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20 B 4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8482013 微贮饲料调制技术规程 2013 - 04 - 16发布 2013 - 04 - 16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4/ T 8482013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亮、张凌青、杜杰、张建勇、杨建刚、贾松柏、吴德、胡世强、周托、褚芸 英、杨鸿斌。DB64/ T 84
2、82013 1 微贮饲料调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贮饲料调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制作要求和方法、开封及取用、检验方法和饲喂。 本标准适用于微贮饲料的加工调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 6433-2006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方法 GB/T 6438-2007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T 20805-2006 饲
3、料中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测定 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NY/T 1459-2007 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DB64/T 752-2012 饲草包膜青贮加工调制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微贮饲料 在秸秆、牧草等饲料作物中按比例添加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在密闭和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 物的发酵作用,使质地粗硬的干黄秸秆和牧草变成柔软多汁、气味酸香、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的粗饲料。 3.2 饲草 茎叶可作为草食动物饲料的禾本植物。主要包括:玉米(青贮玉米、玉米秸秆)、稻(麦)秸秆、 牧草(燕麦、高粱)等。 3.3
4、 添加剂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有益菌组成的专门用于调制饲草的一类活性微生物添加剂。 注:主要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微贮饲料内微生物菌群,调控微贮发酵过程,促进益生菌大量繁殖,更快地产生乳酸,DB64/ T 8482013 2 有效地保存微贮原料内的营养物质。如: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 4 微贮饲料制作要求和方法 4.1 微贮技术要求 4.1.1 微贮过程应在压实、密闭、不漏气的无氧条件下完成。 4.1.2 原料应清洁、无霉变。 4.1.3 原料应铡短,以 1 3为宜。 4.1.4 原料应适时收获。 4.1.4.1 玉米 青贮玉米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刈割。玉米秸秆在掰棒后及时收获。 4.1.4.
5、2 禾本科牧草 在孕穗期或抽穗期刈割。 4.1.5 原料含水率 原料水分含量应控制在 60%70%。 4.1.6 添加剂种类及用量 4.1.6.1 添加剂的选择 微贮时应根据所贮原料及微贮菌种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菌种。 大部分微贮剂对饲草料完成发酵的时 间在50d左右。 4.1.6.2 添加量 主要根据微贮原料来确定,添加量为0.0050.01,具体操作参照产品说明。 4.1.7 微贮处理的季节、温度及时间 宁夏地区适宜的时间一般在5月份10月份。选择晴朗、无大风的天气。一般适宜温度是1530 。不同环境温度与微贮处理时间的关系见附录A。 4.2 设备和设施 4.2.1 包膜微贮设备和设施 包膜
6、微贮的设备和设施应符合DB64/T 752-2012的规定。 4.2.2 微贮设备和设施 4.2.2.1 设备 饲草收割机、铡草机、运草车辆、压实工具。 4.2.2.2 设施 DB64/ T 8482013 3 微贮池应做到不透气,不渗水。如有条件,微贮池的四壁和底部用石头或砖块砌、水泥勾缝,抹面 建成永久池;没条件的挖成土池也可以,但在池壁四周及底部应裱衬一层塑料薄膜。池的内壁应光滑坚 固,并有一定的斜度(与沿垂面的夹角以8 o 10 o 为宜),以保证边角处的贮料能够被压实。将原料适时 收获后,当水分达到60%70%时,运送到微贮制作地点。 4.3 制作方法 4.3.1 微贮菌种活化与稀释
