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doc

    • 资源ID:1204455       资源大小:3.43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doc

    1、1专题练习(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的判读(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

    2、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2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1)写出 AL 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亚寒带针叶林带 F苔原带G冰原带 H温带落叶阔叶林带I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J热带季雨林带K温带草原带 L温带荒漠带(2)ABCDH体现了自然带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2(3)HKLH体现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3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1)图 1中各山位于北(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故图 1中各山位于北半球。(2)由图 1可知纬度越

    3、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简单。(3)由图 1中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逐渐降低。(4)图 2中的山峰位于北(南、北)半球,该山所处的热量带是热带。(5)图 2中山峰南坡为阳(阴、阳)坡,判断理由是同一自然带南坡的分布高度高于北坡。(6)图 2中山峰南坡为迎风坡(迎风坡、背风坡),判断理由是自然带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完成 12 题。31该图最能反映的地理原理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地理环境的开放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2与该图所反映的环境特点相近的区域是( )A青藏高原

    4、B华北平原C江南丘陵 D西北内陆解析:1.B 2.C 第 1题,图中气候、地貌、植被、水、土壤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 2题,图示区域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酸性土壤发育,适宜茶树栽培,与江南丘陵地区的环境特点相近。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 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 34 题。3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A平原面积广大 B长期与大陆隔绝C火山活动频繁 D居民细心培育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5、)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C进行光合作用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解析:3.B 4.D 第 3题,读图可以看到,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 对;岛屿面积小,平原面积小,A 错;火山活动频繁、4居民细心培育与物种具有独特性无关,C、D 错。第 4题,根据右图地表特征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 对;只是树冠为根部遮挡阳光,并不会减少水分蒸发,A 错;伞形不利于抗击狂风暴雨,B 错;伞形态与进行光合作用无关,C 错。考点二 陆地自然带读图,完成 56 题。5下列城市所处的主要自然

    6、带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所处的主要自然带相同的是( )A北京 B利马C罗马 D基多6与智利相比,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降水变率较小的原因是( )A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B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C气候的海洋性突出D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解析:5.C 6.B 第 5题,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 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罗马位于北半球,同为地中海气候,两个城市的典型植被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 6题,智利国土狭长,南北方向跨纬度大,气候类型多样,降水变率较大;厄瓜多尔位于赤道地区,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沛而稳定。考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读表回答 7

    7、8 题。甲山(海拔 7 782 m) 乙山 (海拔 7 435 m)南坡 北坡 南坡 北坡海拔/m 1 100 2 920 1 229 1 848年均温/ 16.1 7.9 7.4 2.8基带气象要素 年降水量/mm 2 276.6 512.1 96.1 519.2雪线高度/m 4 750 5 000 4 350 3 9807.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5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8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纬度位置 山体海拔高度 水汽来源方向 人类活动A BC D解析:7.B 8.C 第

    8、7题,据表中资料推断,甲山基带海拔北坡高于南坡,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小于南坡,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乙山南坡降水稀少,河流补给应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乙山水热状况较甲山差,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小于甲山,所以 B正确。第 8题,读表可知,甲、乙两山山体海拔高度相近,人类活动对两山雪线分布特点影响小,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水汽来源方向,所以 C正确。(2018郑州调研)如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 910 题。9图中地典型植被为( )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10我国东部地区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C地形

    9、 D季风解析:9.A 10.D 第 9题,我国北部自东向西植被应为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大兴安岭大致是 400 mm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大致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贺兰山大致是 200 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是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故区域植被应为荒漠,区域植被应为草原。第 10题,我国北部地区夏季只受东南季风影响,东西跨度较小,而南部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季风气候东西跨度大。故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2018莱芜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1112 题。611该山地南坡较北坡( )A热量少 B

    10、海拔高C雪线低 D降水少1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解析:11.C 12.C 第 11题,北半球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热量更多,A 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海拔没有差异,B 错误;读图可知,南坡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北坡没有阔叶林及针叶林等森林植被的分布,可判断南坡降水较多,D 错误;根据高山冰雪带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南坡雪线较低,C 正确。第 12题,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题意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

    11、纬度更低,热量更充足,且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南坡相对高度大,故自然带丰富,C 正确。综合测评锁定短板一、选择题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年和 2017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1近二十多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上升C河流流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二十多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耕地面积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加灌溉面积增加7A BC D解析:1.B 2.C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 年与 1990年相比,河流径流量趋于平稳,含沙量减小,说明

    12、该流域森林覆盖率上升,故选 B。第 2题,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加会使河流径流量稳定,含沙量减少,故选 C。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34 题。3甲与同纬度乙地形成不同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4一般来说,甲自然带土壤肥力较低,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 B微生物分解活动强C有机质形成少 D植物吸收作用较强解析:3.C 4.B 第 3题,根据图示经纬度、轮廓得出,该区域为非洲大陆的局部地区,结合该大洲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判断: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热带草原带,两地地形分别对应刚果盆地、东非高原,故选 C。第 4题,根据上题可

