.50m (C) 455.00m (D) 456.50m(分数:1.00)A.B.C.D.6.对路基面的形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路基面形状应设计为三角形路拱(B) 路拱应由路中心线向两侧设 4%的人字排水坡(C)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可改成平面,并设单向排水(D) 不同填料的基床表层衔接时,应设长度不小于 10m的渐变段(分数:1.00)A.B.C.D.7.某路基由黏性土路堤与卵石土路堤相接,铁路为级单线铁路,特重型轨道卵石土路肩比黏性土路肩应高出( )。(A) 0.15m (B) 0.36m (C) 0.40m (D) 0.50m(分数:1.00)A.B.
4、C.D.8.铁路路堑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 )。(A) 0.2m (B) 0.4m (C) 0.6m (D) 0.8m(分数:1.00)A.B.C.D.9.某单线铁路为级铁路,轨道为重型无缝轨道,路基由砂卵石填筑,其直线段路堑的标准路基面宽度应为( )。(A) 6.5m (B) 6.6m (C) 6.7m (D) 7.1m(分数:1.00)A.B.C.D.10.铁路基床表层厚度宜设为( )。(A) 0.4m (B) 0.5m (C) 0.6m (D) 0.7m(分数:1.00)A.B.C.D.11.路基基床顶面设排水横坡时,坡度宜为( )。(A) 2.0% (B) 3.0% (C) 4.0%
5、(D) 5.0%(分数:1.00)A.B.C.D.12.圆砾土中的细粒土含量在 15%30%,该土做填料时应为( )组填料。(A) A组(优质填料) (B) B 组(良好填料)(C) C组(一般填料) (D) D 组(差质填料)(分数:1.00)A.B.C.D.13.下列各组填料中,能直接用于级铁路路堤基床底层的填料是( )。(A) A组 (B) A 组+B 组(C) A组+B 组+C 组 (D) A 组+B 组+C 组+D 组(分数:1.00)A.B.C.D.14.级铁路表层基床土由粉砂填筑时,压实系数应不小于( )。(A) 0.86 (B) 0.89 (C) 0.90 (D) 0.93(分
6、数:1.00)A.B.C.D.15.级铁路底层基床土由中砂填筑时,其相对密度应不小于( )。(A) 0.67 (B) 0.70 (C) 0.75 (D) 0.80(分数:1.00)A.B.C.D.16.当级铁路路堑基床底层为软弱土层时,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值不应小于( )。(A) 0.8MPa (B) 1.2MPa (C) 1.3MPa (D) 1.5MPa(分数:1.00)A.B.C.D.17.下述措施不适宜用做路基基床加固的是( )。(A) 压实 (B) 换土(C) 设置土工合成材料 (D) 桩基(分数:1.00)A.B.C.D.18.铁路路堤基床底层填料为砾石类土,对级铁路不浸水部
7、分的地基系数不应低于( )。(A) 90MPa/m (B) 100MPa/m (C) 120MPa/m (D) 130MPa/m(分数:1.00)A.B.C.D.19.级铁路工后沉降的速率不应大于( )。(A) 30cm/年 (B) 20cm/年 (C) 10cm/年 (D) 5cm/年(分数:1.00)A.B.C.D.20.对于铁路路堤,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对细粒土边坡,当边坡坡高较大时,宜采用折线型边坡(B) 一般情况下,路堤坡脚外应设置不小于 2m宽的天然护道(C) 地面横坡为 1:51:2.5 时,在处理稳定斜坡表层地基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D) 若地
8、基表层为软弱土且标准贯入锤击数小于 4时,应采取必要的地基加固措施(分数:1.00)A.B.C.D.21.对铁路路堑,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土质路堑,当边坡高度不大于 20m时可查表确定路堑边坡的坡度(B) 当路堑边坡高度大于 20m时,对土质路堑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其稳定性系数最小不应小于 1.30(C) 对坡高大于 20m的硬质岩路堑,可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技术(D) 当路堑弃土堆置于山坡下侧时,应间断堆填,以利于排水(分数:1.00)A.B.C.D.22.下列对铁路路基排水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 路堑排水可在路肩两侧设置侧沟(B) 地面横坡明显的地段,可在上方
