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选修4_5.docx

    • 资源ID:1127413       资源大小:50.4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选修4_5.docx

    1、13.1.2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1.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以及平面几何中的有关问题.知识点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 1】 已知数列 an满足 a10, a21,当 nN *时, an2 an1 an,求证:数列 an的第 4m1 项( mN *)能被 3 整除.证明 (1)当 m1 时,a4m1 a5 a4 a3( a3 a2)( a2 a1)( a2 a1)2 a2 a13 a22 a1303.即当 m1 时,第 4m1 项能被 3 整除.(2)假设当 m k 时, a4k1 能被 3 整除,则当 m k1 时, a4(k1)1 a4k5 a4k

    2、4 a4k3 2 a4k3 a4k22( a4k2 a4k1 ) a4k2 3 a4k2 2 a4k1 .显然,3 a4k2 能被 3 整除,又由假定知 a4k1 能被 3 整除.3 a4k2 2 a4k1 能被 3 整除.即当 m k1 时, a4(k1)1 也能被 3 整除.由(1)和(2)知,对于 nN *,数列 an中的第 4m1 项能被 3 整除.反思感悟:本题若从递推式入手,设法求出通项公式,会相当困难.这时,可转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x1) n1 ( x2) 2n1 (nN *)能被 x23 x3 整除.证明 (1)当 n1 时,( x1) 11 ( x2

    3、) 21 x23 x3,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 n k (k1)时,命题成立,即( x1) k1 ( x2) 2k1 能被 x23 x3 整除,则当 n k1 时,( x1) k2 ( x2) 2k1 ( x1) k2 ( x1)( x2) 2k1 ( x2)2k1 ( x1)( x2) 2k12( x1)( x1) k1 ( x2) 2k1 ( x2) 2k1 (x23 x3).由假设可知上式可被 x23 x3 整除,即 n k1 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知识点 2 探索问题【例 2】 若不等式 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求正整数 a1n 1 1n 2 1n 3 13n

    4、1a24的最大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取 n1, ,11 1 11 2 131 1 2624令 a .1n 1 1n 2 13n 12524(1)n1 时,已证结论正确.(2)假设 n k (kN *)时, ,1k 1 1k 2 13k 12524则当 n k1 时,有 1( k 1) 1 1( k 1) 2 13k 1 13k 2 13k 313( k 1) 1 (1k 1 1k 2 13k 1) ( 13k 2 13k 3 13k 4 1k 1) .2524 13k 2 13k 4 23( k 1) ,13k 2 13k 4 6( k 1)9k2 18k 8 23( k 1) 0.13k

    5、2 13k 4 23( k 1) .1( k 1) 1 1( k 1) 2 13( k 1) 12524即 n k1 时,结论也成立.由(1)(2)可知,对一切 nN *,都有 .故 a 的最大值为 25.1n 1 1n 2 13n 12524反思感悟:探索性问题一般从考查特例入手,归纳出一般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32.已知 f(n)(2 n7)3 n9,是否存在正整数 m,使得对任意 nN *,都能使 m 整除 f(n)?如果存在,求出 m 最大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f(1)36, f(2)108, f(3)360猜想:能整除 f(

    6、n)的最大整数是 36.证明如下:用数学归纳法.(1)当 n1 时, f(1)(217)3936,能被 36 整除.(2)假设 n k (k1)时, f(k)能被 36 整除,即(2 k7)3 k9 能被 36 整除.则当 n k1 时,f(k1)2( k1)73 k1 93(2 k7)3 k918(3 k1 1).由归纳假设 3(2k7)3 k9能被 36 整除,而 3k1 1 是偶数.18(3 k1 1)能被 36 整除.当 n k1 时, f(n)能被 36 整除.由(1)(2)可知,对任意 nN *, f(n)能被 36 整除.知识点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 3】 平面上有

