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资源ID:1202786       资源大小:2.34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 1 -乾安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第 I 卷 选择题(1-30 题每题 1 分,31-40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K 、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 CO 2、解旋酶、Cl 、尿素 D Ca 2 、载体蛋白、神经递质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 2/3,细胞外液占 1/3B 图中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淋巴C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2、D 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 B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血液中的 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出现寒颤 B.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减少尿的生成,以减少水的排出D. 接受抗原刺激后,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相应抗体以清除抗原5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 E 表示感受器、A 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3、A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 A、E 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2 -B 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 处进行电刺激,则 B 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 C 处释放神经递质6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 大脑皮层语言 H 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B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C 神

    4、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D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8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关于裸鼠的免疫功能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C.进入内环境的细菌仍能被清除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9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C 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1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语言功能是人脑

    5、特有的高级功能B 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 大脑皮层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1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为神经细胞B 若信号物质是抗原分子,则靶细胞可能是记忆细胞C 若信号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D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3 -12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物质 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结构乙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

    6、素调节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13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感染者死亡率极高。下图是 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的 HIV 浓度和人体内的 T 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HIV 的增殖需要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其蛋白质合成场所是 HIV 自身的核糖体B 人体感染 HIV 后,T 淋巴细胞数量一直在下降C AIDS 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念珠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 感染 HIV 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到严重影响,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1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由免疫

    7、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 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等C T 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 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5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 吞噬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中 D 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16下列对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生长素是以酪氨酸为

    8、原料合成的B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C 植物生长素和脱落酸对于植物的某一具体生理过程可能具有拮抗作用,但是在调节植物- 4 -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调性D 植物体的某一细胞只受到某种单一植物激素的作用17下图表示一棵植株被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B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C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

    9、用对应正确的是( )A 脱落酸麦田除草 B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C 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 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19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 ,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20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5 -A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 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C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形成的统一整体B

    10、 生态系统的组成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 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2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 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 鹿群的年龄组成C 鹿群的性别比例 D 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23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0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若在 t2 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K/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11、 t1 时D 在 tt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4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6 -A 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 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C “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 K 值D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25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 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26在群落演替中,下

    12、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27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28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

    13、演替的过程- 7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生态系统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29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不同 B 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值D d 的能量全部来自 b 生物30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在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直接价值 D 科

    14、学研究价值31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 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D 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32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8 -A甲装置的花盆壁丙和放在其中的土

    15、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33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小麦与杂草 B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C为大豆与根瘤菌 D为细菌与噬菌体 34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其原理或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 K/2 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B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 桑基鱼塘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35下列关于种群

    16、、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分析得出呈“S”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36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其主要原因是A 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 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37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

    17、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3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温度 食物 B 温度 光照 C 温度 温度 D 光照 食物- 9 -39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 3 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40发生在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其生物的演替顺序是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18、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原始生命蓝藻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种植作物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卷(50 分)41.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1)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婴儿下丘脑可分泌 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分泌的激素增多,腺体 A 分泌的激素是 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反射弧:_(2)下丘脑还能分泌 激素,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3)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 调节(4)型糖尿病由胰

    19、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针对胰岛 B 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导致的42、下图甲是针刺刺激引发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突触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0 -(1)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属于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是由结构 (填“” 、 “”或“”)决定的。(2)图乙中,从细胞的结构分析,b 是神经元的 膜,C 所处的液体是 。c与 d 结合后,结构 e 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述) 。(3)针刺刺激会引发神经支配

    20、的肾小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导致心跳加快,该反射过程中肾上腺属于 。上述生理现象的出现属于 调节的结果。(4)缩手反射两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针刺手指进行采血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缩手反射要受大脑皮层上 的调控。43. 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细胞一必需在抗原的刺激下和_(填该物质的名称)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2)图中的抗原引起免疫反应需要 T 淋巴细胞的协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但有些抗原不需要 T 淋巴细胞的协助,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这种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为了研究 H7N9 禽流感病毒上的抗原对于小鼠

    21、是属于哪一种抗原,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实验室配有 H7N9 禽流感病毒疫苗) 。实验步骤: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未感染过 H7N9 的小鼠平均分成 A、B 两组,测定两组小鼠血液中抗 H7N9的抗体含量。- 11 -切除 A 组小鼠的_(填器官名称) ,B 组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_。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A、B 两组小鼠血液中 H7N9 抗体的含量。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A 组小鼠的 H7N9 抗体含量_(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 ) ,B 组小鼠的 H7N9 抗体含量_(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 ) ,则 H7N9 禽流感病毒上的抗原属于胸腺依赖性抗原。

    22、若 A 组小鼠的 H7N9 抗体含量_(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 ) ,B 组小鼠的 H7N9 抗体含量_(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 ) ,则 H7N9 禽流感病毒上的抗原属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研究发现,新禽流感病毒 H7N9 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禽流感病毒 H9N2 的基因片段,推测此变异的来源是两种病毒进入同一细胞进行了_。 44 (10 分)图 1 所示为将某地乌鸦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 20 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成的 值变化曲线。图 2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图 1 中,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型曲线,第 5 年至

    23、第 20 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第 10 年、第 15 年和第 20 年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_。若调查乌鸦的种群密度,用_法。(2)图 2 中的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是_;鹰处于_个营养级。植物的“绿色”为兔子和老鼠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 12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4)生长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 )传递给植物。45.(10 分)下面图 1 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2 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4、。(2)通过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3)一般图 1 过程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_。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 2 所示的关系,若 E 种群的能量为 5.6109kJ,B 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 种群的能量为 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 A 种群的能量是_kJ。(2 分)(4)过程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5)由图 1 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13 -乾安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生物 答案第 I 卷(共 50

    25、 分)- 14 -1-30 题每题 1 分,31-40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第 II 卷(非选择题 50 分)41. (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激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骨骼肌) (2 分) (2)抗利尿 (3)胰岛 A 神经体液 (4) 自身免疫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 分)42.(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传出神经 (2)轴突 组织液 化学信号电信号(2 分)(3)效应器 神经一体液(4)高级中枢(2 分)43.(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淋巴因子 (2) 胸腺 向 A,

    26、B 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 H7N9 禽流感病毒疫苗(2 分) 不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C B C D C B C C A D C B C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D B D B D B B A B C B A B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C A B B C C D C A- 15 -增加 增加 增加 (3)基因重组(2 分) 44.(10 分,每空 1 分)(1)“J” 先增加后减少 第 20 年 标志重捕(2)4 狐、蛇和鹰 两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4)不能45.(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CO 2 , ,有机物 (3)强,2.810 7(2 分)(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群落(5)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写出一点即给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写全给分)- 16 -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