9、一侧设置排水沟或天沟(C) 对有集中水流进入天沟的地段,应采取防冲刷措施(D) 当采用渗水隧洞排除地下水时,应每隔 30m设置检查井(分数:1.00)A.B.C.D.23.进行路基坡面防护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种草防护适用于坡度缓于 1:1.25的土质边坡(B) 软硬岩层相间的路堑边坡,可采用全部防护或局部防护措施(C) 当浆砌片石护坡高度大于 12m时,宜在适当高度处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0m(D) 当浆砌片石护墙地基为冻胀土时,基础应埋置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 0.25m(分数:1.00)A.B.C.D.24.路基边坡进行冲刷防护时,下述( )不正确。(A) 当河水流速
10、大于 2m/s时,不宜采用植物防护(B) 冲刷防护工程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 0.5m(C) 山区河谷地段,不宜设置挑水导流建筑物(D) 挑水坝坝长不宜大于河床宽的 1/4,坝间距宜为坝长的 12.5 倍(分数:1.00)A.B.C.D.25.改建既有线路基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建既有线路基的路肩高程,应符合新建路基标准(B) 当落道下挖既有线路基时,非渗水土路基自线路中心向两侧做成 4%的排水横坡(C) 当既有路基面高度不变时,困难地段级铁路路堤的路肩宽度不得小于 0.6m(D) 对既有堑坡病害经多年整治已趋稳定的路堑,改建时不宜触动原边坡(分数:1.00)A.B.
11、C.D.26.对列车和轨道荷载换算土柱高及分布宽度,下述( )不正确。(A) 换算土柱重度不同时,其计算高度亦不同(B) 非渗水土路基活载分布于路基面上的宽度小于渗水土路基(C) 活载分布于路基面上的宽度,应自轨枕底两端向下按 45扩散角计算(D) 当换算土柱的计算强度为 60.2MPa,重度为 18kN/m3,其计算高度应取 3.4m(分数:1.00)A.B.C.D.27.某铁路路基位于地面积水区,地面积水深度为 0.2m,路基填料毛隙水强烈上升高度为 1.2m,该段路基高度不宜小于( )。(A) 0.7m (B) 1.4m (C) 1.7m (D) 1.9m(分数:1.00)A.B.C.D
12、.28.某铁路路基位于季节冻土地区,冻前地下水水位为 1.2m,土层毛隙水强烈上升高度为 0.8m,有害冻胀深度为 1.5m,该段路基高度不宜小于( ),(A) 0.1m (B) 1.1m (C) 1.6m (D) 4.0m(分数:1.00)A.B.C.D.29.某铁路路基位于盐渍土地区,土质毛隙水强烈上升高度为 1.0m,地下埋深 0.2m,蒸发强烈影响深度为1.2m,该段路基不宜低于( )。(A) 0.8m (B) 1.0m (C) 2.0m (D) 2.5m(分数:1.00)A.B.C.D.30.下述( )方法不适于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A) 支撑渗沟 (B) 渗水暗沟 (C) 仰斜
13、式钻孔 (D) 天沟(分数:1.00)A.B.C.D.31.由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直径 30cm荷载板下沉 1.25mm时对应的荷载强度 P(MPa)与其相应下沉量 1.25mm的比值为( )。(A) 压实系数 (B) 地基系数 (C) 承载比 (D) 基床系数(分数:1.00)A.B.C.D.32.最优含水量是指( )。(A) 该含水量下土的力学强度最好 (B) 该含水量下土的物理性状最佳(C) 该含水量下土的压实性最好 (D) 该含水量下土可达到较小的压缩性(分数:1.00)A.B.C.D.33.路基设计时,下述( )不正确。(A)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B) 当路基挖填
14、高度较大时应与桥、隧方案进行比选(C)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加安全高度(D) 路基设计提倡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分数:1.00)A.B.C.D.34.高速公路高填深挖段边坡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下述对动态设计法的理解中( )正确。(A) 动态设计即在不同设计阶段中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使设计不断优化(B) 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C) 当反馈回的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及监测资料与原设计资料有变化时,应及时对设计方案作出优化、修改和完善(D) 采用动态设计方案的工程可适当减少前期调查工作,但应及时反馈施工中的信
15、息(分数:1.00)A.B.C.D.35.下述叙述中( )不正确。(A) 路堑是指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B) 下路堤是指路面顶面以下 1.5m的填方部分(C) 路面底面以下 0.30.8m 的部分称为下路床(D) 路基压实度系指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分数:1.00)A.B.C.D.36.下列( )不属于特殊路基。(A) 位于特殊土地段的路基 (B) 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C) 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D) 路基高度超过 20m的路基(分数:1.00)A.B.C.D.37.路基设计时下述( )不正确。(A) 悬崖陡坡地段的三、四级公路,当山体岩石整体性好时,