    7、n 个圆,每两圆交于两点,每三圆不过同一点,求证这 n 个圆分平面为n2 n2 个部分.证明 (1)当 n1 时, n2 n21122,而一圆把平面分成两部分,所以 n1 命题成立.(2)设 n k 时, k 个圆分平面为 k2 k2 个部分,则 n k1 时,第 k1 个圆与前 k 个圆有 2k 个交点,这 2k 个交点分第 k1 个圆为 2k 段,每一段都将原来所在的平面一分为二,故增加了 2k 个平面块,共有:( k2 k2)2 k( k1) 2( k1)2 个部分.对 n k1 也成立.4由(1)(2)可知,这 n 个圆分割平面为 n2 n2 个部分.反思感悟:如何应用归纳假设及已知条

    8、件,其关键是分析 k 增加“1”时,研究第( k1)个圆与其他 k 个圆的交点个数问题,通常要结合图形分析.3.证明:凸 n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n) n(n3) ( n4).12证明 (1) n4 时, f(4) 4(43)2,12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命题成立.(2)假设 n k (k4)时命题成立,即凸 k 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f(k) k(k3).12当 n k1 时,凸 k1 边形是在 k 边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 Ak1 ,增加的对角线条数是顶点 Ak1 与不相邻顶点连线再加上原 k 边形的一边 A1Ak,共增加的对角线条数为:(k13)1 k1,f(k1) k(k

    9、3) k1 (k2 k2)12 12 (k1)( k2) (k1)( k1)3.12 12故 n k1 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 n4, nN *公式成立.课堂小结1.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 n k 与 n k1 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 n k 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 n k1 时结论也成立”,是

    10、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5随堂演练1.求证: an1 ( a1) 2n1 能被 a2 a1 整除, nN *.证明 (1)当 n1 时, a11 ( a1) 211 a2 a1,命题显然成立.设 n k (k1)时, ak1 ( a1) 2k1 能被 a2 a1 整除,则当 n k1 时,ak2 ( a1) 2k1 aak1 ( a1) 2(a1) 2k1 aak1 ( a1) 2k1 ( a1) 2(a1) 2k1 a(a1) 2k1 aak1 ( a1) 2k1 ( a2 a1)( a1) 2k1 .由归纳假

    11、设,知上式中的两项均能被 a2 a1 整除,故 n k1 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 nN *,命题成立.2.设 x1、 x2是方程 x22 ax b0 ( a, bZ)的两个根,求证: x x (nN)是偶数.n1 n2证明 (1)当 n1 时,由韦达定理知 x1 x22 a,而 aZ,所以 2a 为偶数,命题成立.(2)假设 n k 时命题成立,即 x1 x2, x x , x x 为偶数,k 11 k 12 k1 k2那么 x x ( x x )(x1 x2) x1x2(x x ).k 11 k 12 k1 k2 k 11 k 12假设 x x , x x 是偶数,所以, x x

    12、为偶数,即 n k1 时命题成k1 k2 k 11 k 12 k 11 k 12立.由(1)和(2)知,对 nN 命题均成立.基础达标1.一批花盆堆成三角形垛,顶层一个,以下各层排成正三角形,第 n 层和第 n1 层花盆总数分别是 f(n)和 f(n1),则 f(n)与 f(n1)的关系为( )A.f(n1) f(n) n1 B. f(n1) f(n) nC.f(n1) f(n)2 n D.f(n1) f(n)1答案 A2.n 条共面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其交点个数为 f(n),则 f(n1) f(n)等于( )A.n B.n1C. n(n1) D. n(n1)12 126答案

    13、 A3.设 f(n) (nN *),那么 f(n1) f(n)等于( )1n 1n 1 1n 2 1n 3 12nA. B.12n 1 12n 2C. D. 12n 1 12n 2 12n 1 12n 2 1n答案 D4.记凸 k 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为 f(k)(k4),那么由 k 到 k1 时,对角线条数增加了_条.解析 f(k) k(k3), f(k1) (k1)( k2), f(k1) f(k) k1.12 12答案 k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 22 5n1 是 31 的整数倍时,当 n1 时,左式等于_.答案 122 22 32 46.已知 Sn1 (n1, nN *).12 13

