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选考专题25专题训练.doc

    • 资源ID:1133396       资源大小:17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选考专题25专题训练.doc

    1、- 1 -第四部分 专题二十五1(2018高考押题卷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布赖恩是美国资深政治家,他的“治世良方”是“订约双方同意,所有存在争端的问题,在外交解决失败后都应提交到一个国际委员会调查” 。他将这为期六个月或一年的调查期称为“冷却期” ,他认为,战争的爆发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源于一时的冲动。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人们重新恢复理智,就能够阻止战争。同时他还认为,在建立这一公正、和谐、和平的国际关系中,美国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参与者,而是唯一的领导者;美国领导世界所凭借的绝不是武力优势,而是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示范作用。1912 年 12 月,威尔逊请布赖恩出任国务卿。上任以

    2、后,布赖恩迅速完成了一项外交壮举与三十个国家签订了仲裁条约,包括了除日本、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以外的世界所有主要国家。 “我相信一千年后,在世界议会大厦上,我的名字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名字将会和这些条约联系在一起。这些条约也将保证我国十个世纪的和平。 ”摘编自蔡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布赖恩的和平外交(1)根据材料,概括布赖恩的和平外交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赖恩的和平外交构想。【答案】(1)基本内容:将国际仲裁作为战略构想,防止战争、维护和平;以道德和理智来裁决一切争端,创造出永久和平的国际秩序;以道德等软实力谋求世界霸权。(2)简析:在当时民族国家林立、利益争夺激烈的复杂局

    3、势下,企图以所谓纯粹的“道德”“理智”为基础,布赖恩的和平构想注定只能成为其道德理想主义的一厢情愿;任何一种稳定、和谐的国际关系都是以某种强制力作保证的,要么是霸权主义,要么是实力均衡的相互制约,当美国霸权尚未建立的时候,将和平寄希望于一个缺乏权威的国际仲裁,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的爆发证明布赖恩的和平构想不过是一座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2(2018全国卷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4、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 年 9 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 2 -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 年 12 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

    5、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解析】 第(1)问, “不同认识” ,依据材料一信息“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得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二信息“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第(2)问, “背景” ,依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

    6、39 年 9 月”和材料二的信息“这一太平洋战争” “1941 年 12 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种认识的背景有:英法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二种认识的背景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等。3(2018全国卷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

    7、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解析】 第

    8、(1)问, “措施” ,根据材料信息“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概括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等。第(2)问, “作用” ,依据材料信息“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战略资源供点、消灭- 3 -了部分海军力量等角度分析。4(2018烟台 4 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

    9、答问题。材料 1945 年 9 月 11 日,麦克阿瑟下令逮捕以东条为首的包括珍珠港事件时整个内阁成员的 39 名战犯嫌疑人。11 月 17 日,日本政府被命令逮捕并移交包括荒木贞夫、本庄繁等 11 名主要战犯嫌疑人。这些人被认为对 1931 年、1937 年、 1941 年侵略事件负主要责任,他们和之前已被捕的以及将来被抓捕的那些人将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东京审判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的战争的侵略性质在法律上的确认,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这样的认识、坚持这样的立场。从美国的角度看,试想那些战犯如果没有受到正义审判,那么他们统治日本这个国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就将难以继续维持,而恰恰是他们发动了

    10、侵略战争,不仅祸害了邻国,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遭到自己人民的唾弃,才致使他们陷于非正义、不合法的地位。摘编自张郭美国外交档案中有关东京审判的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45 年东京审判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45 年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答案】(1)背景:波茨坦公告发布;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中国等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期待等。(2)意义:维护了国际公平正义;宣告了日本对中美等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奠定了战后亚太秩序建立的法理基础;奠定了美国战后独占日本合法性的基础;有利于二战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等。5(

    11、2018全国卷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 年 8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 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全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

    12、中、美、英、苏、法等 14 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答案】(1)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

    13、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 4 -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解析】 (1)活动: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概述。由材料中的“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可以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可以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 ;由“10 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

    14、内容”可以概括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由“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可以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可从中国自身努力和参与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结合联合国建立的背景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参与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与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直接相关;由材料中的“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可以得出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由中国在参与联合国

    15、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可知,也与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有关。6(2018成都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整个 1949 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 1945 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 1952 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条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

    16、在 1950 年4 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答案】(1)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牵涉到朝鲜问题;苏联表现出大国强权主义色彩。(2)巩固了中苏同盟但也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阻碍了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与统一大业的实现;固化了

    17、朝鲜半岛的冷战局势;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敌视。【解析】 (1)根据材料“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可得出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整个 1949 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 5 -紧张”可得出牵涉到朝鲜问题, “中国在 1945 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 1952 年底将不复存在”可得出苏联表现出大国强权主义色彩。(2)根据材料“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得出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整个 1949 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可得出阻碍了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与统一大业的实现, “中国在 1945 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 1952 年底将不复存在”可得出巩固了中苏同盟但也埋下了矛盾的隐患,根据所学可得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冷战局势;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敌视。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选考专题25专题训练.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