16、可采用半山洞(B) 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级公路填方路基下路床的填料 CBR值不宜小于 5(C) 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三级公路挖方路基上路床的压实度不宜小于 94%(D)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100mm(分数:1.00)A.B.C.D.38.填方路基设计时下述( )不正确。(A) 上路堤填料的最小强度不宜小于 3(B) 当路基填料的 CBR值不满足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C) 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三、四级公路路堤的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值(D) 当采用护脚路基时,护脚高度不宜超过 2m(分数:1.00)A.B.C.D.39.下述对挖方路基的要求中( )不合理。(A
17、) 一般黏性土路堑边坡高度不大于 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 1:1(B) 边坡高度大于 20m的软弱松散岩石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C) 当岩石挖方高度超过 20m时,应进行路基高边坡个别处理设计(D) 硬质岩石挖方路基宜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分数:1.00)A.B.C.D.40.对高路堤及陡坡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时,下述( )不合理。(A) 路堤稳定性分析包括路堤堤身的稳定性、路堤和堤身的整体稳定性、路堤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带滑动的稳定性等内容(B) 稳定性分析时,对施工期应采用总应力法,强度参数应采用三轴不排水剪强度指标(C) 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宜采用简化毕肖普法
18、或不平衡推力传递法(D) 路堤稳定性分析评价应主要参照稳定性计算结果决定(分数:1.00)A.B.C.D.41.对挖方高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下述( )不正确。(A) 边坡稳定性评价宜综合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进行(B) 对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C) 边坡稳定性计算时的非正常工况主要指暴雨,连续降雨或地震等工况(D) 对于一级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非正常工况时的安全系数宜取 1.101.20(分数:1.00)A.B.C.D.42.关于填石路堤,下述( )不正确。(A) 填筑硬质石料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摊铺层厚度的 2/3(B)
19、 对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C)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D) 施工参数指填筑材料的压实度(分数:1.00)A.B.C.D.43.关于粉煤灰路堤设计下述( )不合理。(A) 粉煤灰路堤是指全部采用粉煤灰或部分采用粉煤灰填筑的路堤(B) 任何等级的公路路堤严禁采用烧失量大于 20%的粉煤灰(C) 粉煤灰路堤设计时,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内摩擦角、内聚力、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毛隙上升高度等(D) 对高度在 5.0m以上的粉煤灰路堤应验算路堤自身的稳定性(分数:1.00)A.B.C.D.44.关于路基排水设计下列( )不