    14、 14 1n求证: S2n1 (n2, nN *).n2证明 (1)当 n2 时, S221 1 ,不等式成立. 12 13 14 2512 22(2)假设 n k (k2)时不等式成立,即S2k1 1 ,12 13 14 12k k2当 n k1 时,S2k1 1 12 13 14 12k 12k 1 12k 11 1 k2 12k 1 12k 1 k2 2k2k 2k1 1 .k2 12 k 12故当 n k1 时不等式也成立,综合(1)(2)知,对任意 nN *, n2,不等式 S2n1 都成立. n2综合提高7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n 为正奇数时, xn yn能被 x y 整除”,

    15、第二步归纳假设应该写成( )A.假设当 n k(kN )时, xk yk能被 x y 整除B.假设当 n2 k(kN )时, xk yk能被 x y 整除C.假设当 n2 k1( kN )时, xk yk能被 x y 整除D.假设当 n2 k1( kN )时, xk yk能被 x y 整除解析 由数学归纳的证明思想判断,应选 D.答案 D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 f(2k1 )12 13 1n n2比 f(2k)多的项数是_.答案 2 k11.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求证:这 n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 f(n) 个部分.n2 n 22证明 (1)当 n1 时,

    16、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而 f(1) 2,命题成立.12 1 22(2)假设当 n k (k1)时命题成立,即 k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 f(k) 个部分.k2 k 22则当 n k1 时,即增加一条直线 l,因为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 l 与 k 条直线都相8交,有 k 个交点;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所以这 k 个交点不同于 k 条直线的交点,且 k 个交点也互不相同,如此 k 个交点把直线 l 分成 k1 段,每一段把它所在的平面区域分成两部分,故新增加了 k1 个平面部分. f(k1) f(k) k1 k1k2 k 22 k2 k 2 2k 22 ( k 1) 2 ( k 1) 22

    17、当 n k1 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当 nN *时,命题成立.12.已知集合 X1,2,3, Yn1,2,3, n(nN *),设 Sn( a, b)|a 整除 b 或b 整除 a, a X, b Yn,令 f(n)表示集合 Sn所含元素的个数.(1)写出 f(6)的值;(2)当 n6 时,写出 f(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1) Y61,2,3,4,5,6, S6中的元素( a, b)满足:若 a1,则 b1,2,3,4,5,6;若 a2,则 b1,2,4,6;若 a3,则 b1,3,6.所以 f(6)13.(2)当 n6 时,f(n) (tN *).n 2 (n2

    18、n3), n 6t,n 2 (n 12 n 13 ), n 6t 1,n 2 (n2 n 23 ), n 6t 2,n 2 (n 12 n3), n 6t 3,n 2 (n2 n 13 ), n 6t 4,n 2 (n 12 n 23 ), n 6t 5)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n6 时, f(6)62 13,结论成立;62 63假设 n k(k6)时结论成立,那么 n k1 时, Sk1 在 Sk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元素在(1, k1),(2, k1),(3, k1)中产生,分以下情形讨论:1)若 k16 t,则 k6( t1)5,此时有9f(k1) f(k)3 k2 3k 12 k 23(

    19、k1)2 ,结论成立;k 12 k 132)若 k16 t1,则 k6 t,此时有f(k1) f(k)1 k2 1k2 k3( k1)2 ,结论成立;( k 1) 12 ( k 1) 133)若 k16 t2,则 k6 t1,此时有f(k1) f(k)2 k2 2k 12 k 13( k1)2 ,结论成立;k 12 ( k 1) 234)若 k16 t3,则 k6 t2,此时有f(k1) f(k)2 k2 2k2 k 23( k1)2 ,结论成立;( k 1) 12 k 135)若 k16 t4,则 k6 t3,此时有f(k1) f(k)2 k2 2k 12 k3( k1)2 ,结论成立;k 12 ( k 1) 136)若 k16 t5,则 k6 t4,此时有f(k1) f(k)1 k2 1k2 k 13( k1)2 ,结论成立.( k 1) 12 ( k 1) 23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 n6 的自然数 n 均成立.


    注意事项

    本文(版选修4_5.docx)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