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态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doc

    • 资源ID:1193061       资源大小:63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态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doc

    1、1考点 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4 种种间关系方法技巧 (1)寄生与互利共生,看对一方有利还是双方有利;(2)竞争与捕食,看最后结果,若一种生物死亡灭绝则为竞争;(3)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2群落的两种结构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现象 分层现象 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易错提醒 垂直分布垂直结构2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

    2、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题型一 种间关系分析1(2018海淀区高三模拟)蛞蝓既取食牧草 A 也取食牧草 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 A 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 A、B 和蛞蝓三种生物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 A 存活影响显著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 B 减少了蛞蝓对牧草 A 的取食答案 D解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所以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所有的生物,A 项错误;该

    3、实验要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 A 存活的影响,所以牧草的生长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B 项错误;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即“不去除牧草 B、有隔离网”组与“去除牧草 B、有隔离网”组的样方内牧草 A 的相对数量相同,两组对照说明竞争对牧草 A 存活没有影响,C 项错误;据图可知, “去除牧草 B、无隔离网”组样方内牧草 A 的相对数量明显多于“不去除牧草 B、无隔离网”组,说明去除样方中的牧草 B 减少了蛞蝓对牧草 A 的取3食,使牧草 A 的相对数量增加,D 项正确。2(2018青岛高三质量检测)1859 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欧洲兔带到澳大利

    4、亚草原放养,后来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 1年)和黏液瘤病毒(y 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B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影响不大,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C Oy 1年欧洲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y 1年时为防治的最佳时期D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答案 C解析 引入狐狸后,袋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可以推测袋鼠和狐狸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因此引入狐狸防治欧洲兔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狐狸捕食较多的袋鼠,A 正确;引入的病毒能防治欧洲兔但对袋鼠

    5、影响不大,说明病毒专性寄生于欧洲兔中,B 正确; Oy 1年欧洲兔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y 1年时欧洲兔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K 值左右,而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在 K/2 以下,C 错误;若调查中被标记的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 正确。题型二 种群和群落的调查方法辨析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

    6、数据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 K 值附近答案 C解析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 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个体中的标记个体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 错误;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D 错误。4(2017哈尔滨二模)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20 km2,A 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748 头。回答下列问题:4(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 A 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 A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7、_;当 A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 1。(2)影响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_(填两项),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_(填“较强”或“较弱”)等,在调查该地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集方法为_,统计方法为_或_。(3)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缸时,要充分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将生态缸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_的地方,但要避免_。答案 (1)2.5 头/km 2 3.4 头/km 2 (2)光照、水分 较强 取样器取样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3)光线良好 阳光直接照射解析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由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中 A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8、 550 头220 km22.5 头/km 2; 表示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 1,说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会维持相对稳定,此时 A 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748 头220 km 23.4 头/km 2。(2)影响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光照、水分等;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该地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集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为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3)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缸时,应将生态缸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模型构建 几种调

    9、查方法的比较题型三 群落演替实例分析5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A a b 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 b d 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D b d 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答案 A解析 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分布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b d 段是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b d 段

    10、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发生变化。6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 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答案 D解析 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生物生存的环境更多了,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 K值,B 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 正确;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数量减少,但是不会导致其消亡,D 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态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