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周测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 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 3.1 亿人。 “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 “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 “二次元”所具有的虚拟性使青年群
2、体感受刭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 ,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
4、文化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例如青年“二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 “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还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 2 -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
5、学引导,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同时,政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B.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
6、染。C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D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与管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 “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良影响。B.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传播的举措。C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D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行
7、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B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C.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D.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3 -二、文言文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鸿嘉中,举敦朴能
8、直言,召见宣室,对政事得失,超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治甚有声。建平三年代平当为丞相,封新甫侯,加食邑千一百户。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荐儒者公孙光及能吏萧咸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称。天子纳而用之。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于上,上欲侯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上感其言,止,数月,遂下诏封贤为高安侯。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劾嘉迷国罔上不道。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 ”使者危坐
9、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上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狱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 ”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 ”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
10、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 (节选自汉书王嘉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 分)A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B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C.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D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A射策,是汉代考试取士之法,应试者任取简策
11、上的试题回答,再由主考者确定优劣。B宣室,指汉代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后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4 -C廷尉,是官名,秦时设置,负责宫门警卫工作,为古代中央政府高官“九卿”之一。D国除,指封地被废除, “国”是战国时公卿及汉代以后王侯的封地,子孙可以继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A王嘉位高望尊,富有政治才能。他入相封侯,为人刚毅有威望,受到皇上的敬重;鸿嘉年间入宫对答政事得失,任九江、河南太守时,治理政事有名声。B王嘉心系时政,积极上书进言。哀帝初立时,他上书推荐儒者能吏;皇上欲封董贤为侯,他和贾延反复上书表示反对,皇上却不为所动,愈发爱重
12、董贤。C王嘉遭受弹劾,狱中感慨叹息。他因为受到孔光等人的弹劾而被关进诏狱,狱中他感叹自己并未尽到宰相选拔贤才、罢退愚才的责任,从而辜负了国家。D王嘉绝食而死,身后深享哀荣。他被囚狱中二十多天,不吃食物,最终吐血而死;后来皇上下诏书追录忠臣,他被追谥为忠侯,其子王崇被封为新甫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2)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 8-15 题。 蜀先主孔明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
13、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注】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8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 “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最、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
14、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5 -9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10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共 45 分) (一)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 ,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 “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
15、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 ,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
16、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A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C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D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
17、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B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 ,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D先秦时期的“爆祭” ,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 分)A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B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6 -C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D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二)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 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 ”今日主流的历
18、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 ”,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 ) 。传统史官乘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 ,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
19、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 分)A.不刊之论不以为意不落案白拍案叫绝B.盖棺论定不以为然不落案白耳目一新C.不刊之论不以为然别出心裁拍案叫绝D.盖棺论定不以为意别出心裁耳目一新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估” ,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
20、年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估” ,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15.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 分)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 7 -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
21、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16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5 分)(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共一丘。(1)_(2)_(3)_(4)_(5)_- 8 -1.D(A 项,曲解文意,原文“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 “二次元”网络文化
22、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构成条件关系。B 项,缩小范围,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C 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 )2.C(重点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 )3.B(表达绝对, “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4.B(A 项一处错误;C 项一处错误, “乘”后应有宾语“小车” , “去盖不冠”的动作发出者应是王嘉,故“小车”应该属上而不应该属下;“见使者” “再拜受诏”的动作
23、发出者都应是王嘉,故“见”字应该属下而不应该属上;D 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5.C(“负责宫门警卫工作”错,宫门警卫工作由卫尉掌管,廷尉掌刑狱。 )6.B(“他和贾延反复上书表示反对”错,反复上书的只是王嘉;“皇上却不为所动”错,皇上虽然最终封董贤为侯,但也曾被感动而暂停此事。 )7.(1)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共 5 分,其中句意 2 分,另外三个词每词 1 分:“踵” ,沿袭、继承;“故事” ,旧例、先例;“引决” ,自杀。 )(2)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之,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用董贤代替了他。(共 5 分,其中句意 2 分,另外三个词每词 1 分
24、:“素” ,一向、平素、素来;“重” ,重视、看重;“免” ,罢免。 )参考译文:王嘉字公仲,是平陵人。考中明经射策甲科做了郎官。鸿嘉年间, (朝廷)举荐敦厚朴实能直言的人,王嘉被召到宣室,对答政事得失,破格升任为太中大夫。出京任九江、河南太守,治政很有名声。建平三年代替平当做丞相,封为新甫侯,加授食邑一千一百户。王嘉为人刚强正直严厉有威望,皇上很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嘉上疏推荐儒者公孙光以及有才能的官吏萧咸等人,都是原来食俸二千石中有名声被称颂的。天子都接纳而任用了他们。此时,侍中董贤被皇上喜爱宠信,皇上想封董贤为侯。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进上密封的奏书。皇上被他们
25、的话感动,停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终于下命令封董贤为高安侯。此后过了几个月,出现了日食,皇上命令推举敢于直言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于是皇上渐渐不高兴了,却更加宠爱董贤,无法控制自己。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嘉,嘉不肯服。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 ”使者端坐在府门上。主簿又上前进药,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执行职务时有负国家,应当在都市中伏刑来警示后人。丞相难道是小儿女吗?为什么要吃药而死!”王嘉于是着装出门
26、,见到使- 9 -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着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诏狱。皇上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处置。狱吏稍稍冒犯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道:“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选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负国,死有余责。 ”狱吏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罢免。我罪当处死,死也没有什么怨恨。 ”王嘉被拘囚在牢狱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吐血而死。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之,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用董贤代替了他。王嘉担任宰相三年被诛杀,
27、封地被削夺。死后皇上读他的答辞而思考他的话,又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谥王嘉为忠侯。8.B(“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 (2 分)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2 分)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2 分)10.D(A 项,起到教化功效的应是“
28、烟火” ,而不是“现代科技” 。B 项,最后一句中的“使之”赘余。C 项,第一句主语为“烟火” ,第二句主语为“它的艺术与审美” ,中途易辙。 )11.D(后一句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 ,由此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爆祭” ,所以排除 A和 C。B 项将谈论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衔接不当。 )12.B(转瞬即逝:转眼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本句的主语为“烟火” ,故排除“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文中指竹子爆破的声音,故选“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但“
29、不谋而合”可做谓语, “不约而同”多做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故文中用“不谋而合”更好。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意选择“见微知著” 。 ) 13.B (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在徽宗死后人们对徽宗所下的结论,所以应填“盖棺论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第二空强调的是不认同徽宗的理政才能,应填“不以为然”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
30、落俗套。别出心裁:独创一- 10 -格,与众不同。第三空写伊沛霞与传统史官观点不同,脱离了“以史为鉴”的窠臼,故而填“不落窠臼”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第四空形容伊沛霞的作品与众不同,人们看了感到新鲜,而不是赞赏她写得出色,所以应填“耳目一新” 。 )14.C (括号前面的句子陈述的是徽宗在当时受到人们喜爱的情况,主语应为其他人,而 AB两项陈述对象为徽宗,故而排除 AB 项。D 项不符合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故而排除 D 项。 )15.D(A 项“西方学术”是主语暗换,B 项“突破”和“视角”动宾不当,C 项分句逻辑关系不当。 )16.(1)七夕(乞巧节) “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 “铁关金锁彻夜开” “何处闻灯不看来” ,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 (3)由“秋影雁初飞” ,“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4)除夕(除夜) “残腊即又尽” , “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 ,可知是除夕。 (5) “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