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阶段验收 点点清基 础 排 查 回 顾 一、辨清易错易混不失分1.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4)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 )(5)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6)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7)NaHSO4能完全电离出一个 H ,所以它是一元强酸,CH 3COOH 含 4 个氢原子,所以它是四元酸( )(8)CO2、SO 2、NH 3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9)Al(
2、OH)3、CH 3COOH、氨水都是弱电解质( )(10)水的汽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11)NaHSO4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都是 NaHSO4=Na H SO ( )24(12)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够导电( )(13)AgCl、BaSO 4等难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 )(14)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H2CO3=2H CO ( )23(15)HClO 是弱酸,所以 NaClO 是弱电解质( )(16)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答案:(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3、) (14)(15) (16)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Cl2通入水中的离子方程式:Cl 2H 2O2H Cl ClO ( )(2)Ba(OH)2与 H2SO4两稀溶液混合:Ba 2 OH H SO =BaSO4H 2O( )24(3)Fe(OH)3溶于 HI 溶液中:Fe(OH) 33H =Fe3 3H 2O( )(4)FeO 溶于稀 HNO3中:FeO2H =Fe2 H 2O( )(5)向 C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 NaHCO3溶液:Ca2 2OH 2HCO =CaCO3CO 2H 2O( ) 3 23(6)向 Ca(HCO3)2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Ca 2 2HCO 2OH =
4、CaCO3CO 2H 2O( ) 3 23(7)醋酸除去水垢:2H CaCO 3=Ca2 CO 2H 2O( )2(8)向 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 NaOH 溶液并加热:NH OH NH3H 2O( ) 4 = = = = = (9)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 NO =Ag NOH 2O( ) 3(10)向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2Fe 2 Cl 2=2Fe3 2Cl ( )答案:(1) (2) (3) (4) (5) (6) (7)(8) (9) (10)3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2)在 HI 中 I 元素处于
5、最低价态,所以 HI 只有还原性( )(3)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2NA( )(4)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5)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 )(6)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有强氧化性,如 FeO ;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24定具有强还原性,如 S2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 、SO 2( )(7)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时,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8)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9)失电子越多,
6、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10)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1)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12)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4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 )(2)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 0.012 kg 碳所含的原子个数( )(4)0.5 mol 氢原子的质量为 0.5 g( )(5)H2SO4的摩尔质量是
7、 98 g( )(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 )(7)同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总是相同的( )(8)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答案:(1) (2) (3) (4) (5) (6)3(7) (8) (9)5阿伏加德罗常数(1)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常温常压下,22.4 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标准状况下,11.2 L 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A( )标准状况下,14 g CO 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7NA( )标准状况下,22.4 L SO 3中含有 3N
8、A个氧原子( )标准状况下,11.2 L 氖气中含有 NA个氖原子(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 )标准状况下,22.4 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水分子的数目为 NA( )(2)与电子转移相关生成 1 mol O2一定转移 4 mol 电子( )1 mol Fe 与足量的稀 HNO3反应,转移 2NA个电子( )2.3 g Na 和足量的 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数均为 0.1NA( )标准状况下,2.24 L CO 2与足量的 Na2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0.1NA( )(3)与化学键、微粒
9、数目相关Na 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 11( )分子总数为 NA的 SO2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常温下,16 g CH 4含有 4NA个 CH 共价键( )1 mol D 318O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10NA( )7.8 g Na 2S 和 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总数等于 0.1 NA( )标准状况下,1.12 L CCl 4含有 CCl 键数目为 0.2 N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氯气中含有的 Cl 的数目一定为 0.2 NA( )351725 时,pH13 的氨水中含有 OH 的数目为 0.1 NA( )4.0 g H 2与足量 O2完
