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226841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doc

    1、- 1 -第 9 课 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掌握“患、辟、如使、蹴、奉、本心”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情境导入】同学们,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读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展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

    2、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画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舍生取义”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 ,以“熊掌”喻“义” ,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

    3、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了。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明确: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 ,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 “义”超过了“生” ,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 ,应“舍生取义” 。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从

    4、正面举例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 “一箪食” “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辩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 ,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

    5、掉了“义” ,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 ,要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 2 -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文中两次提到“心” ,在第 1 段结尾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在文章最后

    6、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 ”句中“是心” “本心”指什么?明确:指人的羞恶之心。3.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 “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4.“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生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重要的。5.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明确:富贵不能淫。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

    7、责了什么样的人?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7.孟子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 “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明确: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可以把“义”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 “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8、小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 “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则失掉了“本心” 。四、品读课文解析方法(1)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重要,在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2)正反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

    9、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道理论证:第 1 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4)举例论证:第 2 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 ,不能忍受羞辱, “蹴尔而与之” ,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五、拓展延伸1.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明确:义的价

    10、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 ,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 “利”指一己之私利, “舍生取义”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 3 -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

    11、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官职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结合以上材料,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3.参考资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六、本课小结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附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 4 -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