20、正确。(A)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采取堵、截为主,防排疏结合的原则进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B) 公路排水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C) 排水困难地段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D) 各类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分数:1.00)A.B.C.D.45.进行公路路基地表排水设计时,下述( )不合理。(A) 地表排水设计中对降雨的重现期均不应低于 15年(B) 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 0.3%,困难情况下可减少至 0.1%(C) 水流通过坡度大于 10%,水头高差大于
21、1.0m的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D) 气候干旱且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沿线的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汇集地表水(分数:1.00)A.B.C.D.46.下述( )不是公路路基地下排水形式。(A) 边沟 (B) 暗沟 (C) 渗沟 (D) 仰斜式排水孔(分数:1.00)A.B.C.D.47.公路路基进行坡面防护时下述( )不合理。(A) 当采用种草植被防护时,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B) 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适用于缓于 1:0.75的土质和全风化岩石边坡(C) 采用护面墙防护时,单级护面墙高度不宜超过 5m(D) 路基采用封面防护时,封面厚度不宜
22、小于 30mm(分数:1.00)A.B.C.D.48.沿河公路路基防护时,下述( )不合理。(A) 冲刷防护工程的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上波浪侵袭、壅水高度及安全高度(B) 对局部冲刷过大且深基础施工不便的挡土墙或路基可采用护坦防护(C) 抛石防护一般多用于抢修工程(D) 浸水挡土墙一般适用于冲刷较轻且河水流速较缓的地段(分数:1.00)A.B.C.D.49.计算公路路基挡土墙荷载计算时,下述( )不合理。(A) 挡土墙荷载采用以极限状态设计的分项系数法为主的设计方法(B) 当墙高小于 10.0m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挡土墙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宜取 1.0(C) 作用于一般地区挡土墙上的力可不计
23、入偶然荷载(D) 挡土墙前的被动土压力一般可不计入,当基础埋置较深且地层稳定、不受水流冲刷和扰动破坏时,可计入被动土压力,但应按规定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分数:1.00)A.B.C.D.50.下述作用于公路路基挡土墙上的荷载中,( )不是偶然荷载。(A) 地震作用力 (B) 泥石流作用力(C) 洪水时的流水压力 (D) 墙顶护栏上的车辆撞击力(分数:1.00)A.B.C.D.51.计算公路挡土墙荷载时,下述( )为其他可变荷载。(A) 车辆荷载引起的土侧压力 (B) 人群荷载(C) 与施工有关的临时荷载(D) 冻胀压力(分数:1.00)A.B.C.D.52.计算公路挡土墙荷载时,下述( )荷载组合
24、为组合。(A) 挡土墙结构重力、墙顶上的有效永久荷载,填土重力、填土侧压力及其他永久荷载组合(B) A+基本可变荷载组合(C) B+波浪压力+冻胀压力(D) B+地震力+冻胀压力(分数:1.00)A.B.C.D.53.计算公路浸水挡土墙的静水压力,墙背动水压力及浮力时下述( )不合理。(A) 当挡土墙墙背为岩块时,须计入墙背动水压力(B) 当墙背为粉砂土时,须计入墙身两侧的静水压力(C) 节理很发育的岩石地基,墙身所受浮力按计算水位的 100%计算(D) 岩石地基墙身所受浮力按计算水位的 50%计算(分数:1.00)A.B.C.D.54.公路挡土墙所受到的车辆荷载作用在挡土墙墙背填土上所引起的
25、附加土体侧压力可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当挡土墙墙高为 6m墙背填土重度为 20kN/m3时,换算土层厚度宜取( )m(不计人群荷载)。(A) 0.50 (B) 0.75 (C) 1.0 (D) 1.25(分数:1.00)A.B.C.D.55.在渗流的作用下,局部土体粗细颗粒同时浮动时称作( )。(A) 管涌 (B) 流土 (C) 接触冲刷 (D) 接触流失(分数:1.00)A.B.C.D.56.下列坝型中不属于碾压式土石坝的是( )。(A) 混凝土拱坝 (B) 均质土坝 (C) 斜墙式土坝 (D)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分数:1.00)A.B.C.D.57.对碾压式土石坝的防渗土料的要求,下
