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1128866       资源大小:2.17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1、1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类型 特征 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3.共同特征Error!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人类文明 生产特征 土地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明 采集、

    2、狩猎土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较小农业文明 种植和养殖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质量下降工业文明大规模机器生产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2可持续利用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2)利益兼顾Error!(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4)公众参与:是实现自

    3、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探究点一 认识自然资源1为认识自然资源,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图片(如下图),但在辨别自然资源时遇到了分歧。(1)你能帮他们判断所示图片是不是自然资源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雷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说法?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答案 (1)图片中所示的煤炭、草地、海鱼都属于自然资源,而水泥、汽油和雷电不属于自3然资源。水泥、汽油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而是由人类加工制造的;雷电虽然存在于自然

    4、界,但人类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利用。(2)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草地属于土地资源,海鱼属于生物资源。草地、海鱼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两种说法均不对。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不可再生资源。雷电现在不属于自然资源,但如果人类研究出利用的方法并加以利用,雷电就会成为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既是有条件的,又是相对而言的,应以合理利用、不被破坏或污染为条件。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是相对的。如土地可循环利用,但若利用不当,导致表土流失、肥力丧失,也就变成不可再生的了。这种不可再生是从人类历史尺度来看的,如水土

    5、流失后地表若经过成土过程恢复了表土,又是可以再生的;基因资源本身是可再生的,若物种灭绝,就永远不可再生了。2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 10%(),全国木材产量的 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 1 200 万公顷减少到 1998 年底的 590 万公顷,减少了 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分析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

    6、列表格:反映出的自然资源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答案 反映出的自然资源特点 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 数量的有限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分布的不平衡性 因地制宜 资源间的联系性 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利用的发展性 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41充分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中包含着三重属性,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人们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经过人们加工而来的物质和能量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汽油、电能等。(2)时代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内容、类型、划分和经济价值往往不同。(3)经济属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可以提高人类

    7、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 源 , 在 一 定 时 间 条 件 下 , 人 们 还 不 能 利 用 的 物 质 和 能 量 不 能 称 为 自 然 资 源 , 如 雷 电 、 台风 等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及相应地开发利用要求,具体分析如下:共同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分布的不平衡性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在沉积岩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便于集中开采,但增加了运输负

    8、担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各种矿产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周期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利用的发 自然资源的利 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 对于尚未完全弄5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在推广利用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

    9、再生资源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利用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选项属于图例乙所示的是(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2有关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B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都叫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之间互不联系,彼此孤立D自然资源的分布均呈现地带性规律答案 1.D 2.A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例所示的地理事物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即自然资源。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上述条件。第 2 题,从自然资源的概念上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取;

    10、是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在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资源环境。探究点二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图” ,思考下列问题。61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不同,你知道图中的 ABC 分别代表什么自然资源吗?答案 水、生物(可互换);矿产。2以土地资源为例,探究自然资源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差异。原始社会,人类是逐水草而居,食物来源于狩猎和采集。思考:此时期的人类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有什么要求?农业文明时期,定居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类以种植业为主,此时期的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有什

    11、么变化?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从事工业活动,利用设备、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以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来源,此时期的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与农业时期有什么不同?答案 逐水草而居需要到水草丰美的肥沃地段以保证有果实可采集、有动物可狩猎;由于此时期人口数量很少,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也就是说,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对人类来说比较重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的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的重要因素。此时期建设工业设施需要一定的土地数量,但是厂房等设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集聚、可以向垂直空间发展,需要的土地数量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不再需要肥沃的土壤,而更关心土地的地理位置是否

    12、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强调的是地理区位。3简述自然资源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 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综上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4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7答案

    13、见下图。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较轻;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的,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1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气候、水文、地形等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

    14、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8冬春少,年际变率大 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浪费惊人,污

    15、染严重,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退化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依法管理;“开源” “节流” ;建设保护工程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 ;合理利用;综合利用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 ,完成 34 题。3图中 d 曲线代表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答案 3.D 4.D解析 第 3 题,d 曲线在工业文明后期对人类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推测其为科学技术。第 4 题,工业

    16、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土地区位和用途,而不再是决定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 4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回答 13 题。9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2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

    17、大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3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答案 1.C 2.D 3.C解析 第 1 题,根据图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最高,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较严重的是黄河流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第 2 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第 3 题,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所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图” ,完成 45 题。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18、B南方地区C东部沿海地区 D东部季风区5为确保我国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10A围垦东部沿海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开发建设用地C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答案 4.D 5.C解析 第 4 题,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第 5 题,保护耕地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但不是禁止开发建设用地;围垦湿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通过完善预警,减少灾毁耕地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之一。6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1)进入

