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综合检测卷(一) 中国史(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更替方式,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袭,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等级制度,符合宗法制,故 C 项正确;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 D 项错误。答
2、案 C2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然而,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A B C D解析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故正确;“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体现了墨家讲求实际功利的思想,故正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体现了儒家“重义轻利”思想,故错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故正确;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3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与己不利。
3、于是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他。该官员的职务是( )A郡尉 B枢密使 C监御史 D刺史解析 郡尉为秦汉时期郡守佐官,掌军事,故 A 项错误;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主管军事,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中“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 、 “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可知是掌管监察权的监御史,故 C 项正确;刺史出现于汉武帝时期,且监察区域是州,东汉后期职权不断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故 D 项错误。- 2 -答案 C4唐朝窦冀在描述某书法家的作品时作诗云:“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该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柳公权 C怀素 D颜真卿解析 王羲之善行书,风格平
4、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故 A 项错误;柳公权善楷书,以骨力劲健见长,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狂僧挥翰狂且逸” ,怀素为僧,且善狂草,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故 C 项正确;颜真卿善行书、楷书,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故 D 项错误。答案 C5 续通志职官四这样描述古代某中央机构:“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该中央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枢密院 D三司解析 材料“至宋而专掌财赋”反映的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时增设的三司使(三司的长官),其分割了宰相的财权,故选 D。尚书省、门下省是唐代的行政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事,故 A、B、C排除。答案 D6法国
5、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指出:“1113 世纪(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 ”符合其观点的是( )A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B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C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解析 材料强调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变化。A 项出现在汉代,故 A 项错误;B项出现在唐代,故 B 项错误;宋代经济生活中,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 C 项正确;D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 C7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
6、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 ”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 ,主要是基于朱熹( )A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3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C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D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解析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将儒学上升到哲学化的高度,并形成严密体系,故 A 项正确;此前北宋五子已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故 B 项错误;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故 C 项错误;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故 D 项错误。答案 A8明朝正德松江府志载:“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
7、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一空,其衣食全赖此。”此史料反映出田家(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雇佣附近妇女从业 需要缴纳沉重的税务 家庭生活十分艰辛A B C D解析 妇女“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说明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故正确;妇女来自家庭而非雇佣,故错误;“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一空,其衣食全赖此”体现赋税沉重,家庭生活十分艰辛,故、正确;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9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从上述的
8、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A B C D解析 根据“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可知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故正确;根据“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可知他主张农商并重,与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类似,故正确;根据“夫富在编户不可以为国矣”可知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故正确;他主张农商并重,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相悖,故错误,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10鸦片战争后,中方代表联名向英方代表璞鼎查发出了一份提议:“此后英国商民
9、,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 ”中方让出的- 4 -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协定关税 D传教士传教权解析 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故 A 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故 B 项错误;协定关税是指交易双方在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由双方商定,故 C 项错误;传教权是指信仰宗教的人可以到另一国家去宣传其信仰,故 D 项错误。答案 A11古往今来每个王朝将要崩溃时,常会出现文天祥式的英雄。
10、王朝的腐朽无能反衬出他们的可敬可歌。在黄海海战中涌现的类似英雄有( )丁汝昌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永福A BC D解析 丁汝昌、叶祖珪、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故正确;刘永福是反割台斗争中的英雄,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1220 世纪初的一份政府文件中称,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来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发布这个命令的最可能是( )A满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解析 留辫是维护满清统治的重要标志,故 A 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体现革命后社会面目焕然一新,要求全社会实行剪辫运动,故 B
11、项正确;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专制,剪辫与否对其统治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国家中剪辫成为普遍风俗,无需政府强制执行,故 D 项错误。答案 B131919 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李欣淑的行为是 20 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5 -因是( )A李欣淑积极向上的心态B 临时约法对自由的规定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D女校等新式教育的发展解析 社会现象是指“20 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 ,而非李欣淑本人