26、述哪一款是错误的( )。(A) 心墙土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 110-5cm/s(B) 防渗土料中易溶盐质量百分含量不应大于 3%(C) 均质土坝中填料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 5%(D) 填料浸水、失水时,体积变化较小(分数:1.00)A.B.C.D.58.碾压式土石坝的反滤料应符合一定要求,下述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地致密,抗水性和抗风化性能满足工程运行条件要求(B) 具有要求的级配(C) 具有要求的透水性(D) 反溶料中的黏粒含量不应低于 5%(分数:1.00)A.B.C.D.59.下列不符合碾压式土石坝填筑要求的是( )。(A) 二级坝中黏性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 0.98(B) 砂土
27、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 0.75(C)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中的堆石料孔隙率宜为 2028%(D) 黏性土的施工填筑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优含率的-2%+3%之内(分数:1.00)A.B.C.D.60.土石坝坝顶高程应取下列四个条件的( )。(1)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2)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3)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作件的坝顶超高。(4)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加地震安全加高。(A) 平均值 (B) 最大值(C) 平均值+0.5m (D) 最大值+0.5m(分数:1.00)A.B.C.D.61.下述( )不宜作为碾压式土石坝坝体排水的方式。(A) 褥垫式排水 (B
28、) 贴坡式排水 (C) 渗水隧洞排水 (D) 棱体排水(分数:1.00)A.B.C.D.62.对较重要的土石坝,其上游护坡的覆盖范围宜为( )。(A) 自坝顶至死水位 (B) 自坝顶至死水位下 1.5(C) 自坝顶至死水位下 2.5m (D) 自坝顶至坝脚(分数:1.00)A.B.C.D.63.处理砂砾石坝基的主要目的是( )。(A) 渗流控制 (B) 强度控制(C) 沉降控制 (D) (A)+(B)+(C)(分数:1.00)A.B.C.D.64.进行坝基处理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大面积溶蚀未形成溶洞的石灰岩坝基可做铺盖防渗(B) 当基岩裂隙宽度大于 0.150.25mm 时,应
29、采用水泥灌浆(C) 当可能液化土层很厚时,可采取适当方法加密(D) 湿陷性黄土不能用于土石坝坝基(分数:1.00)A.B.C.D.65.土石坝渗流计算时,可不包括下列( )水位组合。(A) 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B) 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C) 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D) 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最低的水位(分数:1.00)A.B.C.D.66.土坝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水库运行的不同工况,但可不必考虑( )。(A) 施工期的上游坝坡 (B) 稳定渗流期的上游坝坡(C) 水位下降期的下游坝坡 (D) 正常运行遇地震的下游坝坡(分数:1.00)A.B.C.D.67.某均质
30、坝为无黏性土,其颗粒分配曲线上的特征粒径分别为:d10=0.05,d 15=0.12,d 30=0.15,d 60=0.38,d 85=0.50mm,某砂场的砂料的 D15=0.5mm,该料( )作为坝体的第一层反滤层。(A) 可采用 (B) 不能使用 (C) 可部分使用 (D) 不能判定(分数:1.00)A.B.C.D.68.土石坝中的中坝是指高度在( )的坝。(A) 高度在 2040m 的坝 (B) 高度在 2060m 的坝(C) 高度在 3060m 的坝 (D) 高度在 3070m 的坝(分数:1.00)A.B.C.D.69.某均质碾压式土坝坝体下截水槽底面高程为 140.00m,顶面高
31、程为 145.00m,坝基底面高程为145.00m,顶面高程为 165.00m,防浪墙顶面高程为 166.00m,该土坝坝高应为( )。(A) 20m (B) 21m (C) 25m (D) 26m(分数:1.00)A.B.C.D.70.下列土石坝设计条件中( )属于非常运用条件。(A) 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B) 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水位的经常性变化和降落(C) 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D) 施工期(分数:1.00)A.B.C.D.71.下述坝型( )不是土质防渗体分区坝。(A) 面板坝 (B) 土质心墙坝 (C) 土质斜心墙坝 (D) 土质斜墙坝(分数:1.00)A.B.C.D.7
