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等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 12 月联考试题(扫描版)234567892018-2019 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联考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 D(无所适从:适,归向、去。指不知怎么办好。匪夷所思: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2.答案:B 解析 根据招魂、香草、湘流、九歌确定屈原;根据“丹心照古今”联系“留取丹心照汗青”确定文天祥;根据“千秋史笔溯龙门”确定司马迁 根据有汉,美人、名马、英雄确定项羽。根据“青莲居士谪仙人”确定李白;3.答案 A 解析 “钟鼓馔玉”用了借代的修辞。4.
2、答案 D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本题的选文是一个说明性语段,阐述的是“昆虫分泌特定气味吸引异性”的问题。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文句中核心词语和指示性词语的呼应。提起话题“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定气味” ,“这些气味”呼应上文,“这些气味,单身动物们的特制香水”与上文呼应,“这种香水”与上文呼应,具体介绍昆虫们怎样“使用这种香水 ”。5. B 响:声响 6. C7. 好善乐施,急人所难;侍亲孝顺;受人之恩急于图报。(每点 1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8. (1) 在固始那儿凭
3、着自己的岐黄之业治好了病人,固始的士大夫特别认为他有才能,于是在那儿成家。 (各 1 分)(2) 我的同乡秦生被诬陷,受拷打将要死了,还是因罪关押在狱中不能出来。(3 分)(3)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这个好处(恩惠) 。(购,句式,为,德,各 1 分)【参考译文】余征君,名庆。祖父希犹是南昌定安人,生儿子橘泉公,名禄。学问广博擅长写诗,尤其精通医药。长大后考虑到定安地方小而贫穷,不能用来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向西在湘汉一带游历,(后来)到了固始。在那儿凭着自己的岐黄之业治好了病人,固始的士大夫特别认为他有才能,于是在那儿成家。娶妻于氏,生了征君。征君才七岁,却有了大
4、人的志向,各位长者叫他对对子,他就能对答迅速,如回声应和。那些长者赞叹说:“这个孩子,是治国的人才啊。 ”因此,橘泉公更加看重他。(征君)成年时,补为太学生。中原一带写文章以气势见长,但是征君却独独以说理见长,他的文10字能充分阐发道理,屡次比试,学政都把他列为同辈之首,但到了乡试(大比)时,却运气不好,总共考了四次都失败了。戊午年又考了一次,他的文章已经中榜了,到张榜公布时却因为有人说坏话,两次被取消。征君不为此而受到阻挠,又在甲子年参加科考,(这时,他的儿子)司理长大了,跟着他一起参加科考而独自中了第一名。征君自己略微感到愉快,过了一会儿歌唱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伯乐看一下汗血马,马便
5、价值千金,(我)竟然不如儿子,那么为什么还要无休无止地驾着盐车行走在太行山的崎岖之路呢?”此后就拒绝参加官府举行的考试,并在河岸边考察住地筑室而居,开凿水池、编织篱笆、浇灌花朵、种植竹木使之繁茂,天天召集亲朋好友聚集一起饮酒赋诗,非常满足安适。征君做了儒生的老师后,拿着礼物来请教的学生很多。我的同乡秦生被诬陷,受拷打将要死了,还是因罪关押在狱中不能出来,征君解下自己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且给他寻医问药,秦生得以不死。某一天,征君到别墅去,碰到一对夫妇哭得很悲伤,询问后知道他们欠了豪门的债,将要把妻子卖了来还债,(征君)急忙赶到富豪家,自己写了一张欠条来代他们还债而解除了那对夫妇的困境。余征君做的
6、善事很多,但并不借此而自夸而求取名声。他受人恩德,一丝丝(牢记心头),急着(报答),不能马上报答不肯停止。余征君侍奉橘泉公始终和颜悦色。父亲去世后,他悲伤过度,以至于形体消瘦憔悴。(后来)每次想到不能奉养橘泉公以终其天年时,就泪流满面。余征君年少时就擅长写诗,晚年渐渐有了唐诗的格调。(他还)擅长写文章,擅长书法,又旁通天文历法。大概是京城因为想让征君应征而没有成功,就又让接受岁荐,(他)刚整治行装却因病去世了,年仅五十七岁。赞曰:我所看到的征君的学友们推荐他的文案,是那么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汝南这个地方向来喜欢品评人物,至今遗风犹存。大概是因为他文章言辞诙谐而没被列入方志,方志所记的几乎全部是
7、说司理治理晋陵的政事。我因此为他写了这篇传。9、山河辽阔,宫阙巍峨,花草茂美( 3 分 ) ;化用典故(2 分) 10、上阕极言太平繁华景象, (2 分)下阕写词人被俘后的凄凉生活, (2 分)两相对比,烘托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愁或离别之愁。 ( 2 分 )11.(1) 蟪蛄不知春秋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乘彼垝垣 (4) 夕揽洲之宿莽 (5)渺沧海之一粟 (6) 奈何取之尽锱铢 (7)下自成蹊 (8)仓廪实而知礼节 12.【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11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
8、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并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13.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
