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冀教版.doc

    • 资源ID:1130868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冀教版.doc

    1、1第 13 课记承天寺夜游1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3、通过“闲人”的分析,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苏轼的作品,对苏轼已不再陌生,易于理解此文。但是揣摩作者的心理,能很好地把它读出来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堂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去体会苏轼那博大的胸襟。3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通过品味诗中描写月色的词句,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教学难点:体会“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2、 1【导入】利用背景导入,激发学生情趣。一、导课(我来判一判)本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次法官,判断一下王安石的两句诗写得是否正确?(展示图片)元丰三年,王安石的书房乌斋摆着他做的两句诗:王安石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这时苏轼看到便将此诗改成了,苏轼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展示图片)那么究竟改的对不对呢?教师明确:“明月”是“明月鸟”一种叫声婉转动听的鸟, “黄狗”是“黄狗虫”一种经常在花心飞来飞去的小昆虫,当然就能在枝头叫、卧花心了。就是因为这件事王安石极为不满,将苏轼下狱定罪,后又将苏轼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

    3、密,其实“改诗”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表面原因) ,苏轼被贬的真正原因是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对此极为不满。但不管怎么说,被贬黄州期间,却是苏轼作品创作最多之时,如记承天寺夜游 、 惠崇春江晚景等,都是这时期的作品。这段时间真可以说是苏轼文学发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活动 2【活动】学生展示作者简介二、介绍背景知识(出示图片)三、作者简介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组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看哪小组搜集的更全面、更详细。诗风:豪放天然 飘逸豁达个人魅力风采:有“成故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宽广胸怀。活动 3【活动】小组

    4、展示预习情况,扫除生字、单字解释、句子翻译的障碍。四、整体感知(我要讲一讲)1、为下列生字正确注音遂 寝 藻 荇 柏22、每个小组展示预习的情况,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单句或者会对译文造成障碍的词语讲一讲归纳如下:户 欣然 念 遂 相与 空明 交横 盖 闲人 但3、译文(1)字、词的障碍扫清了,请同学们自行译文,把不会的句子勾画下来。(2)不会的句子放在小组内讨论。(3)各小组之间互帮互助,完成译文。(4)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说出来,积累下来。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B、相与步于中庭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活动 4【活动】指导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

    5、者豁达的心境。五、品读文本, (我要读一读)1、听录音朗读(展示图片)朗读节奏,停顿2、自由读3、个人读(读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句)教师指导:(1)关键词 (重要的地方,把音节延长一下)念无与为乐者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读出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在月色的笼罩下,走向承天寺,景色是美好的,所以应读出高兴的语气。 )怀民亦未寝(去寻老友,老友也未入睡,知音啊,心有灵犀,高兴、喜悦) (图片展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要读出感慨的意味,语速要放缓) 。(3)整首诗要读出宁静的感觉,节奏要舒缓,声音要轻巧。 (如此静谧的夜晚)活动 5【讲授】对写景句的赏析及讲解“闲”的含义。六、问题

    6、解疑(小组合作探究)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妙在何处?你还能想起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类似的句子吗?运用比喻,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像水一样的空灵、清澈,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作者感觉不过瘾,又连用一个比喻,来突显月光的清美。用水中的藻荇菜来比喻竹子、松柏的影子。全句虽然无一月字,却将月光写得如此之美,让人敬佩不已,也只有苏轼这位大文豪方能如此啊!小石潭记中写游鱼的那一段,借写游鱼写出了潭水的清澈。2、如何体会作者的这份“闲”?“闲”本指清闲的人,但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

    7、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3、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里面?这句话饱含了作者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同时也讽刺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们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活动 6【活动】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字、词、句的美;表达方式的美;情感的美等。3七、赏美(我来品一品)请谈一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教师指导:1

    8、、月色入户(拟人手法,冷的月光给他带来一丝温暖。 )2、欣然起行(给人一种童心未泯的感觉,写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3、念无与为乐者(“念”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孤单的心情。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张怀民不假思索,暗示两人友情深厚。 )5、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高兴、知音、心有灵犀,共赏月光的惬意。 )6、情感的波澜微妙变化欣然(高兴)无与为乐(寂寞)怀民亦未寝(欣慰)闲人(豁达失落)教师总结:(1)美在篇幅的精短(80 余字) 。(2)美在内容的丰满(一夜一友一景一感) 。(3)美在结构的灵动。(4)美在月色的描写。(5)美在情感的波澜。(6)美在“闲人”的意味。活动 7【活动】培养学生

    9、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八、延伸、拓展(我要记一记)你是如何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的?老师送你一句话,请你把它记在心里。 (展示图片)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活动 8【讲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九、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庭院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活动 9【作业】学以致用十、作业:写作小片段(我要写一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段美文。如操场漫步、周末的相约、难忘的视频通话等等,来表达你最真挚的情感。活动 10【活动】板书设计十一、板书设计记 景美:月色承 贬谪的悲凉天 情真:豁达赏月的欣

    10、喜寺 漫步的悠闲夜 苏 自我排遣的豁达4游 轼活动 11【活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中的经典篇章,多采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描写景物的句子,体味其中的韵味,对重点的语句进行分析,结合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容。所以教学本课时,导语部分我用小故事的形式将本诗的有关背景知识渗透进去了,为后面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苏轼个人的复杂情愫做了铺垫。通过赏析写月光的诗句,让学生既学会了如何赏析句子,有体味了那样一个空明、澄澈的月色满地的世界。通过反复的朗读这一形式既积累了字词,学生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苏轼那豁达的心胸。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体上效果不错,但觉得还有几个地方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1、由于时间关系,对“赏美”这一环节没有让同学们说到尽兴,部分学生还有话说,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说完。2、由于我们是农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朗读的正规指导,所以教师个别句子的范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们读的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离真正的意境还有一段距离。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冀教版.doc)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