32、2.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无黏性土的标准不包括下述( )。(A) 黏粒(粒径小于 0.005mm)含量(质量)不大于 3%(B) 塑性指数不大于 3(C) 颗粒间不具有黏结力(D) 黏土矿物中蒙脱石的百分含量不超过 30%(分数:1.00)A.B.C.D.7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分散性土不具有以下( )性质。(A) 遇水后易分散 (B) 钠离子含量较高(C) 黏粒含量较高 (D) 大多具有中低塑性(分数:1.00)A.B.C.D.7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评定软黏土的标准中,下述( )不正确。(A) 液性指数 Il0.75 (B) 无侧限抗压强度 qu100kPa(C) 标准贯入击数 N6
33、3.54 (D) 灵敏度 st4(分数:1.00)A.B.C.D.75.某黏性土层中有机质含量 Q=8%,该土按有机质含量可定为( )。(A) 有机质土 (B) 泥炭土 (C) 泥炭 (D) 革炭(分数:1.00)A.B.C.D.7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硬岩是指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 )的岩石。(A) 60MPa (B) 30MPa (C) 15MPa (D) 5MPa(分数:1.00)A.B.C.D.77.渗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相邻土层流动时,将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中的细颗粒带入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中的现象称( )。(A) 管涌 (B) 流土 (C) 接触流失 (D) 接触冲刷(分
34、数:1.00)A.B.C.D.78.碾压式土石坝不包括下列( )。(A) 拱坝 (B) 均质土坝(C)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D) 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分数:1.00)A.B.C.D.79.下述对土石坝防渗土料的要求中( )不正确。(A) 渗透系数:均质土坝不大于 110-4cm/s,心墙和斜墙不大于 110-5cm/s(B) 水溶盐含量(指易溶盐和中溶盐,按质量计)不大于 5%(C) 有较好的塑性及渗透稳定性(D) 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化小(分数:1.00)A.B.C.D.80.以下( )土可作为土石坝防渗体填筑料。(A) 塑性指数大于 20和液限大于 40%的冲填土(B) 中塑性、中液限黏土(
35、C) 早更新的午城黄土(D) 分散性黏土(分数:1.00)A.B.C.D.81.碾压式土石坝坝体填筑时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下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土石料要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B) 对不同的压实机具应采用不同的压实标准(C) 坝体不同部位均应采用同一压实标准(D) 不同级别的土石坝应采用不同标准(分数:1.00)A.B.C.D.82.土石坝填筑料为黏性土时,其压实标准应采用( )。(A) 干密度 (B) 相对密度 (C) 压实度 (D) 压实度与最优含水率(分数:1.00)A.B.C.D.83.某碾压式土石坝为 2级坝,其黏性土的压实度应为( )。(A) 96% (B) 97% (C)
36、 98% (D) 100%(分数:1.00)A.B.C.D.84.土石坝中砂砾石的填筑标准应以相对密度控制,对于砂土,填筑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 )。(A) 0.77 (B) 0.75 (C) 0.70 (D) 0.67(分数:1.00)A.B.C.D.85.碾压式土石坝填筑时,黏性土的施工填筑含水率一般情况下应( )。(A) 取最优含水率值(B) 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2%+3%之间(C) 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2%+2%之间(D) 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3%+2%之间(分数:1.00)A.B.C.D.86.某碾压式土石坝坝高 75m,其坝顶宽度宜选用( )。(A) 3m (B) 5m (C) 9m