7、 4.3.1.1 菌种活化 根据所贮饲料的种类和贮量,确定所使用的菌种和添加比例,然后倒入1L2L的水中充分搅拌,在 常温下放置1h2h,活化菌种,形成菌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水中加适量白糖,以提高菌种的活 化率。用于活化的容器,均须刷洗干净。活化好的菌液应在当天用完,不应隔夜使用。 4.3.1.2 菌液稀释 4.3.1.2.1 将活化好的菌液加入 1080 的水进行稀释。 4.3.1.2.2 大规模制作微贮饲料需配备较大容量的水箱用来配制稀释菌液。水箱容积根据窖的大小而 定,一般在 500L2000L,有 2 个水箱交替使用为宜。 4.3.2 包膜微贮制作 包膜微贮的制作应符合DB64/
8、T 752-2012的规定。 4.3.3 微贮池制作 4.3.3.1 切碎和压实 将原料及时用铡草机进行切碎,分层微贮,每层厚20cm30cm,均匀喷洒菌液,边喷洒边压实,小 规模操作时可采用人工层层踩实,特别要注意边角踩踏,不宜留缝隙。大池微贮,一般采用大型拖拉机 或者四轮拖拉机压实, 微贮池的边角应采用人工踏实或机械压实。 水分不足的原料还要喷洒一定量的水, 再喷洒菌液压实,反复操作,直到压实后原料高于窖口40cm以上进行封口,以保证下沉后不漏气或防止 渗进雨水。装窖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小型窖要当天完成,大型窖最好不超过3天。当天未装满的窖, 须用塑料薄膜压严,第2天揭开薄膜继续装窖。
9、4.3.3.2 密封 封顶时先在顶层按200g/m 2 250g/m 2 均匀洒上人工盐,再铺20cm30cm厚的干燥麦秸或稻草,然后 用双层塑料薄膜封顶,薄膜上部用3050厚的土或泥从后向前依次压实、封严,四周再用土压实, 池周围挖排水沟。封顶后要经常查看池顶变化,发现裂缝或凹坑,应及时填平封严,以防漏气腐败。封 顶2d3d后要随时观察,发现原料下沉,应在下陷处填土,防止空气与雨水进入。 5 微贮饲料的开封及取用 5.1 微贮饲料一般经过 50d60d 后即可开启使用。 5.2 包膜微贮饲料取喂时,将外面包裹的塑料膜拆开(可沿包裹方向拆开,最好不要剪断,缠好后可 旧物利用),剪开里面的网或绳
10、,取出青贮料即可,取喂量应按照家畜饲养量以当天喂完为宜。 DB64/ T 8482013 4 5.3 微贮池取喂时应从一端的横断面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切取,每次取用量应以 2d3d喂完为宜,取 料后要将口封严,以免引起变质腐败,为贮池只要密封好,亦可保证长期贮存。 6 检验方法 6.1 感官检验 按表1规定的要求进行。 表1 感官检验 项 目 优 等 中 等 劣 等 颜色 绿色、青绿色或者黄绿色,有光泽 黄褐色、墨绿色,光泽差 全暗色、黑色、黑褐色,无 光泽 气味 芳香酒酸味,给人以舒适感 香味淡或没有,具有微酸味 具有特殊的腐臭味或霉烂味 质地 手感松软,稍湿润,茎叶花保持原样 柔软稍干或水分
11、稍多,茎叶花部 分保持原样 干燥松散或结成块状, 发粘, 腐烂,无结构 6.2 pH 值评定 6.2.1 用精密 pH 试纸检测。 6.2.2 优等:pH值4.0 以下;良好:pH值 4.1-4.3;一般:pH值 4.4-5.0;劣等:pH值 5.0 以上。 6.3 微贮饲料营养成分检验方法 6.3.1 粗蛋白检验应符合 GB/T 6432-1994 的规定。 6.3.2 粗纤维检验应符合 GB/T 6434-2006 的规定。 6.3.3 粗脂肪检验应符合 GB/T 6433-2006 的规定。 6.3.4 粗灰分检验应符合 GB/T 6438-2007 的规定。 6.3.5 酸性洗涤纤维检
12、验应符合 NY/T 1459-2007 的规定。 6.3.6 中性洗涤纤维检验应符合 GB/T 20806-2006 的规定。 6.3.7 酸性洗涤木质素检验应符合 GB/T 20805-2006 的规定。 7 微贮饲料的饲喂 7.1 饲喂的方法 微贮饲料饲喂时应与其它饲草搭配混合饲喂,也可与配合饲料混合饲喂,不宜单独饲喂。家畜对微 贮饲料有适应过程,饲喂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饲喂量,停喂时也应逐步减量。 7.2 饲喂量 DB64/ T 8482013 5 牛羊微贮饲料的用量应根据家畜的种类、年龄、生产水平和微贮饲料品质而定。牛羊日喂量参考数 见表2。 表2 牛羊微贮饲料日喂量参考数 家 畜 种 类 日 喂 量 奶 牛 1520 犊 牛 22.5 肉 牛 510 肉 羊 1.52 DB64/ T 8482013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不同环境温度与微贮处理时间的关系参考值 A.1 不同环境温度与微贮处理时间的关系参考值见表A.1。 表A.1 不同环境温度与微贮处理时间的关系参考值 环 境 温 度 微 贮 时 间 d 10 60 1019 4560 1937 304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