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2)(含解析).doc

    • 资源ID:1140584       资源大小:11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2)(含解析).doc

    1、12019 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2)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5 个字) 7 月 1 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型,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 360 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 350 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 69 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答:_ 答案:外观美 人性化(舒适性) 速度快 噪音低2、下列

    2、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解析:B A.动宾搭配不当。C.表义不明,有歧义。D.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缺主语。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优秀的雕塑家总是把鼻子雕大一点,把眼睛雕小一点。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如果眼睛小了,

    3、还可以向外扩大。_,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开始雕大了,_没办法改小了。雕塑方面的秘诀_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生活中,处理任何事情_要留有余地,_,_很容易让自己走入死胡同。 2A 反之 也就 其实 都 否则 /B 因为 就 / 大多 如果不这样 就C 相反 也就 或许 全 / 而D / 就 似乎 必然 否则 就解析:A 处前后是两种假设的对比,排除 B、D 两项。 “反之”即“与此相反” ,在与前文的衔接连贯性上比“相反”要好。处语句与前文是并列关系,且照应前文“就” ,故用“也就” 。强调雕塑和生活的关系,应用语气较重的“其实” 。照应“任何事情” ,只能用“都”

    4、 。是反向假设,用“否则”比用“如果不这样”更简洁。与前文是明显的假设关系,用关联词反而不简洁。4、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不少于 50 字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中的至少一种。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答:_答案:在句中扩展:苏东坡怀亘古之旷达,携百代之洒脱,走南疆北疆,历黄州惠州,把酒临风,高唱“大江东去” ,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 在句尾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向你走来,向他走来,从昨天向今天走来在句首扩展:身系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海南百姓的嘱托,带着文章太守的英气,携着前生渊明的旧梦,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5、把下面的长句改写

    5、成几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或开发的、散布于互联网上,被誉为“未来教育”曙光的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答:_解析:可将原句的主干部分作为一个短句,将原句的附加成分(定语)按目的、开发者、发布方式、评价四个方面拆分成四个短句。几个短句的顺序要合理。答案: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它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开发,散布于互联网上,被誉为“未来教育”的曙光。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6、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_,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3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 ,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_,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_,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答:_答案: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对外恪守于“信” 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

    7、失7、下面是有关传统节日的调查图表,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 答:_答案:(示例) 多数人认为传统节日对生活方式还有影响,但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含义只是略知一二。要重视传统节日,加大宣传力度。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

    8、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_。_。解析:语段中有些词语的使用不够准确,导致不合乎事实。如“势必” “只要就能”“就会”等。答题时将其所说的必然如此改为不一定如此即可。4答案: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二、古典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 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 。迁秘

    9、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 ”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

    10、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11、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解析:B 回答问题可以从判断四个选择中不同的停顿点入手,然后使用排除法得出5答案。比如“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与“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 ,从前文的“曰”和后文的“何为”分析, “不”是反问太尉、安北是不是臣子的,由此判断“不”后

    12、要停顿,排除 A、C;再如“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与“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屏人” “却仗”是两个并列的动作, “出”前要停顿,故排除 D,选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三辟功曹 辟:征召。B孝伯少传父业 传:传播。C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 对:应对。D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 服:佩服。解析:B 传:继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通各家著述;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赞

    13、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德典雅方正。李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解析:A “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错误,担任赵郡太守的是李曾,原文有“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意思是知道他的父亲李曾能使百姓效力,丁零不敢入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译文:_(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

    14、之。译文:_答案:(1)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能够知道。(关键点:“委” “谋谟”)(2)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关键点:“明达” “推重”)参考译文6李孝伯,高平公李顺的堂弟。父亲李曾,年轻时以教授郑氏注释的礼 左氏春秋为业。郡府三次征召他为功曹,他都不去就任。道武帝时,出任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多次祸害太行山以东地区,知道李曾能使百姓拼命效力,畏惧不入其境。李孝伯少年时就继承父业,博通各家著述,风度仪表美好,行为有规矩。堂兄李顺在太武帝面前推荐他,便征召他为中散,太武帝对