9、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每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找到关于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概括总结其形象特征。分析人物形象需要首先对人物进行整体定位,小说开篇即点出了张二狗是一个“民工”形象。然后根据人物相关的描述和情节分别概括其特征:张二狗的工资“一个月不足 2000 块”,需要负担“儿子读书的费用”,而且“他老婆刚从医院出来”,可见张二狗生活艰辛,依靠出卖劳动力勉强维持家庭生计;而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到“我要去北京”,甚至捏造了自己去过北京的事实,体现出一个底层劳动人民渴望得到尊重的愿望;他企图通过“去过北京”的谎
10、言来获得人们的尊重,却被“我”揭穿,也暗示了张二狗渴望得到尊重而不得的处境。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14.“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 2 分,3 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分析的能力。解答时,在整体
11、把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我”这一次要人物与情节线索、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结构上,“我”是全文的线索,主人公张二狗12的情况都是通过“我”的见闻展现出来的;情节上,小说开始“我”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推动了张二狗捏造北上假象这一情节的发展,而其后“我”揭穿张二狗的谎言又进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上,通过“我”对民工张二狗的冷漠态度,衬托出张二狗渴望得到尊重的形象特征;主题思想上,“我”对张二狗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漠然,到小说最后选择了默默守护他的“北京梦”,给予了张二狗尊重和理解,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出人性之美好,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上,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口吻,易
12、于表达情感和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15.A【解析】(1)B 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 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监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 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16.C 【解析】 A 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 B 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D 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17.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
13、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提高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每条 2 分,三点满分)【解析】从“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
14、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13师”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18.【答案】B【解析】(1)B 从第一段“我们在研究群体的基本特点时曾说,它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不是受大脑,而是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单独个体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该项能力”等中可知。其他无依据。19.【答案】 D【解析】 “同样面对战败,拉丁群体易怒,英国群体则较为冷淡”体现的是群体的种族特征。原文
15、最后一段为“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20.群体极易冲动。群体表现多变(易变,不稳定)。 群体狂傲野蛮(不可一世)。 群体特点受种族特点影响。【解析】此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干要求找出“群体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群体受各种外在刺激因素的支配,反映着它们无穷的变化,服从自己所受到的冲动。”“鉴于群体接受的刺激因素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多变,遵循这些刺激因素的个体也会很不稳定。”“当个体加入群体的瞬间,个体感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强大力量,他变得不可一世”“种族的基本特点是我们产生一切情感的不变来源,它也总是对群体的特点产生影响。”等内容加以