    13、知,甲为热带雨林带,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有机质来源多,但由于高温多雨导致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所以土壤肥力较低,故选 B。(2018安庆二模)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高度,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图完成 57 题。5枢榆植被类型为(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6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 )8A光照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C热量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7现在有人发现该山树种的分布有很大变化,最主要是因为( )A乱砍滥伐,获取木材 B毁林开荒,获取粮食C栽种果树,获取水果 D气候变干,枯萎死亡解析:5.B 6.C

    14、 7.A 第 5题,材料指出是“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高度” ,枢榆位于海拔 500 m以下,为基带,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6题,从图中可知,从山麓到山顶都是森林植被,说明不是因为降水因素引起的;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影响树种不同最主要是热量,不同温度带下树种不同;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与树种关系不大。第 7题,该山树种分布有很大变化,最主要是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只会导致土地类型变化,对树种变化影响较小;栽种果树,会导致树种变化,但范围较小;而乱砍滥伐,则会导致原有树种发生很大变化,会导致部分树种减少甚至灭绝,次生林取代原始林;气候变干,对原始森林的树种变化影响不

    15、大。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 490 mm,海拔 500 m)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读下表完成 89 题。覆盖度 茂盛度 植物种类 代表植物高度甲坡 30% 中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艾草荆条 0.6 m黄栌 0.5 m乙坡 70% 强盛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柏地衣荆条 2 m黄栌 1.5 m8.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C草木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

    16、坡9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解析:8.D 9.D 第 8题,从表格看甲坡植被覆盖率低,说明水分比较少,应该处于在阳坡,温度高,蒸发大所以水分少;表中显示植物高度矮小,结合植物种类可知植物以灌木植物为主,选择 D。第 9题,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水分条件较好,从材料可知年降水量 490 mm,降水量比较少,向阳坡温度高,光照强,水分少,影响植物的生长,背阴坡温度低,光照弱,水分多,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9(2018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联考)读安第斯山东、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1011 题。10下列

    17、有关对图中植被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B35S 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C25S 海拔 1 000 m处均为针叶林D荒漠半荒漠景观东坡面积大于西坡11雨林景观纬度跨度东坡远大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 )山地坡向 盛行西风 低纬信风 海拔高度A BC D解析:10.B 11.C 第 10题,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相对减少;从图上可以看出,同是 35S,西坡垂直景观较东坡丰富;25S 海拔 1 000 m处东坡为热带雨林,西坡为荒漠或半荒漠;西坡的荒漠景观面积大。第 11题,安第斯山低纬度地区东坡为亚马孙平原,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全年高温多雨,雨林广布。二、非选择题

    18、12(2018四川四市二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植被覆盖度受区域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很大。图甲是陕西省某农业耕作区在农业耕作影响下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图乙是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某地近年来天然植被覆盖度年内平均变化率。(1)分析图甲中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的主要原因。(2)描述图乙中植被覆盖度平均变化率的主要特征。10(3)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气温升高较为明显。从气温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所示区域植被覆盖度出现上述变化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甲表示为农业耕作影响下植被覆盖度年内

    19、变化,农作物的播种期和收获后植被覆盖率较低,成熟期植株密集覆盖度较高;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区为我国暖温带季风区一年两熟,11 月份到次年 2月份气温低,作物生长较为缓慢,植株较小,所以植被覆盖度较低。35 月及 79 月植株生长较快,所以植被覆盖度增长较快;6月和 10月为收获和播种期,植被覆盖度较小。第(2)题,材料图乙表示的是植被覆盖度年内平均变化率变化情况,变化率大于 0说明植被覆盖度增加,小于 0说明植被覆盖度降低。总体看绝大部分月份植被覆盖度变化率大于 0,说明总体上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 14 月稳定上升,45 月(春季)快速增加;56 月增速下降,67 月减少(小于 0

    20、),810 月(秋季)有所波动,增加较快;1112 增速放慢。第(3)题,近年来黄土高原气温升高,植被覆盖度随气温升高逐渐提高;气温的升高使春季植被生长期提前,秋季持续时间长,即春季和秋季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变化率大于 0);同时夏季(67 月份)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植被生长较慢,覆盖度有所下降。答案:(1)该地区为一年两熟种植区,年内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农作物生长周期基本一致;11月次年 2月气温低,作物生长缓慢,植被覆盖度较低且变化较小;35 月及 79 月为作物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迅速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6 月和 10月作物收割,植被覆盖度迅速降到全年最低。(2)植被覆盖度总体有所增加;春、

    21、秋季覆盖度增加明显;6、7 月份覆盖度有所下降。(3)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度总体有所增加;气温升高使植被生长春季提前,秋季推迟,春、秋季植被覆盖度提高;6、7 月份由于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缺乏,植被生长受到抑制,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13(2018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 。左图中 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林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

    22、色暗绿,树冠茂密,透光率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右图为 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 24 ,西部可达 5 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 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 600800 mm。11(1)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2)推测 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3)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 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解析:第(1)题,影响温度的因素有纬度、洋流、地形、下垫面等,从这几个角度作答即可。第(2)题,茂盛的雨林生长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由材料可知 W岛西部沿海水热条件较好。理由只需从西部沿海水热充足角度展

    23、开即可。第(3)题,W 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即生物多样性较少,需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优势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W 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2)雨林主要分布在 W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3)(与热带雨林相比,)W 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