12、,故 A 项错误;1917 年段祺瑞击败张勋后没有恢复临时约法 ,因而材料中现象不可能是因为临时约法的规定,故 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使中国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从而就有李欣淑等人追求女性解放的举动,故 C 项正确;女校等新式教育的发展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答案 C14孙中山于 1919 年 10 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 ”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 )A罢免曹、陆、章职务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反帝反封
13、建运动高涨解析 罢免曹、陆、章职务是在巴黎和会期间,故 A 项错误;学生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标志,且与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符,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着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故 D 项正确。答案 D15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的折线图。据此可得出(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A B C D- 6 -解析 由折线图可知甲午战争后(1895 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折线趋
14、势来看这一时期发展速度较快,故错误;由折线图可知一战期间(19121919 年)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天,故正确;由折线图可知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 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正确;由整张折线图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故正确;选择 C项符合题意。答案 C1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某作战命令:“彻底破坏正太(引者注: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铁路若干要隘,消除部分敌人,拔除沿线若干据点,较长时间切断正太线交通,打击敌人之囚笼政策。”后形成一些战斗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个车站” 、 “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大炮” 。该战役( )A取得我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B是国共
15、合作抗日的典型战例C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解析 根据材料“彻底破坏正太(引者注: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铁路若干要隘” ,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为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取得我国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故 A 项错误;太原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例,故 B 项错误;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 C 项错误;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振了国人抗战的信心,故 D 项正确。答案 D171948 年 7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
16、战,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是指( )A有利于百团大战取得胜利B为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D为准备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解析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48 年是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阶段,从“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可知,材料战役为战略反攻后的战略决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故 B 项正确;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是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三大战役,与材- 7 -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渡江战役是在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出现的,故 D 项错误。答案 B18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首次
17、提出政协应“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 “一五计划”的推行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八大”闭幕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所以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排除。中共“八大”主要解决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故 D 项排除。答
18、案 B19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 A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 B 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 C
19、 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 D 项错误。答案 A20下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 ,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 8 -A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解析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与材料中“快乐的竞赛”不符,故 A 项错误;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后面追赶的人物的眉毛是麦穗,代表农业合作化,在自行车还比较少见的 20 世纪 50 年代,两个人物进行竞赛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
20、,再从后面的横幅“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和现场的气氛可以看出,人们对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中“前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身体是高高的烟囱,代表工业化”不符,故 C项错误;1953 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这两个方面同时并举,故 D 项错误。答案 B21 “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这一重要论断出自于(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解析 “中共七大”在抗战时期召开,其主要任务是争取抗
21、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召开,阶级矛盾基本已经结束,所以发展生产力是主要任务,故 B 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主要任务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没有“新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这样的背景,故 C 项错误;“中共十四大”在 1992 年召开,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这样的背景,故 D 项错误。答案 B22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9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中
22、国对美出口 中国对美进口 顺差 1994 387.87 92.82 295.051995 455.43 117.54 337.901996 515.13 119.93 395.201997 625.52 128.05 497.471998 711.56 142.58 568.98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解析 对外开放拉开序幕是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 A 项错误;1994 年到 1998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与史实不符,这一阶段人民币保持稳定,故 B 项错误;中美关系适度改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199
