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2017 版)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江苏课程调整方案(2018 版)本内容为“说明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教学中要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教材分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在第二单元到是讲解了各个圈层,但不够细致。建议采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体例,一次性讲完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知识学情:学生一般能感知到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但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感知较少,需重点阐述。学情分析班级情况:高一(1)至高一(4)班学生普遍反映脑海中基本没有此方面知识。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地球的内外圈层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水循环、地貌形态知识做铺垫。3.区
2、域认知 学生能够说出各圈层的大致范围以及特点。学习目标4.地理实践力学生可以借助新闻视频、图表数据等方式,更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意图法、启发式问答法学习重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学习难点 1.利用地震波分析地球的内部三层结构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诵读预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展示导入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预习与填空备注与笔记(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2(此圈层结构图采用课本 P
3、26 的图 2-1-2.这里只是略图)(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波速代码 名称A 波(横波) B 波(纵波)C 莫霍界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 以上为地壳,C、D 之间为地幔,D 以内为地核(由 E 外核和 F 内核组成)。2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 M 地壳 + N 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温馨提示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而在水中的
4、人,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只感觉到纵波作用下的上下颠簸。3(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把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连线(3)垂直分层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层: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风、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4生在本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与人类的关系: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平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高层大气特点: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温馨提示(1)平
5、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变,不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密度极低,也不利于飞行。2.水圈(1)组成:海洋是主体。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其组成部分。陆地淡水仅占 2.526%,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2)作用: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循环可以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注意: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1)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6、。(2)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表面。(3)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合作探究1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1)图中 A、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 波,B 表示 波。(2)界面名称:D ;F (3)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4)图中 F 处,地震波 A 完全 ,地震波 B 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上的 E 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 G 物质状态为 态。(5)C 层主要由 组成。G 层叫 ,可能与地球磁场 的形成相关。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
7、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检测与训练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6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 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 C 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 三部分组成,其中 G 为地核C岩石圈由 E、F 组成D. 外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 D 层 D.图中 G 层3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8、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 1060 平方千米,14 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 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74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圈层 B 圈层 C 圈层 D 圈层5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充分说明了陆地环境岩石圈( )A 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B 变化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 和其他陆地圈层没有关系D 组成物质发生着循环变化课 后 小 结由 学 生 自 主 小 结 , 建 议 同 学 们 在 此 处 画 出 本 课 知 识 框 架 图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 (1)A 横波,B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E 岩浆 (4)消失 突然变慢 固 液 (5)各类岩石 外核2. B检测与训练:1-5: DAB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