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pdf

    • 资源ID:123423       资源大小:200.5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pdf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lead-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9-12-30发布 2010-04-01实施 发 布 环 境 保 护 部 I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方法原理 .1 4 干扰和消除 .1 5 试剂和材料 .1 6 仪器和设备 .2 7

    2、 样品 .2 8 分析步骤 .3 9 结果计算 .3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 II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9 年 12 月 30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0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

    3、污染源废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测定。 方法检出限为 5g/50ml 试样溶液,当采样体积为 400L 时 ,检出限为 0.013mg/m3,测定下限为 0.052m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3 方法原理 用石英纤维滤筒采集废气样品,经消解制备成试样溶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溶液中铅的浓度。 4 干扰和消除 超过铅

    4、100 倍的 Fe3+、 A13+、 Be3+、 Cr3+、 Cd2+、 Cu2+、 Zn2+、 Co2+、 Hg2+、 Sn2+、 Mn2+、Mg2+、 Ag+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SiO32-稍有干扰。 Na+、 K+、 Ca2+稍有增感作用,当浓度高时,可采用稀释的方法消除干扰。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实验用水, GB/T 6682,二 级 。 5.1 硝酸:(HNO3)=1.42 g/ml,优级纯。 5.2 高氯酸: (HClO4)=1.67g/ml,优级纯。 5.3 过氧化氢: (H2O2)=30%,优级纯。 5.4 硝酸溶液: (HNO

    5、3)=1%。 用硝酸(5.1) 配制。 5.5 硝酸溶液:1+1 。 用硝酸(5.1) 配制。 5.6 铅标准贮备液:(Pb)=1.00mg/ml。 称取 0.5000g 金属铅(99.99) 于 100ml 烧杯中,用(1+1) 硝酸溶液(5.5)15ml 溶解,冷却后,移入 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铅标准贮备液也可使用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5.7 铅标准使用液:(Pb)=100 g/ml。 将铅标准贮备液(5.6) 用 1HNO3(5.4)稀释为每毫升含 100g 铅的标准使用液。 5.8 乙炔:纯度不低于 99.6%。 6 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6、的 A 级玻璃仪器。 6.1 烟尘采样器:流量范围(5 50)L/min 。 6.2 石英纤维滤筒。 注:如滤筒空白值较高,使用前可先用热(1+1) 硝酸溶液(5.5)浸泡约 3h(不能煮沸,以免破坏滤筒)。从酸中取出后,在水中浸泡 10 min,取出用水淋洗至近中性,烘干后即可使用。 6.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4 电热板。 7 样品 7.1 样品的采集 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进行样品采集。当温度低于 400时在管道内等速采样。当温度高于 400时,铅呈气态存在,应将废气导出管道外,使温度降至 400以下,以 20L/min 流量恒

    7、流采样(10 30) min。 7.2 样品的保存 滤筒样品采集后将封口向内折叠,竖直放回原采样盒中,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7.3 试样的制备 将滤筒剪成小块,放入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1) 硝酸溶液(5.5)50ml 和 30过氧化氢(5.3)15ml 浸没样品滤筒,瓶口插入一小漏斗,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微沸,保持微沸 2h。冷却后小心滴加 30过氧化氢(5.3)5ml,必要时可补加少量水,再在电热板加热至微沸,保持微沸 1h。冷却后过滤,滤液滤入烧杯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滤渣三次以上,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将装有滤液的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将滤液蒸至近干(蒸干温度不宜太高,以免崩溅),再加入(

    8、1+1) 硝酸溶液(5.5)2ml ,加热使残渣溶解,冷却后将溶液转移至 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7.4 空白试样的制备 取同批号空白滤筒两个,和样品同时处理操作,制备成空白试样。 8 分析步骤 8.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 仪器参数可参照说明书进行选择,以下所列条件和参数供参考。 波长: 283.3nm;狭缝宽度: 0.8nm;灯电流: 5mA;火焰类型:空气- 乙炔;气体流量:乙炔 2.1L/min,空气 8.0L/min;燃烧器高度:10.0 cm 。 8.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 7 个 50ml 容量瓶,按表 1 配制铅标准系列。用 1%

    9、硝酸溶液(5.4) 稀释至标线,摇匀。 表 1 铅标准系列 瓶 号 0 1 2 3 4 5 6 铅标准使用液(ml) 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铅浓度( g/ml) 0.0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 8.2.2 绘制标准曲线 按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铅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并计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 8.3 试料的制备 取适量试样溶液于 50ml 容量瓶中,用 1%硝酸溶液(5.4) 稀释至标线。同法制备空白试料。 8.4 试料的测定 按标准曲线绘制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试料和空白试料的吸光度。 9 结果计算 根据所测定

    10、的吸光度值,由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试料和空白试料中铅的浓度,并由式(1)计算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铅浓度(mg/m3)。 (Pb)= atnd VVV 50)(1 0( 1) 式中: (Pb)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铅浓度(mg/m3); 1 试料溶液中铅浓度, g/ml; 0 空白试料中铅浓度的平均值, g/ml; 50试料溶液体积, ml; V 试样溶液总体积, ml; tV 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 ml; andV 标准状态(101.325kPa ,273K) 下干气的采样体积,L。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按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相关规定执行。


    注意事项

    本文(HJ 538-2009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