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18广州三调)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据此完成 13 题。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廉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A黄土高原 B大
2、兴安岭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解析:第 1 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据此选B。第 2 题,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选 D。第 3 题,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
3、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符合材料,选 C。答案:1.B 2.D 3.C(2018天成教育命题研究院精准预测卷)山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递减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不同坡向有明显差异。下表为我国秦岭某山地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月变化多年平均值(/100 米),据此完成 46 题。2月份 北坡 南坡 月份 北坡 南坡1 月 0.31 0.40 7 月 0.53 0.542 月 0.37 0.42 8 月 0.51 0.513 月 0.51 0.50 9 月
4、 0.51 0.534 月 0.54 0.51 10 月 0.46 0.465 月 0.58 0.55 11 月 0.47 0.436 月 0.60 0.56 12 月 0.31 0.504.秦岭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月变化多年平均状况是( )A两坡都是夏季小、冬季大 B全年都是南坡小、北坡大C夏季南坡大,冬季北坡大 D两坡差异夏季小、冬季大5据表中数据推测,该山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北坡山麓 B北坡山上C南坡山麓 D南坡山上6下列现象会导致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差异缩小的是( )A南坡山麓水田改旱作 B全球变暖,结冰期缩短C冬季风势力异常强盛 D北坡大规模毁林开荒解析:第 4 题,表格显示
5、,秦岭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月变化多年平均状况是夏季北坡大,冬季南坡大,但两坡差异夏季小、冬季大,选 D。第 5 题,根据表格,北坡年较差远大于南坡,故排除 CD。从山麓到山顶,年较差变化会逐渐减小,因此该山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应该是北坡的山麓,选 A。第 6 题,湿地、森林对气候起调节作用,会使得区域的年较差、气温递减率变化等变小。根据表格,南坡的气温随高度递减率年差异小于北坡,但若将南坡山麓水田改旱作,则失去水田湿地的调节作用,南坡的气温年变化会变大,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差异缩小。全球变暖,结冰期缩短对其影响不大;冬季风势力异常强盛会导致冬夏差距更大,北坡大规模毁林开荒,植被调节作用减弱,会加
6、大北坡的气温年变化,从而使得两坡气温随高度递减率差异变大。据此分析选 A。答案:4.D 5.A 6.A(2018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一)丘陵地区的坡向(阳坡、阴坡)及坡位(按高程位置分为:上坡、下坡)对毛竹林生长影响很大。下图示意东南丘陵地区海拔 100250 m 的区域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单位:百株/公顷)和林分生物量(单位面积上的林木质量,单位:吨/公顷)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78 题。37该地区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最大分布在( )A阳坡上坡 B阴坡上坡C阳坡下坡 D阴坡下坡8该地竹林茂密的自然条件可能是( )A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B降水充足、土壤湿润C热量充足、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土质疏松解析:第 7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是林分生物量除以林分密度,结合图中信息计算可知,单株质量最大的是阴坡下坡。ABC 错误,D 正确。第 8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阳坡下坡的林分密度和林分生物量均最大,说明该处最易形成茂密竹林。该处为阳坡,光照充足;该处为下坡,水分汇集,土质湿润。所以 ACD 错误,B 正确。答案:7.D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