    15、李顺说“真是你家门之中的千里马” 。升任秘书奏事中散,转任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位魏昌子。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能够知道。后又升任北部尚书。因为他频繁跟随征战有规划谋略的功劳,晋封爵位寿光侯。太平真君末年,宋文帝听说太武帝南伐,派自己的弟弟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马赶赴彭城。太武帝到彭城。刘宋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派人奉献二器酒、一百挺甘蔗,并请求送给他一些骆驼。太武帝第二天早上派李孝伯到小集贸市场大门,刘骏也派他的长史张畅来应对。李孝伯说:“皇上有诏诏令太尉、安北,可暂出城门,想与他们相见。现在赐予骆驼和貂皮制作的裘衣及杂物等。 ”张畅

    16、说:“关于有诏的说法,怎么能如此称呼?”李孝伯说:“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是?纵然是邻国之君,为什么不能对邻国的臣子称诏令?又何至于关闭城门,断绝桥梁?”便打开城门,张畅屏退旁人放下武器,出城接受赏赐的东西。李孝伯风采仪容娴静文雅,应答如流,张畅以及身边随从大加赞叹。太武帝大为高兴,晋封爵位宣城公。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景穆曾经启奏太武帝,要求广泛征选杰出之才,皇帝说:“朕有了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何须那么多?即使再求访,像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得到?”他被重视就像这样。或有谈政事的,李孝伯听凭他陈述,即使有过错,始终不压制指责;等到

    17、他见到皇帝后,便言说其人的长处,从不隐瞒人家的姓名,来当作自己的美善。所以士大夫们,都佩服他的典雅方正。自从崔浩被杀之后,军国谋略大事,都出自李孝伯之手了。太武帝对他的恩宠关注,虽比不上对崔浩的,但也把他当作辅政的大臣任用。他死的那天,远近之人都十分哀痛悲伤。李孝伯的美名,远近闻名,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问他:“北面有李孝伯,与你的关系怎样?”他被远方之人所知到如此地步。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回忆小学生活 注格 致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 4 公里,由 1.5 公里乡村土路和 2.5 公里火车道组成。6 年前我的学校距家不足 30 米。它位于屯子的中心,使每个孩子上学

    18、的距离大致上相等。那是一所小学校,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一年级在东侧的房间里,二年级在西侧的房间里,7中间的小房间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上下课是用电铃来呼喊的,不是一段铁轨挂在树上,然后由一个老头去敲。这说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电线已同我的幼年生活扭结在一起。有电就有灯,有了灯,我们的教室就不会太昏暗。我基本上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开始读书识字的。我认真观察过那个房檐下的电铃,在它静止的时候,在它大叫的时候。它接近一个乐器。一个手掌大的圆面,一个小铁锤。铁锤敲击它的侧面而不是正面。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

    19、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其实,它的原理同树枝上挂一块铁,再用铁锤去敲是一样的,只是人力拉大了声音间的距离,给了每一个声音伸展和生长的空间。电铃的声音是那些独立、悠长的声音的有序码放,电使之方向一致,大小相等。金属的悠长的余音在这里是多余的,像懒洋洋的哈欠,它被修减掉了。电将散落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懒散又悠长的声音很好地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电说,向右看齐,齐步跑!我在明亮的教室里,在切去尾音的规范的电铃声里开始了读书时代。我的同学有 27 名。二年级读完的时候,我们就从这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毕业了。三年级要到距家 750 米的小学接着读。学校在两个自然屯子的中间,这两个自然屯

    20、是一个行政大队,相距 1.5 公里。学校把 1.5 公里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 750 米的上学之路。两个屯子的孩子相向而行,各自走过 750 米,然后在一个操场里混合。但据我们的目测和步测,学校距另一个屯子要近至少 200 米。学校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1 500 米的中心点不难找到,那么,这 200米的误差是有意的。据我的分析,这与我的父亲有关。两个屯子合成一个行政大队,父亲是大队书记,也就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完全可以决定小学校的位置,也可以决定学校离自己的孩子是远还是近。最后,父亲使新建的学校离自己的孩子远了 200米。原因有二:1、另一个屯子大,孩子多;2、大队委员会的

