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达旗一中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生物试题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 分(考试范围必修三全一册)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
2、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纤维素2.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 液、B 液、C 液共同组成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液、B 液、C 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液、淋巴B.与 B 液相比较,A 液和 C 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岛素能降
3、低 B 液中的葡萄糖浓度D.A 液、B 液、C 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 2、6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 细胞、B 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 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2 -4.人体刚刚进入相对寒冷的环境中一定发生的是( )A.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D.皮肤血流量增加5.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 4 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B.肝糖原分解增多C.胰岛 B
4、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6.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突然晕倒,医生在其静脉内注射 50%的葡萄糖溶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供给水分 B.供给全面营养 C.供给能源 D.维持细胞渗透压7.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参与调节的一组是( )血糖平衡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渗透压平衡的调节调控促激素的分泌体温平衡的调节A. B. C. D.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促进产热量增加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合成相应激
5、素调节水平衡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使血糖浓度降低9.如图四所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同时检测到 b、d 两点的电位变化,之后可在 a、e 两点检测到电位变化B.电流表偏转一次,电流表偏转两次C.b 点所在的神经元可能位于脊髓中D.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1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3 -将药物放在
6、 A,刺激 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A. B. C. D.11.下 图 为 正 常 人 体 内 肝 细 胞 与 内 环 境 之 间 物 质交 换 的 示 意 图 , 其 中 分 别 表 示 体 液 的成 分 , a、 b、 c、 d、 e 分 别 表 示 物 质 运 输 的 途 径 ,下 列 有 关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A. 中 产 生 的 热 量 是 维 持 体 温 的 热 量 的 主 要 来 源 之 一B.若 中 胰 岛 素 含 量 上 升 , 则 通 过 a 途 径 的 葡 萄 糖
7、 大 于 通 过 b 途 径 的C.图 中 所 示 的 细 胞 中 有 作 为 温 觉 感 受 器 的 细 胞 , 但 没 有 作 为 冷 觉 感 受 器 的 细 胞D.正 常 情 况 下 , 的 化 学 成 分 和 理 化 性 质 保 持 动 态 平 衡12.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二者均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13.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疸”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
8、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基质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 4 -14.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9、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 )建立自然保护区 引入新的物种 对濒危的物种采取易地保护 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改良生物培育新品种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A. B. C. D. 16.下列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花粉 B.抗原 C.甲状腺激素 D.精子17.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的处理、传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 B 细胞C.形成效应 T 细胞 D.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18.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易受细菌感染,这主要是什么免疫功能受损所致( )A.
10、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19.关于 T 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 T 细胞 B.T 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传递的抗原C.HIV 感染人体可使 T 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 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特指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C.艾滋病和过敏反应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但前者属于免疫功能过弱,后者则为过强D.当人体内监控、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过高时,往往可能形成恶性肿瘤21.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
11、健康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对此现象推导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机体的过敏反应 - 5 -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也进入血液C.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可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D.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就能刺激 T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2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 A、B、C、D 表示器官或细胞;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 A 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
12、节,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C 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 C 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 D 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2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所有灌木植物、所有乔木和所有生活的动物构成了该群落24.针对下列各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恰当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B.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
13、采用抽样检测法C.利用样方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中标志要醒目,易识别25.下列关于动植物体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外液- 6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2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生物多样
14、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7.荷兰科学家温特(FWWent)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约1h2h 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则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结果不能直接证明( )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该物质能够由尖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28.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
15、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7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 B 浓度C.图乙茎 3、茎 4 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 C 点之前和之后D.图乙根 1 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 2 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29.为探究 NAA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右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C
16、.NAA 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D.正式实验应在 2-4L/L 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一定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31.茄果类植物在大雨天影响了授粉,为减少损失最佳办法是喷洒( )A细胞分裂素 B乙烯 C生长素 D杀虫剂32.下图表示信息分子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 X 的细胞,乙表示 X 的靶细胞
17、。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 8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 可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 可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甲是胰岛 A 细胞,乙是肌细胞,X 可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 可加快乙的新陈代谢3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B.某池塘生活了约 150 种生物C.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 1:1.5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 31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5%3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 t
18、1t 2时,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若 S 型曲线的环境容纳量为 N,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 N/2C. 在 t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 捕获该鱼后应将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 t1对应的曲线上的位置35.在一块方圆 2hm2的农田中,放置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42 只田鼠,将捕获的田鼠进行标记后原地释放;几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再次捕获了 3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2 只。两次捕获的田鼠年龄组成都属于增长型,雌雄个体数量比合理。下列各项中对该田鼠种群的分析及估算正确的是( )A.该农田中田鼠的总数量约为 42 只B.第二次捕获之前有田鼠迁
19、出则导致估算出现偏差C.预测未来该田鼠种群数量基本稳定不变D.该种群中雌鼠繁殖能力降低对未来数量的变化无影响3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9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3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
20、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38.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 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 A 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20J/cm2aC.C 比 B 的能量少的原因是 B 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400 J/cm2a39.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和家畜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
21、得到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4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的能力B.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0 -D.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0 分)41.(10 分)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信息分子 A 代表 , “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胳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 。(2)合成信息分子 B 的内分泌腺是 ,使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 升高。(3)体内信息分子
22、D 含量过少的成年人,所患疾病为 ,同时,体内 激素和 激素分泌量增加。(4)信息分子 E 代表 ,在其刺激下,B 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 和 。42.(8 分)根据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施用植物激素而收获的果实被称为“激素水果” 。能促进植物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的激素是_,其化学本质是_。促进青少年性成熟的激素是_,其化学本质是_。因此,儿童常吃“激素水果”不会引起性早熟。(2)下图表示肝细胞所处环境及其有关生理活动,据图回答: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细胞 A 中的多糖是_ 。能促进图中生理过程的激素是_ 。若是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_激素会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
23、图中的过程。- 11 -43.(5 分)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 05的低温下 12 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_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关系。(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_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_ ,所以效果稳定。(3)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44.
24、(9 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1)上图中生产者是_,消费者是_,分解者是_(填代号)。(2)图中的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3)C 生物处于第_营养级,若要使 C 增加 200 kg 至少需要消费 A_kg。(4)若该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牧民为了提高畜牧产量,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中正确的做法是(多选) _。A.彻底捕杀狼等次级消费者,以保护牛、羊的安全B.大力防治害虫和鼠对植被的破坏,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加大对牧草的水肥管理D.大量繁殖牛、羊45.(8 分)回答下列问题:I.某生态系总面积为 250km2、假设
25、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査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O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
26、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13 -(1)该生物系统中除表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含有的成分有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_。(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高二生物答案1D 2D 3D 4B 5C 6C 7D 8B 9C 10A 11C 12C 13D 14D 15D 16C 17C 18B 19D 20C21C 22C 23C 24B 25C 26C 27D 28B 29D 30A 31C 32D 33B
27、34D 35B 36D 37C 38B39C 40C41.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 甲状腺肿大 促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细胞42.(1)生长素 吲哚乙酸 性激素 固醇类(或脂质)(2)组织液 肝糖原 胰岛素甲状腺(肾上腺素答或不答都给分)43.(1)脱落酸 拮抗 (2)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在植物体内不易降解(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4. (1)A B、C D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3)三 5000 (4)BC45. I. (1)2.2 头/km 2 2 头/km 2 (2)大于 .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5.41% (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