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1.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丙烷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答案】B【解析】A. 属于苯的同系物,名称是 1,2,4三甲苯,A 错误;B. 是卤代烃,名称是 2甲基2氯丙烷,B 正确;C. 是饱和一元醇,名称是 2丁醇,C 错误;D. 是炔烃,名称是 3甲基1丁炔,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原则和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尤其是烷烃的命名,因为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均是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以烷烃的命名为基础的,简单来说
2、,烷烃的命名需经过选主链、编序号、定名称三步。在给其他有机化合物命名时,一般也需经过选母体、编序号、写名称三个步骤,对于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命名时,因为在这些有机物中,都含有官能团,所以在选母体时,如果官能团中没有碳原子(如OH) ,则母体的主链必须尽可能多地包含与官能团相连接的碳原子;如果官能团含有碳原子(如CHO) ,则母体的主链必须尽可能多地包含这些官能团上的碳原子,在编序号时,应尽可能让官能团或取代基的位次最小。2.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14C原子结构示意图: B.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2 -C. CO2的电子式: D.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3、【答案】A【解析】A 14C原子质量数为 14,质子数为 6,核外有两层电子,第一层 2个,第二层 4个,14C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 A正确;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 ,故 B错误;C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 C错误;D 是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为: ,故D错误;故选 A。3. 25时,在 20ml 0.1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 0.2molL1 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 示,有关粒子浓度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在 A点:c(Na )c(OH )c(CH 3COO )c(H )B. 在 B点:c(Na ) c(CH 3CO
4、O ) c(OH )c(H )C. 在 C点:c(CH 3COO )c(Na )c(H ) c(OH )D. 在 C点:c(CH 3COO )c(CH 3COOH)2 c(Na )【答案】A- 3 -【考点定位】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 PH的计算【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 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 pH的关系。开始时 c(OH-)c(CH 3COO-),当恰好中和时消耗 0.2mol/L醋酸溶液 10mL,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示碱性;B 点呈中性,则有 V10,但此时 c(Na+)=c(C
5、H3COO-)c(OH -)=c(H+);C点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所加入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 NaOH的物质的量。4.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l mol羟基含有的电子数为 9NAB. 常温下,l mol 乙烯和乙硼烷(B 2H6)的混合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 16NAC. 26 g乙炔和苯蒸气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2NAD. l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 4NA【答案】D【解析】A、-OH 中含 9个电子,故 1mol-OH中含 9NA个电子,故 A正确;B、乙烯和乙硼烷中均含 16个电子,故 1mol乙烯和乙硼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16mo
6、l电子即 16NA个,与两者的比例无关,故 B正确;C、乙炔和苯蒸气的最简式均为 CH,故 26g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 CH的物质的量为 2mol,则含碳原子为 2NA个,故 C正确;D、由于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苯乙烯中含 1条碳碳双键,即 1mol苯乙烯中含 NA条碳碳双键,故 D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本题的易错点为 A,要注意羟基中的表示一个电子,不是共用电子对,要与结构式中的“-”加以区分。5. 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4 -A. 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B. 滴入 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
7、浅黄色沉淀生成C. 加入 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 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 加入 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 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溴乙烷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可以在溴乙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使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中和剩余的 NaOH,防止 NaOH与后面所加的 AgNO3生成沉淀而干扰 Br-的检验,加入硝酸银溶液时,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若有,则为溴元素,反之不是溴元素,故答案选 C。定睛: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二是利用消去
8、反应生成溴离子,不管是消去还是水解,都有 NaOH的参与,故在加 AgNO3前,必须用稀硝酸中和过量的 NaOH,否则 NaOH与 AgNO3反应干扰卤素离子的检验。6. 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醋酸溶液能导电;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常温下,0.1mol/L 醋酸的 pH比 0.1mol/L盐酸的 pH大;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O2;0.1mol/L 醋酸钠溶液 pH=8.9;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H2速率慢;A. B. C. D. 【答案】B【解析】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说明醋酸溶解性强,不能说明醋酸部分