37、 (D) 12m(分数:1.00)A.B.C.D.87.下述对土质防渗体分区坝防渗体的要求中( )是错误的。(A) 土质防渗体应满足渗透比降,下游浸润线和渗透流量的要求(B) 土质防渗体顶部的水平宽度不宜小于 3.0m(C) 心墙底部宽度不宜小于 4.0m(D) 防渗体应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分数:1.00)A.B.C.D.88.碾压式土石坝反滤层可不考虑以下( )要求。(A) 使被保护土不发生渗透变形(B) 使坝体不致发生过量变形(C) 渗透性大于被保护土,能畅通地排出渗透水流(D) 不致被细黏土淤塞失效(分数:1.00)A.B.C.D.89.当采用人工法施工时,土石坝中的水平反滤层最小厚度不宜
38、小于( )。(A) 30cm (B) 50cm (C) 100cm (D) 150cm(分数:1.00)A.B.C.D.90.土石坝中设置的坝体排水不具有( )作用。(A) 降低坝体中的浸润线和孔隙水压力 (B) 防止渗流出逸处发生渗透变形(C) 保护土坡不产生冻胀破坏 (D) 使坝体的变形不致过大(分数:1.00)A.B.C.D.91.设计土石坝上游护坡时,可不考虑( )。(A) 波浪淘刷 (B) 顺坝水流冲刷(C) 漂浮物和冰层的撞击及冻冰的挤压 (D) 冻胀干裂及蚁鼠等动物破坏(分数:1.00)A.B.C.D.92.下述对土石坝护坡范围的说法中( )不正确。(A) 上游护坡面上部应自坝顶
39、起 (B) 上游护坡面下部应至死水位止(C) 下游护坡面上部应自坝顶起(D) 下游护坡面下部应至排水棱体或坝脚止(分数:1.00)A.B.C.D.93.土石坝坝基下采取垂直防渗措施时,不宜采用( )。(A) 明挖回填截水槽 (B) 灌浆帷幕 (C) 混凝土防渗墙 (D) 排水减压井(分数:1.00)A.B.C.D.94.某土石坝坝基下存在砂砾石透水层,其厚度 810m,采用垂直防渗措施时应优先选用( )。(A) 采用明挖回填黏土截水槽 (B) 采用混凝土防渗墙(C) 采用灌浆帷幕 (D) 下部采用灌浆帷幕,上部采用截水槽(分数:1.00)A.B.C.D.95.当坝基中渗透水流有可能引起坝下游地
40、层渗透变形时,应采取( )措施。(A) 坝基上游设置排水措施 (B) 设置坝基排水措施(C) 采取下游防渗铺盖 (D) 设置垂直防渗措施(分数:1.00)A.B.C.D.96.控制灌浆帷幕的标准应采用灌后基岩透水率控制,对于 1级坝,基岩灌后透水率宜为( )。(A) 13Lu(吕荣) (B) 23Lu(吕荣)(C) 35Lu(吕荣) (D) 510Lu(吕荣)(分数:1.00)A.B.C.D.97.土石坝进行渗流计算时可不包括以下( )内容。(A) 坝体浸润线及其上下游出逸点的位置(B) 确定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C) 确定设计水位(D) 确定坝肩等势线(分数:1.00)A.B.C.D.98.土
41、石坝进行渗透稳定计算时不包括下列( )。(A) 判明坝上游渗流起始段的渗透稳定(B) 判明坝下游渗流出逸段的渗透稳定(C) 判明坝和坝基土体的渗透稳定 (D) 判明土的渗透变形形式(分数:1.00)A.B.C.D.99.计算土石坝坝坡稳定性时,( )情况下可不计算下游坝坡的稳定性。(A) 施工期 (B) 稳定渗流期(C) 水库水位降落期 (D) 正常运用遇地震时(分数:1.00)A.B.C.D.100.计算土石坝稳定性时,各种工况下均应采用土体的( )抗剪强度进行计算。(A) 总应力法 (B) 有效应力法 (C) 峰值强度 (D) 残余强度(分数:1.00)A.B.C.D.101.对于一级坝,
4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 )方法。(A) 三轴试验 (B) 直接慢剪试验 (C) 直接快剪试验 (D) 固结快剪试验(分数:1.00)A.B.C.D.102.在土石坝施工期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坝坡稳定性时,如采用三轴仪测定无黏性土抗剪强度,应采用( )试验方法。(A) 慢剪 (B) 固结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C) 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 (D) 固结排水剪(分数:1.00)A.B.C.D.103.土石坝坝基中某黏性填土层以上的填土高度为 15m,平均容重为 18kN/m3,黏性土层的孔隙水压力系数为 0.02,该黏土层施工期起始孔隙压力 u0为( )。(A) 5.4kPa (B) 10.8kPa (
43、C) 15kPa (D) 20kPa(分数:1.00)A.B.C.D.104.某三级土石坝施工后监测时,可不监测( )。(A) 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B) 渗流量(C) 坝体及坝基的孔隙压力 (D) 坝体应力(分数:1.00)A.B.C.D.105.土石坝进行沉降计算时,每一分层土的计算压缩曲线可取平均压缩曲线,平均压缩曲线上的孔隙比值应为( )。(A) 某级压力下各土样孔隙比的平均值 (B) 某级压力下各土样孔隙比的设计值(C) 某级压力下各土样孔隙比的标准值 (D) 某级压力下各土样孔隙比的特征值(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8.00)106.