    21、其他成员都来自那个村子,他们对父亲有敌意,敌视的原因仅仅是父亲的姓氏。父亲小心谨慎,力争不给他们留出攻击自己的余地。于是,我向前多走的 200 米,就是父亲在权力上有意后退的距离。走过这条暗藏着政治的上学之路,我开始了三年级。我的同学有 25 名。有两名男生没有升入三年级,没有走上这条比另一侧远 200 米的上学之路。他们是因为严重的智障,与远出的 200 米无关。一个叫海,生得眉目清秀,头发还是非洲人似的小卷。他经过了两年学习,掌握了 123,但 21?他有时算对,有时算错,至于 31?他就从来没算对过一次;另一名叫彦,他的问题在文字上。他上课坐得最直,眼睛睁得最大,写字用的力气最多,但他写

    22、的字,一眼看上去,基本上不是汉字,比汉字的笔画要少一些。因为笔画少导致他写的字没能围成方块。他的字比别人的笔画重,笔画黑,划入纸的纤维,像是石刻。他手里的笔画,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不用力把它们嵌进纸里,它们就会到处乱跑。他机智地抓住了一横,急忙按进纸里,又抓住了一撇,再按下去。他无暇考虑这些笔画的8准确位置,只能像抓鱼一样,匆匆丢到竹篓里。他被这些横竖撇捺搞得很累,其状不比他父亲犁地轻松。我们不认识他写的字,我们包括老师认为那都是错字。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那 750 米又 200 米的上学道路上的景色他们没有看到:路两旁新栽的杨树,比我的胳臂粗不了多少。它们被春风刮得东倒西歪

    23、。叶子打着紧紧的卷,等着风的力量把自己吹开。这些小树的生命从父亲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开始,它们稚嫩的根须从会议的决定移植到泥土里。父亲栽树,在毁林开荒的年代,在植树不算政绩的年代。(选自格致减法 ,有删改)注 节选自格致的散文减法第 1 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眼前写起, “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 4 公里” ,然后写 6 年前的小学生活,将读者自然地带进学校,全文结构严谨,自然流畅。B文章以“路”为线索,先介绍“现在”的上学之路,再写 6 年前的路,上三年级时候的路,通过对路的描写,展现了读书求学的艰辛。C学校的

    24、“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 ,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办学条件的简陋,而能用上电铃、电灯,则又表明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D文章叙述冷静而从容,描写真切而生动,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冷静的叙述和描写中,并不直抒胸臆,这样写为文章增加了艺术张力。解析:B B 项, “文章以路为线索”表述有误,本文的线索应是时间,不是“路”,且文中并未展现读书求学的“艰辛” 。2.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具体分析其思想内涵。就表达技巧而言,该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站起”和“扑倒”来写声音的响起和骤然消失,用“扭成一团,连成一片

    25、”写声音的整齐、急促。这样写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趣。就思想内涵而言,借助孩子的好奇,写出了电铃声音的独特,展现了现代文明在农村的进展。答案:该句采用拟人手法,把声音响起说成是人的站立,把声音前后相继说成是人的前后拥挤,把声音的骤然消失说成是被突然扑倒,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既生动形象,又极有情趣。这样写展现了“我”对电铃这一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具体地说明了“我”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内容试作探究。 答:_9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逐一梳理,探求其写作意图。比如,作者通过对“我”眼中的电铃声音的描绘,展现农村少年对“电铃”的好奇心,反映现代文明已在农村出现。而对学校选址的叙述,显然是对政治环境的批判。对海和彦失学的描写,展现的是对失学少年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教育的思考。答案:文章通过纪实性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呼吁加强农村的文明建设,关心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通过对电铃的描写,反映学校普遍用电的现实,展现农村现代文明的脚步;通过学校选址问题的叙述,展现农村的政治环境,批判落后的政治观念;通过对海和彦失学情形的记述和描写,表现了对失学儿童的关注,寄托了教育普及的愿望。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2)(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