9、电离,所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醋酸溶液能导电,说明醋酸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说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为弱电解质,故正确;常温下,0.1mol/L 醋酸的 pH比 0.1mol/L盐酸的pH大,说明醋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正确;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 CO2,说明醋酸酸性大于碳酸,但不能说明醋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0.1mol/L 醋酸钠溶液 pH=8.9,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则醋酸是弱酸,为弱电解质,故正确;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 H2速率慢,
10、说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盐酸是强酸,则醋酸是弱酸,故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与电解质的溶解性、- 5 -溶液酸碱性都无关,一般根据其一定浓度溶液的 pH、其浓度溶液酸碱性等方面判断。7. 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错误的是( )A. 醇类 OH B. 羧酸 COOHC. 醛类 CHO D. CH 3-O-CH3 醚类 【答案】C【解析】A羟基连在链烃基上的有机物属于醇类,故 A正确;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属于羧酸类,故 B正确;C该物质属于酯类,称为甲酸某酯,含有醛基和酯基两个官能团,故C错误;D该有机物具有醚键,属于醚类,故 D正
11、确;故选 C。8. 下列体系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滴加 KSCN显红色的溶液:NH 4+、K +、Cl -、HCO 3-B.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110-12mol/L的溶液:Fe 2+、Mg 2+、SO 42-、NO 3-C. 使酚酞试剂显红色的溶液:Na +、Ba 2+、NO 3-、A1O 2-D. 加入 Al能产生 H2的溶液:K +、NH 4+、CH 3COO-、Cl -【答案】C【解析】滴加 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共存,选项 A错误。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110-12mol/L的溶液的 pH可
12、能为2或者 12,即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或者强碱性。强碱性条件下,镁离子会形成沉淀;强酸性条件下,H +、Fe 2+、NO 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选项 B错误。使酚酞试剂显红色的溶液应该显碱性,Na +、Ba 2+、NO 3-、A10 3-都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存在,选项 C正确。加入 Al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或者强碱性,强酸性溶液中不会存在 CH3COO-(强酸制弱酸) ,强碱性溶液中不会存在铵根离子,选项 D错误。9. 分子式为 C5H12O且可被氧化生成醛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3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
13、为 C5H12O且可被氧化生成醛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 2OH结构,所以符合条件的分子的种类即是丁基的种数,有 4种,答案选 B。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10.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 3:2 的化合物( )- 6 -A. B. C. D. 【答案】C.11.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 )A. A装置用于检验溴丙烷消去产物 B. B 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C. 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 D 装置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装置有乙醇挥发出来,乙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用于检验 1-溴丙烷消去反应的产物,故 A错误;石
14、油的分馏是温度计的液泡在支管口处,故 B错误;水浴加入到 55-60制取硝基苯,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故 C正确;盐酸易挥发,氯化氢能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装置不能证明酸性:碳酸苯酚,故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乙二酸与足量的酸性 KMnO4溶液:5H 2C2O4 + 2MnO4- + 6H+ = 10CO2 + 2Mn 2+ + 8H2OB. 苯酚钠的溶液中通少量 CO2:2C 6H5O CO 2H 2O 2C 6H5OHCO 32- 7 -C. 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醛溶液,水浴加热:CH 3CHO2Ag(NH 3)2 2OH CH3C
15、OONH42Ag3NH 3H 2OD. 醋酸钠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CH 3COONaH = CH3COOHNa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二酸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锰离子、水,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B、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错误;C、产物中的乙酸铵为易溶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错误;D、醋酸钠为易溶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错误,答案选 A。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13.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B.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C. 除去苯中的杂质