10、全反应生成水,反应中断裂共价键的总数为 2NA( )常温常压下,14 g 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总数为 NA( )1.00 L 1.00 molL1 的 H2SO4溶液中含有的 H2SO4分子数为 NA( )(4)与电离、水解相关常温下,1 L 1 molL 1 的 CH3COOH 溶液中,所含溶质分子数小于 NA( )100 mL 2 molL 1 的 FeCl3溶液中含 Fe3 的数目为 0.2 NA( )100 mL 1 molL 1 AlCl3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数大于 0.1 NA( )100 g 17% 的氨水中,含有氨分子数为 NA( )标准状况下,11.2 L 氨溶于
11、水配成 500 mL 溶液,溶液中 NH 数目为 0.5NA( ) 441.0 L 0.1 molL 1 NH4NO3溶液中含有的 NH 数是 0.16.021023( ) 4(5)与反应原理相关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3 mol H2和 1 mol N2,充分反应后得到 NH3分子数为 2NA( )一定条件下,14 g N 2与 0.2 mol H2混合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50 mL 18.4 molL 1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分子数目为 0.46NA( )12.5 mL 16 molL 1 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答案:(1) (
12、2) (3) (4) (5) 6物质的量浓度(1)将 40 g NaOH 固体溶于 1 L 水中,得到的是 1 molL1 的 NaOH 溶液( )(2)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 gmL1 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9.8 molL1 ( )(3)将质量分数 10% 的氨水与 30%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20%( )(4)实验室里需要配制 480 mL 0.5 molL1 的 NaCl 溶液,需称量 NaCl 的质量是14.6 g( )(5)某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取出多余的溶液( )答案:(1) (2) (3) (4) (5)
13、7原子结构(1)不同的核素,一定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2)不同的核素,一定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3)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O 和 18O 的相互转化( )(4)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5)H、D、T 之间互称为同位素,H 2、D 2、T 2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6)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7)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都是金属元素( )(9)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1) (2) (3) (4) (5) (6)(7) (8) (9)8化学键5(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
14、(2)金属与非金属化合形成的一定是离子键( )(3)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4)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存在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5)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极性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6)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1) (2) (3) (4) (5) (6)(7) (8)9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短周期元素一定是 O 元素( )(2)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15、 2 倍的短周期元素一定是 P 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 倍的短周期元素共有 3 种( )(4)最外层电子数是 2 的元素一定是第A 族( )(5)同周期第A 族和第A 族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 1( )(6)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FClBr;酸性:HFHClHBr( )(7)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也等于其最高正化合价数( )(8)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金属性越强( )(9)碱金属元素是指第A 族的所有元素( )(10)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Al3 ( )(11)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小于 4( )(12)同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
16、之差可能为 16( )(13)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二、规范答题保高分(填实验术语,写化学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2)向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 H2SO4,现象为_6_,原因是_。(3)碳酸氢铵溶液和过量 NaOH 溶液反应:_。(4)CuSO4溶液与过量 Ba(OH)2反应:_。(5)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_
17、。(6)FeSO4溶液中加入用 H2SO4酸化的 H2O2溶液:_。(7)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 CaCO3反应:_。(8)向 NaHCO3溶液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_。(9)将过量 SO2气体通入冷氨水中:_。(10)小苏打与 NaOH 溶液混合:_。(11)淀粉KI 溶液在空气中变蓝:_。(12)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2溶液与 NH4HCO3溶液混合:_。(13)用 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 KI:_。(14)已知在过量的 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 NaClO 溶液,并加入过量 H2SO4,溶液立即变黄,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1)FeCl 3饱和溶液 红褐 FeCl33H