23、2 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故 D 项正确。答案 D23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解析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 A 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 B 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
24、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前提,故 C 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这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 D 项错误。答案 A2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10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 材料中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华约” ,说明他们并未认识
25、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某些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观点中还具有“冷战”思维,不能说明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前的国际局势,故 C 项错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和西方的一个形式” “新华约” ,这说明他们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 ,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 D 项正确。答案 D25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
26、美元) 差额(亿美元) 2011 年 1 160 600 5602012 年 1 117 772 3452013 年 1 176 902 2742014 年 1 196 1 029 1672015 年 1 263 1 180 83截至 2016 年 11 月 1 138 1 617 479A.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C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不断减少,而对外直接投资额逐渐增加并超过直接利用外资额,体现出中国在国外的经济活动增加,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逐年增加,不能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27、,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直接利用外资额与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变化,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法片面,故 C 项错误;对外贸易逆- 11 -差是指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不占优势,与材料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上升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26(加试题)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寻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 20 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 ,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
28、。这说明( )A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发展B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C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解析 仅从史料应用角度来讲,新史料运用是清代考证之学的延续,故 A 项错误;史料对考证学有重要的价值,但不起灵魂性的作用,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启发历史研究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 ,视角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传统考据学的历史视野,故 C 项正确;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与材料“四大新史料”相继发现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C27(加试题)七世达赖喇嘛之后,历代达赖都是在清廷主导下,在布达拉宫的乾隆皇帝肖像和“万岁牌位”前举行隆重的坐床
29、典礼仪式。1799 年,乾隆帝驾崩,八世达赖喇嘛即“莅临肖像前叩拜” 。此后凡皇帝驾崩,达赖都要叩拜乾隆肖像,敬献哈达。这主要反映出( )A西藏在清乾隆时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B皇权通过礼制进入布达拉宫C布达拉宫是藏汉两族友好团结的见证D西藏世俗与宗教的矛盾尖锐解析 据材料“在清廷主导下叩拜乾隆肖像”等信息,可得出皇权通过一系列礼制对布达拉宫中的达赖政权产生影响,故 B 正确;元王朝已经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了,故排除 A;材料体现不出藏汉两族团结,而且清代皇帝主要是满族人,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世俗与宗教的矛盾,故排除 D。答案 B28(加试题)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
30、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 12 -教化成。 ”由此可知班固( )A有农商皆本的意识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推崇重农抑商政策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解析 据“食,货。二者,生民之本”可以得出对农业和商业都重视的思想,故 A 项正确;题干没有轻利思想,故 B 项错误;也没有抑商体现,故 C 项错误;据材料“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 A29(加试题)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注重本籍问题, “占籍”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在侨寓地拥有田地、坟墓达一定年限,才可入籍参加科举考
31、试。明代新安镇(今苏北灌南县地)的形成就与徽商求田问舍存在密切的关联。这些徽商的行为( )得益于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 有助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体现了他们贾而好儒的传统 有利于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稳固A B C D解析 徽商的兴起本身就是明清工商业发展的体现,故正确;根据所学,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故错误;根据材料“科举考试注重本籍明代新安镇的形成就与徽商求田问舍存在密切的关联” ,体现了商人经商成功的同时,希望子弟能够科举获取功名,故正确;商人希望通过国家科举途径入仕,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稳定,故正确,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30(加试题)中国古代有“天子择中而居”的思想。下列故宫建筑位于其
32、中轴线上的有( )午门 交泰殿 养心殿 坤宁宫A B C D解析 故宫建筑当中,午门位于其中轴线上,故正确;交泰殿也位于其中轴线上,故正确;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故不可能在中轴线上,故排除;坤宁宫也位于其中轴线上,故正确。故选 B。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31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3 -材料一 “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
33、。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 。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 年)材料二 革命党人于 1911 年 11 月 11 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 “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 “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 “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 “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
34、了。在这里, “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客观原因。 (4 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社会习俗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6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 ,材料一“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第二小问“原因” ,从外部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思想的传入,以及内部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等方
