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1170255       资源大小:48.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教学设计.doc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教学设计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 课时课题 专题一 2-4 节内容整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 课型 新课教学目的课标要求:重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难点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及影响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复习 概述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官制的演变历程 环节 1新课导入 环节 2新课预习阅读教材 P14-15,完成选官制一栏的知识梳理;问题 1:从先秦到隋,选官制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问题 2:概述科举制的含义,演变历程、特点及影响。环节 3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课程学习问题 1:从先秦到隋,选官制经历了怎样的演变?1.从世官制到九品中正制:1)世卿世禄制:贵

    2、族政治体制,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范围2)军功授爵制:秦国,依据战功的多少授予相应爵位,培养大批军功地主,壮大了统治基础3)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初期重德才,后期重门第出生;导致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削弱了中央集权。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最初看才德,后来越益看重家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概述科举制的含义,演变历程、特点及影响。(1)隋到清的演变隋朝:创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始没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增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

    3、。北宋科举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考试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增加。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培养变法人才。明朝: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答题模式固定,禁止发挥个人环节 4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环节 5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没有,教师拓展讲解见解。八股取土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束缚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清朝前期承袭明代制度;1905 年清政府制定了新学制,废除科举制。(2)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择优录用(3)

    4、积极意义: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改变了白汉代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封建政权统治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影响: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制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弊端的出现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强化的产物,并非考试制度本身。(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问题 1:概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史实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两汉:刺史级别不高,巡察时代表

    5、中央要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隋唐:御史台北宋:中央御史台,各设州设通判,元朝: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明清:中央设都察院,地方提刑按察使司问题 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的特点及评价特点1)监察组织严密,独立,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2)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3)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完善评价:因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监察体系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各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问题 3:学生思考:结合所学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1

    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2)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环节 6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上落实归纳条件服从皇帝。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问题 4.秦汉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1)、积极影响: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小结环节 7课堂练习及疑难解答点睛训练环节 8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4》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