16、苯酚可加入浓溴水后过滤D. 从粗苯甲酸中提纯苯甲酸,可用重结晶法【答案】C【解析】A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能和乙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乙酸钠,能抑制乙酸乙酯溶解,所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 A正确;B苯和硝基苯互溶且都是液体,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 B正确;C溴、三溴苯酚沉淀、苯都互溶,不能采用过滤方法分离,应该用 NaOH溶液作除杂剂,然后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C错误;D苯甲酸中杂质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可以根据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则用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故 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分离和提纯、除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差异性是解本题关
17、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C,要注意三溴苯酚沉淀与苯互溶。14. 在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 Na2SO4(s),达到平衡时( )A. c(Ba2 )、c(SO )均增大B. c(Ba2 )c(SO )K sp(BaSO4)1/2C. c(Ba2 )c(SO ),c(Ba 2 )c(SO )K sp(BaSO4)D. c(Ba2 )c(SO ),c(Ba 2 )c(SO )K sp(BaSO4)【答案】D【解析】在 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 BaSO4 Ba2 +SO 溶解平衡,加入 Na2SO4(s),c(SO )- 8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Ba 2 )减小,但温度不变,K sp(BaS
18、O4)不变,故选 D。15. 下列有关方程式描述中,反应类型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 )A. 2CH3CH2OHO 2 2CH3CHO+2H2OB. C. CH3CH2OHCH 3COOH CH3COOC2H5H 2OD. CH4Cl 2 CH3ClHC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CH 3CH2OHO 2 2CH3CHO+2H2O是氧化反应;是取代反应;故 B错误;CH 3CH2OHCH 3COOH CH3COOC2H5H 2O是是取代反应;CH 4Cl 2 CH3ClHCl 是取代反应;故选 A。考点: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16. 下列“试剂”和“烧杯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19、( )实验目的 试剂 烧杯中的物质A 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碳酸氢钠溶液 醋酸 苯酚溶液B 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饱和溴水 苯 苯酚溶液C 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苯 甲苯D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金属钠 水 乙醇A. A B. B C. C D. D- 9 -【答案】C【解析】A. 把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两烧杯中,醋酸中有气泡冒出,而苯酚中没有,可以证明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B. 把饱和溴水分别加入两烧杯中,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层呈橙红色、上层浅黄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苯酚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证明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C. 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
20、别加入到两烧杯中,苯中不褪色,而甲苯中褪色,可以证明苯环对甲基的活性有影响,C 达不到目的; D. 把金属钠分别加入到两烧杯中,水中反应剧烈,而乙醇中反应较慢,可以证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本题选 C。17. 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1)芳香烃:_; (2) 卤代烃:_;(3) 醇:_; (4)醛:_; (5)羧酸:_; (6)酯:_。【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试题分析:(1)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为芳香烃,符合;(2)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的衍生物,符合;(3)醇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
21、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符合;(4)酚是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符合;(5)醛是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符合;- 10 -(6)酯是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符合。考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8. 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 SO2转化为 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1)T 1时,在 2L密闭容器中充入 0.6molSO3,图 1表示 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平衡时,SO 3的转化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 ;在 T1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的平衡常数为_;若其他
22、条件不变,在 8min时压缩容器的体积至 1L,则 n(SO3)的变化曲线为_(填字母) 。右表为不同温度(T)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H0 的化学平衡常数(K) 。由此推知,其他条件相同,在 T1、T 2、T 3三种不同温度下,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的是 _。 (填“T 1”、 “T2”或“T 3”)T/ T2 T3K 20.5 4.68- 11 -(2)在体系恒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原料气中 SO2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k)不同时,SO 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 2所示:图中 k1、k 2