    19、21 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 M 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3)分析 N 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说明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风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2)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3)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正在

    20、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水能。解析 第(1)题,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即可。第(2)题,M 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11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第(3)题,N 为四川盆地,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其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2018 年我国进口铁矿石预计在 11.2 亿吨,对进口的铁矿石依赖度达 80%以上。结合材料回答 12 题。1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看,与铁矿石属于同一种自然资源的是( )A天然气 B水资源C森林 D钢材2巴西和澳大利亚矿石资源丰富,这反映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资源间的联系性B数量的有限性C分布的不平衡性D利用的

    21、发展性答案 1.A 2.C解析 第 1 题,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看,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钢材不属于自然资源;水资源与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第 2 题,世界上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贫乏,说明铁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平衡。读“某市 19972010 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 ,回答 34 题。3由图可知( )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C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D该市供水充足4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12B经济陷于衰退C节水政策实施D企业配置水资源

    22、的循环利用系统答案 3.D 4.B解析 第 3 题,图示该市供水总量呈波动起伏趋势;1998 年前生产用水量大于生活用水量,1998 年后生产用水量小于生活用水量;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图中该市供水总量明显高于需水量,供水充足。第 4 题,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可能是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的原因;节水政策实施,也可能导致用水减少;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可节约用水;图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可能是经济陷于衰退。2014 年 12 月 22 日,中国稀土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表明了中国治理稀土乱开采的决心。下表是“2013 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

    23、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 56 题。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中国 36 97 41美国 13 0 13日本 资料缺失 0 26其他 51 3 20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 20 世纪 70 年代占世界总量的 74%,到 2013 年仅占 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减少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 B C D答案

    24、5.C 6.C解析 第 5 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的大幅减少与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关系密切。第 6 题,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将会造成严重的稀土资源短缺,因此必须对稀土原矿和经过初级加工的稀土进行出口控制;同时加强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 1973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 78 题。137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25、( )林地 灌丛草地 建设用地 裸岩地A B C D答案 7.D 8.B解析 第 7 题,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水田和旱地总体上减少大于增加,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第 8 题,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能反映出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

    26、人均 GDP 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 。读图回答 910 题。9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 GDP 增长而增加1410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A B C D答案 9.B 10.C解析 第 9 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

    27、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 GDP 增长保持稳定。第 10 题,应采取节流措施,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减缓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图甲为“19992007 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 ,图乙为“1999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 1112 题。1119992003 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C西部大开发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1220032007 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

    28、通条件不断改善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答案 11.C 12.A解析 第 11 题,由图可知,19992003 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部地区的开发占用和生态退耕使耕地减少。第 12 题,20032007 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耕15地面积稳定下降的情况下持续增长,说明资金、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率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 GDP 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 1314 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B能源利用率较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C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

    29、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142001 年2004 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答案 13.D 14.B解析 第 13 题,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波动变化的,不是持续上升,A 错;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之比,不能说明能源利用率高,B 错;能源消耗大小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与人口数量变化无关,C 错;不同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差异很大,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大于轻工业,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又小于工业,所以能源消费弹

    30、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D 正确。第 14 题,2001 年2004 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能源消费增长率较高,可能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选B 正确。15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851996 年我国东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年代 耕地(%) 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未利用土地(%)1985 年 28.9 2.6 32.4 6.1 5.5 1.8 7.3 15.41990 年 28.3 3.2 32.9 6.5 6.0 1.9 7.4 13.81996 年 28.1 4.2 37.2 1.6 7.0

    31、 2.1 7.8 12.0材料二 东部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16材料三 东部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1)分析材料一,19851996 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_,比重下降的有_。(2)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_;_;_。(3)分析材料三,东部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是_。请简要分析其成因。(4)结 合 所 给 材 料 , 说 明 我 国 北 方 水 土 协 调 度 1.00 的 省 区 可 以 采 取 哪 些 措 施 提 高 水 土 协 调 度 ?答案 (1)园地

    32、、林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 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2)水资源南多北少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水土配合不协调(3)福建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4)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等。解析 (1)由图中可直接读出。(2)读图可归纳出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3)读图可知,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区为福建省,再结合水土协调度的概念,从影响水、土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其原因。(4)为开放性题目,注意措施要合情合理。考点 题点 题号认识自然资源 认识自然资源 12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与人类 78,1112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4,56,910,1314自然资源与人类节综合 自然资源与人类节综合 15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1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