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创高杯”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2 分)1某一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 a 与速度 v 同向,但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减小到零,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速度 v、 位移 s 的变化情况是( )A v 逐渐减小,当 a = 0 时, v 最小 B v 逐渐增大,当 a = 0 时, v 最大C s 逐渐增大,当 a = 0 时, s 最大 D s 逐渐减小,当 a = 0 时, s
2、 最小2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A 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 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体( )A 在 04 s 内与 46 s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 04 s 内
3、的加速度大于 78 s 内的加速度2C 在 4s 末离起始点最远D 在 6s 末离起始点最远4质点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s 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B 1-2s 内质点的速度大小增加C 2-3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D 0-1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5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B 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 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D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两端均在 10N 的拉力作用下,弹簧伸长了 5cm(
4、在弹性限度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弹簧所受的弹力为零 B 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20 N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N/m D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0N/m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在静止前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 3 s、2 s、1 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 123 111 B 3 32 31 3 22 21C 12 33 3 12 23 2 D 531 3218如图 1-3-8 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为3m=0.2 kg,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性杆对
5、小球的弹力为( )图 1-3-8A大小为 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 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大小为 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 2 N,方向竖直向上9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重 200N 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依次用 15N、30N、80N 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0、0、40N B 15N、30N、40NC 15N、30N、80N D 15N、40N、40N10下列各组的三个点力,可能平衡的有 ( )A3N,4N,8N B3N,5N,7NC1N,2N,4N D7N,6N,18N11如下图所示,某物
6、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将 F45 N 的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A 0 B 10 N C 5 N D N12如图所示,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分别受到 F1、F 2、F 3作用力,当它们匀速滑动时,下面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F 1=F2=F3 B F 3 F2 C F 2 F3 D F 1 F313如图,一个轻型衣柜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条光滑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顶端 A、B 上,再挂4上带有衣服的衣架若保持绳长和左端位置点不变,将右端改在 C 点固定,衣柜一直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的张力
7、大小不变 B 衣柜对地面的压力将会变小C 绳的张力变小 D 衣柜对地面的压力将会增大5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计 12 分)1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 F 与弹簧长度 L 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 L0_cm,劲度系数 k_N/m.(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 L_cm.15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
8、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力_(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 (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A两个分力 F1、F 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 F1、F 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6三、解答题16 (9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弹力(2
9、)物体与天花板间的摩擦力以及动摩擦因数 .17 (9 分)在火星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 1s 内下落 4m。求:(1)该物体在第 2s 末的速度。(2)在 3s 内该物体下落的高度。718 (9 分)如图所示,人重 600N,木块重 400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现在人用力拉绳使人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1)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2)人拉绳的力是多大?(3)人对木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19 (9 分) , 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 车在 车前, 车的速度大小为 , 车的速度大小为 ,如图所示.当 、 两车相距 时, 车因前方突发
10、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从此时开始计时,求:8(1) 车追上 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2) 车追上 车所用的时间;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一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 a 与速度 v 同向,加速度减小,但是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 x 一直增大.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2D【解析】【详解】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
11、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3D【解析】A. 在 0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46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 A 错;B. 在 04 s 内的加速度为 ; 78 s 内的加速度 ,故 B 错;CD、图像中的面积代表物体走过的位移,从图像上可以看出 06 s 内的位移最大,离出发点最远,故 C 错;D 对;故选 D4D【解析】【详解】x-t 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 4s 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选项 A 错误;1-2s 内质点的速度大小减小,选项 B