23、、k 3的大小顺序为_。【答案】 (1). 66.7% (2). 2.5 (3). c (4). T 2 (5). k1k2k3【解析】(1)在容积为 2L密闭容器中充入 0.6molSO3,由图 1平衡时 SO3物质的量为0.2mol,2SO2(g)+O2(g) 2SO3(g),起始量(mol) 0 0 0.6变化量(mol) 0.4 0.2 0.4平衡量(mol) 0.4 0.2 0.2SO 3的转化率为= 100%66.7%;K= = =2.5;其他条件不变,在8min时压缩容器体积至 0.5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SO 3)变大,即为图像 c,故答案为:66.7%;2.5; c;
24、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平衡越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越大,所以温度最低的为 K最大的,即 T2,故答案为:T 2;(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K 越小,氧气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则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越大,则 k1k 2k 3,故答案为:k 1k 2k 3。19. 某化学小组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已知: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 cm -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环己醇 100 0.96 25 161 能溶于水环己烯 82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2 -(1)制备粗品 将 12.5 mL环己醇与 1mL浓硫酸加入试管 A中,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
25、全,在试管 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在试管中混合环已醇和浓硫酸操作时,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将试管 C置于冰水中的目的是_。(2)制备精品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向粗品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填字母)洗涤。a.酸性 KMnO4溶液 b.稀硫酸 c.Na 2CO3溶液再将提纯后的环己烯按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蒸馏。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实验中冷却水从_(填字母)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
26、(3)若在制备粗品时环已醇随产品一起蒸出,则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_(填“高于” 、 “ 低于”)理论产量。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质量为 6.5g,则产率是_(保留- 13 -一位小数) 。【答案】 (1). 先将环己醇加入试管 A中,再缓慢加入浓硫酸 (2). B (3). 防止环已烯的挥发(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 上 (5). c (6). 蒸馏烧瓶 (7). g (8). 吸收剩余的水 (9). 低于 (10). 66.1%【解析】 (1)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在试管中混合环已醇和浓硫酸操作时,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先将环己醇加入试管 A中,再缓慢加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将环
27、己醇加入试管 A中,再缓慢加入浓硫酸;碎瓷片为防止液体暴沸作用,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冷却后补加,故选 B,故答案为:B;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防止环已烯的挥发,故答案为:进一步冷却,防止环己烯挥发;(2)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 c(Na 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故答案为:上;c;依据仪器形状可知,a 为蒸馏烧瓶;为了增加冷凝效果,蒸馏装置要有冷凝管,冷却水从下口(g)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剩余的水,故答案为:蒸馏烧
28、瓶;g;吸收剩余的水;(3)粗产品中混有环己醇,导致测定消耗的环己醇量增大,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环己醇的质量为:0.96g/mL12.5mL=12g,设生成环己烯理论质量为 m,则依据方程式得:100 8212g m则 m= =9.84g,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质量为 6.5g,则产率为: 100%=66.1%,故答案为:低于;66.1%。20. 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事件社会影响极坏。向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已知三聚氰胺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为测定三聚氰胺的组成,用下列各仪器装置,在过量的氧气流中将 2.52g三聚氰胺样品氧化
29、成- 14 -CO2、H 2O和 N2。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向右的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g接_、_接_、_接 j、k 接_、_接_。_(2)装置 F中 CuO的作用是_。(3)实验前后称得 A、B 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增加 2.64g和 1.08g,则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4)按(1)的连接方法,此实验装置存在的缺点是_。【答案】 (1). fehicda (或 fehicdb或 fehidca或 fehidcb) (2). 氧化没有燃烧完全的 CO (3). C3H6N6 (4). 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CO2进入 A装置,影响 CO2的测定值。【解析】 (1)在过量的
30、氧气流中将 2.52g三聚氰胺样品氧化成 CO2、H 2O和 N2,制取的氧气必须要用浓硫酸来干燥,所以开始连接顺序是 f、e、h、i,一氧化碳含量测定用氧化铜,但是一氧化碳的检验必须在前,在测定一氧化碳的含量之前要用无水氯化钙对气体进行干燥,可以用 A装置测定二氧化碳的量,并且放在最后来检测,所以连接顺序是:f、e、h、i、c、d、a,其中 ABEF四个装置中气体可以从容易一端进或出,故答案为:f;e;h(或 i) ;i(或 h) ;c(或 d) ;d(或 c) ;a(或 b) ;(2)有机物燃烧产物含有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可以氧化没有燃烧完全的 CO,故答案为:氧化没有燃烧完全的 CO;(3
