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810-2008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233198       资源大小:165.7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810-2008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DB51B 2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8102008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s of Rationing Sorghum Production 2008-6-6 发布 2008-9-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 8102008 I 目 次 前 言 .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及定义 2 4 适宜区域 2 5 品种选择 2 6 头季高粱生产技术 2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 编制说明 5 DB51/T 8102008 1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宜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毛思根、卢学兰、章锐、周孝强、杨齐、罗利、潘世江。 本标准由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DB51/T 8102008 2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高粱的适宜区域、品种选择、对头季高粱生产基本要求和再生季生产管理措施等操作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再生高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3、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 51/336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原料)环境条件 DB 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 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头季高粱 The first of sorghum 春季播种、夏秋收获的高粱。 3.2 再生高粱 Rationing sorghum 头季高粱成熟收获后,通过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措施,使茎杆基部节位上的休眠腋芽萌发成苗、抽穗扬花并灌浆成熟,从而再收获一次的高粱。 4 适宜区域

    4、川东南秋季光热条件较好、海拔450 m以下的平坝、浅丘地区。土壤宜选择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DB 51/336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原料)环境条件”要求。 5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筛选、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杂交高粱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要求。目前,推荐选用泸糯 8 号、泸糯 9 号、泸杂 4 号和两糯 1 号等杂交品种。 6 头季高粱生产技术 6.1 播种育苗 6.1.1 种子处理 DB51/T 8102008 3 每 667 本田备杂交种子 0.3 kg0.4 kg 。播前晒种 4 h8 h,再用清

    5、水浸泡 12 h 24 h,之后取出待播。 6.1.2 播种 头季高粱 2 月底至 3 月中旬播种,每 667 苗床播种量 4 kg5 kg,地膜保温培育壮苗。 6.2 移栽 苗龄 25 d30 d 或叶龄 5 叶时移栽。提倡“双二”、“双三”小春预留行对半种植,大春季每 667 种植高粱 3 000 窝3 500 窝,每窝双株,共 6 000 株7 000 株,移栽后浇定根清粪水,确保成活。 6.3 去蘖 移栽后注意查苗补缺。返青成活后至拔节期间,及时抹去分蘖芽苗,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健壮生长。 6.4 施肥 提倡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早施重施追肥。头季全生育期 每667 施纯氮10 kg1

    6、5 kg,氮:磷:钾以2:1:1为宜。施肥要求符合“ DB 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下同)。 6.4.1 苗肥 栽后 5 d7 d ,每 667 施人畜粪肥 1 000 、尿素 5 kg 或碳铵 10 、过磷酸钙 30 40 ,并结合除草进行浅中耕覆土。 6.4.2 拔节肥 拔节前,每 667 施农家肥 1 000 1 500 、 三元复合肥 25 kg 30 kg(或尿素、硫酸钾各 10 kg), 结合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和培土。 6.4.3 穗肥 幼穗分化期根据田间长势酌情施用。一般每667 施清粪水 1 000 、尿素 3 kg 5 kg。 6.5 病虫害防治 头季

    7、高粱重点防治螟虫、蚜虫、纹枯病、炭疽病等病虫害。提倡采取农业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化学防治应按照“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 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忌用有机磷、有机氮、无机铜制剂农药。 由于不同高粱品种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大面积防治前应做好药害试验。 6.5.1 螟虫 主要发生于抽穗至灌浆期。使用 5 %氟虫腈(锐劲特)或 3.5 %甲维盐等农药,分始穗期、灌浆期两次兑水防治。 6.5.2 蚜虫 使用 2.5 %溴氰菊酯、 20 %杀灭菊酯、 70 %吡虫啉(艾美乐)或抗蚜威等

    8、农药,以 5 %虫株率作为防治指标。 6.5.3 纹枯病 上年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处理带病秸秆,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 3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20 % 井岗霉素、70 % 多菌灵或 50 %速克灵等农药进行防治。 6.5.4 炭疽病 上年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处理带病秸秆,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 3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25 % 溴菌腈(炭特灵)、10 % 苯醚甲环唑(世高)等农药进行防治。 DB51/T 8102008 4 6.6 收获 腊熟末期收割,即头季高粱穗子上中部子粒变红变硬后立即抢晴收割,确保再生高粱能适期完成生育进程。 7 再生季高粱生产技术 7.1 留桩高度 头

    9、季高粱收获时桩高控制在离地面 3 4 ,留桩过高,穗小不整齐,留桩过低,再生苗细弱。 7.2 除秆覆盖 头季收割后当日立即砍去高粱秆。要求用利刀平砍或枝剪平剪,避免破桩、伤芽,造成桩头失水或腐烂,保证近地 1 2 节位腋芽顺利萌发成苗。无病虫高粱秆可就地覆盖行间保湿、防草(忌盖桩头),也可搬出地外集中处理。 7.3 注意防涝 砍秆后及时清沟,保持田间排水顺畅,防止积水烂蔸。 7.4 施肥 7.4.1 促芽肥 在头季高粱收获前 10 d 15 d,每 667 用尿素 5 10 加足量清粪水窝施,施后覆土,促休眠芽醒芽。 7.4.2 发苗肥 头季高粱收获后 1 d2 d 内,每 667 用人畜粪肥

    10、 1 000 、尿素 5 kg 或碳铵 15 、过磷酸钙 2030 灌窝覆土,促进腋芽萌发成再生苗。 7.4.3 壮杆肥 再生苗 6 叶7 叶时,每 667 施农家肥 1 000 1 500 、三元复合肥 20 kg25 kg(或尿素、硫酸钾各 8 kg10 kg),促进茎杆健壮生长,争取大穗。 7.5 抹芽疏苗 当再生苗长到 2 叶 3 叶时,每窝保留健壮苗 2 个3 个,抹去多余蕖苗和病弱苗,以分株办法补足缺窝,每 667 留苗 8 000 株左右。 7.6 中耕培土 结合发苗肥施用,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施用壮杆肥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培土上厢,促进再生苗自身根系建成,确保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夺取高产。 7.7 病虫害防治 再生高粱病虫害防治同头季高粱,但应特别加强对螟虫、蚜虫的防治和防鸟。 7.8 收获 蜡熟末期后抢晴天收获、及时打晒,避免因秋季绵雨造成损失。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810-2008 《再生高粱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