12、 错误;2-3s 内质点的速度为正,可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选项 C 错误;0-1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加速度也为负方向,则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D 正确;故选 D.5D【解析】【详解】A、物体的重心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故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故 A 错误; B、弹力 ,故弹力取决于劲度系数和弹簧的形变量,故劲度系数大的弹簧弹力不一定大,故B 错误; C、动摩擦因素与滑动摩擦力和物体之间的压力无关,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故 C错误; D、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静摩擦力阻碍的是相对运动的趋势,故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动摩擦力,
13、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 D【点睛】明确重心的性质,知道重心的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根据胡克定律可以知道,弹力大小 ; 明确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性质,知道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6D【解析】【详解】轻质弹簧的两端均在 10N 的拉力作用,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 F 弹 =10N,故 A B 错误。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注意在 F=kx 中,F 表示弹簧的弹力,不是弹簧的合力,以及 x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7B【解析】【详解】将物体反向
14、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三段的位移为: ;第二段的位移为: ;第一段的位移为: ;故位移之比: ;平均速度为 ,故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关键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得三段内的位移之比;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之比。8D【解析】小球受重力 G 和杆的弹力二力作用而静止.如弹力大小为 2 N,方向竖直向上.9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当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受到的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而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滑动,由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摩擦力;【详解】因
1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故最大静摩擦力为: ;当拉力为 15N 和 30N 时时,物体处于静止,摩擦力分别等于 15N、30N;当拉力为 80N 时,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发生滑动,受到的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ACD 错误。【点睛】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若为滑动摩擦力,则一定符合滑动摩擦力公式。10B【解析】三个力能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一定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 11C【解析】【详解】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F 4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转过 90角,此时其它三个力的合力与 F4大小相等,方向垂直,则物体受到的
16、合力即为 F 合= F4=5 N。故选 C。【点睛】本题中应用了力的合成中的一个结论:当多力合成其合力为零时,任一力与其他各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2C【解析】【详解】设物体的质量为 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它们匀速滑动时,F 1 = (mg-F1 ),解得 F1= = , 最小值为 ,F 1的最大值为 mg;最大值为 1,F 1的最小值为 。同理 F2= ;F 3= mg;比较可知一定正确的是 C,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13C【解析】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绳子张力为 T,衣服的质量为 m,对挂钩处的交点受力分析:A、C、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 Tcos
17、=mg,若改在 C 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绳的张力变小,A 错误,C 正确。B、D、若改在 C 点,衣柜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整体的重力,保持不变,则 B、D 均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关键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种移动方式下,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144 50 8 【解析】【详解】(1)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原长为 4cm;弹簧弹力为 2N 时,弹簧的长度为 8cm,伸长量为 4cm;根据胡克定律 F=kx,有: (2)由图可知,弹簧秤的拉力为 2N;则由胡克定律可知:x= =0.04m=4cm;则弹簧的长度为:4cm+4cm=8cm;15 (
18、1)F一定是沿 AO 方向的; (2)B; (3)ACD【解析】【详解】(1)实验中 F 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而 F是通过用一根细线拉动橡皮筋,使与两个力拉时的效果相同得出的,故 F一定是沿 AO 方向的;(2)本实验是通过一个力与两力效果相同得了的合力,故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 B 正确;(3)实验是通过作图得出结果,故为了减小误差应让拉力尽量大些,故 A 正确;而夹角太大将会导至合力过小,故夹角不能太大,故 B 错误;为了防止出现分力的情况,应让各力尽量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故 C 正确;为了准确记下拉力的方向,故采用两点描线时两点应尽量距离大一些,故细绳应长些,故 D 正
19、确;故选 ACD【点睛】实验问题一定要紧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掌握,并能根据实验原理进行设计性实验16 (1) (2)【解析】【详解】(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 1s 内下落 4m,由 可知,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则 2s 末速度大小为 ,方向竖直向下.(2)3s 内下落的高度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学公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 2s 末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 3s 内下落的高度.17(1) FN Fsin mg (2)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将力 F 正交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20、得: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由 可得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 FN Fsin mg (2)18 (1) ,方向水平向左(2)40f20NT(3) ,方向水平向左20Nf人【解析】试题分析:设绳的拉力为 T,木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f,人与木块的静摩擦力摩擦力为 f人(1)对人与木块整体受力分析得竖直方向 ,而 0NG人 木 块 fN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40f(2)水平方向 ,人拉绳的力2Tf 20T(3)对人隔离受力分析得,水平方向 ,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f人 20Nf人考点:考查了摩擦力,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名师点睛】整体与隔离法在解决连接体时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灵活的选择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则可求解19 (1)64m(2)16s(3) 【解析】【详解】(1)当 、 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得: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根据位移公式得: ; , .代入数据解得 .(2) 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 ,所发生位移: , 此时: ,则: ,可见此时 车并未追上 车,而是在 车停止后才追上,之后 车运动时间为: , 故所求时间为: .(3) 车刹车减速至 0 时刚好追上 车时(此时 车的速度为 0),加速度最小则,代入数据解得: .故本题答案是:(1)64m(2)16s(3)【点睛】掌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和相遇的位移关系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