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

    • 资源ID:1219109       资源大小:2.65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

    1、1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汉代儒学 VS 宋明理学1.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张载认为“天人合一” ,程颢认为“天人不二” 。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 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解析:选 C 材料强调的是天人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天人关系而非理学内容,故 B 项错误;由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张载认为天人合一 ,程颢认为天人不二 ”可知宋明理学是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格物致知”的认

    2、识论,故 D 项错误。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 B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理学家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故 B 项正确;A 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理学,故排除;C 项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故排除;D 项并非是理学的创新,故也应排除。深化提能

    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的比较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理学继承并发展了汉代儒学思想。具体比较如下: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思想来源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体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传统主要内容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理学、心学;“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思想基础 “天人感应” “理”是世界的本原侧重点 儒学神学化 伦理道德主要影响 伦理秩序没有被强调,文化上、社会 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伦理2风气上十分开放 被异化,在原则上被极端化弘扬传统文化 “百家争鸣”的思想3.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

    4、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解析:选 C “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说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的科技思想有相类似的地方,这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故 C 项正确。4历史学家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

    5、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儒家( )A崇尚空谈的形象 B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C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解析:选 B 题干主要论述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处处“碰壁”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希望有一番大的作为,说明儒家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故 B 项正确。深化提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把坚定文化自信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非常清楚。文化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6、文化的丰厚滋养,源于对人类文明的吸收借鉴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指引。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 地位 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 “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3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 “天人感应”等

    7、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城市商品经济 文艺世俗化5.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 。 “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

    8、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解析:选 D “说话”的受众为市民,其兴起意味着市民阶层的扩大,故 D 项正确。6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 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选 B 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故 A 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4放的憧憬,故 B 项正

    9、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 C 项错误;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不是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城市商品经济与文艺世俗化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思想观念上要求冲破理学的束缚。为此,一批反映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迎合市民精神需求和憧憬个性解放的文艺作品应时而生,如宋代的“说话” 、明清小说等,文艺发展世俗化趋势日益明显。参与这些文化创造的基本是城市中的大众或下层的艺人;还有的人原是士人,因为各种原因投入市民之中,学习市民文化并提升了市民文化,成为市民文化人的代表。他们因为不能进入

    10、仕途或虽进入仕途但不能有所作为而远离政治,所关心的是下层社会特别是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欢乐和疾苦。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追求等是他们具有突破性的思想倾向。唯物史观角度 中国古代科技7.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 “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并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析:选 A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

    11、文学研究缺少科学探究精神,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了统治人民的需要,而不是专注于对“天时” “农时”的关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 C 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 D 项错误。8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 “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 ,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选

    12、A 根据材料“农历” “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结合所学,5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 A 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但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故 B 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故 C 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辩证看待中国古代科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数学、天文历法成就和古代农书的编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如第8 题);造纸、火药和火器制作以及火药爆破法、采矿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船技术等,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

    13、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形态上,缺失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如第 7 题),缺少欧洲近代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和定则。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近代西学关系的争鸣观点一 钱小波认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仍是对中国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新发展,是中国内发,未受西学影响。观点二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写道:“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

    14、是第二次。中国元代时和阿拉伯文化有接触,但影响不大。在这种新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观点三 稽文甫先生在晚明思想史论中写道:“明末西学输入的结果,不仅发展了天算、舆地、音韵等几种专门学问,实在说,当时整个思想变动也未尝不受其影响。 ”典题印证9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选 C 题干中黄宗羲

    15、等人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黄宗羲等人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故 B 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 C项正确;当时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 D 项错误。610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 ,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 ”。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解析:选 A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早期启蒙作用,故 A 项正确;黄宗羲没有提出要效仿西方制度,故 B 项

    16、错误;黄宗羲没有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故 C 项错误;黄宗羲并未提出“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的思想,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明末清初时期西方启蒙运动基本结束,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击,经济贸易的往来也带动着文化的渗透,还有传教士,都对西方文化的渗透起到一定作用,不过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外,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走向没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尤其是明朝的亡国之痛更是刺激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社会反思,而作为当时正统思想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弊端越来越突出,理学清谈误国是当时思想家的普遍共识,近代民主思

    17、想应时而生。西学东渐确实对于中国文化的更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明清之际陈腐的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却没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这些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终究没能帮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它的声音,也直到晚清的枪声炮雨里,才被重新唱响。考法(一) 纵向贯通视角考“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为何考与社会热点结合密切,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国目前提倡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传承中华文明,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依据考试大纲 ,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

    18、值观,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考什么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近代儒家思想被改造,受到抨击;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学的现实价值。7必备知识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汉代儒学的内容及影响;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的内容及评价;维新变法时期儒家学说被改造;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 “大一统”思想、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 “和为贵”的思想、民本思想、 “义利观”等。典例 (2015全国卷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

    20、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 分)

    21、析题要全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第(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及所学知识,从重视孔孟理论和重视思辨、强调个人修养等角度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信息“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 “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8与所学知识,从对待孔孟的态度、实质、目的等角度回答。第(3)问,从辩证、发展、继承等角度回答。答题要规范(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2 分)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22、纲五常。(3 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 孟子 ,(2 分)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3 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2 分)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2 分)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4 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3 分)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2 分)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2 分)考法(二) 横向关联视角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为何考高考命题新趋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史学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届的

    23、世界儒学大会围绕着“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研究,认为儒学强调大公无私、天下大公、克己,通过重新复兴儒家思想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平等和腐败现象;认为以儒家智慧为底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圆融,使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为世界人民所认同。考什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儒家思想与时俱进,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理论化、思辨化;古代儒学和近代儒学的发展比较。必备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典例 (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4、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9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

    25、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 分)析题要全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孟子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抓起来” “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概括归纳;苏格

    26、拉底的法制观念结合材料“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 “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等信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两位哲人所处时代的特征入手,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其实是要找出两位哲人的法制观念的影响及价值。答题要规范(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2 分)权力不能干预执法;(2 分)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1 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2 分)法制关乎城邦存亡;(2 分)法律至上,严格守法。(1 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2 分)宗法观念的影响;(1 分)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7、2 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2 分)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1 分)各种社会思潮活跃;(1 分)法律作用突出。(1 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3 分)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 分)考法(三) 开放探究视角考“中外文化的交流”热点聚焦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基本遵循。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化文化资源为文化自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0典例 (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

    28、,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 ,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 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析

    29、题 从 哪 些 角 度 入 题 本题是自拟论题型论述题。第一步,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严谨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结合题意和学生熟悉的四大发明外传的相关知识得出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可综合材料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有用信息联想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升华到唯物史观角度,概括出观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源远流长。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结合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得出观点: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答 题 如 何 组 织 史 实 论

    30、 证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11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4 分)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2 分)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2 分)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2 分)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2 分)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观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源远流长。(4 分)论述 两汉时期开通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2 分)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异常活跃,文化交流使者往来东西,唐朝在世界上享

    31、有很高声望。(2 分)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居世界前列。蒙古帝国的征服促进了欧亚大陆文明交流,元大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汇集了各国商人。(2 分)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交往由盛而衰。(2 分)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观点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4 分)论述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分)在哲学领域,魏晋隋唐时期,成为强大的思想潮流,深刻影响了宋明理学的产生。(1分)在文学领域,汉译佛经具有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的特点,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1 分)在艺术领域,佛教更是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建筑、雕塑都刻下了烙印。(1分)在风俗方面,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受到佛教的渗透和影响。(1 分)总之,佛教文化在对中国文化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3 分)12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