18、 2O Fe(OH)3(胶体)3HCl= = = = = (2)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 H 2SO4为电解质,能使 Fe(OH) 3 胶体发生聚沉,之后发生反应 Fe(OH) 33H =Fe3 3H 2O(3)NH HCO 2OH =NH3H2OCO H 2O 4 3 23(4)Cu2 SO Ba 2 2OH =Cu(OH)2BaSO 424(5)HCO Ca 2 OH =CaCO3H 2O 3(6)2Fe2 2H H 2O2=2Fe3 2H 2O7(7)2CH3COOHCaCO 3=Ca2 2CH 3COO H 2OCO 2(8)2HCO Ca 2 2OH =CaCO32H 2OCO
19、 3 23(9)SO2NH 3H2O=HSO NH 3 4(10)HCO OH =CO H 2O 3 23(11)4I O 22H 2O=2I24OH (12)Ba2 2OH NH HCO =BaCO3H 2ONH 3H2O 4 3(13)IO 5I 6H =3I23H 2O 3(14)2Fe2 ClO 2H =2Fe3 Cl H 2O2仪器规格、单位、有效数字的规范使用进行某实验需要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约 480 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他玻璃仪器是_。(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 NaOH 固体
20、的质量为_。(3)取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 100 mL,所含的 Na 的数目为_。答案:(1)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 (2)10.0 g (3)0.05N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规范操作(1)实验室需要 0.50 molL1 的 NaOH 溶液 470 mL,配制时应称量_g NaOH,称量时需要_、_、_(填仪器名称)。当某学生将托盘天平的砝码和游码调整好之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NaOH 固体,这时指针不停地晃动,且偏向右边,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_。(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_。(3)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在用玻璃棒转移液体时应注
21、意:_。(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的操作是_。答案:(1)10.0 托盘天平 小烧杯 药匙 右手持药匙,左手轻轻拍打右手手腕,让掉下来的少量 NaOH 加到左盘使天平平衡(2)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立正,将瓶塞旋转 180 度,重复上述8操作,如果瓶口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3)搅拌、引流 在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且不能触及瓶口(4)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处
22、与刻度线相切三、掌握内在规律快得分1.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按 Li、Na、K 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a金属性逐渐_,表现在:单质与 O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_(4LiO 22Li2O、2NaO 2 Na2O2),反应程度越来越_;单质= = = = = = = = = = 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_。b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_特殊),熔、沸点逐渐_。卤族元素(按 F、Cl、Br、I 的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a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_;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卤素单质的氧
23、化性:_;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_。b单质的颜色逐渐_,密度逐渐_,熔、沸点逐渐_。(2)同周期元素(按 Na、Mg、Al、Si、P、S、Cl)性质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_。金属性逐渐减弱,表现在:单质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在: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的顺序为_;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答案:(1)a.增强 复杂 剧烈 增强 增强bK 降低a.F 2Cl 2Br 2I 2HFHClHBrHI HClO 4HBrO4HIO4F2Cl 2Br 2I
24、2 Cl Br I b加深 增大 升高(2)NaMgAlSiPSCl9NaMgAl NaOHMg(OH) 2Al(OH) 3SiPSCl SiH 4PH 3H 2SHClH2SiO3H 3PO4(中强酸)H 2SO4HClO 42微粒半径比较规律(1)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自左至右逐渐_。如 r(Na)_r(Mg)_r(Al)。(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 r(Ar)_r(Cl)。(3)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如 r(F)_r(Cl)_r(Br)_r(I)。(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
25、多而减小。如离子的半径大小是r(Ca2 )_r(K )_r(Cl )_r(S2 )。(5)对同一元素来讲,价态越高半径越小。如 r(Fe3 )_r(Fe2 )_r(Fe)。(6)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先找参照元素,使其建立起同周期、同主族的关系,然后进行比较。比较 S 与 F 的原子半径大小,先找 O 做参照,因为 O 与 F同周期, r(F)_r(O);而 O 与 S 同主族, r(O)_r(S),所以 r(F)_r(S)。答案:(1)减小 (2) (3) (4) (5) (6) 3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_,如 N2、I 2、P 4、金刚石
26、、晶体硅。(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_,如 HCl、NH 3、CS 2等。(3)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物质:如_等。(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_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NaCl 等。(5)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_等。(6)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是 _。(7)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 _等。(8)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 _等。答案:(1)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2)一般是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3)H2O2、CH 3CH3、C 6H6(4)活泼金属元素 (5)Na 2O2、CaC 2 (6)HF 10(7)SiO2、SiC (8)He、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