44、下列关于铁路路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非渗水土路基顶面应设路拱B.所有岩石填筑的路基顶面均不需设路拱C.渗水土路基与非渗水土路基相接时,前者路肩高程应略高于后者;D.困难条件下路肩宽度可比一般情况略小一些107.关于铁路基床下列( )是正确的。(分数:2.00)A.基床表层和底层的填筑要求不同,底层是基础,填筑标准应高于表层B.当基床为渗水土而其下部为非渗水土时。非渗水土层顶面应设排水横坡C.在使用填料时,应选用 A组填料,对 B组填料应进行土质改良后再使用D.基床底层为软弱土层时,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值不得小于 1MPaE.级铁路基床厚度为 2.5m108.(F
45、) 采用 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分数:2.00)A.采用重型碾压机械进行碾压B.对某些软土进行土质改良,如加入石灰等C.加强地上或地下排水措施,拦截、引排、降低、疏干基床范围内的水D.设置砂石桩进行加固E.设置土工合成材料109.关于铁路路基的压实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压实度应采用压实系数作为压实指标B.对细粒土、黏砂土、粉砂土、粗粒土、块石类土均可采用地基系数作为压实指标C.地基系数一般取 30cm直径平板载荷试验中下沉量为 0.125cm时的荷载强度D.不浸水部分的压实度指标应高于浸水部分的压实度指标E.表层的压实度指标应高于底层的压实度指标;110.铁路路基取
46、土坑设置时,下述规定( )是正确的。(分数:2.00)A.当地形平坦时,取土坑应在路堤两侧设置B.当地面横坡陡于 1:10时,取土坑宜设在路堤上侧C.桥头河滩路堤,取土坑不得设在上游侧D.良田地段取土时,应在临近路堤地段深挖取土111.下列关于铁路路堑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分数:2.00)A.边坡坡高大于 20m时,边坡坡度可采用查表法确定B.验算路堤边坡稳定性时,稳定性系数宜取 1.151.25C.不同地层组成的较深路堑,宜在边坡中部或不同地层分界处设置平台D.如弃土堆堆填在山坡上方时宜连续堆填,以防止地面水流入路堑内112.铁路路基在对地面水进行拦截引排时,下列原则不正确的是( )。(
47、分数:2.00)A.路堤天然护道外可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B.路堑可不设置排水沟C.路堑堑顶外应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D.各类排水沟出口应在路基范围以内,不得使水流冲刷环境中边坡等113.铁路路基冲刷防护时下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植物防护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对流速较大、冲刷强烈的地段较适宜B.挑水坝坝长不宜小于河床宽度的 1/4,否则防冲刷效果会受到影响C.一般情况下路基应尽量少侵占河床D.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河段宜设置浸水挡土墙114.铁路软土路基是指具有下列( )特性的路基。(分数:2.00)A.软土的沉积环境是静水或缓慢流水B.软土的压缩性一般为中等压缩性C.软土的含水量一般
48、大于塑限D.软土的强度一般低于 80kPaE.软土的孔隙比一般大于 1.0115.铁路软土路基的选线原则中下述( )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宜选在范围窄,厚度薄的地段通过B.在低缓丘陵区,宜避开封闭或半封闭的洼地C.在山间谷地,宜设在软土底面横坡较陡的地段D.在沉积平原区,宜远离河流、湖塘及人工渠道E.在河流中下游,不宜设在高级阶地上116.铁路软土路基稳定性验算时,下述( )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稳定性验算宜采用圆弧法B.当不考虑地基的固结时,抗剪强度可不计入内摩擦力C.当地基表层铺设加筋土工合成材料时,其强度可不计入D.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不宜小于 1.30E.软土层较
49、薄时,可不验算路堤沿软土层底部滑动的稳定性117.在铁路路基软土沉降量计算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地基总沉降量由瞬时沉降量、主固结沉降量与次固结沉降量三部分组成B.应分别计算瞬时沉降量、主固结沉降量及次固结沉降量,三者累加后即为总沉降量C.计算主固结沉降量可采用分层总和法或应力面积法D.压缩试验资料可采用 elgP曲线也可采用 eP曲线118.铁路路基设计时应考虑膨胀土的( )特性的影响。(分数:2.00)A.具有干缩湿胀特性,吸水膨胀时将对支挡建筑物产生膨胀压力B.强度随干湿循环产生剧烈衰减的特性C.残余强度远低于峰值强度的特性D.裂隙发育,遇水后结构面强度大大降低的特性;119.铁路路基通过膨胀土地区时边坡应进行防护和加固,下述( )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可能发生浅层破坏时,宜采用半封闭的相对保湿防渗措施B.可能发生深层破坏时,应先解决整体边坡的长期稳定,并采取浅层破坏的防护措施C.膨胀土岩指标应采用峰值强度指标D.支挡结构基础埋深应大于 1.0m120.下述( )是黄土的典型特征。(分数:2.00)A.是第四系以来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物B.颗粒成分以黏粒为主C.颜色多为棕黄、灰黄、黄褐色D.具有湿陷性;E.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