31、)三聚氰胺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2.52g 即 0.02mol三聚氰胺样品氧化成 CO2、H 2O和 N2,A、B 两装置分别测定的是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质量是 2.64g,所以碳原子数目是 3,即 0.06mol,水的质量是 1.08g,即 0.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是 6,根据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式 126,所以氮原子数是 3,即分子式为 C3H6N6,故答案为:C 3H6N6;(4)为了保证测得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有机物,所以要避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还缺少尾部缺少一个干燥装置,故答案为:尾部缺少一个干燥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15 -
32、CO2进入 A装置,影响 CO2测定值。21. 重金属元素铬的毒性较大,含铬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 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 Fe3+、Al 3+、Ca 2+和 Mg2+等,且酸性较强。为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如下流程处理:注:部分阳离子常温下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见下表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Mg(OH)2 Al(OH)3 Cr(OH)3pH 3.7 9.6 ll.l 8 9(9溶解)(1)氧化过程中可代替 H2O2加入的试剂是_(填序号)。ANa 2O2 BHNO 3 CFeCl 3 DKMnO 4(2)加入 NaOH溶液调整溶液
33、pH8 时,除去的离子是_(填序号);已知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M n+nNaRMR nnNa +,此步操作被交换除去的杂质离子是_(填序号)。AFe 3+ BCa 2+ CAl 3+ DMg 2+ EFe 2+ 、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 Cr2O72-形式存在,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处理含 Cr2O72-的废水。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处理含 Cr2O72-的废水,阳极反应是 Fe-2e-=Fe2+,阴极反应式是2H+2e-=H2。(1)电解时能否用 Cu电极来代替阳极上的 Fe电极?_(填“能”或“不能”)。(2)电解时阳极附近溶液中 Cr2O72-转化为 Cr3+的离子方程式为:- 16 -_
34、。【答案】 (1). A (2). AC (3). BD (4). 不能 (5). Cr 2O72-+6Fe2+14H+=2Cr3+6Fe3+7H2O【解析】I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 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 Fe3+、Al 3+、Ca 2+和 Mg2+等,加双氧水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 Cr3+被氧化为 Cr2O72-,加氢氧化钠调节 pH=8,则Fe3+、Al 3+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 Cr2O72-、Ca 2+和 Mg2+等,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Ca2+和 Mg2+,然后加 Na2S2O3把 Cr2O72-还原为 8Cr3+,再调节 pH得到 C
35、r(OH) (H 2O) 5SO4。(1)加氧化剂主要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用Na2O2代替 H2O2,故答案为:A;(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8 时,Fe 3+、Al 3+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则Fe3+、Al 3+被除去;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Ca2+和 Mg2+;故答案为:AC;BD;II (1)若用 Cu电极来代替 Fe电极,在阳极上铜失去电子得到的阳离子是铜离子,该离子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和重铬酸根之间发生反应,故答案为:不能;(2)Cr 2O7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自身被还原为 2Cr3+,反应的实质是:6
36、Fe 2+Cr2O72-+14H+6Fe 3+2Cr3+7H2O,故答案为:6Fe 2+Cr2O72-+14H+6Fe3+2Cr3+7H2O。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提纯的操作及方法应用、电解原理、难溶物溶度积的计算等。本题的易错点为 II,要注意铜离子不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另外要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2. 氢化阿托醛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 17 -请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氢化阿托醛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一定条件下,1 mol 氢化阿托醛最多可跟_mol 氢气加成。(2)的反应类型是_,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_。(3)中所用试剂 X为_。(4
37、)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醛基 (2). 4 (3). 消去反应 (4). + NaOH + NaCl + H2O (5). NaOH溶液 (6). 2 + O2 2 + 2H2O【解析】根据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A为 ,A 与溴化氢在双氧水条件下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 B为,B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 C为 ,C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化阿托醛( )。(1)根据氢化阿托醛的结构简式可知,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由于氢化阿托醛中有一个苯环和一个醛基,所以一定条件下,1mol 氢化阿托醛最多可跟 4 mol氢气加成,故答案为:醛基;4;(2)反应为 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反应的方- 18 -程式为 +NaOH +NaCl+H2O,故答案为:消去反应;+NaOH +NaCl+H2O;(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中所用试剂 X为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4)C为 ,C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化阿托醛( ) ,反应的方程式为:2 +O22 +2H2O,故答案为:2+O22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