16、概括。21.、本次作文,理解难度不大,并且题干中已经给了考生很多立意角度。针对“游戏”,考生可以从“娱乐活动”、“处事方式”、“人生态度”三方面考虑。什么样的游戏需要“积极投入”,什么样的又需要“保持距离”,解析内涵,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参考立意:从“娱乐活动”角度:什么样的娱乐活动需要积极参与,什么样的需要保持距离。有益于身心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投入,例如传统文化或知识竞答类游戏;有害于身心且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游戏,则需要保持距离,例如赌博或者一味博取人眼球的纯商业类娱乐活动。从“处事方式”角度:选择符合大众利益的,不违背原则立场的游戏,反之则需要保持距离。以“游戏”的态度处事,可以改变做事
17、角度,以轻松的方式解决问题,不要太较真于14学习、工作等,也不能以“游戏”态度放纵对待生活中的工作、学习等。从“人生态度”角度:游戏人生,可“难得糊涂”,亦可“追名逐利”。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自信、乐观、豁达、不计得失,保持初心,坚守原则,也要争取人生的价值,拒绝一味的“游戏人生”,碌碌无为。与游戏的距离无精打彩的娱乐,绝不能使人生润泽。-冰心这是一个狂欢的时代。市声鼎沸,霓灯飞旋,再也没有一处情境,比当下更利于游戏的延展。总会有一些声音,会指着那些色彩绚丽的屏幕告诉你:游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我总觉得,自己离真正的游戏,愈发遥远。我所认识的游戏,不仅是感官体验,更是精神
18、体验,它更像是一次欢悦的洗礼。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纵然不能赋予生命新的知觉与索引,也该为自己瘠薄而有限的日子,填补一些什么。我时常怀念儿时,和家人共同做过的那些游戏。在北方,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我的父亲用杌凳和铁条,为我做成滑冰的玩具。每当夜幕降临,我堆在自己的冰车里耍赖,不愿回家。父亲自然明白我的意思,便会拿出早已备好的长绳,一头拴住我的小车,一头扛在肩上,拖我回去。这简直是我做过的,最惬意的游戏了。积雪,褪净了空气中的一切聒噪,整个夜晚,只剩下我们父子二人,踩着雪,吹着风,脚步声深深浅浅,就像是一首长长短短的小诗。这画面在我的记忆深处,伴我走过了二十年。它提醒着我的来处,我属于那里
19、。我曾经和母亲,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去寻找香气浓郁的槐花,做成美味的佳肴。那是一个收集芬芳与喜悦的过程。绕过不知名的野花,嫩绿的枝干,忙碌嬉闹的蜜蜂与蝴蝶。围绕在你身旁的香气,也就越发的浓郁而醇厚。大自然用她温柔的臂弯包容了我和母亲的嬉闹与索取。回到家,吃过晚饭,第二天睁开双眼,仍是暗香盈室。若是这些游戏,是我愿意倾心投入,怀想,感念,细细回味。那里有生活的滋味,有母亲明亮的眼睛。可如今,以杀戮,欺骗,肆意释放所获得的快感,正在无数虚拟甚至现实的游戏中大行15其道。游戏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运动的自由或有限流动性的场合,“再现他物、替代他者”其中本该潜伏着一种结构及文化的向心力。可如今,
20、我们所能看到的,却只是些渺远的轮廓了。我们离游戏太近,又太远。游戏为鉴人这种生物,是无法自己看到自己的,必须遇见什么,才能认识自己。有的人遇见书籍,有的人遇见写作,有的人遇见电影,有的人遇见游戏。游戏是人生的缩影。玩阴阳师时,我遇到两类玩家。一类纯粹以游戏为乐,抽到好卡当然开心,抽到一般的卡也就随意,按流行语来说,这叫“佛系玩家”。另一类则完全相反,不止会研究卡牌属性,分析获利最大的任务搭配,还会精心总结攻略,甚至包括什么时候抽取卡牌掉率最大这样的“玄学”,最夸张的一位,会定好闹钟特意收取系统奖励。这两种游戏态度,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现实中,我刚好也遇到过一位“技术型”玩家,他笑言,“
21、玩游戏不玩到第一,有什么意思?”该君是一位极为好强的人,什么都不肯落于人后,一路考雅思拼学业,目前留学俄罗斯。而与之对应的区区在下,则是典型的“佛系玩家”,虽则生活不是大富大贵,工作不是数一数二,但见花开云聚,亦能心随之喜。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游戏是人生的缩影。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的所有选择是由自己的三观决定的。现实世界中,人的种种选择,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人生目标,其实也是由三观决定的。输入的原始数据是一致的,输出的数据怎会不大同小异?从这个角度来讲,游戏不应该被人们妖魔化。它只是一种认识自己的途径,和读书、电影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种种选择,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游戏是人生的缩影,却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同时也应该明确,游戏是虚拟世界,它只是一种途径,而不是我们的目的。许多青少年正是没有认清这一点,反而沦陷于虚拟游戏的爽感之中无法自拔,最终学业不就,家庭不睦,社交不广,生活不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游戏为鉴,可以明自我,知方向。沉迷游戏的人,则如沉迷于水中自我的纳西斯,最终化为孤独的水仙花。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