35、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意义” ,材料二“中国”名称,反映出中国作为国名确定下来。第二小问“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工业化),社会习俗上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 (1)观点: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或主张确定“中国”为国名)(2 分)原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传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2 分)(2)意义:使中国作为国名确定下来。(2 分)经济: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创造了条件。(2 分)社会习俗: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推动了社会习俗近
36、代化。(2 分,具体写出两方面的习俗变迁也可)- 14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 70 年代末,皖东农村经济困难,大批农民逃荒要饭。1978 年凤阳小岗村农民暗中自发包干到户获得丰收。1979 年安徽省委通过对小岗村的分析,决定扩大试点。包产到户在皖东的重新大规模出现,招致了强烈的非议。左邻右舍在交界地带刷出“反对复辟倒退” 、 “抵制安徽单干风”等标语。个别省的报纸甚至准备了十几个版面,对安徽的包产到户“打排炮” 。中央也下发文件明确规定除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一般对包产到户不加以提倡。一时间可以说是谈“包”色变。面对挑战,丰收给了干部、农民大胆实践的勇气。中央在
37、 1980 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随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 1 号文件,使大包干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王郁昭共和国重大决策之三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 70 年代来人们尝试包产到户却又“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意义。(4 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70 年代末,皖东农村经济困难,大批农民逃荒要饭。1978 年凤阳小岗村农民暗中自发包干到户获得丰收”得出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农民生活困难,包
38、产到户获得丰收;据材料“1979 年安徽省委通过对小岗村的分析,决定扩大试点。包产到户在皖东的重新大规模出现,招致了强烈的非议”得出受“左”倾思想影响,包产到户受到非议;据材料“中央也下发文件明确规定除边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一般对包产到户不加以提倡。一时间可以说是谈包色变”得出中央没有加以提倡,没有表态支持。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 ,结合材料得出特点是先自发到试点再到全国推广,从政策的角度看,先是非议后予以肯定;第二小问“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答案 (1)原因:原有经
39、济体制下农民生活困难,包产到户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活水平;“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冲突,中央没表态支持。(每点 2 分,共 6 分)(2)特点:从农民自发到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再到全国肯定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每点1 分,共 2 分)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任选两点得 2 分) 33(加试题)留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15 -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鸿胪寺是管理外国留学生的机构。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样享受较优厚的待遇,
40、可以与中国同学、亲戚、朋友、师长有广泛、自由、公开的交往,甚至做官。各国留学生除了在国子监学习经学、史学、文学、法律、书法、算术等学科外,还可以选择专门学校,学习专门的学问。留学生当中数日本和新罗的最多。据赵克尧唐太宗传等材料二 清廷留学章程规定留美幼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以及国朝律例等书” 。其中的西学主要是指:机械、枪炮、造船、铁路和电报。詹天佑来美国的几年,正是美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和电器等工业有重大突破的时期。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修筑铁路、建设工厂、开发矿藏,才能使祖国富强起来。1878 年,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学习。周远廉、龚书铎中国通
41、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时期留学生制度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留学生制度实施的影响。(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詹天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试举出 19 世纪末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5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鸿胪寺是管理外国留学生的机构。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样享受较优厚的待遇留学生当中数日本和新罗的最多”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管理机构、学生待遇、政策宽松、日本和新罗最多等方面概括特征。再结合所学即可从中外交流和本国的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留学生制度实施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造船、铁路和电报美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和电器等工业有重大突破的时期
42、。他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修筑铁路、建设工厂、开发矿藏,才能使祖国富强起来”并结合所学即可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美国铁路工业发展、詹天佑志在报国等方面说明詹天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的主要原因;再从滦河大桥等史实举出 19 世纪末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答案 (1)特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待遇一致;政策宽松,留学生活有较大的自由度;留学生中日本和新罗最多。(3 分)影响:留学生带来自身国家的文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朝鲜、日本等国大量吸收汉文化,促进本国的社会进步。(2 分)(2)主要原因:洋务运动时期,清廷学习西方的重点在技术领域;铁路成为 19 世纪
43、 70 年代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领域;詹天佑志在报国,认识到铁路对中国的重要价值。(3 分)贡献:成功建造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2 分)- 16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宏村人工水系图材料二 徽州商人有儒风是徽商在商业经营中的特色,也是徽商区别于其他商帮的一个主要特点,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最本质特点。就徽商的“贾而好儒”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儒”使得徽商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徽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浓厚的文化基础。然而,由于徽商太注重“儒”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多的商人“弃商从儒” ,也有更多的徽商子弟专习儒业, “儒而不贾”了,从而
44、使得徽商的势力越来越弱,最终走向衰落,可以说,徽商成也“儒” ,败也“儒” 。据陆艳云徽商“贾而好儒”的利弊分析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宏村牛形村布局中“牛胃”的地点名称和图中所在序号,并说明宏村人工水系的作用。(6 分)(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予以阐明。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加以分析。(4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知是南湖,地点序号是;第二小问,结合工程对经济、气候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明宏村人工水系的作用。第(2)问,分析两种观点可知是对徽商重儒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总结;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观点分析即可。答案 (1)南湖,。(2 分)作用: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调节气温;创造良好环境;为山村营造了迷濛空灵的意境。(4 分)(2)侧重分析,徽商用儒学思想规范商业经营活动,讲究诚信经商;“贾而好儒”使徽商积累财富后,乐于投资教育、文化事业,终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侧重分析, “贾而好儒”使许多商人“弃商从儒” ,徽商势力越来越弱,走向衰落;儒家重义轻利等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好儒”使徽商把大量资金投入建祠堂、置族田、办学- 17 -堂等,不利于扩大再生产。(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