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170983       资源大小:34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1、12018 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选择题,满分 48 分)一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 1

    2、-9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0-12 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我们的家乡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马踏飞燕”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如图所示,飞奔的骏马三足腾空,只用一只蹄就能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是因为 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

    3、线上3某物体在 08s 时间内的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xtA物体在第 1 s 内的位移为 B. 物体在第 3 s 内的速度为5m5ms2C. 物体在前 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D. 物体在后 4 s 内的速度为2.5ms 1.25ms4同一平面上共点的三个力 、 、 ,则 、 、 三力的合力1FN28315FN1F3的大小范围是 FA B128NC D 00285如图所示,水平杆上套有两个相同的质量均为 m 的环,两细线等长,下端系着质量为 M的物体,系统静止,现在增大两环间距而系统仍静止,则杆对环的支持力 FN 和细线对环的拉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A.都不变 B都增大 C支持力

    4、FN 增大,拉力 F 不变 D支持力 FN 不变,拉力 F 增大6从某一高度相隔 1s 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地面上的轻质弹簧。当在弹簧两端施加大小为 F 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 L1;当在弹簧两端施加大小为 F 的压力时,弹簧的长度为 L2。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B C D12F12F123L124L8.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粗糙水平

    5、地面上,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 F 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力的个数为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9.住在南江中学电梯公寓的李老师上班时,走进电梯启动按钮, 在电梯以加速度 a 匀加速下降的这段时间内,关于质量为 m 的李老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老师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 mg B李老师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m(ga)C李老师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 m(g + a) D李老师对电梯地板的压力为 maFFFFFL1L23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一物块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接触弹簧后压缩弹簧,直至速度为零整个过程中,物体一直受到力 F 作用,弹簧

    6、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接触弹簧后立即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后减速C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它的加速度等于零 D当弹簧形变量最大时,物块的加速度等于零11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t 图中(如图) ,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两车在 020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010s 内两车逐渐远离B在 1020s 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 010s 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D在 020s 内两车的总位移相等12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

    7、平地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 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a 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不变Bc 对 b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平行斜面向上C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13.(6 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依次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进行了相关的测量。根据所测数据,他们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总重力 G 与弹簧长度 L 的关系图像(如图) 。请根据图像

    8、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_m。4(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3) (单选)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A.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 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时,应保证弹簧竖直悬挂C. 测量弹簧长度 L 时,应保证弹簧和钩码均处于平衡状态D.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 L 成正比14.(8 分)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 ,图中小车质量为 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 m。实验中通过改变 m 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 a 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绳的拉力 F 可由弹簧测力计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 M不变

    9、,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 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 a、F 值。(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和_。 A. 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B. 该实验不需要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C. 该实验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不需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D. 滑轮摩擦要足够小,绳的质量要足够轻(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横轴应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mg1M1mF(3)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 a 较大时,图线将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偏向纵轴 B. 保持原方向不变 C. 偏向横轴(4)图丙为上述实验

    10、中打下的一条纸带,A、B、C、D、E 为选出的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f,则小车的12,ABsDE加速度表达式为 _(用 f、 表示) 。a2、5三计算(本大题共三个小题,共 38 分)15 (12 分)根据我国对机动车运行安全的技术标准,一辆满载时总质量在 3.5t12t之间的大型汽车,如行驶速度为 36km/h,其制动距离必须在 8.0m 以内,则:(1)该汽车的制动系统产生的最小加速度多少?(2)当该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时,若以其制动的最小加速度制动,那么,它在 5s 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16.(12 分)如图,水

    11、平平台 ab 长 L=20m,平台 b 端与特殊材料制成的足够长斜面 bc 连接,斜面倾角为 30,在平台 a 端放有质量 m=2kg 的小物块。现给物块施加一个大小 F=50N、与水平方向成 37角的推力,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2010/,sin37.6,cos370.8gm(1)若物块从 a 端运动到 b 端的过程中 F 始终存在,运动时间 t=4s,求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物块从 a 端运动到图中 P 点时撤掉 F,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 b 端无初速下滑,求 aP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物块与斜面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式

    12、中 为物块在斜面上所处的36bcbLb位置离 b 端的距离,则在(2)问的情况下,求物块在斜面上速度达到最大时的位置。617.(14 分)有一质量为 m=2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 D 点,水平面 BC 与倾角为=37的传送带 AB 平滑连接,转轮逆时针转动且传送带速度为 v=1.8m/s,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0.6,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0.8DB 距离为 L1=48m,传送带 AB 长度为 L2=5.15m在 t=0s 时,将一水平向左的恒力 F=20N 作用在该物体上,4s后撤去该力 (sin37=0.6,cos37=0.8,g=10m/s 2)求:(1)拉

    13、力 F 作用在该物体上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大小?(3)物体从 D 点到 A 点运动的总时间为多少?782018 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D 4.B 5.D 6.C 7.B 8.C 9.B 10.BC 11.AD 12.CD二实验题13. (1)0.1 (2)1000 (3)D14. (1)C (2)C (3) B (4) 22175sf三计算题15.(1)根据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最小加速度 20tvax 26.5/ams(2)设汽车制动后,在地面上滑行的最长时间为 t, 根据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 0

    14、tt3.2ts由于滑行的最长时间 ,汽车在 5s 内的位移就是 3.2s 内位移 5s根据公式 ,汽车滑行的距离 20tvaxxm16.(12 分)解:(1)物块从 a 到 b 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规律有: ,21Lt代入数据得: ,1.5/ms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001co37sin37Fmga代入数据解得: ;.(2)物体从 a 到 P,由运动学规律有: ,21Pvx物块从由 P 到 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规律有: ,22Pvax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2mga12Lx9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 aP 距离为: ;14.7xm(3)物块沿斜面 bc 下滑

    15、的过程中,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在该位置,有: , ,联立二式,代入数00sin3cos3bmgg36bcbL据解得 。6bL17.解:(1)物体所受合力为:F 1mg=ma1代入数据得:a 1=4m/s2(2)前 4s 内物体继续沿水平面运动,则: m v1=a1t1=44=16m/s 4S 后撤去 F 则物体在水平面做匀减速运动:物体做减速运动的位移:x 2=L1x 1=4832=16m 到达 B 点时速度为 v2,则: 联立解得:v 2=8m/s (3)撤去 F 后运动到 B 点用时: s 此后物体将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力变为:(mgsin+ 2mgcos)=ma 3代入数据得:当运动减速到 v=1.8m/s 时,用时: s m 由于:mgsin 2mgcos所以此后物体将保持速度:v=1.8m/s 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到达 A 点 10x4=L2x 3=2.7m 运动到 A 点用时: s 则从 D 点到 A 点运动总时间为:t=t 1+t2+t3+t4=4+1.33+0.5+1.5=7.33s答:(1)拉力 F 作用在该物体上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4m/s2;(2)物体到达 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8m/s;(3)物体从 D 点到 A 点运动的总时间为 7.33s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